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京東物流和順豐合作,會不會幹倒菜鳥呢?

笨笨的回眸忘我


順豐平均每單23.8元,利潤只有7%不到,京東的單價比順豐稍低一點,但一直在虧錢,菜鳥的通達系平均每單價格只有幾元錢,但利潤在20%以上,一直在賺錢,所以菜鳥是整合資源,提高效率,多方受益的事情。


天梯7707208


不需要順豐與京東合作,菜鳥會自然關門,菜鳥是阿里的公司,阿里的公司,其公司文化只適合做絕對壟斷的平臺型業務。不適合做快遞類的服務業務。

菜鳥並沒有對快遞行業有實質性的貢獻,自從出了菜鳥驛站,嚴重拖累了阿里系的快遞派送效率,使原本競爭準時性與完整性的快件派送,變得慵懶了,變成往菜鳥驛站丟,一個短信通知取貨,愛要不要,不要拉倒的服務態度。菜鳥使快遞公司認為不需要服務那麼周到,找個地方丟下快件讓用戶自己去拿。

通過阿里入股快遞公司從上至下改變阿里系快遞公司的服務態度,通過掌握了快遞公司的股權,擁有了話語權,使快遞公司的高管人員認為不派送上門,也是沒問題的事。

而順豐與京東不是這樣,依舊保持原來送貨上門的服務,這樣的結果,使大家明顯感受到阿里系的快遞越來越不如順豐與京東。

將來菜鳥把三通一達中的三通快遞拖到沒業務,那麼不聽從菜鳥的韻達會接替三通的業務,菜鳥會關門,或者業務收縮,只能每個快遞單抽一點費用,而不能干涉快遞公司的運營。如果是這樣,菜鳥網絡就丟棄了創建的初衷:掌控整個快遞行業。抽快遞單費並不需要獨立成立公司,可以通過其它簡單的辦法實現,那麼菜鳥網絡就會失去存在的意義,直接關門。


西格瑪的化學


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是不可能的。

菜鳥可能會倒,但不會僅僅因為順豐和京東的合作而倒閉。

因為順豐收費的原因,拼多多商家基本是沒有合作順豐的,而電商平臺,除了拼多多外,巨頭也就剩下京東騰訊系和阿里繫了,而菜鳥是絕對的阿里嫡系,要是砍掉阿里系的件量,可以說順豐絕對會傷筋動骨元氣大傷的。

不要說阿里控制不了平臺上的店鋪與哪個快遞合作,大數據時代了,多的是手段辦法。

順豐自斷雙臂元氣大傷,後邊虎視眈眈的通達系,是絕對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的,本身通達系快遞就都有阿里的入股,阿里居中串聯一下,通達系絕對會把順豐搞欲仙欲死的。

個人在社會上都講究說話做事不要太絕對,要留有迴旋的餘量,更不要說順豐這麼大的一個上市企業了。

順豐和京東可能會有有限的合作,但絕對不會說站隊騰訊系,因為阿里系的電商件量,對順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君劍61


首先京東跟順豐合併的可能性不大,甚至沒有,因為目前順豐的市場地位和口碑已經第一,京東物流並不能給順豐帶來幫助,唯一有幫助的地方就是京東商城的貨物配送,可是京東商城的訂單還不夠京東物流自己吃的,也就沒有順豐的份了,所以說順豐壓根不需要京東,京東有的順豐都有,順豐有的京東只能看著,京東對於順豐來說就是拖油瓶而已。。

再就是菜鳥網絡,四通一達天天等主流快遞公司靠著淘寶龐大的快遞量存活,因為順豐價格貴,根據公告,電商件只佔順豐快遞量不到百分之十,順豐主要是靠寫字樓各種公司以及私人寄貴重物品,有的一棟寫字樓能養活四五個順豐快遞員,啥概念自己想想吧。但是京東就尷尬了。雖然京東商城的訂單可以勉強養活京東物流,但是由於京東物流價格貴,速度沒有順豐快,價格跟順豐有的一拼,在京東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大力投資建設買飛機發展空運和物流車,中轉站點。這對於已經連續虧損的京東物流無疑是雪上加霜非常困難,要麼降價跟四通一達打價格戰。顯然兩個都不適合京東。

