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喜劇之王》是被低估的電影,你支持嗎?

用戶4670683237


首先表明我的觀點,我不這樣認為。在剛聽說星爺要拍《新喜劇之王》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抱著給星爺留著電影票,到了上映的時候衝進電影院一睹為快的心情,畢竟上一部喜劇之王已經太久了,久到我們都看膩了,一部經典之作將會拍新的系列,加上星爺這個名號,在觀眾心中已經是一部預定的好片子了,更何況還有王寶強的加持,他 的喜劇片也非常好。可是到上映的時候呢,觀眾走進電影院看到的和自己覺得這部片子應該有的樣子相差太遠了,第一天之後,網上的負面評價洶湧而來,與同期的幾部電影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個故事很簡單,主要講述一直有個明星夢的小鎮大齡女青年如夢跑龍套的辛酸故事,最後終於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最佳女主角。這個故事很俗套,也很接地氣,把目光放在了群演身上,可是恕我直言,這拍得還不如《我是路人甲》,感動比不上,煽情比不上,搞笑更是脫離了周星馳的風格,女主拿著一本《演員的自我修養》,在路上看到被車撞的老人,以為他是碰瓷,非要跟他學演技,結果人家是真撞了,你說這種情節能說明什麼呢,戲痴?腦殘?諷刺?她爸爸過生日,讓她回家吃飯,她因為拍戲幾天不能不能卸妝,就在飯桌上頂著女屍妝和家人吃飯,她爸爸徹底憤怒了,她在說像她爸學習憤怒的演技,你能理解嗎?我不能理解。這些橋段並沒有多幽默,也沒有讓人覺得她很努力,只會讓人覺得很蠢。

我還想說的就是星爺和王寶強之間我沒有看見化學反應,反而將倆人水平都降低,這個劇本不知道倆人是如何達成合作意向的,王寶強這個角色好像是必須為了搞笑來搞笑,與女主形成一個對比,群演很辛苦很努力,你這個成了名的演員前輩反而沒有樹立好一個榜樣,一無所有之後又浪子回頭,回到了一開始。我想星爺想表達的是一些成名演員所不珍惜的機會是許多群演爭破頭想獲得的,應該要加強演員的自我修養,貢獻出好的作品,而所有的群演也不必放棄希望,只要努力堅持,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終有一天會成為一個優秀的演員。我明白星爺想表達的這些,但是根本不應該取新喜劇之王這個名字,它和這個名字一點關係都沒有,如果不是這個名字,觀眾也不會有這麼大的反應,這就純屬吃以前老本的紅利了。

總的來說,這部片子絕不是被低估的片子,甚至我都覺得它不值那麼多票房。


影劇輿樂


首先我先闡述我的觀點,《新喜劇之王》絕對是2018年最好的一部片子,不止如此,這兩年影片之中,也只有徐崢的《我不是藥神》可以和《新喜劇之王》拿到一起比一比!

現在看來,這兩部電影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那就是小成本,大演技!

和同期上映的電影不同,這兩部戲不像《瘋狂的外星人》那樣明星雲集(認真看的話外星人裡客串的明星一大堆);沒有像《流浪地球》那樣有著華麗的佈景和後期特效,視覺衝擊極少;沒有像《唐人街探案2》那樣有著第一部的口碑支撐和喜劇效果;也沒有像《戰狼2》那樣場面宏大,牢牢抓住你的愛國情懷!

它擁有的,只有好的導演帶著一個好的團隊,好的演員,認真的再講述著一個彷彿發生在身邊小人物的故事!

有人說星爺在透支情懷,已經江郎才盡,拍爛片圈錢!其實並非如此!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小演員的追夢歷程,從跑龍套到拿下最佳女主角,勵志中帶著搞笑和感動。電影情節並不複雜,不過有幾處細節值得回味。

1、影片開頭老人碰瓷,被圍觀者取笑表演太假,包括如夢,然而劇情反轉,是真的撞到了。生活中不是總有些人自以為是,見風使舵,從來不去探求事情的真實性。這場戲看似搞笑,實際上充滿了諷刺。

2、女主在困頓難過的時候會戴上耳機聽《天鵝湖》,每次隨著音樂就能暫時放下一切,露出笑容。而實際上《天鵝湖》有兩個版本,一個悲慘,一個美好。象徵著生活是有兩面的,一面是悲劇,一面是喜劇。星爺沒有告訴我們女主心裡真實想法,給觀眾留下無限的遐想,到底《天鵝湖》是在襯托悲傷,還是在送給女主鼓勵希望!

