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通过什么方式使蒙古分裂成为鞑靼和瓦剌两个部分的?

今古言堂


元朝在公元1368年退出大都之后,元顺帝逃亡大漠。史书中普遍认为这一年元朝灭亡,随后元顺帝控制的政权被称为“北元”。后来随着明朝对北元政权的持续打击,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北元政权最终分裂为鞑靼和瓦剌两个势力。这一分裂过程既有明朝的持续打击分化这一外部因素,但是也有着蒙古族内部势力的自身内斗分裂这一内在因素。

蒙古帝国内部斗争是分裂重要内在因素

蒙古帝国是由成吉思汗的蒙古乞颜部征服蒙古高原的其他蒙古部族和其他民族建立起来的游牧帝国。它的建立从一开始就有着激烈的内部斗争。

  • 蒙古帝国是由成吉思汗的乞颜部为核心,重要部族包括克烈部、乃蛮部,同时还征服了塔塔尔、泰赤乌、蔑尔乞等等部族。所以蒙古帝国从已一建立就是蒙古高原各游牧部族联合在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旗下构成的游牧部族联合体。他们对外可能都被认为是蒙古人,但是内部他们之间的部族仍有一定的区别。

  • 在公元1206年开始,蒙古各部承认黄金家族的统治地位,蒙古帝国的汗位也一直是由这一家族的后裔担任。但是黄金家族内部从第二代继承者开始就埋下了内斗的种子。随后到了忽必烈时期,蒙古帝国就基本分裂为四大汗国。

  • 直到1304年左右,蒙古帝国分裂出的四大汗国才一同承认忽必烈建立的大元大蒙古国的宗主国地位,但是其他汗国仍被承认为独立的汗国。而黄金家族内部这延续百年的内斗也为帝国留下了许多分裂的种子。

到了1368年,忽必烈家族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地位退回大漠。这些潜伏的分裂因子也就随着黄金家族的力量衰落开始发芽,并最终在明朝的外部因素作用下走向了更大的分裂。

明朝的持续打击和分化瓦解是蒙古分裂的直接外因

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一直对蒙古帝国保持高度的警觉,即使1368年明军在徐达的率领下攻陷大都之后也依旧没有放弃对逃亡大漠的北元朝廷进行持续打击。后来的明成祖朱棣也多次出兵漠北,这一直的持续打击让蒙古的北元朝廷不仅损失惨重,更是让黄金家族在蒙古高原或者蒙古部族内部的威信持续下降,并最终失去对蒙古部族的统治地位。

  • 1368年元顺帝逃亡漠北之后,当时北元朝廷仍旧控制着蒙古本部、山西、甘肃、辽东和云南。而且北元帝国仍试图组织力量反扑收复大都。刚刚建国的明朝也非常强硬,朱元璋积极组织力量由徐达等人率领试图以强攻的方式,一举扫灭北元政权。

  • 1368年明军击败北元组织的反扑,蒙古名将扩廓帖木儿(即王保保)惨败,明军乘势攻占山西等地。

  • 1369年,明军攻占北元政权所在地上都,元顺帝逃亡应昌并随后死在那里。随后明军攻占应昌,北元政权逃回和林。元顺帝之子元昭宗在和林即位。

  • 1371年,明军三路出击进攻在漠北和林的北元政权,结果徐达等人被扩廓帖木儿击败。明朝初期对北元的强攻政策失败,转而采用缓进蚕食政策。

  • 在强攻政策受挫之后,明朝采用缓进蚕食政策的同时,还将进攻方向由主攻漠北转而向仍盘踞云南和辽东的北元势力进攻。1381年,明军攻占云南,盘踞云南的元朝梁王兵败自杀;1387年,盘踞辽东的蒙将纳哈出投降,辽东被明朝占领。

  • 在平定了云南和辽东的蒙古势力之后,朱元璋立即命令蓝玉出击漠北,声言“肃清沙漠,在此一举”。1388年,明军在捕鱼儿海大败蒙古军队,以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为核心的蒙古政权受到最后的毁灭性打击。此后黄金家族失去了对蒙古各部族的统治地位,逐步沦为蒙古各部族争夺权力的傀儡工具。

