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为何他们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


2019年11月08日,是中国第二十个记者节。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医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四个行业性节日之一。

记者被誉为“无冕之王”,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有所不为,有所不畏,这就是新闻人。”不管时代怎样改变,无论现场多么艰险,总有一群人永远冲在前线,为了新闻四处奔波。今天,微微就来跟大家一起聊聊记者这一行业。

「记者节」为何他们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

200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关于确定“记者节”具体日期的请示》,同意将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1月8日定为记者节。

2015年,中国持证记者20.8万名,从业者男女比例分别为53.25%和46.75%,男性略多于女性,以中青年为主。

调查显示,国内9成以上媒体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2016年以来,全球已经至少有80名记者及媒体工作者在工作中遇害,平均每四天就有一名记者因向公众提供新闻与信息而丧生。单单在过去两年,就有213名记者遇难。1993年以来,1400名记者在新闻岗位上殉职。

11月2日是“终止针对记者犯罪不受惩罚现象国际日”。过去十年,至少有827名记者在将新闻带给公众的过程中被杀害,其中已得到惩处的罪行不足7%。各类记者中,网络记者受到的威胁大幅上升,独立自由撰稿人因缺乏相关的保护措施,危险指数最高。

记者往往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像是一种生活状态。记者是社会大船的瞭望者。观察着变革浪潮的起伏汹涌,掌握着社会的公共话语权的记者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付出更多的心力和时间。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

一个好的记者,一个真正的新闻人,远远不止于传播信息,他们的使命更在于监督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以及让正义和道德的明灯时刻照亮人类文明前行的道路。

发现美好,鞭挞不公,书写真相,永远不会过时。最后,祝所有的记者们,节日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