3、張全蛋飾演的男友是劇中為數不多能給予女主鼓勵和安慰的人,但是在自己事業受挫的關鍵時刻卻給了她最徹底的打擊,他不過一個欺騙感情和錢財的合約男友。星爺其實暗示,男友並非真實存在的,他不過是如夢的虛幻的精神支柱,現實是殘酷的,而當自己不管多努力,喜愛的事業一蹶不振,徹底陷入低谷,其精神支柱也隨之轟然倒塌!於是為後面雨夜逆行,一心尋死埋下伏筆!

4,事業感情雙受挫,雨夜撞車,這個片段後來成為大家的議論的焦點,雖然片中女主被撞所幸無大礙,後來因禍得福,努力一躍成為萬人矚目的超級明星!但看完電影有人說這些都是假象,星爺其實告訴他大家,現實中其實沒有那麼奇幻,女主其實車撞當場死亡,後面都是她的夢想,或者叫做幻想,有些人再這麼努力就算到死也不能成功,只有在虛幻的世界裡虛招滿足感!

5.馬可在欺負跑龍套演員說的:雕塑不髒,看著沒質感,不能用。幾腳下去,還是不髒,就說換人乾脆不用了。娛樂圈裡有多少本質純潔的人反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又有多少人能夠出淤泥而不染呢,這一幕是很好的諷刺。

6、拍攝白雪公主時,馬可和導演關於春節檔電影的一些爭論讓人深思,香腸和腎的梗我想是星爺關於《西遊降魔篇》,很多觀眾看完都說太恐怖不適合春節閤家歡的主題,而做出的回應吧!也許星爺卻是很小氣,但是他拍電影的時候應該只想好好拍一部好看的精彩的電影,而沒有考慮那麼多電影以外的事情吧!

7、女主逛街時候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總不能站在大街上,就有人拉你當女主角吧。話音剛落,身邊的閨蜜小米就被星探選中,當上了女主角。這告訴我們生活中有時確實存在著幸運就發生在別人身上,而自己怎麼努力都沒用,很無奈。

8.影片最後的頒獎儀式上播放了如夢成名前的短片,大家認真看的話就會發現都是黑白影像,也許這也在暗示,就如同女主的名字,如夢,都是一場夢!

電影播放期間,爭議不斷,整部戲的主題是什麼?星爺並沒有直接告訴我們!

心裡有太陽,看哪裡都亮堂,心裡有狗屎,看什麼都臭的很!

樂觀的人看完深受鼓舞,認為是一部勵志劇;悲觀的人看完,感覺現實太殘酷,到處有羈絆,怎麼都看不到希望!

我想這也許就是周星馳想帶給我們的東西,他不希望大家看完很快呵呵一笑就忘了它。


木木影視圈


我支持這個觀點。


《新喜劇之王》上映之後,網上有一片罵聲,說這部電影是爛片,有星爺江郎才盡等等。但我看了電影之後,我一點都不贊同這種說法。


電影是大年初一上映的,同期上映的賀歲電影《流浪地球》、《飛馳人生》、《瘋狂外星人》看完之後內心充滿愉悅,而《新喜劇之王》看內之後內心沉重,觀眾的觀影體驗一做比較比較,《新喜劇之王》就顯得不合時宜。


一如《喜劇之王》,《新喜劇之王》也是講底層小龍套的故事的。很多人會說,這個題材很老套了,說來說去都是小人物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實現夢想。如果都是這麼想的話,那奉勸你以後任何電影都不用看了,反正都看過類似題材的電影了。


這部電影的拍的很現實,觸到了人性的醜陋。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 人的虛偽。

上一秒如夢還跟好友說自己一定會被星探發現,成為演員,而下一秒,星探探走的是好友,而獨留她在大街上。

成為演員之後的好友,一邊跟如夢說著自己是多麼地不想成為演員,多麼拒絕,然而一見到導演立馬諂媚地跟在導演後面屁顛屁顛的,這是多麼地諷刺。甚至於好友後來騰飛了,直接就裝做不認識如夢了。

