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最熟悉的一首诗

我最熟悉的诗词是学生時代从语文课本上读过的

毛主席的《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我心目中最熟悉的一首诗

1934年10月,红军因为反第五次围剿失败,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经过种种艰辛、重重险境,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了陕西革命根据地,在这样的背景下,毛主席创作了这首诗。

这首诗开宗明义,表达了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气质,即便是万水千山,在红军面前也只作等闲看待罢了。接着具体写了红军是怎样克服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这些艰苦的自然环境,在跨越了岷山这个困难后,三军更是喜笑颜开。这这首诗主要是歌颂了红军的大无畏的英勇精神。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毛主席心潮澎湃,满怀激情。

我心目中最熟悉的一首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这诗内外蕴涵。表现了毛主席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毛主席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的铁军风貌。全诗熔铸了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从诗中可以看出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红军对困难的蔑视,这不仅是毛主席具备挫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的诗情。红军万里远征,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毛主席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全诗表现了伟人毛主席的浪漫情怀和乐观主义精神。毛主席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毛主席的这首诗真实、形象、生动的刻画了红军艰苦卓绝,同国民党顽固派,反动势力浴血奋战,经过无数次危险的战斗,克服了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艰难困苦,挑战人类生存的极限后,长征终于迎来了彻底的胜利,这是震惊世界的大事,正如毛主席亲自所说的,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终的,历史上,自三皇五帝以来,有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

现在过了若干年,即使离开校园,走入社会,走入工作岗位,每每重读这首诗,也是和当初一样的热血沸腾,倍受感染,鼓舞,激励人心,启发自己当面临逆境,困难时,遇到挫折打击时,走入人生低谷不如意時,想到英勇的长征精神,就会坚定自己百折不挠,奋发有为,以自强不息,顽强的意志,勇敢的决心去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从而走出困境。

我心目中最熟悉的一首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