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总督的地位极高,权力非常大,为何仅仅管理一个省份?

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


因为四川面积太大,形势又很复杂,虽然四川名义上只是一个省,但实际上相当于几个省。

而且别看四川总督只管四川一省,他的任务并不轻松,因为西藏的一部分事务也归其兼管。


清朝入关初期,四川没有设总督。当时由于川渝两地大部分区域都掌控在张献忠和南明政府手里,清军只控制川北地区。所以当时四川只设有巡抚,抚台衙门驻地设在阆中。

后来,清军击败李自成,决定对张献忠和南明下手。于是清廷便将四川、甘肃(含今天的宁夏和青海西宁地区)、陕西合并,统一交由陕西三边总督管辖,衙门驻地在西安。

至于为什么三边总督衙门要设在陕西,道理很简单:因为川陕甘三省中,四川和甘肃都是前线,清廷当时控制最牢靠的地盘就是陕西。清军在四川、甘肃的兵马钱粮皆要由陕西准备和调发,陕西是三省的中心。

经过十几年的拉锯战后,明军因为各种原因逐渐退出四川,清军占领四川。

顺治十四年(1657年),为了彻底消灭云南李定国,清廷将战线前移。并把前线总指挥部从西安前移至了成都。

由于战略地位提升了,巡抚的权限又太小了,所以清廷便将四川从川陕总督辖区内划出,专置四川总督于成都。


顺治十八年(1661年),由于南明势力基本被肃清,四川的战略地位下将。所以清廷又撤销了四川总督,只设四川巡抚,仍归由陕西总督管辖。

康熙七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忧心忡忡地向康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大意就是说:四川因为长年战争,目前满目疮痍,实难恢复。我建议陛下您下一道圣旨,招徕周边省份的百姓,移民到四川,恢复四川的生产。

康熙收到奏折后,大为感慨,于是他在那一年将四川划入湖广总督辖内,为后来的“湖广填四川”预热。(湖广总督也因此短暂改名为川湖总督)


不过,由于后来爆发了三藩之乱,四川又变成了战场。因而由朝廷主持的大规模的移民便被推迟了二十多年,一直到康熙三十三年才正式开始。

而在此期间,出于战争的需要(四川被吴三桂军占领了),清廷又将四川从川湖总督辖区内划出,重新划归回了川陕总督。此后,四川便长时间归川陕总督管辖。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汗国入侵西藏。清军由于需要从四川、陕西两路出兵打击准噶尔,四川的战略地位再次凸显。于是康熙皇帝便再次将四川划出,并指派年羹尧为四川总督。

康熙六十年(1721年),西藏收复,川陕再次合并,改名为川陕总督,由年羹尧担任川陕总督。



雍正九年(1731),雍正皇帝决定对准噶尔汗国大举用兵。于是在这一年,四川又与陕甘分家,独立设总督。

不过清军后来在和通泊惨败,消灭准噶尔的计划取消,清准议和,四川战略地位再次下将。

于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川陕再一次合并,复名为川陕总督。

乾隆十三年(1748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夺取小金川泽旺印信,又攻明正土司(今天的康定市)。乾隆为了平息叛乱,便再一次将四川单独划出,独立设总督。

此后,西南地区战争频繁,清廷就干脆省去了四川巡抚,只设总督。四川总督也就至此成了固定职务,一直到清朝灭亡。

这里顺带一说,为了削弱四川总督权力,雍正五年,雍正帝将遵义从四川划出,划给了贵州巡抚管辖。并一直延续至今。

同时为了震慑康藏地区,乾隆皇帝后来还特设成都将军,驻扎在康定。后来乾隆皇帝觉得康定地区生活太艰苦了,就把成都将军迁回了成都,把四川提督府搬到了康定。而由于四川提督管辖了康藏地区,西藏的军务问题也归了四川总督和成都将军兼管。

比如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为了反击廓尔喀入侵,乾隆皇帝便调派了四川总督李世杰和成都将军鄂辉率川兵入藏。(驻藏大臣管辖的兵马只有500人)

后来廓尔喀二度入侵,乾隆皇帝除了调派福康安率军入藏外,也调派了川兵入藏,由当时的成都将军成德领军。



总的来说,四川并不是一直都有总督。清朝中前期,四川是否设立总督,取决于西南地区有没有大的战事。打仗即设总督,不打仗就设巡抚。(巡抚不管军务,职权不够)

