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優秀的人,都不太愛聯絡感情

真正優秀的人,都不太愛聯絡感情


木心在《那街仍是那樣》裡引用過蘭姆的一段話:

童年的朋友,就像童年的衣裳,長大了就穿不著了。在不能惋惜童年的朋友之後,也只能不再惋惜童年見過的街。

真正優秀的人,都不太愛聯絡感情

真正優秀的人,都不太愛聯絡感情

大概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兩個知心朋友從無話不聊到慢慢陌生,曾經相約要看遍全世界,卻在彼此的角落裡連再走上一遍的時間都沒有,這可能只是一座村莊或者一個小鎮。

卻再沒有相遇過,哪怕是刻意相約還是會被“偶然”錯過,從此就沒有了以後。

二十出頭的年紀,是拼命想證明自己的年紀,每個人都不想僅僅侷限於從前熟絡的人,我們總是認為我們可以交上更多的“朋友”,後來慢慢明白同事只能是同事終究不可能成為朋友,同學只能是同學,最多加個前綴小學、初中、高中或者大學,而很多人是沒有這麼多同學的,所以大家的目光都在社會上,在大江大浪中找尋“知己”,以此來證明自己是“出色”的。

真正優秀的人,都不太愛聯絡感情

慢慢被磨出了稜角,被各種現實拍醒,“朋友”可能會因為一件小事沒給幫上忙就絕交的,奇葩的甚至因為錯過某次電話,找了某個人幫了一個小忙,然後紅包沒有及時轉出去,他那邊就火急火燎了,沒說感謝錢也沒給,算什麼朋友,等你轉了賬正準備感謝,發現對方已經將自己拉黑了,然後眼前只剩一條黑線,得罪誰了呢,誰也沒真的得罪,只是感情太淺,淺到連累了“朋友”兩個字的分量。

於是,我們又回想起了從前,那些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大家都來自同一個地方,熟知彼此的一切。慢慢地就會回憶,原來純潔的感情是如此美好。從家裡偷來吃的一起吃,然後換來爸媽的一頓批,什麼好玩的總是一起玩,連上廁所都要手拉著手...

然後時光慢慢推進,約定的事情就多了,男生和女生是不一樣的,但那時候的感情卻都是真摯的。

後來距離漸行漸遠,曾經偶爾的書信也會期待很久,現在就算手握電話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了,不是不想聯絡,只是已經退出了彼此的生活,也就不知道從哪裡開口。

我並沒有覺得感情聯繫的多了就能被維繫,反而意識到,大家早已漸行漸遠,不再出現在彼此的生活中,各自說著身邊的故事,再也沒有交集。

生活就是這樣,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

真正優秀的人,都不太愛聯絡感情

真正優秀的人,都不太愛聯絡感情

前些天,我瞭解到有個特別荒誕的詞叫“殺時間”,它映襯了我們很多人人生的空洞感。

這種空洞感逼迫我們不停歇地掃劇、打遊戲和網絡社交,可是你越想填充它,它反倒變得越大。

縱觀每個人的一生不過是在找一個靈肉合一的伴侶和二三個知根知底無話不談的朋友。

這樣即便在任何時刻都不會覺得失落,傍身的不一定是錢財,它不會了解你的內心,它只能點綴你的生活。

現在的互聯網時代,任何消息都能以秒的速度傳達,聯絡似乎變得簡單起來,每個人都以為可以“通殺”一大片,隨處可以散播的名片,打開微信掃一掃,現實卻是名片被丟進了垃圾箱,微信裡僅僅多了一位好友卻從沒聊過天。

有多少有趣的面孔藏著無趣的肉身,又有多少人只為了排遣浸透骨髓的寂寞?我們不能因為霧裡看花甚美而不願撥開濃霧卻欣賞真正的花朵,我們也不應該因為一朵花瓣的殘缺而鄙棄它。

真正有價值的關係,不一定是隨叫隨到,更不是當你在沙漠中走得渾身是汗,還有一個滿嘴廢話的人一個勁的問你“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下”,應該是從天而降一根東北老冰棍,幫你解了渴,納了涼。

真正優秀的人,都不太愛聯絡感情

真正優秀的人,都不太愛聯絡感情

例如春節到了,各個圈也都躁動起來了,這年頭大家都心急,還沒回家就聯繫上了,哪天去誰家吃,哪天去誰家喝。

平時沒見到的熱鬧也都沸騰起來了,也對,因為都放假了嘛,感情該聯絡起來了,擺闊、炫富、無聊的都有,真心的就不知道有幾何。

春節本就應該走親訪友的,一年沒見了,總想見面聊一聊話話家常,需要特別準備什麼?禮品之類都是禮尚往來,真心卻是越發難求。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守著自己的一方天地生活,偶爾才與他人有了交集。學會與自己相處,大概也是成年人必須學會的技能。

魯迅說:“樓下一個男人病的要死,隔壁的一家唱著留音機。對面是哄孩子,樓上有兩個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邊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什麼都是利弊相隨,我們無法把難過拋給別人,也不會願意把成功分給別人。

而聯絡感情這回事,要麼始終如一,要麼我行我素,否則暖風過境,感情就會迅速降溫,最終留下來的痕跡甚至比之前的更少,你若能堅持我行我素,不抗拒別人的熱情,不推辭別人的請求,遇事盡心,談吐隨和,這樣說不定會更有效果。

真正優秀的人,都不太愛聯絡感情

寫在最後:

我們每個人每天有二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獨處的,也就是自己和自己相處,所以我們首先該學會和適應的不是和人怎麼相處,而是和自己怎麼獨處。

我始終認為,不管這個世界是溫情還是無情,獨處是一種智慧,對待朋友對待家人不打擾不辜負更是一種能力。你需要我時,我會奮不顧身,其他時候,請允許我一個人。

我們的身體裡有兩個自己,一個巧笑倩兮,在人群中努力討得他人歡喜;一個薄情寡義,一心只想成全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