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億投資“踩雷”餘波未平 蛟河農商行三季末再虧近億元

36億投資“踩雷”餘波未平 蛟河農商行三季末再虧近億元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仲琦 馮櫻子 北京報道

毫無懸念,吉林蛟河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蛟河農商行”)今年前9個月繼續處於虧損狀態。

日前,蛟河農商行發佈2019年三季度信息披露報告。截至9月末,該行淨利潤為—0.96億元。這是該行繼一季末和二季末連續虧損後,三季末延續了虧損狀態。而在之前的2017年和2018年,該行也是接連虧損。

其實,蛟河農商行今年前9個月延續2017年和2018年的虧損狀態並不意外。公開信息顯示,2017年以來,蛟河農商行共有36億元本金的應收款項類投資無法按時收回,同業負債成本較高,使該行的盈利狀況持續承壓。

“36億元應收款項無法及時收回,拖累了蛟河農商行的發展,目前,相關案件仍處於訴訟階段。”對於蛟河農商行面臨的狀況,該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本行通過優化經營結構和壓縮營業支出等方式,逐步改善盈利狀況”。

近3年持續虧損

資料顯示,蛟河農商銀行前身為蛟河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2012年12月,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法批准,正式改製為農村商業銀行,截至2019年3月末,該行的註冊資本為5.01億元。

截至今年9月末,蛟河農商行資產總額100.14億元,負債總額96.45億元。這家看上去規模不大的農商行,近3年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數據顯示,2016年,蛟河農商行的經營狀況還比較正常,實現營業收入3.58億元,淨利潤1.5億元。然而,從2017年開始,該行經營狀況卻急轉直下,當年蛟河農商行大額應收款項類投資利息未能收回,負債端利率上升,利息淨收入為負,全年營業收入僅為0.22億元,淨虧損1.33億元。2018年,該行營業收入由2017年的0.22億元下降至0.11億元,淨虧損由2017年的1.33億元進一步增加至1.87億元。截至2019年9月末,該行營業虧損0.11億元,淨虧損0.96億元。

蛟河農商行不僅盈利出現虧損,其信貸資產質量也出現惡化的跡象。據新世紀資信評估投資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新世紀評級”)出具的最新跟蹤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末、2017年末、2018年末和2019年一季度末,蛟河農商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2.09%、3.18%、4.7%和4.79%,不良率呈連續攀升態勢。同期撥備覆蓋率分別為262.6%、180.3%、128.2%和130.05%。

此外,受虧損對資本的侵蝕,以及投資村鎮銀行對資本扣減增加的影響,蛟河農商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大幅下降。截至2016年末、2017年末、2018年末和2019年一季度末,蛟河農商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05%、10%、9.16%和9.14%,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92%、5.16%、3.96%和3.69%。

為改善自身流動性等問題,截至2019年6月30日,蛟河農商行共向吉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拆入資金16.6億元,利率在5%左右,期限為一年,預計該行將持續得到省聯社的資金支持。評估及報告顯示,吉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對轄內農商行在流動性方面予以充分支持,並於2017年下發《吉林省農村信 用社流動性互助基金管理辦法》,要求轄內農商行(聯社)按一定比例繳存資金成立流動性互助基金,且在出現可能誘發重大流動性風險的情況下可以申請使用流動性互助基金。

新世紀評級在上述評級報告中披露,蛟河農商行有引入戰略投資者考慮,但尚無實質進展。蛟河農商行股權結構較為分散,自然人持股比例較高,法人股與自然人股的結構比為44.22:55.78,法人股東多為吉林省內民營企業。截至2019年3月末,該行第一大股東為吉林省乳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該行8.98%股份,延邊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溫州鹿城農村合作銀行、吉林省廣信公路建設有限公司和長白山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均持有該行5.99%的股份。

兩次踩雷涉36億元

蛟河農商行近3年來陷入虧損的泥潭,要從該行2016年的兩次投資說起。

新世紀評級報告披露,2016年,蛟河農商行先後8次購買了一家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合計30億元,利率為 5%左右,期限一年。然而,讓蛟河農商行沒有想到的是,這筆理財資金被那家銀行內部人員作案挪用,現在理財產品已全部逾期。截至評級報告出具日,蛟河農商行已委託律師事務所通過通道方對涉案銀行依法進行訴訟,案件正在審理中。目前蛟河農商行沒有對上述理財產品投資計提撥備。

同樣是2016年,蛟河農商行分兩次購買了一家信託公司發行的僑興集團有限公司應收賬款債權信託受益權,合計6億元,目前均以逾期。由於擔保方以相關事件存在內部流程漏洞為由,拒絕按原合同履行代償,蛟河農商行已對相關單位提起訴訟,案件正在審理中。該行同樣沒有對上述理財產品投資計提撥備。

上述蛟河農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案件所涉及36億元能夠收回,本行的經營狀況將大為改觀”

在這兩起案件中,蛟河農商行分別因違規購買理財產品及“違反國家規定從事投資活動”被監管部門合計罰沒7944.51萬元。

對於第一起案件,原銀監會指出,“涉及該案的相關機構肆意妄為,不具備資質開展非標理財產品投資”。而對於第二起案件,原銀監會認為出資機構存在的問題包括:過度追求業務發展規模和速度,既不瞭解自己的客戶,又不能穿透管理風險;既不能提供實質金融服務,又缺少風險“防火牆”。

“目前該行共有36億元應收款項類投資無法按時收回,相關款項未計提撥備,款項的回收情況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以及回收情況對資產質量、流動性管理、盈利能力和資本充足度水平產生重大影響,同時,也反映了該行在合規及風險管理方面存在缺陷,需持續改進。”新世紀評級在最新評級報告中直言。

鑑於此,新世紀評級在2018年2月,新世紀評級就曾將蛟河農商行的主體信用等級由A+調整為A,並將其列入負面觀察名單;5個月後的7月31日,新世紀評級發佈《2017年吉林蛟河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二級資本債券跟蹤評級報告》,將蛟河農商行的主體信用等級由A調整至A-,評級展望為負面,同時將該行發行的二級資本債券信用等級由A+調整為BBB+。今年7月31日,新世紀資信評級報告再次下調蛟河農商行主體信用評級,目前該行主體評級為BBB+,展望仍為負面。

也就是說在短短的一年半的時間裡,蛟河農商行主體信用等級已經連續三次被下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