后来由于西南战事频繁,清廷便不再设四川巡抚一职,而是专设四川总督,由总督兼管巡抚的工作。虽然四川总督只管一个省,但由于四川汉藏杂处,情况复杂,经常要打大仗,川兵时常还要帮驻藏大臣撑场子,因此四川总督的任务并不轻。

通常来说,只要西南开战,成都将军往往会冲在第一线,四川总督负责后勤保障,四川提督随时以备策应。这种工作量,远远比其他不打仗,管两省、三省的总督要重。

另外清朝中后期,四川经济恢复,人口体量非常大。把四川和云贵或陕甘合并,有非常大的隐患。这一点从雍正帝把遵义从四川划出,削弱四川体量就可以看得出。


Mer86


清朝九大总督中,四川总督是其中权势最大的封疆大吏之一。但是,和绝大部分总督不同的是,四川总督本只管辖四川一省,而其他总督则基本上管辖两省或三省。整个清朝,只管辖一个省的总督,只有直隶总督和四川总督这两个。

四川总督为什么督抚一省?其实和四川的特殊情况息息相关。在古代,或者说在海权时代以前,四川几乎一直都是国内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经济重心南移之前,四川的富饶程度就已经可以和中原地区媲美。经济重心南移以后,四川的地位更加凸显了。可以说,唐朝以前,四川的发展程度可以比肩中原;而唐朝及以后,“扬一益二”的状况,几乎贯穿了古代历史的始终。



而另一方面,四川地理单元特殊,文化及经贸可以自成一体。这种相对封闭的态势,又成为了加深四川军政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历朝历代,但凡在管辖四川的问题上,一直是不敢掉以轻心的。清朝单独为四川设立一个总督的根源,也就在于此。

当然,清朝时四川也并非一直都是单独设立总督。清朝前期,由于明末大乱,四川之地遭受重创,人口十室九空。因此,清朝入关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四川没有得到恢复,四川还是和其他省一样,多省并立一个总督。乾隆以前,四川除了短暂单独设立总督以外,还先后属于陕西总督、川湖总督、陕甘总督。



乾隆时期,四川全面复苏,人口暴增,成为清朝人口第一大省。此后的四川,一省的人口甚至超过其他地区数省人口。因此,乾隆以后,四川再也没有和其他省组合在一起了,而是一直都是单独被一个总督统辖。

同时,四川面积巨大,清朝时期,四川面积约70万平方公里,虽然只是一省,但是比很多总督管辖的多省的总面积还要大。并且,四川地形复杂,高原、丘陵、平原一应俱全,管辖非常困难。


不过,四川省范围之大,人口之多,其实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在“行省”出现之前,四川地区其实是五部分省级区域组成的,分别是川西的康藏地区,以及盆地中的“川峡四路”组合而成。因此,清朝的四川,根本上也可以算作是“五省”组合而来。这样一来,清朝单独为四川设一个总督,也就是不得已而为之了。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时期的四川总督,还按惯例兼授兵部尚书,并同时按惯例兼任四川巡抚,可谓权力非常之大。即便是地位崇高的两江总督,在实权方面,都远不如四川总督大。



苏绽




首先,我们聊一下清朝的封疆大吏。在清朝历史上,其实总督和巡抚都属于封疆大吏。其中,总督只有9位,而且东三省总督是清朝末期才建立的,在此之前的很长时间,都是只有8位总督。在这些总督中,只有直隶总督和四川总督仅仅管理一个省,其余的总督都是管理两三个省。例如闽浙总督,就是管理浙江和福建两个省、直隶总督由于距离京城太近,因此只能管理一个省,但直隶总督是天下地方官之首。但四川总督为何也管理一个省呢?其实,这与四川特殊的地质结构有关。由于四川地区的情况特殊,历朝历代的政权都无法把四川分离,而且对四川很不放心。



四川地区属于一个大盆地,由于属于盆地,所以根本无法拆分。四川也被成为天府之国,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旦中央政权崩溃,四川很容易出现割据势力。因此,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四川地区都不放心。元朝统一天下以后,建立了沿用至今的行省制度。起初,四川曾经与陕西合并,但由于管辖区太大,根本无法管理。四川被划分出来,单独建立了省份。随后接踵而来的明朝和清朝,都没有打破元朝的格局,四川始终自己是一个省份。



