朝聞: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全面解禁

朝聞: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全面解禁

城商行爭相申請異地資金營運中心 中小機構負債“飢渴”如何緩解?

年內,在寧波銀行、杭州銀行設立資金營運中心獲批後,近日珠海華潤銀行、朝陽銀行、桂林銀行等陸續申請設立資金運營中心。記者獲悉,資金類專營機構需要每季度提交經營及風險情況分析報告,除資產負債情況外,還需報告同業存放/拆借、票據、債券、非底層資產投資、貴金屬租出等主要資產品種收益及回報率。一位投行首席經濟師對記者表示,受風險事件影響,部分儲戶的存款等資金有從中小金融機構向大型機構轉移的跡象,但這尚未有足夠的數據證實。在此情況下,利用金融同業市場獲取更低成本的資金,成為中小銀行選擇成立異地資金運營中心的動力。【21世紀經濟報道】

國務院:取消在華外資銀行等金融機構業務範圍限制

11月7日,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支持外商投資新開放領域。繼續壓減全國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全面清理取消未納入負面清單的限制措施,保障開放舉措有效實施,持續提升開放水平。在加快金融業開放進程方面,《意見》指出,全面取消在華外資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業務範圍限制,豐富市場供給,增強市場活力。2020年取消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壽險公司外資持股比例不超過51%的限制。【經濟參考報】

商銀信“外嫁”背後:中小支付機構行路難 被收購成最優選擇

商銀信支付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商銀信支付)“外嫁”德國企業Wirecard一事近兩日引發關注。為求證該事件的真實性,記者於11月6日及7日前往商銀信支付辦公場所,但均未獲得回應。不過,據Wirecard官網披露的消息顯示,其將逐步收購商銀信支付所有股份,並且相關框架協議已於11月5日在北京簽署。當前,自牌照“拉閘”以來,第三方支付行業頻頻出現併購事件。有分析人士稱,中小支付機構目前已是舉步維艱,若無實質性業務展開,很可能在牌照續展時面臨被註銷的境況,而在當前支付牌照新設尚未開放前提下,無力開展業務的中小支付機構選擇出售已是最優選擇。【北京商報】

平安保險代理人PPT惹爭議 保險還是腳踏實地的好

11月6日,一名平安保險代理人的一頁自我介紹PPT在社交平臺廣為流傳。由於這頁PPT內容明顯“不靠譜”,引發爭議和質疑。甚至還有一些人發問:“保險代理人和保險值得信任嗎?”事實上,1992年,代理人制度由友邦保險引入中國大陸地區,從此成為保險業多年高速發展的源動力之一。可以說,代理人制度和數以百萬計的代理人為保險業發展打開了局面,長期撐起了保險業尤其是壽險業的一片天。不過,也留下了併發症。首當其衝的自然是飽受詬病的代理人形象問題,銷售誘導和擅自承諾給保險公司帶來了理賠困難和更深層次的消費者信任危機問題,雖然幾經整治,但這已困擾保險業多年。【中新經緯】

浦發銀行行長劉信義辭職 副行長潘衛東代行行長職責

11月7日晚間,浦發銀行發佈公告稱,近日收到公司副董事長、行長劉信義的辭呈。因工作調整,劉信義辭去公司副董事長、執行董事、行長、董事會資本與經營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戰略委員會及提名委員會委員的職務。在董事會聘任新任行長並獲中國銀保監會核准任職資格之前,由執行董事、副行長兼財務總監潘衛東代行行長職責。【澎湃新聞】

比特幣挖礦行業回暖 算力佔22%的嘉楠耘智三季度扭虧為盈

11月6日,國內第二大比特幣礦機廠商嘉楠耘智更新了美股IPO招股說明書,新增了三季度財務狀況。招股說明書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嘉楠耘智總收入約為9.6億元,相比於2018年前三季度總收入24.3億元降低60.5%;淨利潤約為-2.4億元,較2018年前三季度淨利潤1.5億元下降近-260%。隨著比特幣價格回暖,嘉楠耘智第三季度業績相對比前兩季度也有所回升。淨利潤方面,嘉楠耘智第一、二、三季度分別為-6785.7萬元、-2.63億元、9462.5萬元,實現了季度扭虧。根據國際權威分析機構Frost&Sullivan的數據,2019年上半年,在全球出售的比特幣採礦機的總計算能力中,嘉楠耘智佔21.9%。【澎湃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