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六国灭亡楚国最冤?

罗昕楠


公元前247年,年仅12周岁的公子嬴政登上秦王的宝座。秦国开始一段新篇章,战国历史也开始了一段新篇章。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步伐。在十年间,秦始皇先后灭掉了山东六国,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一统,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建立了旷古烁今的历史功绩,他的历史功绩自然是建立在六国灭亡的基础之上。山东六国灭亡时,要问哪个国家最冤,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有不少历史爱好者一直觉得楚国灭亡时最冤。那么楚国灭亡到底冤不冤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看我们怎么理解“冤”这个字。如果仅从“冤”的字面意思理解的话,六国灭亡都挺冤的。六国中没有一个国家已经到了非灭亡不可的地步。如果要是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六国灭亡都不冤,他们的灭亡都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如果加上个人情感以及战国七雄在历史中可能的发展走向,有些国家的灭亡可能比较“冤”。我觉得这里所说的冤应该是“可惜”和“惨烈”的意思。山东六国中无疑楚国灭亡最可惜,楚国的灭亡也最悲情。

楚国和秦国一样都是春秋战国一脉相承的诸侯国。战国七雄中只有楚国、秦国和燕国是一脉相承的诸侯国。三晋和齐国都是新兴的战国强国。楚国是战国七雄中存在时间较长的国家,仅次于燕国,楚国号称百年历史。楚国八百年历史和燕国八百年历史不同。燕国在八百年期间几乎没有成为一流强国,顶多是二流强国,或者是三流国家。春秋战国期间,燕国也就在五国联合攻齐的时候露了一下脸。楚国则不一样,楚国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算是一流强国。

楚国并不在周天子分封之列,周天子一直把楚国当成蛮夷看待,也被成为楚蛮。周成王时期,也只是封了楚国君主一个子爵。这个爵位相对来说已经非常低了,齐国、燕国、宋国等国都是公爵。楚国是最早一个挑战周天子权威的诸侯国。周昭王南征楚国,结果淹死在了半路上,此后周天子基本上失去对楚国的控制。楚国也是第一个称王的诸侯国。楚国虽然一直不受中原各国待见,但是楚国的实力却一直在壮大。到了楚庄王时期,楚国成为可以问鼎中原的大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此时的楚国已经基本上了摆脱了蛮夷的形象,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原大国。春秋期间虽然楚国曾经一度衰落,但是始终是一流大国。进入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进一步增加。为了适应改革变法的浪潮,楚国也曾经任用吴起变法。虽然改革失败,但是楚国也是战国时期一大强国。楚国在当时是一个可以和秦国抗衡的大国,当时有所谓的“朝秦暮楚”之说。楚国经历楚宣王、楚威王,楚怀王前期国力达到了顶峰。当时的楚国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军队人数等多方面都位居战国七雄之首。当时的楚国国力并弱于秦国,也有统一天下的可能。

正当楚国君臣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秦国掐灭了楚国继续强大的希望,并给楚国带来了极大的耻辱。楚怀王以前秦楚关系尚且可以,怀王之后秦楚逐渐结下大仇。楚怀王登基以后,锐意进取,对外开疆拓土,对内实行新政。楚国国力蒸蒸日上的时候,秦国却派张仪诓骗楚怀王。张仪宣称只要楚国断绝和齐国的友好关系,秦国愿意割让六百里土地。楚怀王信以为真,断绝了同齐国的关系。可是张仪和秦惠文王却失信于天下,只宣称愿意割地六里。这便是历史上著名“诓楚事件”,楚国沦为天下的笑柄。

公元前312年,秦楚展开大战。楚国战败,被斩首八万士兵。秦国占领楚国的重地关中郡,楚国没有得到六百里土地,反而失去了六百里土地。公元前311年,秦国又攻占楚国的召陵地区,直接导致楚国进一步衰落。最让楚国人民难以接受的是公元前299年,秦国采用诓骗的手段把楚怀王骗至秦国,进而将楚怀王囚禁起来。一国君被骗至他国囚禁起来,这在春秋战国时期极少出现,更何况被骗的还是楚国这样的大国。这是秦国给楚国人民带来的新耻辱,让所有楚国人都蒙羞的耻辱。

