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一週年的順風車重新迴歸,能否徹底為滴滴“止痛”?


停一週年的順風車重新迴歸,能否徹底為滴滴“止痛”?

下線一年之久的滴滴順風車終於上線了。11月6日,滴滴宣佈將於11月20日起,陸續在哈爾濱、太原、石家莊、常州、瀋陽、北京、南通7個城市上線試運營。試運營期間,滴滴將在上述7個城市首先提供5:00-23:00服務,市內中短途(50公里以內)的順風車平臺服務,其中女性只能在5:00-20:00期間使用順風車服務。試運營期間,不收取信息服務費。儘管上線新規引發諸多爭議,但順風車業務對於滴滴而言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當下這個關鍵時刻。順風車停擺的一年裡,網約車市場風起雲湧。以曹操出行、T3出行為代表的廠商正在推行全職司機模式,並背靠車企大面積推廣新能源汽車;高德依託地圖服務蛻變成為聚合平臺,成為新貴;嘀嗒順風車突飛猛進,一年之內日訂單量直接翻了6倍;城際市場進場玩家絡繹不絕。目前滴滴依然是這個市場的老大,佔據絕對的領先地位, 但作為網約車生態中的重要一環,滴滴司機們正在“撤退”的路上——滴滴不再是唯一選擇。對於主要依靠單量、抽成模式來支撐其商業價值的滴滴而言,司機們的撤退無疑雪上加霜,成為滴滴諸多外患後的內憂。在此情況下,滴滴急需通過順風車來進行數據協同,不僅可以留住司乘兩端的用戶、成本增量引擎,還可以應對不同玩家的挑戰,做戰略防守。不僅如此,順風車也是出行市場裡的“績優股”。界面新聞曾獨家報道,滴滴順風車GMV每年環比增長50%,2017年其GMV接近200億元左右,收入是20億元,淨利潤接近9億元。同年,滴滴整體的淨利潤達到10億元,剩下的一個億來自代駕。2018年順風車GMV的目標是400億人民幣,淨利潤20億人民幣。對於此後宣稱持續虧損的滴滴而言,順風車的迴歸無疑是一個必然選擇。

停一週年的順風車重新迴歸,能否徹底為滴滴“止痛”?

關鍵手術

滴滴正在進行一場手術,一場直接和滴滴司機利益相關的手術。今年7月,滴滴的合作商們突然接到了滴滴的一紙文件,要求自9月份開始,各地滴滴的租賃公司停止融資租賃,只能做經營性租賃。據多位租賃公司老闆介紹,滴滴司機分為自有車輛掛靠,通過平臺合作的線下營運服務商推出的融租車、經租車掛靠三種。融租租賃(以租代購)模式的車輛一般在合約期三年36期之後,所有權歸屬司機。而經營性租賃車輛所有權歸線下營運服務公司。其中一位租賃公司老闆表示,提供融租租賃的第三方金融服務商,以司機所掛靠經營的CP公司是否與平臺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為前提,給予線下運營公司一定的授信額度(業內也稱2B),或是以CP公司招募到的司機為貸款對象(業內稱為2C)。如果是2B,公司承擔兜底和擔保責任,一旦出現退車潮或司機停運,對於公司的經營發展將是重大打擊。此前曾出現運營公司資不抵債倒閉或負責人跑路的現象。融資租賃是以司機所在的平臺為授信,把車子當作金融產品賣給司機,司機每個月還“月供”,也稱作以租代購,一旦司機出現‘壞賬’之後,由司機和其所在的公司共同兜底。而經營性租賃司機則沒有壓力,只要每個月繳納所需的經租錢即可。“滴滴這是在洗牌。紅利期時滴滴很多合作租賃公司為了擴大規模,不斷的‘加槓桿’購置車輛,現在租賃公司的生態不好,舉步維艱,壞賬風險變大。”上述租賃公司老闆表示,相較於融租,經租的司機們粘性更差,因為他們的租賃方式更為靈活,隨時可退出。司機隨時可退出的方式讓租賃公司的生意變得更具不確定性。10月中旬,在廣東省、陝西等多個地方,多個租賃公司收到了大面積經租司機們的退車要求。“我跑了一萬多單,每天從早上八點跑到凌晨兩點,單日收入500元左右,車子是從其它公司手上租來的新能源汽車,單日支出包括充電+租車費在內共200元左右,所以單日收入在300左右,月收入5000-6000元。” 深圳的一個滴滴司機表示。儘管收入不好,但他沒有選擇退出,因為暫時找不到其它更好的工作。而成敏(化名)的情況則更為糟糕,他是退車潮中的一員,在深圳當了一年的全職滴滴司機。“收入從9月開始下降,尤其是10月,之前毎天工作10-12小時,每天平均能達到450元到550元,現在出車時間和原來一樣,但(每天)收入只有300元左右。”成敏算了一筆賬,這收入還要扣除每個月需要交納的租車費用5000元(平均每天170左右),每天所需的充電費用60元(新能源電動汽車),“每個月算下來能掙三千塊錢不到。”和成敏有類似經歷的司機不在少數,他們選擇退租的原因多是因為單量下滑,收入減少。“經租司機們的普遍訴求是車子最後歸公司所有,他們只是給租賃公司和滴滴打工,應該按照員工屬性繳納五險一金。”多位租賃公司老闆表示,隨著網約車市場的快速發展,當時招司機時所承諾的月入一萬,現在已經難以達到,這導致經租司機們的預期落空。而從另外一個層面來看,隨著曹操出行、T3出行等主機廠的進入,網約車司機們的可選項顯然變多了。據曹操出行官方人士向界面新聞集合介紹,曹操司機的收入由底薪(按照城市不同,平均在2300元左右)、獎勵、社會保險、提成構成。“曹操在司機端不抽成,每單乘客所支付的打車費用就是曹操司機這單的收入。”“曹操不從司機身上賺錢,主要是希望通過他們穩定的服務,來做乘客生態,滿足乘客們其它的需求,比如企業和政府用車。目前曹操有6500家合作企業,通過企業支付結算每一位員工出行,阿里巴巴就是其中一個。”曹操相關人士表示,網約車板塊做到不虧,就是最大的盈利。“因為主機廠有車子,無需增加購車支出,對他們而言,最重的成本在運營。”另一位主機廠的高層表示。只做信息撮合而不造車的滴滴正在遭受主機廠們的降維打擊。滴滴的壓力不僅僅來自於主機廠們,聚合平臺的高德、同樣擁有順風車業務的嘀嗒出行,以及城際市場上的各路玩家,都在刺痛著滴滴的神經,使其面臨巨大挑戰。內憂外患,這是滴滴的關鍵時刻。

