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鳳富筆下的葡萄,是如何從“蘇葡萄”變成“方葡萄”的?

_做一棵微笑的明媚花朵


“藝苑同耕 方鳳富走進泰國畫展”日前在泰國曼谷泰中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舉行,76歲的著名國畫家、西南大學美術學院退休教授方鳳富的69幅國畫精品驚豔亮相。其中,方鳳富創作的葡萄題材的畫作更是傾倒了當地美術愛好者。

  “我準備再用10年的時間,在中國畫的形神兼備、似與不似之間,尋找自己的藝術語言。”9月5日,接受記者專訪時,方鳳富激動地對記者說到。

  師從國畫大師蘇葆楨

  方鳳富,重慶忠縣人,以葡萄畫聞名中外,被譽為“方葡萄”、“葡萄王”。

  此次在泰國的展出,他帶來的精品畫作中,尤以葡萄題材的作品為主。作品中不少是第一次與中外觀眾見面。“我想通過這次展覽,帶給泰國觀眾近距離欣賞和了解中國西南畫派畫家腕底的無窮魅力。”方鳳富表示。

  這位古稀畫家是怎樣煉成“方葡萄”的?

  方鳳富出生在一戶貧苦的農家,幼年生活的艱辛,鍛鍊了他堅定的意志和不懼逆境的精神。

  上世紀50年代中期,方鳳富考進西南師範大學音樂系,上了一年學後,因為嗓子變聲,他轉入美術系學習造型藝術。1960年,我國發生嚴重自然災害,方鳳富被學校安排提前畢業,在美術系從事行政工作。熱愛國畫,但卻沒有學到紮實的技法,方鳳富很痛苦。好在,當時美術系的老師、著名國畫大師,有著“蘇葡萄”美譽的蘇葆楨向他伸出了雙手。在當學生期間,方鳳富曾上過蘇葆楨一個月的課。立志學習國畫後,他就常常借蘇葆楨的範畫臨摹。

  從1962年至1964年上半年,方鳳富幾乎每天晚上都把自己關在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配電房裡。如飢似渴、挑燈夜戰,臨摹畫作200多幅。“畫好了,我就拿去找蘇老師指點。”方鳳富對記者說,蘇葆楨給了他很多幫助,“他教會我要踏實做人、踏實畫畫,這對我的一生都有影響。”

  2007年提出“衰年變法”

  上世紀80年代,方鳳富的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展覽和大賽,並屢屢斬獲大獎。近30年來,方鳳富的作品先後赴羅馬尼亞、加拿大、臺灣、日本等地展出,30多幅作品被北京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城樓、釣魚臺國賓館等機構和多家紀念館、博物館收藏。

  但方鳳富並不滿足自己取得的成績,2007年,他在北京的一次學術研討會中提出要“衰年變法”(指一個藝術家在生命的晚年,對自己的藝術進行改變,成功的範例有齊白石—記者注)。“衰年變法”本身是充滿風險的一種舉動,它不僅是對藝術家才智、膽魄和心力的一種檢驗,同時也是對畫家是否長壽的一種挑戰。

  方鳳富告訴記者,過去,他的畫作多是小寫意,“變法”後,他以葡萄畫為主體進行花鳥畫大寫意創作。

  2011年,在法國進行展覽期間,方鳳富專門去觀察了法國葡萄。“法國葡萄比中國葡萄皮厚,枝葉的色彩更豔麗。”

  回國之後,他以在法國所見的葡萄為題材,創作了國畫《秋香》。這幅作品今年3月在北京舉行的北京翰海精品拍賣會上,以人民幣102.1萬元落錘,創造了方鳳富單幅作品的最高成交價。

  “我想再用10年的時間,在藝術上達到新的高度。學習朱德群、趙無極兩位藝術大師的中西融合,在他們的節奏美、色彩美和韻律美中,尋找自己的繪畫語言,創作出自己的風格。”


土豆和馬鈴薯


“藝苑同耕 方鳳富走進泰國畫展”日前在泰國曼谷泰中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舉行,76歲的著名國畫家、西南大學美術學院退休教授方鳳富的69幅國畫精品驚豔亮相。其中,方鳳富創作的葡萄題材的畫作更是傾倒了當地美術愛好者。


“我準備再用10年的時間,在中國畫的形神兼備、似與不似之間,尋找自己的藝術語言。”9月5日,接受記者專訪時,方鳳富激動地對記者說到。


師從國畫大師蘇葆楨


方鳳富,重慶忠縣人,以葡萄畫聞名中外,被譽為“方葡萄”、“葡萄王”。


此次在泰國的展出,他帶來的精品畫作中,尤以葡萄題材的作品為主。作品中不少是第一次與中外觀眾見面。“我想通過這次展覽,帶給泰國觀眾近距離欣賞和了解中國西南畫派畫家腕底的無窮魅力。”方鳳富表示。


這位古稀畫家是怎樣煉成“方葡萄”的?