综上,从1368年开始,明朝对北元政权的持续打击和分化瓦解,终于在1388年导致黄金家族控制的蒙古政权被击垮,再也无力控制蒙古高原的各部族,因此有不少史书认为1388年或者随后第一位非黄金家族的蒙古大汗出现的1402年作为北元或者蒙古帝国的终结时间。但是无论选择哪个时间,1388年捕鱼儿海一战在事实上终结了黄金家族的统治地位,也事实上开启了瓦剌和鞑靼的分裂时代。

黄金家族的衰落最终导致蒙古分裂为鞑靼和瓦剌

从1206年开始取得整个蒙古部族统治地位的黄金家族,历经将近两百年之后,最终在捕鱼儿海之战后,开始失去往昔的荣耀,大大小小的蒙古部族开始脱离北元政权的控制,而失去了主要军事力量的黄金家族,也再也无法控制控制实力得到保全的其余部落。而一直作为蒙古帝国内部有一定独立地位的瓦剌(也叫卫拉特)更是开始取代黄金家族的乞颜部成为蒙古的主要部族。


  • 1388年捕鱼儿海之战后不久,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就被部将也速迭儿袭杀。也速迭儿也自称大蒙古皇帝,蒙古的统治者也从忽必烈家族转到了当年被忽必烈击败的弟弟阿里不哥的后人手中。

  • 随后蒙古大汗之位又在14年里换了四代,这时不仅大汗的威信降低,而且越来越多的部族开始脱离控制,有的南迁归顺明朝,有的自行其是不受控制。而此时一直与蒙古族通婚并融入蒙古族的瓦剌部开始兴起,并逐步控制蒙古汗国的实权。

  • 1402年,瓦剌部族的布里牙特·乌格齐(明史中称鬼力赤)弑杀了黄金家族的蒙古大汗并自立为汗。布里牙特·乌格齐也成为第一个非黄金家族的蒙古大汗。这也标志着蒙古开始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西蒙古即以瓦剌部为首,而东蒙古以蒙古本部为首,但是明朝当时称东蒙古为鞑靼,其实鞑靼人自称蒙古。

  • 其后以北元太师阿鲁台为首的东蒙古或者说鞑靼人出兵击杀布里牙特·乌格齐。并重新拥立黄金家族的后裔继承大汗之位。此后瓦剌部在绰罗斯家族的带领下与鞑靼部开始争夺蒙古高原,双方相互攻击,也都向明朝寻求支持,明成祖也采用分化与打击并行的政策使蒙古的分裂愈发明显。

  • 此后东西蒙古分别在阿鲁台和绰罗斯家族的带领下走向分裂。蒙古也就分裂为鞑靼和瓦剌两个部分。到了明朝中业,瓦剌部在绰罗斯家族的带领下迅速变强,不仅击败鞑靼短暂统一蒙古,而且在土木堡之变中大败明朝。但是瓦剌首领也先在篡夺蒙古大汗之位后被刺杀,随后瓦剌陷入衰落。而东蒙古的鞑靼部开始崛起,并在达延汗时期恢复了对瓦剌的控制。但是很快鞑靼也衰落了,瓦剌和鞑靼又恢复到了分裂状态。到了明朝末年,鞑靼和瓦剌的概念被东、西蒙古取代,瓦剌人彻底融入蒙古族。东蒙古被西蒙古联合女真后金政权击败,西蒙古随后接受满洲后金政权的统治。满族和蒙古族的联盟形成,蒙古族也彻底接受清朝的统治。

综上所述:蒙元帝国退出中原之后,被明朝持续打击和进攻,节节败退之下,黄金家族的威信迅速下降,蒙古帝国对蒙古各部族的控制力也迅速减弱,大小部族开始脱离控制。瓦剌等部族的崛起导致蒙古分裂成为瓦剌和鞑靼两部,并在明朝的分化瓦解政策作用下彻底分裂为东西两部,而到了明末时期,蒙古高原更是完全分裂为互相征伐的若干部族,仿佛回到了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之前的状态。


