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學校體育教育來說,開齊開足體育課的同時,上好校園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和基本目標。在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師要幫助學生通過體育課堂實現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的教學目標,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具備合格和出色的教學與專業能力。
把好師範體育教育“出口關”
東南網11月8日訊 (福建日報記者 張穎 陳旻)從2018年開始,我省連續舉辦兩屆全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基本功大賽,省教育廳在全省10所高等院校的2016級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中,隨機抽取60名體育師範專業學生,進行了基礎理論、籃球、體操、片段教學、隊列隊形、田徑等6項測試項目比賽。
“省裡舉辦體育教育專業基本功大賽,是對各師範院校體育教學的一次大閱兵,是對我省體育教育專業辦學情況的教學檢查和促進。”省教育廳體衛藝處調研員陳麗紅說,測試大賽是為了有效促進各培養單位更加重視學生基礎專業的技能學習和掌握,提高高等學校體育專業教學質量,培養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發展,能上好體育課的中小學體育教師。
基礎
對齊中小學體育課基本技能
在集美大學2019年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基本功大賽的體操項目現場,選手在裁判組、監督組等面前,依次展示燕式平衡、後滾翻、魚躍前滾翻和側手翻等技巧。
“對於小學1~3年級的孩子,正處於柔韌性、平衡感等能力的發展敏感期,小學體育教師必須掌握好這些體操基礎技能,在體育課的教學中幫助孩子發展能力。”陳麗紅說,大賽所有的項目都離不開“基礎”二字,無論理論考試還是片段教學,對個人的體育基本技能考察得非常全面。
翻閱大賽的考試項目,與中小學實際體育教學結合的導向非常明確:理論考試中,有運動創傷預防和處理的內容;在教案撰寫和教學設計上,要求參賽者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教學手段突破重難點等方面進行考察;隊列隊形考試中,有隊列隊形口令、廣播體操,還有支撐跳躍……
這一賽事始創於2017年,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今年為保證賽事更加公平公正,改革了比賽,實施“盲抽”。這意味著,在全省10所開設體育師範專業的院校全體學生都得參與抽籤,隨機抽取12人大名單。經過3個月針對性訓練後,由學校自主選派4男2女組成代表隊參賽。
“盲抽保證了不會自選重點人員集中訓練,基本反映學校的普遍水平,更是讓基本功訓練滲透平時。”陳麗紅說,“把中小學體育課中要求的基本技能作為比賽內容,就是希望能夠把好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出口關。”
課程
更緊密銜接中小學體育教學
經過3天的激烈角逐,福建師範大學、集美大學、閩南師範大學分獲一等獎;泉州師範學院、華僑大學、三明學院分獲二等獎;莆田學院、龍巖學院、寧德師範學院、福建師範大學福清分校分獲三等獎。“這基本反映了我省體育師範教育的現狀。”陳麗紅說,測試比賽也給體育師範生培養的一些誤區敲響了警鐘。
“作為用人單位,希望體育師範生畢業一出校門,到中小學就可以直接教學。但是現實狀況是,一些體育師範生應用執教能力相對較弱,單位在用人時發現了能力落差。”基本功大賽片段教學項目的裁判長、廈門禾山中學資深體育教師陳文斌說,比如在教師招考時,不少參考學生連跳箱擺放的程序都不清楚,歸位的基本規範意識都沒有;體育本科生有專兼項,但很多畢業生只注重自己的專項,對兼項不太重視,連田徑中的一些基本技能如小步跑、跨步跳這些都沒有掌握,只是在找工作和考證書期間進行惡補。
片段教學比賽主要以模擬的形式鍛鍊學生的實際教學能力,考察對教材的瞭解與掌握,能否抓住重難點、實施合適的教學措施,非常考驗實際應用能力。陳文斌說,在比賽中他發現,教學設計比賽反映出不少學生教學目標不清晰的弊病,對教學目標不瞭解、不懂得,更談不上應用,自主思考能動性差,教案設計舉一反三能力偏弱。
“體育師範生教學能力有所下降問題存在較普遍,與大學的教學改革有一定關係,由於課時調整,訓練課的規定課時量減少,從180小時降低至160小時,造成訓練課面廣卻不深入的現狀。再就是專業選擇太過功利。”集美大學體育學院主任楊寶欽坦承,現在社會上流行籃球、網球、健身健美,而田徑、體操這些基礎項目沒有市場,練的人就少了。但田徑和體操的基本技能,恰恰是中小學教學中的難點。未來的中考改革,技巧類也是家長最犯憷的。
“提高體育師範生的本科培養質量,是校園體育教育的基本需求,也是社會現實需要。”陳文斌說,體育師範專業大學開設的課程,應該和中小學體育課銜接得更緊密才行。他對此次賽事項目設置表示讚許,這次大賽的測試內容與實際運用就結合得不錯,考的都是日常常用的田徑、體操、武術、三大球、隊列隊形等,能體現出學校的體育教育水平,也能促使各高校狠抓學生的基本功訓練。
迴歸
教學運動基本技能常態訓練
在賽場外,不少學生們已經開始意識到基本功的重要性。“現在無論是教師資格證考試還是教師招考,對於基本技能的考核非常嚴格,我們在專業課之外經常加練基本功,從大二就開始了。”集美大學2106級體育教育的本科生高強和曹旺德不約而同地表示,在平常學習中,老師會每週選擇一個題材給學生準備,讓他們自主進行教學設計並在課上展示,並當場進行點評,這樣的教學形式對於掌握體育教學基本技能的改進非常有幫助。
體育師範生基本功水平下降,教學應用能力不足的問題,已經引起一些高校的重視,並出現了許多解決措施。
“我們向中小學用人單位瞭解體育師範生的不足之後,從2017年起,修改人才培養方案,大力抓學生田徑、體操、武術、三大球等基本功。”楊寶欽說,如加大體操、武術、三大球、田徑等課程課時數,基礎課程從36課時增加到72課時;在訓練課時被迫壓縮的情況下,學校增強師德師風教育,鼓勵教師和學生在課餘加練。
“目前中小學對體育師資的要求,也在倒逼師範院校要把好關,與基礎教育改革接軌。”閩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副院長武玉元說,在原來的教學改革中,高等教育的體育教學偏離了原本的“三基”,即強調基本素質、基本技能和基本功的軌道,淡化了教學技能和運動技能,現在學校教學做的就是迴歸。“國家已經啟動師範專業認證制度,其中能夠通過二級認證的必須有75%學生獲得教師資格證,三級的要求更高,達到85%。這對師範專業院校都是指明燈,對於教學技能和運動技能的迴歸正當其時。”他說,學校會對2014畢業生進行全員培訓,檢驗教學成果。
福建師大體育學院副院長許文鑫認為,“針對中小學體育教學的變化,以及體育教師的一些弊病,師大近年來一直在做常態化的工作,將教學技能比賽、運動技能比賽和技能訓練常態化,改變‘重理論輕技能’的教學現狀,更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他說,學校將加大課程改造力度,向學生灌輸先進理念,要求學生學會根據中小學不同學段特點設置課程。未來還會考慮打破常規,增加運動訓練課時。
閱讀更多 東南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