方鳳富出生在一戶貧苦的農家,幼年生活的艱辛,鍛鍊了他堅定的意志和不懼逆境的精神。


上世紀50年代中期,方鳳富考進西南師範大學音樂系,上了一年學後,因為嗓子變聲,他轉入美術系學習造型藝術。1960年,我國發生嚴重自然災害,方鳳富被學校安排提前畢業,在美術系從事行政工作。熱愛國畫,但卻沒有學到紮實的技法,方鳳富很痛苦。好在,當時美術系的老師、著名國畫大師,有著“蘇葡萄”美譽的蘇葆楨向他伸出了雙手。在當學生期間,方鳳富曾上過蘇葆楨一個月的課。立志學習國畫後,他就常常借蘇葆楨的範畫臨摹。


從1962年至1964年上半年,方鳳富幾乎每天晚上都把自己關在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配電房裡。如飢似渴、挑燈夜戰,臨摹畫作200多幅。“畫好了,我就拿去找蘇老師指點。”方鳳富對記者說,蘇葆楨給了他很多幫助,“他教會我要踏實做人、踏實畫畫,這對我的一生都有影響。”


2007年提出“衰年變法”


上世紀80年代,方鳳富的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展覽和大賽,並屢屢斬獲大獎。近30年來,方鳳富的作品先後赴羅馬尼亞、加拿大、臺灣、日本等地展出,30多幅作品被北京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城樓、釣魚臺國賓館等機構和多家紀念館、博物館收藏。


但方鳳富並不滿足自己取得的成績,2007年,他在北京的一次學術研討會中提出要“衰年變法”(指一個藝術家在生命的晚年,對自己的藝術進行改變,成功的範例有齊白石—記者注)。“衰年變法”本身是充滿風險的一種舉動,它不僅是對藝術家才智、膽魄和心力的一種檢驗,同時也是對畫家是否長壽的一種挑戰。


方鳳富告訴記者,過去,他的畫作多是小寫意,“變法”後,他以葡萄畫為主體進行花鳥畫大寫意創作。


2011年,在法國進行展覽期間,方鳳富專門去觀察了法國葡萄。“法國葡萄比中國葡萄皮厚,枝葉的色彩更豔麗。”


回國之後,他以在法國所見的葡萄為題材,創作了國畫《秋香》。這幅作品今年3月在北京舉行的北京翰海精品拍賣會上,以人民幣102.1萬元落錘,創造了方鳳富單幅作品的最高成交價。


“我想再用10年的時間,在藝術上達到新的高度。學習朱德群、趙無極兩位藝術大師的中西融合,在他們的節奏美、色彩美和韻律美中,尋找自己的繪畫語言,創作出自己的風格。”


曉懿素寫一世繁華


藝苑同耕方鳳富走進泰國畫展”日前在泰國曼谷泰中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舉行,76歲的著名國畫家、西南大學美術學院退休教授方鳳富的69幅國畫精品驚豔亮相。其中,方鳳富創作的葡萄題材的畫作更是傾倒了當地美術愛好者。

“我準備再用10年的時間,在中國畫的形神兼備、似與不似之間,尋找自己的藝術語言。”9月5日,接受記者專訪時,方鳳富激動地對記者說到。

師從國畫大師蘇葆楨

方鳳富,重慶忠縣人,以葡萄畫聞名中外,被譽為“方葡萄”、“葡萄王”。

此次在泰國的展出,他帶來的精品畫作中,尤以葡萄題材的作品為主。作品中不少是第一次與中外觀眾見面。“我想通過這次展覽,帶給泰國觀眾近距離欣賞和了解中國西南畫派畫家腕底的無窮魅力。”方鳳富表示。

這位古稀畫家是怎樣煉成“方葡萄”的?

方鳳富出生在一戶貧苦的農家,幼年生活的艱辛,鍛鍊了他堅定的意志和不懼逆境的精神。

上世紀50年代中期,方鳳富考進西南師範大學音樂系,上了一年學後,因為嗓子變聲,他轉入美術系學習造型藝術。1960年,我國發生嚴重自然災害,方鳳富被學校安排提前畢業,在美術系從事行政工作。熱愛國畫,但卻沒有學到紮實的技法,方鳳富很痛苦。好在,當時美術系的老師、著名國畫大師,有著“蘇葡萄”美譽的蘇葆楨向他伸出了雙手。在當學生期間,方鳳富曾上過蘇葆楨一個月的課。立志學習國畫後,他就常常借蘇葆楨的範畫臨摹。

從1962年至1964年上半年,方鳳富幾乎每天晚上都把自己關在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配電房裡。如飢似渴、挑燈夜戰,臨摹畫作200多幅。“畫好了,我就拿去找蘇老師指點。”方鳳富對記者說,蘇葆楨給了他很多幫助,“他教會我要踏實做人、踏實畫畫,這對我的一生都有影響。”

2007年提出“衰年變法”

上世紀80年代,方鳳富的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展覽和大賽,並屢屢斬獲大獎。近30年來,方鳳富的作品先後赴羅馬尼亞、加拿大、臺灣、日本等地展出,30多幅作品被北京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城樓、釣魚臺國賓館等機構和多家紀念館、博物館收藏。