在清朝统治时期,四川省的管辖区逐步稳定下来,当年的四川省包括现在的四川省、重庆市和西藏的东部。从管辖区来说,四川总督并不是最大的。 但四川地区的结构复杂,如果再增加管辖区,则根本忙不过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再给四川总督增加其他的管辖区,最高层也不会放心。其实,仅仅是四川一个省,已经让官员们忙到够呛。因为四川的地质结构过于复杂,管理难度很大。虽然四川总督仅仅管理一个省,但并不意味着四川总督的地位和权力不够。



清朝的总督和巡抚都属于封疆大吏,总督负责两三个省的军务,巡抚负责一个省各方面的事务。但四川总督仅仅管理一个省,因此和四川巡抚在工作上出现了重叠,双方的矛盾很深。 为了化解四川总督和巡抚之间的矛盾,在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时期,清朝撤销了四川巡抚这个官职,四川总督兼管巡抚的工作。也就是说,四川总督负责管理全省军政民财等各方面的工作,属于权力最大的封疆大吏之一。在所有的总督中,只有直隶总督和四川总督拥有这一系列的权力。



由于四川地区生活了各种少数民族,四川总督还有照顾少数民族生活的责任。因此,四川总督的工作面很广,是一个权力很大、责任很重的官职。由于这个岗位非常重要,几乎历任四川总督都是清朝高层任何审核的。 在清朝统治的后期,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但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另起门户,开始不断的转战,最后在四川地区全军覆没。



当时,四川总督指挥各路军队围剿石达开。由于四川地区的地理特殊,在清朝灭亡以后,四川地区离开陷入了各地军阀混战的复杂局面。因此,出现了“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的说法。直到北伐战争结束以后,四川军阀对中央政权的命令仍是阴奉阳违的情况。直到抗战时期,中央政权才逐步控制四川省。在建国之初,为了更好的治理四川省,四川省曾经被分成了4个行署区。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


都别抢,我来答。

其实并不仅仅只有四川总督只管理一个省,像直隶总督和甘肃总督早期都只管理一个省。

直隶、四川、甘肃等省专置总督,吏治归其考覈,以巡抚为兼衔——《清史稿》

这其中缘故蕴含了当时清朝统治者为了平衡地方势力做出的不断调整,入关以后清朝对于南方和西北的统治力稍显薄弱,到了雍正年间西北这一片地区都还没有稳定下来,而像南方就更不用说了。当时清王朝把许多汉人降临都安排在了南方,譬如挑起三藩之乱的那三位。所以这种调整实际上就是不断的优化地方势力的平衡,以免地方势力过大,威胁到中央朝廷的统治。

像甘肃起初就只有一个总督,陕甘总督原来就叫陕西总督,兼管四川,这时候四川还没有总督,“顺治元年,置陕西总督,驻固原,兼辖四川”。

后来陕西总督管辖的范围又发生了变化,“山陕总督,兼辖山西,还驻西安”,兼管西安去了。这时候的四川又归一个叫“川湖总督”的管,“康熙七年,更名川湖总督,徙荆州”。

而康熙十七年的时候,山陕总督的管辖趋于又发生了变化,四川又归它管了,“十九年,仍改陕甘为山陕,省山西总督入之。辖四川如故。雍正元年,以综治陕西、甘肃、四川三省,加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

到了雍正时代,直接命名为“十四年,复辖四川,更名川陕甘总督”,可见四川和陕甘总督都在不断的变化,后来到了乾隆朝,这个四川才有了自己的总督,而且还兼管陕西,“乾隆十三年,以金川用兵,始定为专缺,兼管巡抚事。二十四年,兼辖陕西,寻停兼辖。”

这就是川陕总督,不过后来由于西北用事,就在甘肃设置了甘肃总督,又把陕西划给了甘肃总督,“二十四年,别置甘肃总督,兼辖陕西,驻肃州;移川陕总督驻四川”。

而这时候的新疆还没有建立行省,直到光绪年间才建立行省,在此之前新疆的事务都是由伊犁将军管辖,建立行省以后归陕甘总督兼管,“光绪八年,新疆建行省,复兼辖之。”