围炉品茗人


明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彻地消灭北元残余势力解决边患,洪武二十年(1387)9月,遣永昌侯蓝玉为大将军率军进攻北元,兵至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得知元主脱木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即贝加尔湖,蓝玉即刻率军偃旗息鼓、衔枚急进、星夜兼程到达捕鱼儿海,全军掘地埋锅造饭防止被残元发现,在蒙古降将带路下于距离捕鱼儿海八十里发现元军禁卫军精锐,蓝玉当即令王弼为先锋率五千精锐杀入元军大营,王弼提双刀力斩负隅顽抗的元太尉蛮子等数千精锐,仅元主脱木思帖木儿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遁去,明军获其次子地保奴及故太子必里秃妃并公主等一百二十余人,官属三千,军士七万,马牛驼羊十五万及宝玺、图书、金银印等,蓝玉命令俘虏脱下盔甲放火付之一炬,此役残元损失精锐十万,从此失去对中原华夏文明的威胁,班师回朝时蓝玉顺便霸占元妃,估计其他士兵也乐不思蜀,从此草原民族拥有50%以上的O3系列汉族基因,汉族则没有蒙古C系列基因!

蒙古黄金家族精锐被消灭后,草原上失去霸主成为无头苍蝇,投降蒙古人被安置在内蒙锡林郭勒草原称鞑靼,瓦剌则是生活在阿尔泰山、漠西一带蒙古,当草原出现权力真空时,瓦剌乘机东进打败鞑靼又妄图称雄草原,最终被满清彻底消灭干净!

因此草原民族没有固定的称呼,就像地里的韭菜割一茬长一茬,无所谓名称!




无忧谷逍遥子


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派遣大将蓝玉进攻北元,在第二年,探知北元王庭,于是率军一举攻克王庭所在的捕鱼儿海,只有北元后主脱木思帖木儿和太子天保奴十多骑逃走。太尉蛮子战死,以其次子地保奴为首的王室成员120多人被抓,同时俘获北元官员3000多人,士卒7万人。其他牲口、金银财宝、书籍等更是不计其数。

紧接着第二年北元后主脱古思帖木儿被也速迭儿偷袭,被杀。从此,北元逐渐分裂为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三者之间互相攻击,使得蒙古长期处于混战之中。对于蒙古的分裂,离不开内因和外因两个客观因素

内部因素

从元末农民起义开始,元朝中央政府对地方武装的控制力就在不断的减弱。在平定北方农民起义之后,元朝的几大地方军阀之间就在不断的互相攻击,对元朝政府的命令充耳不闻。虽然在朱元璋北伐后,各个军阀之间才短暂的停止了相互之间的争斗。这是因为此时的外部危险强于元庭的内部矛盾,才使得他们互相之间不得不妥协。但是根本矛盾并没有解决。

当元朝变成北元后,他们曾经一度想要恢复对中原的统治,但是在几次较大的战役失败后,只能面对现实。而且几次较大的战役之后,不但元朝中央军队损失惨重,各部族之间同样伤痕累累。如此,黄金家族在蒙古各部之间的威信在变小。北元朝廷对各部族的掌控力一步一步减弱,内部矛盾重重。

另外一个内部原因在于也速迭儿这一部族与北元王庭乃是世仇。也速迭儿是阿里不哥的后代。而阿里不哥虽与忽必烈是兄弟,但是两人之间曾经因权力斗争大战4年,最终失败被幽静而死(一说是毒死)。也速迭儿这一部族一直以来就与忽必烈家族为敌,这就是内部的一颗定时炸弹。

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就是来自于明军的不断北伐,北伐的结果就是使得元朝中央军队的实力越来越弱,忠于北元王室的部族越来越少。最终在捕鱼儿海一战,不但尽灭北元中央军队,更是将整个朝廷官员,皇室宗亲一网打尽。只留的北元后主脱木思帖木儿如惶惶如丧家之犬。给也速迭儿叛变提供了先决条件。

大山侃史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元政府不再有实力统御各部族之时,走向分裂是必然的。毕竟野心家只有在混乱之时才容易出头。而明朝对于蒙古的分裂来说,就是外部催化剂的作用,不断使其实力受损,威信降低。当这个损失大到一定程度,北元政府对于地方部族不再有压倒性实力的时候,野心家冒出头来,也就不足为奇。

我是【文史侃大山】,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吐槽。一起讨论历史事件。

文史侃大山


冷兵器时代蒙古人是真的强,盘踞在北方和中原王朝对抗两三千年之久,朱元璋和朱棣一共发动13次北伐都没有打垮这个游牧民族,真的验证了那句话“光脚不怕穿鞋的”。那为什么在中原王朝打不垮的情况下,蒙古却分裂成为鞑靼和瓦刺两个部分了呢?

