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却不报道,“放鸽子”原因为何?

大学生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却不报道,“放鸽子”原因为何?

高考每个人对自己的标准是不同的,每个地区的情况也不一样,随着大学的扩招,落榜生越来越少,但是每年有很多考生被大学录取之后不去报道,这些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说高考录取已经进入了个性化的时代。

大学生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却不报道,“放鸽子”原因为何?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主动型的,自己就是冲着某所大学去的,只要自己没考上就会一直复读,直到收到录取通知书;有的人是自己考试发挥失常了,本来自己的成绩能上985的,但是成绩出来却连一本线都没到;现在家庭条件都好一些了,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有很多人即使是被985和211大学录取了也会在国内大学和国外大学中间选择出国留学,这也会出现录取不报到现象。

还有很多人复读是被动的,比如高考报考失误,报考信息被篡改;报的学校没有录取;服从调剂之后被调剂到了不喜欢的学校和专业,有的人分明想学计算机,却调剂到了水产养殖,实在是和自己的期望相距甚远;还有同学是调剂的大学花费太高了,学费就几万,再加上其他的花费,根本无力承担。

大学生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却不报道,“放鸽子”原因为何?

录取不报道的数据官方只公布过一次,那就是2003年大学发放的录取通知书是428万张,但是报道的人有382万人,有46万人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后没有报道,之后就没有公布过这个数据,但是我们可以从高考报名数据中看到每年录取后不报道的人还是很多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可以自己选择上哪所大学,但是这种录取不报到的现象确实是挤占了高校有限的招生计划,让很多能够上大学的人没有学上,这种行为是不够诚信的。高校今年招生计划没有达到,明年就会缩减,这对考生也是压力。

大学生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却不报道,“放鸽子”原因为何?

虽然这种情况不能全面遏制,但是很多地区和高校已经采取措施了,比如有的地区把录取不报道的考生参加下一年高考分数的位次排列在同一总分的最后位次;有地区限制录取不报道的考生填报学校数量,在实行平行志愿的各个批次,允许填报志愿的学校数量不超过2个;有的学校为了防止考生录取后不报道提前收取学费。

可能未来会出来更多的防止考生录取后不报道的政策,但是应该还是很难全面制止。大家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