西北包括四川在内起初的管辖划分是很乱的,经常在变动,这是因为那时候西北地区还没有稳定下来,直到雍正朝还在对西北用事,可见因为这些原因导致陕西、甘肃和四川之间的总督经常变来换去。

而西藏那边有驻藏大臣,四川总督也管不着,而四川建立专属总督也是乾隆十三年的事情,“乾隆十三年,以金川用兵,始定为专缺,兼管巡抚事”。

另一方面之所以四川总督只管理一个省,其实也因为四川地理优越,号称“天府之国”,地盘比其他省份都大的多,一个省就顶两个省。

如果让四川总督管理的疆域太大,统治者肯定也担心再次上演三藩之乱的事情。像云贵总督、两湖总督这些地方加起来都还没有四川大,或者刚刚持平,显然让四川总督只管理一个省无疑是合适的。

如果把云南拆分给四川,那么贵州又显得小了;把湖北拆在四川,湖南也小了。所以统治者肯定要维持这种势力的平衡,不能让某一个封疆大吏势力过大。

不过像东三省就只有一个总督,但那里毕竟是满清的龙兴之地,总督肯定都是皇帝信得过的人担当,所以皇帝也不必过分担心会造反。而且统治者严格禁止汉人进入关外,实际上当时的东三省相当于清朝统治者的后花园。

这里面其实也有清朝统治者自己的考虑和担忧,只能说无可厚非吧,不过东三省出现总督都是光绪年间的事情了,以前都是由驻防将军来管理。


围炉谈史


首先,总督是一个很大的官职,是朝廷有数的大员,到了地方那就是土皇帝。其次,四川地理位置独特,一旦兼管临近省份,极容易发生动乱。

总督是个什么官?

清朝和许多朝代不同,他们的正一品不是虚衔,所以我们能够根据其品级来判断官员职位的高地。在清代,总督最差都是正二品,如果有兵部侍郎的称号,那就是从一品,如果有大学士称号的话,更是正一品的大官。正一品是个什么概念?那是满清最高的官员,每个君主的任内,数量都少得吓人。做官到了这个地步,在朝中有很多下面的官员会依附,平时过节少不了私底下有很多“孝敬”。而且做这个官的一般都是至少管着两个省,甚至在东北的总督管着三个省。


这些总督在自己的地方权力巨大,不但有统兵的权利,一旦有了战事,他们还是第一批的统兵将军,而且他们还兼管辖区的绝大部分的政务。别看很多时候在总督下面还设立了一个巡抚,实际上巡抚只是一个从二品的官员,根本管不到总督头上,最多也就是能去皇帝那里打个小报告。可是,能出任总督的人,都是皇帝信得过的干吏,除非有诸多铁证,否则根本不能扳倒一个总督,反倒会给自己招来大祸。所以,总督在自己的地盘里,那就是另外的一个皇帝。


四川的情况

四川境内大部分地区不是山就是高原,地形十分复杂,自古以来就很难出入。里面的人固然不好出来,但是外面的人更绝难进去。历史上,这里经常会有各种势力割据于此,一旦有人盘踞在这里,从外面很难攻入,除非里面的人松懈。在汉末,蜀汉就凭借这里险要的关隘,成就了一番基业,要不是后来内部人心涣散,魏国想打进去那根本不可能,因为就算是发兵百万,可是能进去的也就那么一两列,在诸多险要的关卡下,伤亡太重,根本不能强攻。

但是,历史上割据于此的势力,基本都会拥有陕西、青海等部分区域,还有云南、贵州等地区,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一旦把这些省份都掌握在手中,那么从中原地区就更加难以攻入。因为四川一带的山脉绵延很远,如果把江西南方地区接管,不管是从哪个方向,敌人都难以破关,而凭借这里面广阔而肥沃的土地,能迅速积累起争雄的资本。


满人当初从东北想破关的时候,就遭遇了关卡的封锁,他们知道这些关卡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四川这样的地方更加小心,根本不可能让那些官员在控制了四川后,还控制临近的省份。否则,就像年羹尧这样的悍将,一旦惹怒了他,回到自己的领地,把四川、贵州等地的关口一锁,朝廷就再也无法对他们做出有力的攻击。但是如果只给了四川一个省份,即便是他们想造反,也能从南北、后方攻入,迅速地平灭叛乱。