实际上这是蒙古内部自身的矛盾造成的,如果当时的蒙古铁板钉钉一块,可能元朝复辟的可能性都有,但是我们都说“大难临头各自飞”,元朝的倒台让蒙古这个由诸多分支组成的民族内部开始产生重重矛盾。


捕鱼儿海之战后,北元势力在蒙古各部落中的权威大为衰减,各部落于是纷纷开始脱离。

由蓝玉主导的捕鱼儿海之战严重削弱了北元势力的力量,天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带着他的太子天保奴逃向沙漠深处,但其余大量北元官员、嫔妃、牲畜、士兵和民众悉皆被明军俘虏。这一仗使得脱古思帖木儿失去了资本,由此在蒙古各部落中威信大减。


鞑靼是明朝对北方蒙古人的总称,而瓦刺却属于从鞑靼中分离出来的一支部落

首先要明确一点,侠义上的鞑靼人是区别于蒙古人的民族,不过随着两个民族的融合,广义上的鞑靼发展成为对蒙古人的一种称呼,我们可以说“鞑靼是蒙古人,但蒙古人不一定是鞑靼”,臂如瓦刺一支。瓦刺早期并不被蒙古人接纳,但随着历史的推移,双方渐渐开始融合,瓦刺由此被称为漠西蒙古。

为了更清晰的说明这一点,我举个例子:譬如我们可以说苗族、朝鲜族是中国人,但中国人不一定是苗族和朝鲜族。而蒙古和中国都是一种广义上的泛称,作为一个多民族的部落,蒙古内部存在着许多分支,它是由不同的部落共同组成。

因此,随着元朝的垮台,以忽必烈这一支建立起元朝的“黄金家族”在草原上的势力和威信大打折扣,在血统和名义上它依然是蒙古各部的首领,但已经失去了实际的掌控权,这点就类似于周天子和各诸侯的关系。

而伴随着捕鱼儿海之战以后,蒙古内部发生了剧烈的矛盾,这时候以“黄金家族”为代表的蒙古人被称之为鞑靼,由于内部纷争不断,鞑靼和瓦刺各自拥立了“黄金家族”的后代为汗,而明朝抓住蒙古人这一内部矛盾,开始进行分化,以便消耗其内部力量。


鞑靼和瓦刺相互攻伐,直到女真族崛起,北方再度统一,女真族随即改称满族

北方蒙古人在明朝早中期都是鞑靼和瓦刺这两个政权彼此攻伐,尽管朱元璋和朱棣一共发动13次北伐战争,但鞑靼和瓦刺两部都没有完全被打垮,尽管在名义上已经向明朝称臣,但是却时有发生叛乱和侵扰边关的事情发生。

譬如随着瓦刺部的强盛,同明朝发生了土木之变的冲突,而鞑靼部的在嘉靖年间曾发生“庚戌之变”,而随着女真一族的崛起,后金建立,明朝在满人(女真族)的攻势下灭亡,而蒙古各部由此进入被满族统治的时代,而鞑靼和瓦刺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应该说,正是在满族这一特殊身份的统一下,中国在北方的版图史无前例的涵盖了北方蒙古地域。


围炉谈史


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曾多次派兵打击蒙古势力,将他们击退至漠南,消除了对明朝边界的威胁。其中最为著名的捕鱼儿海之战严重削弱了北元势力的力量,天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带着他的太子天保奴逃向沙漠深处,但其余大量北元官员、嫔妃、牲畜、士兵和民众悉皆被明军俘虏,这一战使脱古思贴木儿彻底失去威信。



实际上,鞑靼是明朝对蒙古人的总称,而瓦刺却属于从鞑靼中分离出来的一支部落,瓦刺早期并不被蒙古人接纳,但随着历史的推移,双方渐渐开始融合,瓦刺由此被称为漠西蒙古。但是随着明朝对北元的不断打击,"黄金家族"在蒙古各部族中的势力迅速下降。虽然在名义上,它还是各部族的首领,但实际上,早已经失去了掌控权。


捕鱼儿海之战后,蒙古内部发生巨变,鞑靼和瓦刺分别拥立了"黄金家族"的后代为汗,而明朝正是抓住了蒙古族这一矛盾,开始进行拉拢分化,极大的消耗了蒙古族的内部力量。鞑靼和瓦刺互相攻击,直到女真崛起,再度统一北方,女真随即改成为满族北方蒙古人。

虽然太祖和成祖多次对鞑靼和瓦刺进行征伐,但并没有完全打垮这两个部族,尽管在名义上臣服于明朝,可实际上仍时有发生叛乱和侵扰边关的事情!