說是好朋友,但友情就這麼經不起誘惑嗎?這值得我們反思。塑料友情並不少見,只不過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心裡知道但沒有說出口而已。

二 欺騙和貪婪。

如夢一心努力賺錢,做多份工作,存結婚基金,支持男友事業。結果,男友是假的,不過是為了騙她的錢,榜上了富婆就不理她了。

平日裡口口聲聲說著支持如夢追求事業,規劃著未來,到頭來全是假的。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感情騙子真的很多。

無論外面的聲音多麼嘈雜,星爺所想表達的,是草根人物堅持不懈追求自己的夢想,卻也揭示了追求夢想的不易,現實與夢想,是不一樣的。


如果是自己在追夢路上遭受到如此多的打擊,是繼續堅持呢,還是早就放棄了呢?正如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電影都有不同的解讀。


伴著陳百強的《疾風》,突然才發現,這一路走著走著,夢想不見了。

我們何曾沒有夢想,只是在房價、物價、養家餬口等高壓之下,遺失了夢想。星爺的電影裡邊,夢想的影子處處可見,而這些年,他也一直在這樣做,追求著自己的夢想,從來不在乎外界說什麼,而看自己做了什麼。




光影小梨


星爺的《新喜劇之王》是否為被低估的經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從名字不免被拿來與《喜劇之王》做比較。兩者都說的是小人物的奮鬥史。兩部劇的主角尹天仇與如夢,都有相同的演員夢,在這條路上都屢屢碰壁不得志,最後卻都實現了夢想。兩部戲的主角都有愛情線,他們在演藝事業中都遇到影響自己的人。尹天仇遇到了娟姐,如夢遇到了過期明星馬可。相比於尹天仇,如夢增加了親情這條線。劇中如夢事業愛情不如意,卻有家人的陪伴,雖然老爸很反對女兒的演藝事業,但是也是用自己的方式暗暗地支持著她,看到自己女兒受欺負,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他對女兒的愛,像極了現實中那些不懂表達愛意的父母對兒女們的牽掛,這或許也是星爺想要表達的另一種情懷;劇中還刻畫過氣明星的劇情。馬可是一個過氣明星,應該算是被大眾所淘汰的明星。但他弄不清楚自己的社會處境,仍是以之前爆紅時的態度對待身邊的人或事,他不願接受自己已經不紅的事實,極力維護自己可憐的自尊,所以他對於身邊的人苛刻跋扈。身邊的人也在配合他製作出他還很紅的假象。這像極了皇帝的新裝,當有個人說出了真話,圍繞在馬可身邊的光環隨即破滅。當他後來由一段視頻又爆紅後,也射影了當今社會,在如今網絡信息發達的時代,走紅已經沒有了什麼定律。對於觀眾的反映,星爺在影片結尾處已經表明了。當如夢的粉絲來找她簽名,首先故意打擊了粉絲的信心,後來一本正經地說道:不可以,你不要管我說什麼,繼續努力吧,你會成功的。或許多年後,《新喜劇之王》也會成為遲來的經典。











寶妹的小姑媽


不管怎麼說,《新喜劇之王》不是一些人所認為的那麼差。

有人認為重複了《喜劇之王》,但忽視了《新喜劇之王》和《喜劇之王》取材不同,一個講的香港故事,一個講的內地故事。

《喜劇之王》的大牌杜鵑兒是個女星,由大名鼎鼎的莫文蔚扮演;《新喜劇之王》裡的大牌是個男的,而且早已過氣,而且由王寶強這個北漂群演出身的來扮演。

《喜劇之王》裡由於尹天仇對錶演藝術的執著追求,最後終於得到杜鵑兒的提攜甚至得到杜鵑兒的愛情;《新喜劇之王》裡如夢最後被大導選中,做夢也不敢相信,而且不知道如何選擇,不知道該不該繼續追求曾經的夢想。

