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情懷——粗茶葉子湖北三皮罐有多少人喝過?

我們小時候是沒有飲料喝的。除了喝白開水,再就是喝一種消暑的涼茶。農村的口語叫它粗茶。以至於年少的我在概念中,茶葉就是這樣的,全然不知世界上有很多名茶。

回不去的情懷——粗茶葉子湖北三皮罐有多少人喝過?

三皮罐泡的茶

叫他粗茶,當然是相對於細茶來說的。老百姓的口語總是簡單實用的,一切高大上的品牌,名氣,茶種,到了老百姓的口中就濃縮成了兩個字,細茶或粗茶。細茶就是需要經過採摘,煸炒等工藝製作而成的,粗茶當然就是簡單低廉的。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細茶是很少喝的,小孩們也不喜歡喝,因為細茶苦的很,遠遠沒有我們喝的粗涼茶清甜。大人也還不讓小孩兒們喝,說是細茶對記憶力有影響,讀書不行啥的。在我們那還流傳一句話,‘’毛把煙,砂罐茶‘’。砂罐茶還是很小的時候見過,是流行在鄂西南一帶,把砂罐放在火坑邊煨的茶。好像用的是細茶葉,先把砂罐洗淨,然後空罐放在火上烤烤,再放入茶葉,然後倒進開水,蓋上蓋,放到火坑邊上煨,煨得滾開了,開始給客人篩茶了。記得當年喝茶的杯子是不大不小的白瓷杯。

回不去的情懷——粗茶葉子湖北三皮罐有多少人喝過?

野海棠葉子做的粗茶葉子

砂罐茶是屬於大人的,小孩兒們始終鍾情於那一壺粗涼茶。這個消暑涼茶,在湖北還有個響亮的名號,叫三皮罐,意思來源於這個粗茶葉子三皮就可以泡一罐,當然是小罐啦。一到暑期農忙時節,這解暑的涼茶是用缸壺泡的,大缸壺可以裝大半桶水,夠眾人喝一整天的。最忙的時候,大缸壺還被抬到田間地頭,幹活渴了咕嚕咚喝上幾大杯。每逢暑假,我都要幹這燒涼茶的活。一般是在頭天的下午,燒一大鍋開水,同時把大缸壺洗淨,抓一把粗茶葉洗淨放入壺中,水開了後舀進缸壺。滿滿當當一大壺,經過一個夜晚的涼鎮,第二天喝起來甘甜解暑。有了它在,那個沒有空調的年代,從來沒覺得過煩熱。

回不去的情懷——粗茶葉子湖北三皮罐有多少人喝過?

缸壺

後來才知道這個在鄂西知名的三皮罐涼茶是湖北獨有的,那是野海棠樹上的葉子,經過蒸曬得來。簡單粗暴的製作工藝,隨意且不用精管的取材,造就了誰都喝得起的飲品。艱苦的年代,勞動人民有著無比的智慧和生活技巧。聽說正宗的茶葉蛋就是用這個來自於海棠樹上的粗茶葉煮制而成。正宗不正宗不得而知,反正荊楚大地的茶葉蛋就是用這個茶葉煮的。試想一下,誰會用貴的要死的精製茶葉去煮蛋呢?

回不去的情懷——粗茶葉子湖北三皮罐有多少人喝過?

湖北野海棠開的花

如今,家家戶戶都不喝三皮罐的涼茶了。我想除了因為今天物資豐富了以外,還有就是農業機械化以後,農活再也沒有高強度和長時間了,沒有必要去泡一大壺涼茶,也有時間慢慢品好茶了。從讀書離家後,我也很少喝這個三皮罐粗涼茶了,後來也因為喝茶睡不著覺,也沒有養成喝茶的習慣。曾經喝慣了的粗涼茶,成了記憶深處的情懷。現在這個茶葉子在老家的鎮上還有得賣,很多城市裡的湖北餐館裡也有專門泡這個茶。喝的是一種情懷共鳴。

回不去的情懷——粗茶葉子湖北三皮罐有多少人喝過?

一袋粗茶葉子

感懷著不值錢的粗茶葉子,這世上往往是那些簡單低廉實用的經久廣普。感嘆中國人的生存能力,無論是農業時代還是工業化時代,中國人都可以做到極致無敵於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