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擺動大變化 本田PAWS技術

目前世界上最主流的汽車驅動與佈局方式為前置發動機前輪驅動設計,俗稱FF,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可以在理論上降低製造成本,同時也可提高車內空間容量。不過從給一臺車配重的角度上說,前輪驅動畢竟捨去了傳動軸以及後差速器等等因素,所以在客觀上會普遍導致車頭重量要比車尾沉出不少的情況發生,影響操控且容易產生轉向不足,但這並不是肯定現象而是理論現象,這還會受到車輪的懸掛幾何設定等因素影響。

所以為了應對前輪驅動車可能出現的轉向不足問題,許多廠家很多年前就推出了一個叫做後輪隨動轉向的技術,也就是說當前輪做出轉向動作時,後輪的束角也會有輕微改變,幫助車輛以更好姿態和更穩定的走線過彎,減少類似轉向不足的現象出現。日本著名賽車手土屋圭市在駕駛前輪驅動轎車在賽道上入彎速度過快出現轉向不足時,會通過手剎對後輪短暫制動從而獲得在彎道中重新調整轉向角度的機會,可見後輪對一臺前驅車而言對操控提高的重要性。在我們身邊其實就有許多帶有後輪隨動轉向的車型,老款的例如富康、塞納,更貼近我們生活的還有雷諾拉古娜以及更為熟悉的第八代雅閣與謳歌RLX所配備的PAWS技術。

小擺動大變化 本田PAWS技術

圖:富康應該是最先讓國人知道後輪隨動技術的車型。

小擺動大變化 本田PAWS技術

圖:我們去年曾經測試過的雷諾拉古娜Coupe也配備有相同概念的技術。

小擺動大變化 本田PAWS技術

圖:第八代雅閣配備有上代PAWS技術。

既然說到後輪隨動轉向系統,不得不說一說本田的後輪隨動技術“PAWS” 。PAWS系統理解起來並不難,但這套系統由於全電子式控制,所以比幾十年前的老富康用的要複雜的多。PAWS的工作核心主要來源是配置在底盤中央的總控制單元來協調後輪束角的變化,而當車輛轉向時數據會傳輸到總控制單元處,根據不同的轉向角度與方向總控制單元會將信息分配給左右後輪的電控伸縮臂中,調整後輪的束角角度,改善行車線路。

例如當車輛急轉右彎時進入彎心點之前,中央總控制單元就會協調後輪束角向相反方向微調,以起到穩定行車線的作用;同時還可減少駕駛者轉彎時的操控負擔,急轉左彎時也同理。除了轉彎之外,當車輛制動時PAWS系統仍會介入工作,此時的總控制單元會向後輪的電控伸縮臂施加命令,改變束角呈八字型以提高減速時車身的穩定性。PAWS除了可以增強彎道時的穩定性,在併線時仍會投入工作,常規併線時中央總控制單元會協調後輪束角照併線方向變換。

小擺動大變化 本田PAWS技術

小擺動大變化 本田PAWS技術

圖:從此圖可以看出整套系統的寫作關係,中央總控制器會收集前軸傳送回的信息並將信息分析傳遞後輪的控制伸縮臂處,改變後輪束角。

小擺動大變化 本田PAWS技術

圖:從圖中你可以發覺當車輛在進入右彎時,中央總控制器會協調後輪的伸縮杆改變後輪束角,從而起到穩定行車線的目的。

小擺動大變化 本田PAWS技術

圖:左彎時也是同理。

小擺動大變化 本田PAWS技術

圖:緊急制動時後輪束角則會向內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