兩劇都講的是每一個人尤其是熱衷表演的人的共同人生追求——事業(藝術)和愛情,講的小人物的酸甜苦辣,講的他們被當作笑話的人生,而啟發很多人生的感慨和思考,我想,《新喜劇之王》帶給觀眾的,和《喜劇之王》一定有所不同,只不過有的人仍然戴著《喜劇之王》的眼鏡去看《新喜劇之王》,有的東西觀眾還沒有想清楚罷了。

王寶強、鄂博、張全蛋們在《新喜劇之王》裡的表演也是敬業的、深刻的,並且王寶強是出道以來就能夠勝任那些名片的——《盲井》、《天註定》、《Hello!樹先生》……

關鍵周星馳、王寶強、鄂博……都是對電影非常認真的人,不像有些人一有點成績就飄,就自以為知道了人生和電影的一切。




大悔憶智冰


不是低估,,是被高估了,說白了,就是一垃圾電影,,有人說因為有王寶強票房才這樣,我認為沒有王寶強,那票房更慘不忍睹,,不要以為大陸觀眾都會不分青紅皂白的吹捧港臺,,,那些人畢竟是少數,,,現在香港影片不像以前了,,以前國內影視相當很比較落後,現在以突飛猛進了,綜合質量早就超過港臺了,,,演員素質也比港臺好太多了,,,,


中國冰客


先說明觀點,個人認為並沒有被低估,以周星馳個人的慣常水準來說,這部電影並沒有達到他的水平,

一、好電影的標準是什麼

說《新喜劇之王》並不是一部好電影之前,得要回答一下到底什麼是好電影。

電影與其他藝術種類的不同之處就在於:電影經常能引發一種強烈的情感或智性上的回應。這是理論方面好電影的標準,若是接地氣的說法,則是好看,看完了第一遍後你會再去看第二遍,第三遍,每次看完依舊感覺這部電影真好看時,這部電影一定是好電影。

周星馳的前作《喜劇之王》我看了已經超過四遍,今年剛剛又重新刷了一次,看完後依舊感動,並沒有牴觸感,有的還是原來的感嘆:真好看。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尺度來評價一部電影的好與壞,但也會有一些共識,如豆瓣評價電影的這些人估計並沒有換多少,看一下這裡面的評分也能明白,前作《喜劇之王》評分高達8.7分,屬於豆瓣top250的電影,後面的《新喜劇之王》呢,得分僅有5.7分,可以說是屬於勉強能看之列了。


二、喜劇電影又是什麼?

電影自從作為第七藝術被廣大人民認知以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就是它的故事性和娛樂性,而電影類型中喜劇電影一直被許多人喜歡,只是什麼樣的喜劇電影才能達到喜劇和娛樂的效果?

若是簡單理解就是讓人感覺到開心,若是做得再好一點,在開心之餘引人深思,還是回到好電影的範疇,如何給人帶來回響。

《九品芝麻官》若真的想想其中的邏輯是不可思議的,但是喜劇效果是如此強烈,人物的命運起伏通過通過笑料百出的遭遇轉折不斷,而在笑之餘也會有所感動,命運雖然不公,但是對命運不低頭是一個人應該要堅持的。

我們經常談情懷,情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把情懷用壞掉。這些喜劇電影並沒有談什麼情懷,只談如何把故事講好,讓娛樂自現罷了。

《新喜劇之王》打著原作的情懷並沒有問題,若是變成了對以往笑料的低級模仿就是個問題了。在許多喜劇電影中對著過往電影都有著模仿,卻不是照抄的,而是抄其中的內涵和笑點,並不是完全模仿,否則就是李鬼了。

如前作張柏芝回頭那一幕在相應劇情的襯托下,是如此讓人感動,即使看了多次也是感動不已,但是放在這裡沒有鋪墊,只是遊戲時,卻讓人看得起雞皮疙瘩,這就不是喜劇了,這可以說是模仿的悲劇,這些作為一個導演來說,應該能夠明白的。

