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襄渝線(一)

重走襄渝線(一)

136# 原創 作者:46團二營學兵 白寶存 鐵道兵戰友網 2019-11-08

重走襄渝線(一)

我已記不清是第幾次重返襄渝線了。這次大概是第22次吧。從1986年始,我就隔三差五的去安康,去旬陽,回老連隊,甚至和幾位當地朋友當親戚走動。有人笑我痴。“哪裡有什麼好?受的罪還不夠!”是的,我青春年少時,是在哪兒受苦受累受熬煎了。但是,那就像自己帶的孩子,你受的苦越多,受的熬煎越大,感情就越深,你就越愛她!哪怕是多看一眼,心裡也是舒坦的。
坐在江邊,隔江看看老連隊舊址,聽著連隊下大蘭灘湍急的水流聲,抬頭遠眺看高山上我們親手架的高壓線塔,看著火車飛鳴著進入我們親手打通的隧道……。心裡就格外舒坦。這種情懷,只有同樣經歷的人才能理解。這不,我和我的發小、戰友任德睦又一次踏上了去旬陽的征程。不過,這次是帶著任務去的。
明年,是我們參加襄渝線建設50週年,我們二連聯誼會決定組織全連重走襄渝線,委託我倆打前站,做好各項準備。我欣然答應。
10月28日,出發了。我倆沒走高速公路,直接從灃峪口進山,過柞水、廣貨街、營盤、青銅關、鎮安、小河……。這是當年我們進山時,一路步行了8天所走過的路線。今昔非比呵。秋季的秦嶺,山清水秀,林草茂密。寒霜打紅了秋葉,染黃了青草。漫山遍野五顏六色,就像畫家的調色盤,色彩斑斕,美不勝收。


我們一路走著,拍照著,尋找辨認著。這裡,早已是高橋飛架,公路、鐵路交叉縱橫,當年的荒寂已不復存在,只憑著我們深埋在心底的那種不可磨滅的記憶。“看,這是當年我們走過的那段沙石路。”“快來,我們當年就是從這裡趟過的小溪……。”
不知不覺,夕陽西下。5點多鐘,我們來到了小河口。不巧的是,遇到了塌方,汽車排起了長龍。我們心急如焚。繞道上高速,得繞200多公里,原路退回,我們的計劃就要泡湯。而此時,旬陽的朋友們已經聚集在一起,準備好了接風宴。而這邊,推土機還在吭哧吭哧在搶修。看樣子,今晚是過不去了。我急得原地打轉。
一位山民看我們焦急的樣子,指著右側的一條水泥路說“你們可以從這條村村通路上走,不過要過細喲。路窄、彎多。沒路燈……”
膽大心細且車技呱呱叫的任德睦二話沒說,車頭一掉,立即向上山駛去。
山路果然險要。急彎,上下坡一個連著一個。任德睦小心翼翼的行進在這蜿蜒的山道上。山裡天黑得早,不到7點,四處已是黑黢黢的一片。打開大燈,兩道光柱劃破了山林裡的黑夜。馬上就到一個拐彎處了,兩塊相貌奇特的巨石進入了我們的眼簾。就像兩個老人在對弈,中間夾著一塊板石,真像是一塊棋盤。德睦緩緩地停下了車,在車燈的強光下,他認真地端詳起來。好一會,他迅速打開手機大聲喊起來:“建西,建西!我找到了,找到了,找到了我多次夢中相見的小路。就是你和生財扶著我夜裡步行的那條路哇。巧啊巧,真是老天開眼。現在,我就站在當年我們靠著歇息的那兩塊大石頭前。 ”

重走襄渝線(一)

1970年8月24日,我們連步行5天,到達了小河鎮。太陽太毒了。許多人都中暑不能前行。我們連決定晝宿夜行。不巧的是,任德睦受了熱且水土不服,上吐下瀉,行走已經很困難了。但是,性格倔強的他非要跟隊前行。無奈,連長派楊生財、蘇建喜兩位戰友專門照顧他。楊生財、蘇建喜替他背起了揹包和所有雜物,讓任德睦輕裝上陣。他幾乎是在兩位戰友半架半背,連推帶拉的狀態下行走的。“難啊,三個17歲的少年,遠離了連隊,在漆黑的夜,行走在一條路況不明且崎嶇的小路,一個迷迷糊糊的病人,每走一步都是那樣的艱難。唉……!”