秦国带给楚国的耻辱还远没有结束。楚顷襄王时期,秦国又多次打败楚国,夺取楚国大片领土,屠杀楚国大量军队。公元前278年,白起率军攻陷了楚国都城郢。战国时代,都城被攻陷的情况时有出现,可是都城彻底被占领,只有楚国一家。楚王被迫把都城迁往陈。公元前241年,秦国又逼迫楚国把都城迁往寿春。楚国由一个大国被秦国打得一步步沦陷,被迫多次迁都,大片国土被秦国占领,大量军队被秦国残杀。如果楚国稍微争一点气的话,有可能统一六国的就是楚国。正是这样一个大国最终却遭到亡国灭种的命运,不得不让觉得可惜。

秦始皇发动统一战争以后,他唯一忌惮的是楚国。秦始皇知道当时只有楚国可以和秦国一战,三晋和燕国其实已经和郡县的地位差不多。当时的楚国依然是一个庞然大物。秦始皇为了顺利灭除前后动用了八十万大军和最能征善战的将军。由于楚国人抵抗的最激烈,所以楚国遭受的摧残也最大。秦楚战争长达三年之久,三年期间楚国人民遭受了莫大的摧残,楚国死伤军队至少在四五十万。楚国名将项燕战死,楚国国王被俘虏。楚国灭亡之时,在楚国广泛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民谣。由此可见楚国灭亡之时的惨烈程度。

楚国本来手中握着一把好牌,本来有统一天下的机会。可是楚国君主硬是拿着一手好牌打出一片烂局,最后打成了死局。楚国统一天下的愿望没有实现,最后却成为秦国统一天下的垫脚石。从这个层面上说楚国灭亡确实最冤。楚国虽然一再被秦国欺负,在亡国之战中却迸发了巨大的能力,沉重打击了秦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让所有人看到了楚国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从这个角度来说楚国灭亡最惨烈,也确实非常“冤”。

至于楚国灭亡冤不冤,山东六国哪个国家灭亡最冤,您心中一定有属于自己的答案。不妨在评论区给出您的看法。


依稀说史


说楚国被灭很冤,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楚国是大国,面积广阔、土地肥沃、人口众多、军队众多;二是楚王被欺负的很惨,尤其是楚怀王。换句话说,楚国的先天条件很好,可惜历代国王不争气,最终灭国。事实上,楚国亡国的原因远比这些复杂。

春秋时期的霸主

楚国的先祖最初在丹水、淅水交汇处,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淅川县一带活动,经过历代祖先的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向,逐渐向南方发展。

楚国的出身很低,周武王大封天下时,只得了个子爵爵位,出人很不满意。300年后,楚武王在位时,开始称王。

楚国在楚武王、楚庄王、楚成王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楚武王在位50年,领土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灭了权国后,设置权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级行政单位,加强了君主的集权;楚成王在位47年,镇压夷越,开拓疆域,先后灭亡弦、黄、英、夔等国,楚国的实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楚庄王在位时,已经开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了。

楚国是怎么衰弱的

楚庄王去世后,楚国开始衰落,原因有二:

一是贵族权力过大,尾大不调。最有名的就是战国初期楚声王,在国都被强盗杀了,最后不了了之。国王出游时,身边护卫众多,堂堂一国国君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强盗所杀,滑天下之大稽,更为可疑的是,之后还不了了之了,由此可见世袭贵族的权力有多大。

二是王室内乱,影响力下降。楚国国王有好几代都是通过血腥政变上位的,这样不但影响了王室的形象,还削弱了王室的权力,导致楚国国内派系林立,后期的国王被架空。

三昏君祸国。楚平王在位时,抢儿媳、杀忠良,导致民怨沸腾,楚国危机重重,死后不久吴国就攻下了国都,在秦国的帮助下才得以复国。

吴起变法,楚国再次强大

楚悼王在位时,颇为不满楚国的处境,刚好吴起被魏国排挤,两人心心相惜,联手变法改革。虽然只进行了短短八九年,但底蕴深厚的楚国再次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再次走上了扩张的道路,实力最强大之时,现在的湖北、湖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贵州、广东部分地方都在其管辖范围之内。

楚国的核心区域在长江流域,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高,人口众多,整个战国时期,一直处在靠前的位置。秦灭楚,用的军队数量也是最多的,打得也最费劲。

楚怀王并不是一个饭桶

要问大家对哪一位楚王最熟悉,估计都会异口同声的说:楚怀王,饭桶一个!