小镇月明


四川总督还真是说不上地位极高,在清朝时期,我们看看四川省的地位,要说经济,经济比不上两江,两广,要说人口数量,比不上闽浙,湖广,要讲政治地位,又远远比不上直隶,东三省,也就比更偏远的云贵要好些,所以四川在清朝时期,只能算是较为普通的一个行政区域,而作为四川的总督,自然也就谈不上地位有多高。

不过四川总督在所有的总督之中,的确是比较特殊的一位,特殊在哪里呢?就比如直隶总督,是因为所处的地区是京师所在,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所以专门设置了一个总督职务,就只管直隶一省的所有政务。而其他负责管理地方事务的总督,所管辖的区域,均包含了两到三个行省,那么为什么四川又没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四川总督却只专管一省的事务呢?

四川在清朝年间,最初是没有总督一职的,只有一个四川巡抚,四川由陕西三边总督来兼管,四川的隶属在清朝时期,曾经多次改变过,和湖南,湖北并再一起监管过,也曾经和陕西,甘肃并在一起监管过,单独将四川化为一个行政区,是到了乾隆皇帝执政时期。公元1746年,川西北的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反叛清廷,清军出师征讨,却屡战屡败,最后为了平定只有数万人的大小金川,清朝连上民夫,竟然动用了六十余万人。

虽然这场战争最后清朝获得了胜利,但是四川地区也引起了清政府的重视,著名的大诗人李白有写过这么一句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大小金川之战,除了清朝最开始派出的指挥官指挥不利以外,清军率战屡败也和四川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并且在当时四川地区少数民族众多,也算是较为偏远的地区,民风彪悍,经过大小金川叛乱以后,清朝政府专设四川总督,兼管四川一省军政事务。

事实上,在历朝历代,四川的地理位置也一直非常的重要,唐朝安史之乱,唐玄宗为何要逃到四川,因为四川易守难攻。在大分裂时期,四川较为封闭的环境也容易形成军阀割据势力,比如五代十国时期的前蜀,后蜀。而清朝时期,三藩之乱时,四川的重要军事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吴山桂占据四川,北可以出兵甘,陕,东可取湖南,湖北。并且还给吴三桂的大本营云南,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因此从乾隆年间起,清朝专设四川总督一职,也就不难理解了,管理好四川,就能确保清朝西南边疆的稳定,同时即便西南有战事,四川稳定也就能确保中原地区不受影响了。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玄坤文史


不是地位极高 再高高不过 直隶 两江 两广 只是官当的舒服 下面没有巡抚牵制 离京城又远 俨然一方土皇帝


手机用户72671963600


在整个清代历史上:总督、提督、总兵均为二级制、是什么意思呢?

例如提问者所说四川总督权力那个大,为什么只管一省,顾名思意,四川总督不管一省难道还管几省。

其实在整个清代有八大总督,八大总兵,八大提督,他们的职位是根据国家防务的需要而设立,岀八大总督基本固定驻扎区域外,大总兵大提督的区域驻扎是经常变化的(就像建国后至今大区根据防务而随时期增减一样)。

他们的历史很少在档案中出现。只有省级总督提督和镇区总兵常在史上岀现。

下面例子从中可看岀一些事由:

清代兵制实际上和各个时代一样,都设有二级兵制,一级(大区)很少岀现在史料中,因为一级兵制在社会不同环境条件下增减无固定所以一般情况不会记载。

在史料中一般情况只记载常设二级(省级)和三级(地区)兵制。

如例:一般情况显示总督 提督(从一品官)、总兵(正二品官)。

那么川陕总督年羹尧、湖广提督王无党、湖广镇筸总兵蒙应瑞他们的职位级别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思考。

【1】川陕总督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清代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北部蚌埠市怀远县人。康熙五十九年年羮尧任四川总督。康熙六十年年羮尧升川陕总督。

【2】湖广提督王无党,中国清代名将。清代直隶万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人。乾隆元年王无党署贵州提督。乾隆六年王无党升湖广提督。

【3】湖广镇筸总兵官蒙应瑞(1689年—1776年)、字兆麟 。中国清代名将。祖籍陕西泾阳县交龙堡。清代四川川北镇保宁府阆中今四川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北门威德牌坊人。

