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家族分拆康德萊醫械登港股,原材料成本增幅超40%產品提價在即?

張氏家族分拆康德萊醫械登港股,原材料成本增幅超40%產品提價在即?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於玉金 見習記者 孫源 北京報道

11月8日9時,香港交易所敲鐘再響。A股分拆上市第一股康德萊(603987.SH)旗下子公司康德萊醫械(01501.HK)宣告正式上市交易。康德萊醫械上市即高開,收盤於27港元,較發售價20.80港元漲幅29.81%。

早在去年12月12日,已在A股上市兩年後的康德萊發佈公告,擬啟動分拆康德萊醫械到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目的為進一步拓寬公司境外融資渠道,加速公司國際化戰略的實施。

目前看來,投資者對康德萊醫械在二級市場的股價預期並不低,根據香港公開發售初步提呈發售的股份獲極大幅超額認購10.719億股,相當於初步可供認購總數400萬股的約267.97倍。

家族企業,行業龍頭

根據康德萊醫械招股書,所募約7.58億港元將用於建設位於上海嘉定區的研發中心及其他設施、開發及商品代現有管線產品、購買新生產設備、擴大分銷網絡及覆蓋範圍,以及用於潛在戰略投資和一般企業用途。

康德萊醫械可以說是一個家族企業。據悉,其母公司康德萊控制其35.71%股權,康德萊由康德萊控股直接持有40.91%的股權,而後者則是由共業、Kindly控股、溫州海爾斯共同控制的公司,分別持股33.25%、35%和31.75%。值得一提的是,鄭愛平、張偉分別持有共業33.42%和23.01%的股權,二人還分別持有溫州海爾斯23.2%和14.71%的股權。張憲淼和鄭愛平為夫妻關係,張偉為二者的兒子。總的來說,張氏家族3人100%持有Kindly控股,後者是康萊德控股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35%。所以,康德萊控股、康德萊醫械的實際控制人為張氏家族。

雖然都位於醫療器械行業,但康德萊與康德萊醫械的主業大為不同。

康德萊醫械專注於介入類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主要產品為心內介入、骨科介入和外周介入相關係列產品,如球囊擴張壓力泵、導管鞘套裝、造影導絲等。而康德萊主要從事醫用穿刺器械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同時,雙方的經營管理各自為陣,康德萊證券部相關人員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目前兩家公司相對獨立。

其招股書顯示,按2018年國內製造商的相關產品銷售收益計,康德萊醫械在中國心內介入器械市場排名第二,PCI支援器械市場排名第一,在這一細分領域佔據龍頭。

據招股資料顯示,2016年至2018年以及2019年前4個月,康德萊醫械分別實現收入1.06億元、1.37億元、2.03億元、8691萬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3400.1萬元、4077萬元、5823.6萬元、3125萬元,業績穩增。2016-2018年,康德萊醫械的毛利率分別為55.4%、56.6%、58.3%。

實際上,此次分拆子公司至香港上市,是康德萊國際化戰略的一步棋子。康德萊最近的一次國際化收購發生在上個月,康德萊在10月28日晚間公告稱,為進一步推進落實“走出去”的國際戰略實施,公司擬與TP CONCEPT PRECISION SDN.BHD.合作,在馬來西亞共同出資設立康德萊(馬來西亞)私人有限公司。雙方有意開展深入、廣泛的資本和產業合作,共同研發一次性醫療器械。標的公司投資總額為人民幣3100萬元,康德萊以貨幣出資人民幣2170萬元,佔全部投資總額的70%。

產品線單一,成本與庫存承壓

一名業內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中國的醫療器械行業正處於高速增長期,相關有利政策的頒佈也將推動醫療器械行業增長,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擴大,心血管醫療器械市場份額也將繼續增加。

行業前景雖值得期待,但公司恐怕在生產銷售的產品品類過於單一。2016年-2018年,來自康德萊醫械介入醫療器械的銷售收益佔總收入比例分別為76%、79.1%、86.6%,截至今年4月底,該比例提高至91.1%。

公司在招股書的風險提示中也表示,一旦因其他因素使得該產品不能製造或銷售,將會對康德萊醫械業務及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對於未來公司是否會進行其他產品線的拓展,《華夏時報》記者應康德萊證券部人員要求致函康德萊,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覆。隨後記者撥打康德萊醫械官方電話未接通。

迴歸產品本身,對於醫療器械而言,產品價格和原材料成本是影響利潤的主因。不過在這方面,康德萊醫械似乎不太樂觀。受醫院和相關醫療機構公開招標影響,以及未來藥械帶量採購進一步推行的可能,產品價格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

實際上,康德萊醫械產品的價格相對來說比較親民,但原材料成本的上漲也對其提出了考驗。

招股書顯示,公司大部分產品單價都在500元以下,更多集中在100-300元。康德萊醫械表示,有可能需要通過提高產品價格以補償原材料及元件成本增幅以維持毛利率。然而,這樣或許導致產品需求下跌。2016-2018年,康德萊醫械的原材料成本分別為2338.8萬元、3119.2萬元及4603萬元,複合增長率高達40.29%。康德萊醫械對此表示,部分原材料及元件易受價格及供應波動影響。

即便如此,公司仍在加大原材料採購,庫存快速上漲。公司2018年存貨3901.5萬,相對2016年翻番,截至今年4月,公司存貨值達到近三年來最高的4105.2萬元。不斷升高的存貨水平對應的是重大的減值風險。

公司解釋稱,由於客戶的需求導致公司存貨量的增加。但康德萊醫械2016年-2018年的存貨週轉天數分別為112天、139天及148天,產品其實出現了相對的滯銷。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與醫藥行業“重營銷輕研發”的“風氣”不同的是,康德萊醫療器械從2016年起三年的研發投入逐漸加大,且年年高於分銷費用。這或許能夠為公司的長期業績增長打下堅實根基,但在短期看來,公司在資產擴張的背景下,想呈現一個完美的財務報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16年-2018年,康德萊醫械的負債由2664.8萬元增長至10073萬元,複合年增長率94.42%,遠超總資產60.95%的增長率。相應地,淨資產收益率也由2016年的22.8%降至2018年的20.4%。

張氏家族麾下已接入“A+H”雙通道,在其對康德萊醫械國際化戰略的推進下,境外融資平臺能為這一行業龍頭企業帶來怎樣的蝴蝶效應,令人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