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丰润区新军屯镇的“冀东生姜交易市场”

原标题:本报记者“金秋走基层”系列报道②

今秋姜农真高兴 一亩能挣一万三

□记者 杨文进 通讯员 海涛 慧丽 秀杰

记者探访丰润区新军屯镇的“冀东生姜交易市场”

图为农民对清洗后的生姜进行分拣、装箱。文进 摄

前几年的“姜你军”你还记得吗?又到生姜收获的季节,生姜产量怎样,价格如何呢?记者日前来到位于丰润区新军屯镇的“冀东生姜交易市场”,实地探访了市场销售情况。

走进生姜交易市场,门口处就有成片的生姜铺展在水泥地上,几位农民正在进行分拣、装箱等工作。旁边的洗姜池上,几位农民正在把收获后带着新鲜泥土的生姜码放在高压水泵下的铁箅子上,经过清洗后,满身泥土的生姜露出金灿灿的“容颜”,又被满脸喜悦的农民重新装运。

正在清洗生姜的新军屯镇梁庄子村姜农安凤仙介绍,她家今年到玉田县鸦鸿桥镇承包了36亩地种植生姜,产量为20多万公斤。“今年的价格比较好,按现在的价格计算,每亩地纯利能达到一万三四千元,纯收入达到五六十万元。”她满面春风地介绍:“我儿子已经22岁了,刚找到工作,今年正计划在城里买房呢!”她家已经种了11年生姜,虽然价格不稳定,但比种植普通作物收入高。种植生姜要经过选种、选肥料、开沟、浇水等多道程序,很辛苦,但行情不好的年份也没赔钱,一般年份平均每亩地能收入六七千元。

冀东生姜交易市场不仅为周边姜农提供了交易平台,还可以预订后对生姜进行免费清洗,并有专人清理卫生、看管水泵,还提供经纪人。

该市场的李春索总经理介绍,姜农一亩地能收获生姜五六千公斤,今年清洗后的新鲜生姜价格是每公斤5元至5.2元,去年的老姜每公斤7.4元至8元。

这个交易市场由供销社主导,下属联合社1个、10多个合作社。近年来,生姜产业带动了周边3000多户农民致富,辐射约4万亩。冀东生姜交易市场是华北最大的生姜交易市场,去年购销量为7万吨,今年达到10万吨,正申报“冀东生姜产业园区”。

在丰润区农业部门的指导、监督下,附近的生姜全部采用无公害生产,在区农业农村局每月一次的抽检中全部合格。今年,我市春天干旱、夏季多雨,受其影响生姜每亩增产20%至30%。生姜价格基本稳定、收益较好,姜农的积极性普遍较高,去年周边的种植面积约3万亩,今年达到4万亩;去年的产量约15万吨,今年达到20万吨。

交易市场辐射周边的欢喜庄乡、小张各庄镇及我市高新区、玉田县鸦鸿桥镇、丰南区岔河镇、路北区韩城镇等,一般的种植户承包二三十亩地种植生姜,有一位种植大户最多时承包了280亩地种植生姜。

在生姜种植等环节,这个交易市场也对姜农的生产方式等进行指导。李春索介绍,前几年,姜农的生姜损坏率比较高,主要是“烂头”现象——生姜的头部容易损坏,并且不易存储。他们经过与专家咨询、论证后,指导周边姜农将每年10月1日左右“出姜”改为后延5天左右,基本避免了“烂头”危害,有效提高了生姜品质。

李春索说,经过与客商了解,今年这里的生姜品质从颜色、肥度、亮度、农药残留等方面分析,优于全国各地。

新军屯镇及周边的生姜成熟较早,此时山东大面积的生姜尚未收获,这里的生姜远销福建、广东、广西、湖北、云南、新疆等地甚至海外,开春后一般销往天津、东北等地。他们与全国各地的生姜市场形成了稳定的供货关系。

冀东生姜交易市场2016年建成,集生姜收购、清洗、销售为一体。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新军屯镇大力引进推广生姜北移高产栽培技术,享有“冀东生姜之乡”的美誉,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水泵一响,黄金万两”“家种二亩姜,顶个小轧钢”,这两句流传在新军屯人口中的俗语,生动展现了生姜种植给姜农们带来的实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