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两口旋一万斤柿子,带病亲自干,不雇人,太难了


图片中的老人叫杜世忠 ,今年75岁了,家住在一个小小的山村里。这里的土地都是丘陵和坡地,劳作难度非常大。他老伴叫王改变,今年也75岁了。老人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在外边打工,家里也就是老两口了。多年来,老人每年都要旋一万斤柿子的柿饼。还要种9亩地。老人这样劳作已经有30多年了,每年老人的纯收入有4万多元,30年来,老人的钱干了什么。

杜世忠老人长年累月的在地里干活,现在的脊椎已经严重变形,走路、干活直不起腰,干活时间长了腰就会酸痛难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老人依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种庄稼、收庄稼,而且要到县城的集贸市场上卖地里出产的蔬菜和自己旋的柿饼。图为杜世忠老两口在家里旋柿饼。

老人种的9亩地,其中5亩是柿子树,都是四十年前老人栽植的。还有4亩地,种的是红薯、花生、大葱、豆角、茄子等蔬菜,每样都种的不太多,主要是便于在市场上销售。这样,一年四季都有卖的东西,而且每样都不多,便于及时卖完,不会造成浪费。由于老人脊椎变形,所以老人不能多走路,上地干活,就是到村里小卖部买油盐酱醋,都要开着电动三轮。只有这样,腰才不酸痛。


在这9亩地中,5亩是柿子树,也是杜世忠老人一家人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五亩柿子树寄托了老人的全部希望。都是四十年前栽植的。全部都是板柿,也就是大柿子。所以用板柿旋的柿饼,又大又甜又软又黏,真是太好吃了。图为杜世忠在旋柿饼。

杜世忠老人由于腰椎严重变形,不能够头朝上干活,所以他就把地里的五亩柿子树的头都给锯掉了,所以柿子树的枝条都是横向生长,便于采摘。但是,这样做,柿子树的采光太好了,无形中提高了柿子的质量和产量。图为老人正在铺晾晒柿饼的苇箔。

在当地,一个家庭旋一万斤,甚至更多柿子的还有许多,但是一般家庭都是雇人采摘柿子、雇人旋柿饼、雇人处理柿饼。这样雇人的成本是很大的。但是杜世忠老人每年旋一万斤柿子的柿饼,都老两口自己亲自干,最多就是那个女儿有空闲,过来给老人帮忙一下。这样,老两口的难度太大了。图为女儿帮忙给母亲旋柿饼。


老人在旋柿饼的季节,每天凌晨三点多,也就是大家都在梦乡的时候,老人就头戴矿灯,在地里采摘柿子。柿子是非常难摘的,要一个一个的采摘,不能让柿子摔伤,就不能旋柿饼了。由于老人腰直不起来,所以采摘柿子难度更大。晚上十点多钟,杜世忠老人依然在地里采摘柿子,电动三轮车和一盏矿灯就是老人的伙伴。图为老人在摆柿饼。

杜世忠老人的柿饼卖的价钱比别人的要贵,一般年景,他的柿饼一斤都要卖到15元。一年要旋3000多斤商品柿饼,能够卖45000元,由于老人不雇人,因此不会产生额外成本。当地农民算账,一般不会把自己家里人干活的成本计算进去。按照这种算法,基本上没有成本的。这样的收入,老人已经有30年了。

杜世忠的柿饼好,表现就是软、甜、大、黏,它是任何甜食都无法比拟的。之所以好吃,原因有:一是采摘的时间晚,其他人都是秋分,也就是九月下旬就采摘柿子旋柿饼,而老人要等到霜降以后,也就是十月下旬才采摘柿子,柿子成熟得十分充分,由于秋末当地的昼夜温差大,柿子的含糖量大大增加。图为老两口在晾晒柿饼。


二是老人的柿饼是精心管理。别人的柿饼一般都是晾晒三遍、捂三遍,捏一遍。而老人的柿饼是晾晒十遍、捂十遍、捏三遍。比起别人的柿饼要费时费力费工。只有精心管护,柿饼才能是上等的商品。人的嘴是很厉害的,食品好坏与好吃否,一尝就能辨别出来,杜世忠的柿饼好吃,就是大家品尝出来的。

杜世忠老人拖着带病的变形的脊椎,还在长年累月的劳动,把种植的蔬菜拿到市场上去卖,把柿子采摘回来,旋成柿饼,还要晾晒和处理柿饼,然后再把柿饼拿到集贸市场上去卖个好价钱 ,换成的收入,老两口舍不得花,都给了儿女们。这样的老人农村虽然很多,但是杜世忠老人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