據說這部電影拍攝期只有一個月,後期兩個月,在如此短的時候內完成一部喜劇對於導演的要求是很高的,周星馳估計也明白這是在賭一場市場反應,結果是他賭錯了。

不以成敗論英雄,對於許多導演來說,失敗是成功路上必然的一個選項,個人依舊認可他是名不錯的導演,重點是能夠吸引教訓,再創佳績了。


丁明念響


我是燕子燕陽。

《新喜劇之王》在爛片當道的今天,可以算是一部優秀的影片,

它被重重低估了,我支持《新喜劇之王》。

《新喜劇之王》上映前,就已經看到很多人噴,

上映之後,簡直被人說成了周星馳的恥辱,

工作原因,一直沒去影院支持,

後來在網上的片子,說實話,在今天看來整部影片還是很不錯的。

當年一部《喜劇之王》成了周星馳評價最高的電影,嬉笑怒罵間,闡述了自己作為演員,從業經歷中的辛酸與感悟,堅持與奮鬥。

《新喜劇之王》作為一部繼承前作情懷的新作,整個故事依然是按照和前作相同的主旨來展開的。

和《喜劇之王》一樣,《新喜劇之王》整個影片也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前半部分闡述狀態(這個部分負責嬉笑怒罵),後半部分闡述感悟。

《新喜劇之王》中前半部分小人物狀態的描述,因為刻意帶入了太多前作的影子而廣受詬病,也許這就是《新喜劇之王》被廣受詬病的主要原因了,

從這個部分來說,確實新意不足,模仿有餘,加上主角鄂博模仿周星馳的痕跡太重,用力過猛,讓人看上去十分別扭,使得拿來逗樂的橋段幾乎笑點全無。

平行而論,鄂博作為新生代女演員,演技實力還是有的,

想想看,鄂博就是一個不靠外貌靠演技的女演員,

周星馳選角何等精明,相信他在鄂博身上看到的,就是那種能充分表現奮鬥小人物辛酸的外貌和演技特點,這一點在影片後半段充分證明了周星馳的正確,

鄂博的表現出乎預料,非常到位。

和前半段純模仿式的拘束演出相反,後半段鄂博充分放開了,她演出了她自己該有的樣子。

一個痴迷演戲近乎瘋狂的“女神經病”在遭遇情感欺騙的打擊之後,徹底陷入迷茫的無助,這被鄂博表現的淋漓盡致,入木三分,這不是在模仿,這就是鄂博自己。

和前作不同,

在表現“生活即是最好的舞臺” 這個概念上,

前作用的是“臥底”的概念,

而新作用的是“往昔情感重現”:

主角在緊要關頭,重新正視了那個痛苦的雨夜,

整個被男朋友拋棄的橋段讓她演得聲情並茂,

並且鄂博表演的不是自己,而是角色轉換之後的男朋友,最終贏得了全場認可,

加上巧妙的場景轉換與鏡頭反覆切換,無論在氛圍營造,演員表演,或是情感表達,都屬上乘,把整個劇情推向了高潮的同時,也讓角色從過往的低谷中走出,直麵人生,這一點絕對要點個贊,這與《前作》的臥底劇情相比,精彩程度有過之無不及,絕對能稱得上是畫龍點睛之筆。

在這個爛片當道,鮮肉橫行的年代,《新喜劇之王》絕對是一部清流,絕對是一部被低估的周星馳好片,同時,鄂博也是被低估的少數不靠顏值的女演員。


燕子燕陽


本文從客觀和專業角度解釋為什麼《新喜劇之王》被低估了。

春節檔《新喜劇之王》一出來,「不好看」「騙了我們的電影票」「周星馳缺錢了嗎」之類的評論聲到處都是,身邊的朋友也跟著起鬨說不好看,我不敢評論,

當我看完電影后,我想對這群人說的是,如果你覺得《新喜劇之王》是爛片,那麼當年你看《喜劇之王》時一樣會覺得爛片。現在豆瓣上的評分才5.8分,及格水平都不到。

我不喜歡那些支持周星馳的影評人把周星馳的電影都上升到精神層面,所以也不想說喜劇的內核就是悲劇,還有電影想表達的深層含意,因為這些普通觀眾根本感受不到,只有資深的影評人才能看得懂。所以這篇文章只看他這次的各種喜劇表現手法。

首先是影片中那些周星馳慣用的大量戲仿,被貶周的人稱之為「炒冷飯」,可週星馳電影從幾十年前開始就一直是這種手法。舉幾個例子,賭聖裡的古今大戰秦俑情,破壞之王裡的終結者,大話西遊裡最被口口相傳的橋段其實是戲仿王家衛,就更不用說整個電影完全都是戲仿的回魂夜和凌凌漆了,這些都沒人噴是“粗製濫造”“低成本炒冷飯”,而新喜劇之王卻是「炒冷飯」?