真实的楚怀王远不是这么简单。刚刚上位的楚怀王,雄心勃勃,破格提拔屈原等优秀人才,对楚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败魏灭越,连秦国也不敢小觑。

强大后的楚国,开始膨胀了,开始缺乏进取心了。接二连三被张仪欺骗后,楚怀王雄心再起,集结30万大军伐秦,遗憾的是,楚国落败;之后在垂沙之战中再次落败。

丹阳之战、垂沙之战楚国连续两次大败,楚国形势急转直下,之后不得不和秦国联姻,更是在武关会盟中被秦王欺骗,身死异邦。

楚国继续衰弱,直到灭亡

楚怀王之后,楚国一天天衰落,白起攻破郢都后,国土面积减少了很多,之后虽然灭了鲁国,但败势不减。

楚国就像一个虚弱的胖子,只要稍稍振作一下,就能威慑诸侯,遗憾的是,垂沙之战后,楚国再也没有振作过,拖着庞大的躯体到处受歧视、受凌辱,哀其不幸啊。

楚国被灭亡,到底冤不冤?各位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小杨品史


楚国在春秋时期,是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不过,在春秋末期,被伍子胥带领吴国军队打败,差点亡国。靠着秦国的帮助,才勉强挡住了吴军。后来,越国在吴国的后方捣乱,吴越争霸开始。越国虽然灭掉了吴国,但是实力并不强,在战国初期,被楚国灭掉。

战国初期,楚国的实力很弱,不要说齐秦,连三晋都敢欺负楚国。到了战国中后期,楚国的实力有所恢复,但是秦国统一的步伐已经无法阻挡。最后,秦派李信灭楚,失败。再派老将王翦灭楚,王翦带着60万军队,在楚国境内扎营,并不进攻。楚国不知道用意,试探性的进攻,遭到王翦反击,楚国灭亡。

所以说,楚国的灭亡多少有点无奈。但是楚国自身也有很多问题,不仅仅光是形势所迫。如果楚国能够励精图治,那么天下大事还很难说。

秦灭六国,这个说法不对。秦统一的过程中,除了灭掉了六国,还灭了卫、东周国、西周国。一共是9个。

还有就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史记·项羽本纪里,有一段关于这段话的解释,很经典。大概就是说:“虽然刘邦灭了秦朝,但是陈胜、吴广首举义旗,项羽灭秦功劳最大。所以说秦亡于楚,也是可以的。”


三生ls


楚国讲信义,楚王跑去和秦国交涉,结果推行法家的秦国只注重实际,趁机把楚王抓了,

秦楚之战,秦败。王委张仪入楚,以割城献楚止战。怀王惜才欲留仪,谓秦留仪侍楚,可免割城。秦王不悦,仪使计诱楚怀王入秦,怀王无防,招杀。故后传:楚虽三户,灭秦必楚。

翻译就是:秦国和楚国打仗,秦国败了。秦王委任张仪出使楚国,用割地求和。楚怀王爱惜人才,想留下张仪,告诉秦国说,留下张仪效力楚国,就可以不用割地了。秦王不高兴,张仪用计谋诱惑楚怀王来到秦国,楚王没有防范,被杀害。所以后人传说:即使楚国只有三户人家(一说楚国三个大姓),灭亡秦国的必定是楚国。

事实上,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其建立的政权是“张楚”,到霸王项羽建立的“西楚”,以及其后的刘邦,都是楚国人。

最后就是楚国虽然被秦国打了好多次而且割地了好多次,但是实力还是有的。王翦灭楚国的时候可是带了秦国所有的家底,带了六十万大军。这个时候和楚国可是耗了一年多,最后也是惨胜的。当时楚国大将项燕也是战死。可以说楚国是坚持斗争到底的。所以楚国灭亡的时候楚人都是不服的。

所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就是因为楚国最冤枉,民间流传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确实,最后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都是楚人。秦朝也确实灭在楚人手里。





随风飘去的幽魂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既是一种不屈的斗争,也是一种命运的誓言。楚国在六国的灭亡当中可以说是最冤枉的一个。自从楚怀王被秦王骗到秦国之后,秦国背信弃义扣押了楚王,并且派大军进攻楚国。这致使楚顷襄王仓促登基,虽然最终抵挡住了秦军猛烈的进攻没有亡国。但是实力大损,日后也渐渐走上了衰落之路,但是这只是一个方面。