一聲長嘆,也打開了我記憶的閘門……。
和德睦比起來,我是幸運的,因為我跟的是大部隊,心裡是不寂寞的,也有更多的關照。
夜間行軍確實比白天舒服。不受太陽暴曬,沒有熱浪的追撲。大家都走得很快,一路歡歌笑語。我卻是叫苦不迭。因是我白天戲水時,不小心踏上了一塊廢舊破船上的鐵釘,直接來了個透眼穿。儘管細心地戰友戰利給砍了樹股當柺棍,鎮江替我揹著行李。我只是挎了一個裝滿書籍的揹包,拿了一個臉盆。可漲痛的腳移動起來還是那麼吃力。鎮江、戰利等幾個人有意識地落在隊伍後邊,陪著我。我也有意識地故作輕鬆。可畢竟腳上有傷,而且是比較嚴重的腳傷。走著走著,就落後了。
疼痛伴隨著我,折磨著我,再小心也擋不住磕磕碰碰,尤其是不小心硌在突出路面的石頭上,那疼痛更是由下到上,一直疼在心上。疼得我皺著眉頭直吸冷氣。就在這崎嶇不平的山路上,我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腳由痛到麻,由麻到無知覺,只是機械地挪著雙腿。別人休息了,我不敢停,害怕落得更遠。指導員過來了,看我一瘸一簸,還以為他腳上打了泡,也沒在意,還鼓勵我再接再厲,咬牙堅持。其實不用說,我也會堅持到最後的。好勝之心嘛,誰也不願落後,不願拉大家的後腿,更不願意當逃兵。稍停一下,看看前面,瞅瞅後面,不由得精神一震;自己並沒有完全落後,還居中稍稍偏後。我不由得加快了腳步。好友們給我加油,他自己更給自己打氣。堅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

天完全黑了下來,路更難走了。山裡的夜真黑。我從來就不相信什麼伸手不見五指的話,但此時信了,真的信了。伸出手,什麼都看不見,明知道手就在自己的臉前可就是看不見,到處是漆黑的一片。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打開了手電筒,誰知這一亮竟亮出了一道風景線,而且叫人久久不能忘懷。蜿蜒的小道上的一百多道光柱,上下左右晃動著,但都朝著一個方向——前方。山路本來就是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忽而右拐,忽而左彎,真是一條移動的長龍,足足有幾百米長,真是好看。愛激動的年輕人,哪見過這樣美妙的景觀,免不了又是一陣歡呼一陣大叫。我忽然想起自己在學校演出“秋收起義”的場面……。
舞臺上的燈滅了,四周也是一片漆黑,臺上臺下靜悄悄的,忽聞一陣戰鼓震天,由快到慢有節奏的咚、咚、咚……。和平隨著節奏跳出臺,亮出了兩支用紅布包著的手電筒,他向前向後,向左向右的揮動著、呼喚著。周圍出現了星星點點的紅火把,一束、兩束……,幾十束火把隨著驟起的音樂突然出現在舞臺上,組成了滾滾的洪流,那排成的一字長龍就夠壯觀、夠激動人心的。可人為排練出來的場面怎能與這無人為痕跡、自然遊走的長龍相媲美呢!這長龍,完全可以用自然、壯觀來形容。排在最前面的,光柱朝前遊動,一閃一閃的,那是龍的眼睛,後面的光柱照在地上,餘光正好反射在前面人的腿和背上,就像巨龍活動的關節。山路有起有伏。有高有低,有時盤旋上行,人走光移,忽而長龍翻騰,忽而蒼龍盤臥。爬山時,燈柱向上,如巨龍沖天,下山時,一路小跑,似蒼龍出海。站在山樑上,看前面蒼龍入海,看後面巨龍上天,真是山下山下,看游龍出神入化。看到這裡,我激動得忘了疼痛,放開嗓子大吼起來:“霹靂一聲陣天響,秋收起義紅了天,跟著領袖毛主席,奔向雄偉井岡山……。”歌聲在空蕩的山澗,在寂靜的山林四處迴盪,餘音久久不息。“好!好!再來一個,再來一個”。大家都被這游龍的壯景感動了,情緒十分高漲。一個個扯開嗓子為我喝彩助興。王副連長還帶頭喊著:“寶存……”。後面的同學齊聲喊:“來一個!”“來一個!”“寶存……!”情緒高漲到了極點。

我完全沉靜在激動歡樂的情緒中,又放聲唱起了毛主席詩詞歌曲,“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王副連長又不失時機地喊道:“學兵戰士們,個個都要當好漢,快步再走二十里,趙灣又是一重天……”。
山裡的天,說變就變。轟隆隆幾聲響雷過後,突地就下起了大雨。這可苦了我了,一隻手拿著手電,還要把書包緊緊地護在胸前。這裡面,可都是我的心愛之物喲。而雨衣還在揹包裡,揹包還在鎮江的背上呢。正在他叫苦不迭的時候,鎮江來了,戰利來了,延慶、銀海都來了。他們把雨衣穿在我身上,前後照應著他繼續向前走。走在一個“u”型的山坳裡,忽聽哎喲一聲,我摔倒了。緊接著就聽見“哐當……哐當……哐噹噹噹……”一連串清脆響聲,大家的手電筒光柱齊刷刷地射向響處,一條白球般的影子快速向山下滾去。急得王副連長失聲大叫:“怎麼回事!”誰都聽得出來,變了調的聲音裡透著驚嚇、焦急、擔心。我趕緊爬起來,忍著痛大聲唱:“背上的臉盆希哩哩嘩啦拉索囉囉太,滾下山呀那呀呼咳……。”
“嗨,寶存可真有竅道,指導員剛宣佈了不讓到河邊戲水的紀律,你就扔臉盆,這回可有藉口到河邊了。”又有人在大聲戲笑著我。話剛落音,就又是一聲哎呀呀的大叫,緊接著又是一陣“哐當——哐當——哐噹噹噹……”的響聲。

