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盈門》編劇的另一代表作,主演是張藝謀早期的黃金搭檔

1983年西安電影製片廠攝製的故事片《瓜熟蒂落》由

李育才導演,辛顯令編劇,楊鳳良楊海蓮楊亞洲等聯合主演。在此前,本片導演李育才執導的《特高課在行動》在80年代初轟動一時,成了新時期驚險樣式影片的代表。除此以外,李育才執導的《彩橋》也是反映新時期城市青年工人生活面貌的重要作品,而這部農村題材影片則顯示出導演對多種題材的駕馭能力。

01

西影廠的《瓜熟蒂落》講述的是新時期的膠東農村,擔任影片編劇的當代知名劇作家辛顯令則是榮獲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的電影《喜盈門》的編劇。因此,本片可與上影廠趙煥章導演的《咱們的牛百歲》、《喜盈門》一同作為

80年代初期膠東農村的紀錄式影像

《喜盈門》編劇的另一代表作,主演是張藝謀早期的黃金搭檔

在影片編劇的前作《喜盈門》中,農村家庭間各色人物間的矛盾衝突、微妙的關係被充滿戲劇性又不失幽默感的方式呈現。而本片故事基調相較之下雖不夠明快,但仍舊沿承了前作的優點,即是對真實鄉土人情以及新時期農村風貌的描摹

電影《瓜熟蒂落》的主要視角聚焦在農村青年身上,通過塑造幾個不同價值觀的青年形象來反映新時期青年人的物質與精神生活,並以此反映新時期的環境下人們生活的改變與價值觀念的變化

02

《喜盈門》編劇的另一代表作,主演是張藝謀早期的黃金搭檔

金大山是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角色,作為新時期的復員軍人,角色是創作組對新時代標杆形象的理想化投射。他與金鑫在《布穀催春》、《老闆哥與電妹子》中的角色有著類似的身份處境。一方面,他身上具有勤勞誠懇、性格剛毅的典型軍人品質,另一方面,作為新時期的鄉村楷模,他懂得用新眼光帶領“西瓜隊”工作。

飾演金大山的楊鳳良日後曾多次合作張藝謀,與張藝謀聯合執導的《菊豆》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

《喜盈門》編劇的另一代表作,主演是張藝謀早期的黃金搭檔

頗為值得深思的是電影中女主角向秋這一角色的塑造。與此類題材的典型正面角色不同的是,向秋並非一個專心致力於奉獻家鄉的角色,她毫不掩飾自己對城市生活的嚮往。她對城市的渴望是當時眾多鄉村青年的寫照,而在80年代的城鄉二元結構下,描寫此類青年的文學、影視作品不勝枚舉,例如吳天明導演的《人生》

《喜盈門》編劇的另一代表作,主演是張藝謀早期的黃金搭檔

電影中的向秋,為了紮根城市的理想甘願忍受他人的傲慢言辭。這與楊海蓮在《他們在相愛》裡的角色不同的是,向秋縱然充滿對城市生活的渴望,但並沒有被享樂主義衝昏了頭腦、沒有淪為世俗生活的奴隸。但她與愛人金大山之間存在的矛盾卻是日益突出、難以彌合。

《喜盈門》編劇的另一代表作,主演是張藝謀早期的黃金搭檔

影片中,他們的矛盾最終以向秋被陳國華(楊亞洲飾)欺騙而導致演員夢破滅而結束。事實上,在這裡,創作者運用了

巧合化解矛盾從而使得角色在純樸的農村人情感召下重返家鄉。但對現代化物質文明的強烈渴望卻是角色內心無法抹去的

03

《喜盈門》編劇的另一代表作,主演是張藝謀早期的黃金搭檔

電影中還塑造了很多富有特色的青年形象,在他們身上體現了80年代青年新的生活面貌,例如,老支書的兒子,善於搞手工技術活並創作出很多成績。青年們還擅長樂器,在文藝演出上也頗具想法。在隨後幾年

王好為導演的《迷人的樂隊》(何偉、梁冠華主演)中對鄉村青年豐富多彩的文娛生活有了很深入的展現

《喜盈門》編劇的另一代表作,主演是張藝謀早期的黃金搭檔

回到影片的主題線索“西瓜”上來,此類視角可謂是另闢蹊徑,青年們各自發揮才智,通過努力最終收穫回報這是一種典型的情節模式。正如同同一時期城市工人題材影片中,個體戶、待業青年也可以通過自身的才能與勞動收穫可喜的成果

物盡其用,這是一種理想。但更多時候,如何找到一種恰如其分的方式實現自己的價值是件不簡單的事,需要生活中更多的摸索。當然,電影反映生活,並不是照搬生活,電影中提供的模式通常是一種最理想化的方案。

《喜盈門》編劇的另一代表作,主演是張藝謀早期的黃金搭檔

著名陝西作曲家王焱

為影片創作的插曲《蓋新房》也為影片增色很多。對膠東農村特色風土人情的展現是此類影片必不可少的,而關於這點,在此前眾多的革命歷史題材、鄉村生活題材影片中,觀眾已經對此感到熟悉,而透過本片仍舊可以探尋到80年代膠東農村風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