綜合上訴,京東,順豐,四通一達各有自己的經營生存方式,顯然京東現在更困難。順豐跟京東合併可能性基本為零。即使合併,初非打價格戰,不然不可能撼動四通一達的地位的


葉落秋殤164998985


合併你要看三家的配送方式,和運行方式,菜鳥有自營倉庫,小貨可以就近安排送貨,菜鳥的基礎是小貨物當地配送,大件貨物同市或者同省,配送,自有倉庫首先要了解什麼叫自有倉庫,也就是普通商品大眾商品,比如日用品,化妝品,可以先行鋪貨,規模大的自有倉庫供應商是花錢鋪貨的,也就是先先買,買過以後才收回成本和盈利, 京東一樣他也有自己的配送倉庫,快遞解決的就是運輸和最後一公里的運輸問題,從一件商品到消費者手裡的日用品,時效問題很重要,自有倉庫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客戶要的東西倉庫裡有直接下單倉庫打印禮貨單,完成以後打包成快遞包裹,然後就近配送,時效問題也解決了,運輸問題也解決了,比北京買個東西發到上海近的多少倍,成本也下降了,利潤也得到保證,自有倉庫也就是所謂的自營店,買的東西倉庫裡直接就近打包發出去,不是天南地北的快遞車轉運。 首先解決了運輸成本,大大加快配送的速度,先天性的優勢,大件貨物,比如家電,傢俱,之類的需要道路運輸的必然要道路運輸,自營倉庫當這些東西成本會很高,首先一點佔用面積太大,銷量沒有日用品快,廠家或者電商自己發貨,這種針對大件貨物,總得來說大件商品的銷售,沒有平時用的東西銷量高,一般不會有平臺自營這類商品。我個人觀點,歡迎補充。


一杯紅茶半塊糖


這個問題,需要考量一下京東和順豐合作以後,體量能不能和菜鳥物流控股的快遞公司體量相提並論呢。

我們假設一下,真的有這麼一天,眾多中小快遞公司被寡頭化的巨型物流企業聯盟所吞併擠倒,京東物流和順豐速運不得不合作起來。

這種情況下對於後兩者來說真是危機萬分了,報團取暖反而成為唯一可能的途徑了。京東物流如果那時候有了部分高端業務,和一部分低端業務,可能會為了合作而會放棄高端業務,來促進雙方合作的可能性。但是這樣也不能保證彼此業務量會有很大的增長。

基於順豐現階段的業務量,和攬件慣性,兩者合作也不會讓順豐屈尊去和通達系搶淘寶訂單,那樣無法維持其運營成本和各項開支。京東目前看來單量偏少,定價偏高,散件客戶接受可能性不大。淘寶或者拼多多訂單需要極其優惠的包倉價,京東為了生存應該會給,但是盈利幾何?就不得而知了。但這樣為了單量犧牲利潤又和京東取消底薪開始攬件的初衷相違背了。

而目前菜鳥控股的幾家企業,隨便兩家一起單量就可以輕鬆吊打京東順豐聯盟。彼此都長期在低價格環境下廝殺多年,知根知底。

故我個人認為,高端文件和電器手機筆記本運輸方面業務他們還有一定優勢一戰之力,淘寶拼多多這類小商品市場就難了。而這類業務又是中國電商流量的大頭,流量特別大,那麼這個答案還需要說出來嗎?