康熙六十年蒙应瑞因战功从士兵到将军而且连同祖上三代因他选举荐升大将军,蒙应瑞镇守湖南镇筸因镇守经验不足待旨历练。

乾隆八年蒙应瑞调补湖北宜昌镇总兵官。

乾隆十年蒙应瑞新授湖广镇筸总兵官(镇筸今湖南省凤凰古城)。

(镇筸历史上从清康熙年间至清末一直是镇筸总兵驻札地,但从雍七年至乾隆二十三年期间显示是湖广镇筸总兵而非湖南镇筸总兵)。

通过以上情况分析清代也是三级兵制。 史载“兵“是清代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军。 八旗军为满兵,绿营兵则是为弥补满军的不足又建立的汉人组成的汉兵。这种军队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建制单位,故称绿营兵,也叫绿旗兵,简称营兵。

八旗军同绿营兵虽然使命相同,都是保家卫国,但主次不同,朝廷倚重不同。

按定制:八旗兵大部分卫戌京师,为国家精锐部队,掌管京师安全。

绿营兵则遍布全国各地,数量要比八旗兵多几倍乃至几十倍。







情恋中国红


总督是统管一省或两三省军事、行政大权的地方大员,在清朝末期之前一共只有八个总督,分别为 直隶总督、两江总督、 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而东三省总督是清朝末期才建立的。


他们中有的管理多达三个省,有的却只管理一个省,而管理一个省的两个总督分别是直隶总督和四川总督。他们俩只管理一个省是不是意味着在九大总督里是垫底的存在呢?

恰恰相反,他们的地位不仅不低,反而很高,直隶总督的地位和权力更是位于九大总督之首。

隶属总督因为离京城太近,为了安全,也为了稳定,所以只能管理一个省。那四川总督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只能管理四川这一个省呢?

原来是清朝高层发现,全国有一些省份的辖区过大,对自己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为了确立对全国的统治,所以将除直隶总督和四川总督的另外七大总督所掌控的地区实行的分家,分成了多个省,例如曾经的江南省——被分为江苏省、安徽省。

而四川总督所控制的四川其面积比其他未划分省份前的辖区也差不到哪里去,但是却没有被分家,这其中的根本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四川特殊的地理位置,它的地质结构十分特殊,是一个巨大的盆地,无法将它进行拆分,所以最终就没有把它拆分。


但是孤零零的一个四川省又不怎么好,于是清朝高层就将陕西和四川合并,后来发现这样的话管辖区域太大了,管不过来,朝廷也害怕四川如果管辖区太大,会增大造反的可能性,也不放心,最后又决定将四川划分出来,单独建立一个省份。

在清朝驻守管辖区的一般是总督和巡抚,他们都属于封疆大吏。清朝将全国划分为了许许多多的省份,每个省都会有一个巡抚负责此地,一般来说两个到三个省会设立一位总督。

而九大总督里只有两位总督是最为特殊的,只能管辖一个省,那就是直隶总督和四川总督。直隶地区靠近皇城,并且其把手的人都是朝廷的心腹,其地位那是相当的重要,所以直隶总督只管理河北一个省,但直隶总督的地位确实最高的,他在清朝的后期甚至兼任了北洋大臣。

四川总督则是由于四川地理位置的原因,再加上朝廷多方面的顾虑也只管理四川省。

那么只有一个省的管辖区总督和巡抚间应该怎么划分任务呢?这就成了一个问题。没办法,最后决定四川总督主要负责军事,四川巡抚主要负责民政,这两者的地位其实就相当于被放大了的都指挥使和布政使。后来由于两者之间经常因为任务重叠的问题,两者互不相让,从而导致了总督和巡抚之间的争斗不休,后来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清朝政府怕出现内乱就将四川巡抚一职给撤销了,由四川总督全权担任。

这么一来,这就使得原本权力不大的四川总督一下子军事民政一把包了,自然地位也就刷刷的排到了前头,也就是这个时候的四川总督,才真正拥有了极高的地位和庞大的权力。

所以这个时候可以说四川总督负责管理全省军政民财等各方面的工作,属于权力最大的封疆大吏之一。而这一权力,除了清朝的心腹直隶总督,是其他各个管辖区的总督所没有的。

而四川的管辖区内生活的少数民族还不少,四川总督需要对他们的安全和生活进行负责,要管理的事还是十分的众多,可以说四川这里的实力也是十分不错的,但是就是容易出现动乱,比较难控制。