其次就是片中各種群演形象的“尬演”,被網絡噴子們噴的體無完膚,稱之為低成本趕工的結果,周星馳最執著於的笑點不一直都是這個嗎?因為這些橋段打低分的人真的看過周的電影嗎?比如上一部《喜劇之王》周星馳教張柏芝怎麼談戀愛那種姿勢,《少林足球》裡和大師兄彈吉他賣唱,小人物的那個舞蹈,《功夫》裡那個整天褲子穿不起來的屌絲等等這些難道不就跟《新喜劇之王》裡的那些草根尬演一模一樣嗎?周小時候就經常趴在窗口觀察路人,他住的地方都是類似貧民窟那種,可能無法挖掘那些小人物的內心,但對他們的形象可以很完整地在電影裡面還原。

周對這類人物和橋段的設計也正體現出藝術來源於生活,在李力持參與制作時期的周星馳電影裡這種內容尤其突出,周星馳本人喜歡看漫畫,其實不難看出,這種搞笑方式也是帶有明顯的漫畫風格的,或者再舉個最廣為人知的例子,貫穿周星馳很多電影的如花這一形象也是這麼來的啊。單就這一部新喜劇之王,我覺得裡邊張全蛋演的渣男和王寶強的過氣明星就挺成功。其實王寶強在這部戲裡不是承擔喜劇角色,王寶強也沒有喜劇細胞,撐不起周的風格。張全蛋的形象風格很適合周星馳裡面的小人物角色,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張全蛋有種像周以前某部電影裡的某個角色。周星馳似乎很擅長挖掘個人特色,把張全蛋的那種“賤”和王寶強前半段的無德又無能都充分地體現出來,這部戲真的能看出王寶強的演技確實挺厲害的。

電影裡面確實有很多槽點,比如結局太倉促了(其實《喜劇之王》也有這個問題)、植入廣告太顯眼等等,便這部戲本來就是趕工出來的,能達到這種水平,就目前華語導演來說,能在同等時間趕出同等質量的導演還真的不多,不要談以前香港電影2周殺青,這個時代能趕出來這種質量的電影真的很難。

總體來說,這部電影7分是沒問題的,無奈不客觀的觀眾太多,周星馳的才氣一直在,可是這些觀眾卻一直沒進步,那些觀眾其實是喜歡對於上個世紀黃金年代的港片記憶,這部分觀眾也一定是不願意接受新事物的。


瞳孔渲染柔情


我看網上很多網友說今年最不好看的電影是《新喜劇之王》用周星馳是話來說那是你們看不懂,因為老喜劇之王太經典了,大家對這部《新喜劇之王》希望太高,個個都帶著老喜劇之王的心情去看,當是對陪伴了整個青春的周星馳電影的懷念就看了新喜劇之王,才發現這部電影被嚴重低估了,結果《新喜劇之王》還是與小人物奮鬥的題材,所以大家覺得和老喜劇之王一樣,沒什麼看頭,看完後帶著情趣給了個低分評價。說實話我不明白這部電影為什麼評分這麼低票房這麼差。要說新喜劇之王有多好,那肯定是比不上老喜劇之王,但也足以碾壓大部分的國產喜劇片了,有的網友吐槽周星馳炒冷飯,但真正認真看過電影的都知道,與老劇相似的鏡頭都是脫離於主線之外的,而且總共加起來也不超過五分鐘,基本都在預告片裡了,說是致敬老喜劇之王也許更合適一些。

話說周星馳的電影那部不是小人物的題材,在新喜劇之王中周星馳講了一個與老劇完全不同的故事,就像老喜劇之王一樣,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但每個細節都直指人心,讓人笑中帶淚,典型的周星馳風格,用最詼諧最幽默最扭曲的情節去簡述最心酸的故事。《新喜劇之王》真的是一個不應該被錯過的好電影,五星不足,四星有餘,個人觀點。勿噴。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