“好,這回寶存有人做伴了,商店發財了要好好感謝你們吶……”。又是一陣彼此起伏的大笑。
“同志們,雨大路滑,大家一定要小心腳下。”王副連長拉直了嗓子提醒大家。每到難行的地方,他都要停下來,站在斜坡上給大家照亮,時不時地用手拉扶一把。
雨下得更大了,還呼呼的起了風,把山間的樹枝刮的嗚嗚作響,發出瘮人的怪叫。路越來越難走,越來越泥濘,行軍速度明顯慢了下來。
此時,任德睦和建西、生財三人卻沒有這樣的氛圍,在漆黑的山野,在雨地裡,他們深一步淺一步的摸索前行。怕滑到溝裡,怕遇到野動物,更怕迷路。怕手電筒沒電,他們輪流打開電筒……。一邊走,一邊互相提醒著,小心,前面有坑。小心,前面是斜坡,滑……。
全連在這泥濘的山路上前行,我咬著牙,一步一瘸,一步一滑地堅持著向前挪。風更烈,雨更急了。雨被刮的從胸前不停地往裡內衣鑽,涼冰冰的打在滿是熱汗的身子上,真是內熱外寒,十分不爽。停下來,更是一股寒意。我暗暗提醒自己,不能停,絕對不能停,一定要堅持,堅持。握緊柺棍,使勁往下用力,藉助著它的力量往前挪行。水滲進了鞋裡,腳泡進了水漉漉的溼鞋,就象泡在水裡。腳泡的如發脹的物體,鞋已被撐得滿滿的已經僵硬了,和腿連成了一個整體,腳腕已經沒有了任何感覺,腳亦像不復存在了,就像一條硬邦邦的棍,全憑大腿前後拉動。

“行不行?”戰利問。我堅毅的點點頭。
“能堅持不,不行我揹你。”鎮江問,我自信地搖搖頭。
“行,我行,還能堅持!”其實,我雙腿只是機械地挪動,這會兒,我多麼想趕緊到達目的地,生上一堆火,把麻木的腳和腿放在上面好好烘烤一番,多愜意呀。這是奢望。心裡清楚地知道,可還是由不得這樣想。
留校的同學們現在在幹什麼呢?我腦子裡突然冒出了這個念頭。他們絕對想不到,在風雨交加的漆黑夜,在這泥濘的山路上,我們一個個疲憊不堪的在急行軍。他們要知道了會怎麼樣呢?會笑我們傻,笑我們痴嗎?不!不會的!沒見為我們送行時,那一個個流露出來羨慕的神情嗎?他們一定會鼓勵我們,為我們鼓勁加油,為我們高唱毛主席語錄歌: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想著想著,我竟不由自主斷斷續續地唱出了聲:“下定——決心,不怕——犧牲——”
鎮江、戰利聽到他的歌聲,凝結的眉頭舒展了,跟著就唱了起來。一個、兩個……,十個……五十個……,同學們一個接著一個跟著唱,全連一百多個學兵都唱了起來,那聲音氣勢磅薄,排山倒海,衝破風雨,衝破群山,衝破黎明前的黑暗,在山間久久迴盪:
“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歌聲、口號聲響徹天地……。

重走襄渝線(一)

就在這個時候,德睦他們三人,來到了那兩塊巨石下。雨絲毫沒有停歇的意思,反而越下越大。山風颳來攪動著茂密的山林,發出嘩啦啦的怪聲。這路,什麼時間能走到頭啊?心裡根本就沒有底。冷啊。一陣寒意從心底襲來。這不僅是天氣的原因。三人靠著巨石,緊緊地摟抱在一起,相互用體溫溫暖著對方。“堅持,堅持就是勝利!” 老大哥楊生財鼓勵著大家。“對,堅持,大家一定都盼望著我們儘快到達。”蘇建喜隨聲附和。“放心,我不會倒下,一定會堅持走下去。”德睦也鼓勵著自己。身上漸漸的暖了,這不只是巨石擋住了山風,還有相互的鼓勵溫暖了大家的身心,堅定著大家的意念。


風漸漸停了,雨也住了,山頭上也透出了一抹黛青色。“走”!德睦鼓起勇氣,堅定的語音透出一股犟勁。“走”!三人的手緊緊地摞在一起。回頭,打開手電,三道光柱照在這兩塊相貌奇特的巨石上,他們深深的印在了三個17歲學兵的心裡……
“滴滴滴……”聲聲急促的汽車鳴笛聲打斷了我們的回憶。後面來車了。
“滴滴滴……”,德睦摁響車笛,發動了汽車。車在蜿蜒的山路上疾行,忽上忽下,時隱時沒,但都堅定的向著前方,向著燈火輝煌處,向著我們的人生第一站——旬陽——。前進!
(兵網責編:蘇北竹韻)

重走襄渝線(一)

(頭條編髮:彩雲追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