停一週年的順風車重新迴歸,能否徹底為滴滴“止痛”?

不得不打的“鎮痛劑”

滴滴需要一個產品來做“鎮痛劑”, 無疑,順風車是一個很好的標的。在滴滴順風車事件之後,滴滴ALL IN安全,這給了競爭對手搶食的空間:不僅地圖服務商高德成為網約車新貴,訂單量持續走高,美團打車再次捲土重來,北汽、廣汽等主機廠的網約車平臺也層出不窮。特別在順風車領域,高德於今年6月在武漢、廣東上線順風車,曹操出行也於今年九月份開始試運營順風車,已經覆蓋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在內的20個城市。而哈羅出行則在今年春節期間上線了順風車,據其官方提供給界面新聞的數據顯示,截至到7月,平臺認證車主超過700萬,發單乘客超過1800萬。和長途順風車單具有高度重疊的城際市場也有大批湧入者。此前,據界面新聞報道,一個月之內,在武漢就有20多個玩家湧入。“順風車產品應該回歸出行本身,應該減少抽成甚至不抽成,成為公益平臺。”此前,一位接近滴滴的知情人士向界面記者透露,順風車與快車活躍車主的重合度保持在8%。快車訂單主要還是給用戶提供市內出行的解決方案,這就決定了其無法覆蓋長途的跨城出行場景,也無法獲得這部分增量用戶。更為關鍵的是,因為順風車的缺失,滴滴無法通過這個“點”去完善出行的“面”,從而給其他玩家創造了機會,讓自己陷入了困局。對於高德、曹操、哈囉、嘀嗒出行而言,更渴望通過順風車實現單點突破,而對於滴滴這樣完整的出行“面”而言,順風車更大的價值在於不能缺失的防禦性,進而防止被單點突破。

停一週年的順風車重新迴歸,能否徹底為滴滴“止痛”?

滴滴順風車這支“績優股”下架後,滴滴的估值一路走低,滴滴的D輪投資人也開始拋售滴滴的原始股份。依據今年優步提交的招股書顯示,其持有的15.4%滴滴出行股權在2018年年底時價值79.5億美元,按此推算,滴滴出行估值為516億美元。而去年8月份前,滴滴的估值高達750億美金。此前,這些投資人都曾希望滴滴能在2018年安全著落。嘀嗒出行聯合創始人李金龍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儘管順風車不是營運性質的網約車,不能抽成,但這依然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因為其規定了車主的接單數量,不需要通過補貼去提升數據。按照規定抽取一定的信息服務費,本身也能產生可觀的收入。滴滴順風車淨利潤曾佔據了滴滴淨利潤的9成之多,且每年環比50%的增長,承擔了滴滴的主利潤來源。2017年,雖然順風車的日訂單量只有快車的十分之一,維持在200萬單左右,但其GMV佔據了滴滴總GMV的15%。“順風車到底做還是不做,這件事情我們內部討論了很久,坦率說,不管採取多少措施,都很難完全杜絕安全事件的發生,但最終促使我們下決定的,還是用戶的需求。”此前,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在公開場表示。而今,滴滴順風車終於迴歸了,只是不知能否帶領滴滴走出當下的困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