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地名前世今生之“独山”

菏泽地名前世今生之“独山”

独山镇位于巨野县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地处巨野、金乡、嘉祥两市三县交界处。全镇占地面积99.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10公顷。辖60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人。
   独山原名“堵山”,后来演变为“独山”,独山村因此而得名。清朝曾在此设镇,称为“独山镇”。清末宣统年间,巨野县令赴金山香火大会,仰望金山,香火鼎盛,触景生情,曰:“有金山必有玉峰”。从此“堵山”(独山)改称“玉山”,“独山镇”更名为“玉山镇”。民国年间又改称为“独山镇”。
   独 山 镇 东 南 部 的 金 山 是“巨野之镇山”,每到仲夏季节,漫山野牡丹花开似锦,景色美不胜收。
   “秦王避暑洞”为金山胜境,原为汉昌邑王刘贺废冢,俗称“秦王避暑洞”,或称“金山洞”。位于独山镇金山之阳山腰处,南距乐土村500米,系人工开凿而成的多室山洞。洞口南向,洞深30米,内造6个分洞,最大洞室长8米,宽7米,高2.5米,底部较一般分洞高0.5米。墓道临大洞口处两侧各造二洞,左右相对,各长9.43米,宽3.05米,高2.5米。墓道壁有宋、金及历代摩崖刻字41处。
   据《汉书·武五子传》载:昌邑王髆,子贺,昭帝崩后立为帝,即位27日,多行不义,被废归国。宣帝即位,封为海昏侯,就国豫章。经考证,洞南里许红土山上,有第一代昌邑王刘髆墓。刘贺从继昌邑王位至即帝位共13年,此间完全可能在昌邑为己造寿墓。由于被征入京,后去预章,削爵移地,生不得国,死不入圹。据此,洞应为第二代昌邑王刘贺废冢。


   金山之阳为禹梁山,因大禹治水时曾在山梁上歇息而得名。山头为红土覆盖,又称红土山。占地面积0.5平方公里,主峰高77米,山上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化石形如蜜蜂,腿及翅上脉络都清晰可辨,为制作砚台盖的上等材料。1977年春,山东省和菏泽地区考古工作者在此山发掘出西汉中期昌邑王刘髆墓。该墓室由封土、乱石层、防盗层、墓道、墓道堵石、墓门堵石、墓门墙、前室、后室等构成。墓东西长70米,南北宽4.1-7.1米。出土文物1056件,内有陶器、青铜器、玉器等。其中玉壁28件,玉猪一对,箭数百支,铜药臼、药杵、药勺(铜药勺已调北京历史博物馆)数件,有很重要的考古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