但方鳳富並不滿足自己取得的成績,2007年,他在北京的一次學術研討會中提出要“衰年變法”(指一個藝術家在生命的晚年,對自己的藝術進行改變,成功的範例有齊白石—記者注)。“衰年變法”本身是充滿風險的一種舉動,它不僅是對藝術家才智、膽魄和心力的一種檢驗,同時也是對畫家是否長壽的一種挑戰。

方鳳富告訴記者,過去,他的畫作多是小寫意,“變法”後,他以葡萄畫為主體進行花鳥畫大寫意創作。

2011年,在法國進行展覽期間,方鳳富專門去觀察了法國葡萄。“法國葡萄比中國葡萄皮厚,枝葉的色彩更豔麗。”

回國之後,他以在法國所見的葡萄為題材,創作了國畫《秋香》。這幅作品今年3月在北京舉行的北京翰海精品拍賣會上,以人民幣102.1萬元落錘,創造了方鳳富單幅作品的最高成交價。

“我想再用10年的時間,在藝術上達到新的高度。學習朱德群、趙無極兩位藝術大師的中西融合,在他們的節奏美、色彩美和韻律美中,尋找自己的繪畫語言,創作出自己的風格。”


三分微涼七分寒


“藝苑同耕方鳳富走進泰國畫展”日前在泰國曼谷泰中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舉行,76歲的著名國畫家、西南大學美術學院退休教授方鳳富的69幅國畫精品驚豔亮相。其中,方鳳富創作的葡萄題材的畫作更是傾倒了當地美術愛好者。

“我準備再用10年的時間,在中國畫的形神兼備、似與不似之間,尋找自己的藝術語言。”9月5日,接受記者專訪時,方鳳富激動地對記者說到。

師從國畫大師蘇葆楨

方鳳富,重慶忠縣人,以葡萄畫聞名中外,被譽為“方葡萄”、“葡萄王”。

此次在泰國的展出,他帶來的精品畫作中,尤以葡萄題材的作品為主。作品中不少是第一次與中外觀眾見面。“我想通過這次展覽,帶給泰國觀眾近距離欣賞和了解中國西南畫派畫家腕底的無窮魅力。”方鳳富表示。

這位古稀畫家是怎樣煉成“方葡萄”的?

方鳳富出生在一戶貧苦的農家,幼年生活的艱辛,鍛鍊了他堅定的意志和不懼逆境的精神。

上世紀50年代中期,方鳳富考進西南師範大學音樂系,上了一年學後,因為嗓子變聲,他轉入美術系學習造型藝術。1960年,我國發生嚴重自然災害,方鳳富被學校安排提前畢業,在美術系從事行政工作。熱愛國畫,但卻沒有學到紮實的技法,方鳳富很痛苦。好在,當時美術系的老師、著名國畫大師,有著“蘇葡萄”美譽的蘇葆楨向他伸出了雙手。在當學生期間,方鳳富曾上過蘇葆楨一個月的課。立志學習國畫後,他就常常借蘇葆楨的範畫臨摹。

從1962年至1964年上半年,方鳳富幾乎每天晚上都把自己關在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配電房裡。如飢似渴、挑燈夜戰,臨摹畫作200多幅。“畫好了,我就拿去找蘇老師指點。”方鳳富對記者說,蘇葆楨給了他很多幫助,“他教會我要踏實做人、踏實畫畫,這對我的一生都有影響。”

2007年提出“衰年變法”

上世紀80年代,方鳳富的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展覽和大賽,並屢屢斬獲大獎。近30年來,方鳳富的作品先後赴羅馬尼亞、加拿大、臺灣、日本等地展出,30多幅作品被北京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城樓、釣魚臺國賓館等機構和多家紀念館、博物館收藏。

但方鳳富並不滿足自己取得的成績,2007年,他在北京的一次學術研討會中提出要“衰年變法”(指一個藝術家在生命的晚年,對自己的藝術進行改變,成功的範例有齊白石—記者注)。“衰年變法”本身是充滿風險的一種舉動,它不僅是對藝術家才智、膽魄和心力的一種檢驗,同時也是對畫家是否長壽的一種挑戰。

方鳳富告訴記者,過去,他的畫作多是小寫意,“變法”後,他以葡萄畫為主體進行花鳥畫大寫意創作。

2011年,在法國進行展覽期間,方鳳富專門去觀察了法國葡萄。“法國葡萄比中國葡萄皮厚,枝葉的色彩更豔麗。”

回國之後,他以在法國所見的葡萄為題材,創作了國畫《秋香》。這幅作品今年3月在北京舉行的北京翰海精品拍賣會上,以人民幣102.1萬元落錘,創造了方鳳富單幅作品的最高成交價。

“我想再用10年的時間,在藝術上達到新的高度。學習朱德群、趙無極兩位藝術大師的中西融合,在他們的節奏美、色彩美和韻律美中,尋找自己的繪畫語言,創作出自己的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