历史上楚国是被秦国诓骗的次数最多的国家。秦国自从实行法家制度之后,便在政治上经常实行骗术,诈取利益。这也就使得仍奉行礼义廉耻的国家和秦国就不处在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之下,自然经常受制。比如著名的张仪诈楚事件,秦国仅以六里地就骗的齐楚联盟立刻崩溃。

所以说秦王朝的统一过程当中是使用了许多不光彩的手段的。而且楚国还是典型的国家灭亡而江山仍在的情况。因为楚国的面积非常的辽阔,王翦使用了集中兵力攻打都城的方式将楚国彻底灭亡。但是秦国在楚国所实行的统治却并不是非常有效,从目前的出土材料,也就是《里耶秦简》当中可以看出秦国对于楚国的占领地并没有完全实行秦朝统一的律法,而是因地制宜地沿袭过去的法律,并且任用当地的土著来出任基层官吏。这也就是使得楚国拥有复国的资本。虽然国王被秦国抓去,名义上亡国了。但是在楚国内部仍然继续着强大的社会力量。秦朝末年范增为项羽出谋划策时就曾经提到要拥立楚王后裔为王以聚敛人心。陈胜吴广起兵的时候。也是打着楚国系将领项燕的旗号,这就说明秦国在楚国实行的宣传政策以及各方面的制度并没有深入人心,人心仍然向着楚国后裔。所以说楚国的灭亡,是非常冤屈的。





经典守望者


我并不觉得楚国灭亡最冤,只是可惜而已。

越让后人觉得你冤,也越从侧面证明你的无能或腐朽,就如鲁迅说的那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一、楚国的昏聩

有人说楚国被秦国骗了很多次,连楚怀王都被骗扣留秦国,客死他乡。

这不是冤,反而能说明楚国的昏聩、迂腐。

如楚怀王被张仪以六里地骗后,向秦国说“愿得张仪,不愿得地”,在这种情况下,张仪主动去秦国,张仪自信能脱身。

张仪曰:“臣善其左右靳尚,靳尚又能得事於楚王幸姬郑袖,袖所言无不从者。”

楚怀王身边有靳尚、郑袖这样的小人、祸水,何尝不是昏聩之主。

二、大国迷途

楚国是历史八年多年的大国,曾经一度很强,在春秋时期曾问鼎中原,是五霸之一。

僻在荆蛮,荜路蓝缕。及通而霸,僭号曰武。

然而进入战国后,楚国没有能更进一步。甚至,战国时期的楚国国君早已淡忘了祖先创业的坚信,缺乏开拓之心。

楚国国君一代不如一代,奸臣小人受用,贤能君子被贬。

有人说统一天下的应该是楚国。

可历史已经做出了回答。

天祸未悔,凭奸自怙。昭困奔亡,怀迫囚虏。顷襄、考烈,祚衰南土。

身为大国,楚国后期完成失去了国家方面,只能以大国的体量在战国争霸的道路上游荡。

后人同情楚国,它却有值得同情的一面,但是更多地是证明它的昏聩腐朽。

楚国自酿其祸,自食其果,是自己造成了自己的悲剧,冤乎哉?不冤也!

后人觉得楚国冤,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罢了。


微史春秋


在传统历史学者眼里,秦灭六国,楚国最冤。

这一观念,其实源自《史记》的一段记载。司马迁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陈胜被杀以后,范增认为,陈胜的失败在情理之中,因为秦灭六国,楚国最冤。陈胜反秦以后,没能拥立楚国王族后人为王,而是自立为王,因此导致张楚朝廷缺乏立国合法性,失败是必然的。

一般认为,后世认为楚国最冤,出自于《史记》。

那么,实际上楚国是不是最冤的?

首先,需要明确冤指的是什么?个人认为,被灭六国的冤,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和秦国无冤无仇,最终被秦国吞并;另一种则是本不该灭亡,但还是灭亡了。

前者的典型是齐国。齐国故地在今山东境内,而秦国故地则在今陕西境内。齐国和秦国两国并不接壤。因此秦国和楚、赵、魏等国交战的时候,齐国处于看热闹状态,在《史记》中,还可以找到秦王政做秦王的时候,齐王建访问秦国,秦王政在咸阳备下酒宴款待齐王建的记录。按理说,秦王政和齐王建是朋友,但是,随着五国的消灭,秦还是灭亡了齐国,成为秦始皇的秦王政,虐待死了秦国人民的老朋友齐王建,从这点说,齐国很冤。

而楚国属于后者的代表。

楚国为何很冤?

