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對明朝的影響如此之大?

縱觀華夏曆史五千年,歷史學家們最感興趣的是明朝,而在明朝之中歷史學家最感興趣的莫過於萬曆十五年。

萬曆十五年是一個特殊的時代,在這一年明朝的內外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具體有哪些改變,今天就帶大家看一看萬明神宗萬曆十五年,文章將從明朝內部和外部兩個大方面對萬曆十五年進行簡要的探討。

紛繁複雜的內部環境

縱觀明朝歷史,當你一眼看過去你會發現萬曆十五年其實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大事件,可當你仔細研究會發現這一年還是發生了一些很多的很不平凡的事情。

在萬曆十五年這一年接連有兩位明朝的棟樑之臣去世,一位是海瑞,一位是戚繼光。這兩位的離世對於明朝的打擊是重大的,明朝的巨大改變由此開始。

首先是海瑞的離世。海瑞一生歷經四朝,是難得一見的清官,按理說他這樣的人應該是非常受歡迎的,可是他卻備受排擠。

萬曆十五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對明朝的影響如此之大?

海瑞當官無視官場潛規則,以一人之力對抗明朝整個文官和宦官集團,即使是皇帝他也不給面子,海瑞是一個固執的臣子,他完全照搬了儒家的道德標準和為官之道。

海瑞一生為官清廉,而且剛正不阿,身據高位卻從不以群謀私,在海瑞當朝為官時期。他鞠躬盡瘁,他打豪強,修水利,在任期間嚴懲貪官汙吏,禁止一切各種徇私枉法之事,他的做法深得民心,是歷史上少有的清官。

海瑞在世時,明朝文官還不敢做的太過,但是海瑞一死,官場風氣就逐步變得壞了起來,他的去世看起來平淡無奇,但是其實標誌著文官集團將再次重新控制朝廷跟宦官集團重新爭鬥起來,而這樣的內鬥只會加速明朝的衰落。

萬曆十五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對明朝的影響如此之大?

其次就是一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的去世,戚繼光,明朝抗倭名將,大明王朝的國之柱石。

明朝在軍事將領方面實行的是萌蔭制,因此明朝中後期的軍事將領大多是家裡邊之前有功的勳貴家族子弟擔任,這種情況使得明朝中後期軍事將領的指揮能力並不強。

萬事都有兩面性,在此特殊的軍事將領任職制中有一個人就是特例,他就是戚繼光,戚繼光雖然是也是萌蔭得宦,但是戚繼光在世之時,為大明王朝打造了一支戰無不勝的大明強軍。戚家軍,因此當戚繼光在世之時明朝無人敢犯邊。

大家都知道明朝中期,日本逐漸發展起來,日本是一個有著非常大野心的民族,對於中國日本歷來都主張征服,因此明朝時期屢次進犯大明沿海城市,然而自明英宗之後,由於土木堡之變,明朝精銳損失殆盡,面對倭寇明朝軍隊都是敗多勝少。

萬曆十五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對明朝的影響如此之大?

因此戚繼光便橫空出世,為了改變明朝軍隊的現狀,戚繼光便招收身體素質優良的百姓,集中訓練,而且首創勇氣訓練之法,再加上由他親自改進和發明的新式裝備,一支鐵血勁旅橫空出世,它就是大明王朝戰鬥力最為強大的部隊中的一個,戚家軍。

戚家軍自組建後便大敗倭寇,之後又隨戚繼光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威名。然而戚繼光一去世,戚家軍便迅速衰落下去,明朝再也沒有了能夠震懾外敵的軍隊和將領了,之後後金數次進犯明朝,甚至在遼東再次大敗明軍,明朝從此沒落。

萬曆十五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對明朝的影響如此之大?

海瑞和戚繼光的去世,使得大明王朝之前被隱藏的起來的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瞬間爆發。明朝從張居正改革後綜合國力原本有緩慢上升,呈現出逐步強盛的局面。

但是兩位功勳之臣接連的去世,明朝隨著各種矛盾的湧現,再一次末落下去。

其實海瑞和戚繼光的死亡並不是明朝徹底沒落的根本原因,而是由明神宗朱翊鈞造成的。

明神宗朱翊鈞十歲登基,在他執政前十年,政治上靠著張居正的輔佐,軍事上是有了戚繼光的保家衛國,因此才有了他在位時期明朝的中興之勢。

萬曆十五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對明朝的影響如此之大?

到了萬曆十五年,張居正已經去世五年,海瑞、戚繼光也在這一年相繼離世;神宗皇帝的耳朵終於“清淨了”,無人“監管”的明神宗在萬曆十五年做了一個決定,不上朝,

果然此後三十年間,明神宗再也沒有上過朝,明朝的朝政自此由文官集團把持,朝廷大臣甚至見不到皇上,大臣啟奏事情事也是通過內閣,這就使得明朝的許多事情被文官掌權。

到了明朝中後期,進入內閣的大臣居然不認識皇帝,因為從來沒見過,誰也不知道皇帝長得什麼樣?

萬曆十五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對明朝的影響如此之大?

明史中這樣記載:

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十一月,“部、寺大官十缺六、七,風憲重地空署幾年,六科只剩下四個人,十三道只剩下五人。”

由此可見,明神宗的不上朝對於明朝的打擊是多麼的大。明朝的沒落與明神宗不上朝脫不了干係。

明朝的外部環境。

當時的明朝周邊各個國家民族對於明朝都是虎視眈眈,無論是蒙古還是後金就連隔著大海的日本都想來明朝佔點便宜。

萬曆十五年這一年,隨著戚繼光的去世,這幾個虎視眈眈的國家都向著明朝展露出了本來已經隱藏好的利爪。

萬曆十五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對明朝的影響如此之大?

蒙古多次進犯邊關,後金暗地裡發展力量,而明朝的老對手日本更是肆無忌憚的對沿海的軍民進行襲擾,日本曾數次派遣浪人進犯大明海疆。

在這一時期,萬曆皇帝卻宣佈不上朝理政,一切軍機政務都依靠內閣呈遞奏章來進行調度,這就導致萬曆皇帝對當今世界的局勢,以及明朝的國防局勢都不能直接的瞭解,而是依舊由一群從不上戰場的內閣大臣把控。

萬曆十五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對明朝的影響如此之大?

歷史上有人認為萬曆雖然不上朝,明朝對外依舊能鎮壓了叛亂,擋得住入侵。叛亂確實是被平定,但是在這期間的戰爭消耗的那可都是都是明朝的精銳力量。

萬曆的不上朝讓周邊國家看到了明朝有機可趁。紛紛嚮明朝進犯,明朝自此逐步走向了沒落。

萬曆十五年是平淡的一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明朝並沒有發生什麼特別大的事件,但是在這一年明朝有兩位國之柱石去世,也是在這一年萬曆皇帝宣佈不在上朝。

這一年標誌著明朝從強盛開始走向了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