夢圓的金窩


首先,兩類定位不同,京東和順豐主要定位是中高端服務需求,服務質量遠高於菜鳥投資的通達系,收費也高於通達系。而菜鳥主要是中低端消費需求,與京東業務有重合,也有互補,所以不管是順豐聯合京東,還是菜鳥聯合通達系,都幹不掉對方。

其次,電商市場是在快速發展變化的,以前阿里一統天下,現在阿里京東拼多多三分天下,拼多多也在高速成長,所以存在很大的未知性。快遞業也是,曾經帶頭大哥宅急送已經很少見到,申通業務量一度領先現在被中通韻達圓通百世超越,圓通業務量霸主也就保持了一年就降到現在第三,電商快遞市場都在快速演變,所以現在下結論誰死言之過早。

最後,順豐京東和菜鳥業務既存在替代關係,也存在互補關係,企業之間競爭應是服務質量的競爭,服務效率的競爭,而不是簡單二選一,損害用戶選擇權利。



快遞之聲


如果京東物流和順豐合作,會不會幹倒菜鳥呢?

首先分析一下各大集團的性質

京東商城包含京東商城和京東物流及倉儲式物流,而京東商城種類比較阿里巴巴相對較少。

順豐速運以快遞為主業,冷鏈物流,現在有了跨境代購業務。只是小部分的售賣。貨源不充足。而且京東物流和順豐是高端物流業務。

菜鳥驛站是阿里巴巴旗下的物流公司,屬於物流末端業務,但同時又是開始端的。和社區的京東物流順豐搶業務。

旗下的淘寶天貓,聚划算,阿里巴巴的中小企業的平臺等構成了體系完整的供應鏈和銷售渠道。有充足的貨源,而菜鳥驛站又與四通一達都有合作或者直接入股了。說成一家也不為過。這些物流快遞都屬於中低端業務,利潤也低,靠走量換利潤。

各走各的路。誰也不挨著誰。










祥瑞東海


什麼鬼鳥呀快遞不上門又不打電話直放豐巢,由於我腿不方便,無法自取,已過一個星期了,無奈申請退款,永遠支持京東服務到家


上海情感語錄


我的網絡購物都是在淘寶或天貓平臺,很少在其他平臺網購過,這一切主要來自於多年來對淘寶的信任。但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事實告訴我,淘寶假貨橫流,商家明目張膽銷售假冒偽劣以次充好,投訴最終的結果僅作退貨處理,殊不知這正是這些不良商家最最喜歡的處理方式,淘寶小二更是罔顧事實,不問青紅,只要求買家退貨退款,完全成為了不良商家的保護傘。

2019年5月26日我通過淘寶網天貓店鋪“YEE寵物用品旗艦店”購買了一個‘意牌’魚缸加熱棒,800W的,包郵價格為156元。5月29日我收到寄來的商品,根本不是“意牌”產品,包裝以及產品商標還有整個商品的形狀和我拍下時商家展示的商品完全不一樣,隨聯繫商家,商家先是回覆這是他們旗下的產品,一樣管用,對此說法我無法接受,他們就說那就選擇七天無理由退貨。整個過程商家毫無歉意。隨後商家通過微信與我聯繫,辯稱是他們倉庫發錯貨了,讓我退貨,我表示了拒絕。然後我就在淘寶平臺上提起了申訴,按照要求上傳了我的證據照片,但淘寶平臺卻以證據不足為由拒絕了我的申訴。商家明顯的是在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我卻只能選擇退貨,對這樣的欺詐行為無疑是一種縱容。淘寶這樣去維護製假售假者利益,無異於助紂為虐!

以上情況句句屬實,類似情況在去年雙十一時同樣曾經發生,之所以要在網絡上寫出來,就是想讓大家擦亮雙眼,提高警惕,遇到商家的欺詐行為不要僅僅退貨了事,那樣是對自己對其他買家的不負責任,更是對這種不良商家的姑息與縱容。作為買家我只希望我收到的商品如我所拍,只希望在遇到欺詐行為的時候,能夠通過平臺得到合理合法的解決,這樣的要求高嗎?如果一個買家連這些最最基本的要求都無法得到,那麼我們至少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與不法份子作鬥爭,至少可以在力所能及的媒體告訴更多的消費者,這家店鋪有欺騙客戶的惡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