楚国立国长达八百年之久。早在西周时代,强大的楚国就有着和西周天子问鼎天下的实力。楚国君主和周天子一样自称为王,楚国甚至在不断蚕食周朝的诸侯国,以至于周昭王不得不亲自去处理对楚国的战争。

整个东周时代,楚国依旧处于上升阶段,甚至在战国时期,楚国是战国七雄中地盘最大的诸侯国。

秦国为了从楚国身上捞好处,多次对楚国采取欺诈手段,比较著名的有:骗楚国说愿意割让六百里土地给楚国,前提是楚国和齐国绝交。楚怀王不知有诈,只道秦国和其余五国一样知道何为信义,结果,遭到了秦国的诓骗。

之后,秦王又把楚怀王骗到秦国,然后行扣押之事——这一无耻行为,整个先秦时代未曾有过先例,秦国做到了,将无耻发挥到极致——以至于楚国有人认为:秦是虎狼之国。

楚国在秦的诓骗和趁火打劫之下,国力出现衰弱。最终,在秦王政在位期间被秦国吞并。这是楚人认为楚国灭亡很冤的原因之一。

楚国的版图要比秦本土大很多,小国吞并大国并且得以成功,因此,楚人认为,楚不该亡,这也是楚人认为楚国灭亡很冤的原因之一。

因此综合来看,楚确实是最冤的。

后遗症

秦虽然吞了楚国,但是,正如楚人所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那样,秦吞并楚国,留下了巨大的后遗症。


那就是秦的制度,贸然移植到楚地,在楚国百姓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弹,此外,秦奉行严刑峻法,并没能有效安抚楚人,最终,大泽乡起义上演了。

不论是陈胜吴广,还是刘邦项羽,都曾是楚国人。可以说,灭亡秦的确实是楚。


藤树先生


这种说法,其实表达的是对秦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愤慨,对楚国坚守信义却国破家亡的悲悯。

一、阴谋家的天堂--秦国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采取极度务实的法家功利主义治国手段,对内强化王权,采用等级分明却相对公平的功勋制,把秦国上下变成了一心耕种、作战的精密机器。国家实力虽然无比强盛,但百姓却苦不堪言,毫无乐趣可言。

对外,秦国走的是军事打击、战略欺诈、战术欺骗相结合的综合路线,公孙鞅、张仪、范雎等违背传统道德标准的人在秦国却能位高权重、深受历届秦王重用。

我们看看这几位阴谋家的得意作品:

公孙鞅--与魏国公子卬对阵之际,利用对方作为故交对自己的信任,以签署会盟为由,欺骗并绑架了对方,导致魏军大败,秦国借此抢回了河西之地,公孙鞅被封为商君。

张仪--凭着一张嘴,玩弄六国于鼓掌,“一怒而诸侯惧”,诱使各国签的协议,转身就可以反悔;答应用六百里地换取楚国对齐断交,实际上却只给六里地。

范雎--远交近攻,用行贿、利诱威逼的组合拳,拉拢齐楚,重点打击韩赵魏;用重金收买人心施展反间计,诱骗赵王用赵括替代廉颇,造成赵军45万精锐化为枯骨。

二、坚守传统春秋道德的楚国

战国时期,以秦国为首,各国陆续抛弃了春秋时期持续了几百年的传统道德礼仪,“天下以智力相雄长”,毫无道德底线。但只有楚国是个另类。

身为南方的巨无霸,楚国的实力一度为居各国之首:“地方六千余里,带甲百万……粟支十年。”秦国最害怕的就是楚国。

但“食古不化”的楚国仍旧抱着春秋时期的那一套,坚信言出必行、一诺千金,对秦国的所谓承诺深信不疑,却不明白此时的秦国已经是毫无底线,国君对外所签的协议几乎等于一张废纸。

所以,公元前313年,张仪能用六里地换取楚国对齐断交;

