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协会项目投融资专委会副秘书长王成钢浅谈一线城市从规模经济走向范围经济

中国投资协会项目投融资专委会副秘书长王成钢浅谈一线城市从规模经济走向范围经济

当前,数字经济成为未来阶段全球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方向,也是影响中国宏观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关键性权重,城市发展的“区域空间”正在被“流”的空间所取代,世界经济体系的空间结构逐步建立在“流”的基础上。各种“流”包括信息流、产品流、数据流、物流、金融流、人才流等高级要素的汇集地成为“节点”城市,承担新资源要素的配置中心,城市发展从依托区域资源禀赋,不断通过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实现城市发展的规模经济,逐渐向跨越区域时空连接创新资源、产业跨界融合发展转变。

一、要素连接和变现能力是决定城市竞争力的核心

从城市的发展和聚集来看,过去几十年来,城市通过人口红利、交通区位、国家政策红利以及资源土地红利,不断的发展进化,而且城市经济越发达,吸纳经济能量的集聚效应所带来的区位优势越明显,规模经济成为城市集聚经济的一个主要源泉。规模经济效应推动下,密聚经济地区与腹地经济地区间的相互协同,形成了核心—腹地的空间发展格局。城市发展呈现纵向等级化联系,导致城市生产要素无法跨越自身的限制,实现顺畅流转并实现高效配置。

新经济时代,以数字经济支撑、云计算、智能制造、物联网等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对资本、人口、知识等经济要素的跨区域流动、空间组织模式以及集聚形态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直接影响着城市资源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资本、知识、科技创新、品牌要素的扩散更依赖于虚拟空间内的功能联系。城市不仅可以利用当地要素环境,还包括周边城市群、全国乃至全球的要素环境,站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的视角,聚焦各类创新要素,通过平台经济、结算经济实现要素在本区域的变现。因此,城市对全球和区域数字、资本、科技、人才等资源要素的聚集、连接、变现能力,并由此所以形成是区域产业生态,决定了其链接融入全球和区域经济网络的水平,更决定了其在全球和区域城镇体系中的角色地位和竞争力。

二、跨界融合,产业生态构建成为产业发展方向

城市因产业迁移改变发展路径,产业因城市转型重新布局,伴随着技术的不断破题,ABCD+X+5G(ABCD: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将带来的城市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产业互联网不断向渗透到产业,并对其创意创新、生产、交易、融资、流通等环节进行升级改造,进而形成极其丰富的全新场景,极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城市产业的发展也将从建链强链补链延链走向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构建。城市的产业生态的形成后,将地区之间传统的产业分工将被基于供应链的功能分工所替代。

基于供应链的功能分工将形成城市产业生态:在新经济技术的影响下,城市的行业或产业空间布局将出现不同功能在空间上的分离,即基于供应链不同环节的功能,依托新技术沿着不同的空间区位向最具优势的地区集聚。地区之间传统的产业分工被功能分工所代替,基于不同的功能形成不同的产业生态。由于中高端服务业空间上的集聚成为推动和决定地区功能分工的主导力量,受此影响,规模越大的城市其功能就越多元化,而规模越小的城市其功能就越倾向于专业化,在专业化领域形成相关产业生态,在价值链上可以向更大范围甚至国际范围连接。与整个产业生态相伴随的就是“供应链金融”:一个地方、一个城市区域之内,整个产业链中,通过平台构建或核心企业,将更多中小微型的企业,形成一个共赢企业集群,通过数字经济、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影响,对各类中小企业建立信用体系,形成一个利益共享同时也是风险共担、共同发展这样一个金融生态的形成。

城市产业生态形成要基于产业分散式网络化布局:传统的区域经济发展是基于传统基于核心—腹地的空间发展格局,新技术创造的虚拟互联空间,重塑地区间的关系。即通过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在不同地区之间建立新的空间联系路径,实现了创意创新、生产、交易、物流、运营等供应链不同功能在不同空间实时、便捷地联接,根本上改变了要素流动与空间配置的路径。意味着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将由传统意义上的产业聚集向非连续、多中心、分散式的网络化布局演变,在地区间将建立起基于全供应链的新型功能分工产业联系,衍生于基于生态的产业构成,从而形成新的产业生态。

三、从价值链的功能出发,提升城市的战略地位

新的技术条件下,无论是产业间,还是同一产业内部,都已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功能分离趋势,即按照制造、消费、分销、研发等不同功能在不同空间集聚,获取最优成本收益。不同要素流动的方向与空间聚合的形态决定了不同地区在整个功能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比如对于某传统的服装产业聚集区,在数字经济时代,可以通过创意设计,品牌打造等方式提升价值,而这些要素和功能却不一定要聚集在这个区域,定制化生产业、视听新媒体、新零售等等新的经济业态同样可以传播连接更广的区域,但是产业功能却不一定在同一个区域聚集。

与此同时,城市发展的不同功能在不同空间上的叠加、整合、重组,将实现更大的规模分工与范围效益。传统上依据规模层级而形成的城市体系将随着地区的功能重组而逐渐演变成为以“功能层级”为主体的体系结构。空间上相分离的功能在地区之间将会成为不受地理空间的限制的更复杂的交互式网络关系,随着功能网络的拓展而不断延伸,城市产业将基于功能形成不同产业生态,支撑城市不同功能打造与演进。

因此,未来城市的新发展将会扩大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重塑城市区域间的关系。通过构建集数字经济、创意经济、平台经济,聚集与连接数字、品牌、科技创新、人才等创新要素,打造创新的空间载体,改变传统要素流动与空间配置的路径,打造基于新经济的专项功能,通过“功能层级”的提升,实现影响力和战略地位度提升,承载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城市创新发展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