后来的太平天国可以说是十分强悍的,一路上摧枯拉朽,横扫千军,最终也是在四川这个地方,落了个一去不复返的下场;到了北伐战争结束时,四川这里也是不受控制,阳奉阴违。一直到抗战时期,才渐渐控制了四川省,为此国家也是操碎了心——民国针对这一不稳定的、地域大、人口多的省份,为了方便管理,国家撤销了四川省,并将其分成了川西、川东、川北、川南这四个行署区进行管理。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夏目历史君


四川总督并不是总督中地位特别高的,在清朝总督地位排名中,四川总督排名应该是倒数的,他们的排序依次是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

在不同时期,根据官员地位的高低不同,排名地位可能会有所调整,但是大致就这个模样了,以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时,陕甘总督地位就不是靠后的了。

(左宗棠)

当然,上面的这九大总督在清朝也不是从一而终的,也是经过逐渐变化才形成的,比如东三省总督是1907年才设立的,以前的话,东北不同于内地行省制度,是依靠将军来镇守的,比如盛京将军、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

四川的行政制度在清朝时期有诸多变化,一直到乾隆后期才逐渐成型。

顺治元年,设置四川巡抚,没有设置总督,而到了顺治十年因为四川与陕西联系比较密切,四川的钱粮兵马都是陕西调拨,因此就让陕西总督兼督四川,也就是最开始的川陕总督。

顺治十四年的时候,第一次设立了四川总督,然而康熙七年的时候,又将四川划拨到湖南湖北去了(湖广),也就是川湖总督,到康熙十九年的时候,湖南湖北成立湖广总督,四川又被甩给陕甘总督,一直到雍正九年,第二次设立四川总督。

(雍正皇帝)

到后来,四川总督也兼辖过陕西,总体上来说,四川最后能够掌管一省,而成为总督,实在是不容易。

我们知道总督一般管辖两省至三省,为何四川会仅仅管理一个省份呢?

其实,这主要是由四川的经济、地理、文化等特殊原因决定的,四川盆地在古代又称天府之国,只要发展好了,很容易就富裕起来了,清朝高层对四川一直不放心,前期清朝西北和西南战事比较多,更害怕四川闹事,所以都是和别的地区连在一块管理,比如让陕西总督管四川或者是湖广总督管四川。

但是管来管去很费劲,乾隆时期战事都缓和了,准噶尔汗国也灭了,因此才让四川独立管理,果然,武昌起义之前的保路运动就发生在四川,因为保路运动,最终导致武昌起义的爆发,可以说,四川的管理很苦难。

当时四川经过人口填充,经济和人口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清朝中后期,尽管四川还是一省,无论人口规模还是地域面积已经完全不少于其他的两三省的总督辖区了,为此,设立四川总督也是情理之中。

值得一说的是,四川总督和巡抚同城才是有意思的事情。

清朝时期的地方制度很复杂,既有军事上的将军(八旗)和提督(绿营),又有行政上的总督和巡抚。

巡抚是一省长官,也有一定的行政、军事、监察权,对于大部分正常人来说,巡抚的职能跟总督没什么差别啊!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大概分析了,因为总督都是两省以上的职务,设总督的就不设巡抚,比如两广总督驻广东的话,就不设立广东巡抚。

而设立巡抚后,总督基本也就没有权力去直接指挥该省了,因为总督和巡抚两者是互不隶属的,都直接对中央负责。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清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实行的分权管理措施,通过将军、提督、总督、巡抚分割地方的权力,所以清朝很少出现地方造反对抗中央的事情发生。

(四川总督)

但是总督和巡抚同城怎么处理?比如像四川这样的,饭碗就这么大!

清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乾隆是三千恢复四川总督的时候就裁撤了四川巡抚,巡抚的职能由四川总督兼任。

这就是为什么四川总督虽然排名靠后,但是地位很高,因为他的权力比一般的总督都要大!

所以,四川总督的只能是这样的,总督四川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兼巡抚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