公元前299年,以会盟为由欺骗楚怀王入秦,随之将其绑架在秦国,直至客死异乡。(这一耸人听闻的行径激起了公愤,导致东方各国空前团结,出兵攻秦。)

公元前292年,秦国再度威逼利诱楚国与自己和亲,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也发出了“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的怒吼。

所以,在秦王嬴政举全国之兵打下楚国都城后,民间流传者“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言。

冥冥中自有天意,灭亡秦国的陈胜、项羽、刘邦……都是楚国人。

你可以认为“实力决定一切”,也可以认同“兵不厌诈”,但对于日渐稀缺的坚守信义、规则、道德标准的“傻子”,请在心低保留一份尊重。




正史漫谈


楚国的面积和经济强过秦国,但政治与外交不如秦国,楚王不善用人才,“唯楚有才,楚不用才”,军事训练与武器装备不如秦国,秦国长期与强悍的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军队很具战斗力,武器先进,秦国拥有大量的铁制武器、弓箭和马匹,楚国还在大量使用青铜武器,缺乏马匹。楚国政治、军事与外交上的失败,即使有较好的经济状况,也会亡国的,所以秦朝灭亡以后,项羽打出恢复‘楚’的旗号,号西楚霸王,因为项羽的父亲是楚国大将项燕,项燕战死以后,项羽被叔叔项梁收养,他们都是楚国的贵族,自然希望恢复楚国的地位,只是不如汉中王刘邦,所以刘邦夺取天下以后,就叫汉朝,如果是项羽夺取了天下,就应该叫楚朝了


老潘说历史


春秋之后继为战国,而战国可以说就是秦国崛起并称霸天下的两百年,在战国后期,秦国公子政登位为秦王,正式拉开了灭亡六国的脚步,中间伴随着各种战争征伐,阴谋诡计,中原三强韩赵魏相继被灭,以至于到了骗楚怀王入武关,诱而杀其君的时候,楚国和秦国十三世的联姻便到头了,王翦破楚的时候更是打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怨言呢?又为什么说楚国最冤?


传统礼仪的遵守,秉持春秋遗风。

说实话,孔子如果来到楚国,他会发现楚国还是很符合他心中的古典社会的。当时的楚国虽然历经了战国,但是整个国家,无论是上层贵族还是下层百姓,全带着一种春秋习气。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呢?比如楚国的令尹(相当于中原诸侯国的丞相)在外带兵打仗,如果遇到失败,是没有脸回去见昆父兄弟的,而他们往往都是选择自杀。城濮之战的子玉是这样,与吴国战于鄞都的子华也是这样,就连秦末的项羽都是自刎乌江,由此可知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国家了,他们追求的是正大光明,不屑于玩弄阴谋诡计,看起来是很英雄,但这种春秋时期温和的争霸方式早已过时,注定挨打灭亡。

不服周思想到不服秦思想的转归。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这个归纳观点。具体要从历史上的楚国成立说起,其实楚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殷商强大的时候向南打压楚国,向西欺负周国,但是后来殷商衰落,周武王乘机联合其他诸侯讨伐殷商,其中也邀请了楚国,一开始楚国为了报仇帮助周国牵制殷商,但是后来周国越来越强大,楚国就暗中帮助殷商,这就让周很恼火,以至于到后来分封的时候,只是给了楚一个子爵。

周楚的矛盾就一直延续到了后面,周朝治世之君文武成康昭穆相继去世以后,再也没有周王能抗衡楚国,于是,江汉地带的姬姓诸侯被楚国欺负的不行,年轻的周昭王不服气,率领众多诸侯讨伐楚国,硬是把周昭王打沉在了汉水,此后周师再也没有能力讨伐楚国了,而楚国也因为这次胜利把不服周给流传出来了,一直到今天都还有这种方言,在湖北武汉地区,人们都喜欢说不服周。

而到了战国之后,由于秦国使用诡计骗楚怀王入秦武关进行扣留,楚国一时群龙无首,被秦国夺走了汉中八百里地区。于是楚国大衰落,直至灭亡,但是楚人的心里其实是不服的,他们一直认为秦人是胜之不武,一直纠察着要灭秦来复仇。


以是就是楚国沦为最冤国家的原因了,其实没有什么冤不冤,都是楚人自己的心里在作祟罢了,想当年秦国还不是被中原六国耍弄,只不过到战国,双方交换了身份地位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