路漫漫吾求兮


在漠北草原上生活的人们,很难说他们属于一个民族。这片草原接连到西方很远的地方,中亚图兰低地、南俄大草原都与这片土地接壤,游牧民族也没有什么国土疆域的概念,他们逐水草而居,彼此发生着融合,为了争夺生活物资也经常混战。中原王朝对这些游牧民族其实也分不清,只有一些势力比较大的游牧民族,才在史书上记上一两笔。从这儿也可以看出,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是存在傲慢态度的。

(游牧民族居住的草原)

可是,即使中原王朝的史官们闲言碎语一般的记录的这些化外之民的文字也是不准确的,因为漠北民族有个特点,畏威而不怀德,他们推崇强者为尊,因为他们如果不去抢劫农耕民族的物资他们很难在苦寒之地的草原活下去。所以,一旦草原上的雄主衰落了,或者与中原王朝和平了,他们就要生起事端,把不能带领他们好好抢劫的酋长推翻,再换一个领头的。

到了1206年,漠北草原终于迎来了一个新的领头的酋长,他的名字是铁木真,他所在的民族是蒙古族,他所在的部落是乞颜部。他们源出东胡,据说也有一些华北古汉人的基因,可能是之前反叛汉高祖的燕王卢绾带过去的几千人的原因。铁木真统一了蒙古中部的乃蛮部、克烈部,这些部落都是突厥化的部族,漠北草原终于在契丹灭亡后再次恢复到一个政权之下。

当时的蒙古人只有95个千户,人口太少,而且四面八荒都还没有归服。所以,在1207年,铁木真派了长子术赤带右翼军去北方林木,清剿各个部落的残余势力。作为林木中的主要部族,驻扎在贝加尔湖西部的斡亦剌部落的首领忽都合别乞很快前来归附,他还带着术赤深入腹地。在术赤到达失黑失惕地区的时候,斡亦剌部落也投降了。术赤继续前进,到了乞儿吉思人的领地,也得到了他们的归降。他们的首领也迪·亦纳勒、阿勒迪额儿和斡列别克·的斤将白海青、白骟马和黑貂送给了术赤。


(铁木真统一草原)

术赤就这样把西伯利亚地区林木中的部落都收归在蒙古人的旗下。他和乞儿吉斯和森林的附属部队一起回到领地,向成吉思汗报告。《蒙古秘史》里面提及,成吉思汗把女儿扯扯亦坚许配给了忽都合别乞的儿子亦纳勒赤,让术赤把女儿豁雷罕公主许配给忽都合别乞的另一个儿子脱列勒赤。不过,扯扯亦坚在拉施特的记载中叫作赤惕察坚,嫁给了脱列勒赤。

所以,元朝的电视剧很难拍,光是人名就很让人记不清,动不动就是什么“忽”、什么“帖木儿”之类的。不管怎么样,当时在贝加尔湖西北游牧的斡亦剌人归属到了蒙古人的阵列。蒙古人把他们安置在西边,每次去抢劫都带着他们。

这个斡亦剌部落,就是瓦剌部落。他们自从归顺了蒙古人,就抱上了这条大腿,开始从北方西伯利亚迁徙到漠北草原西部,从之前的林木中百姓变成了草原上的游牧部落。

整个元朝时期,漠北草原都属居于大都的元廷直接掌控,因此瓦剌人也一直臣属于四大汗国里的中央汗国。当年红巾军起义,元朝皇帝不动声色,根本不以为意,他们所倚仗的就是在漠北草原上的蒙古骑兵。他们还以为只要他们愿意,蒙古骑兵依然会像他们的祖先那样,砍瓜切菜一样就把所有的乱党都给杀干净了。


(明朝初年北元势力强大)

蒙古人的武力当然还不错,可是拜蒙古人所赐,中原一带竟然也有了大量的养马场,使得中原地区也能够组建军团级的骑兵部队,朱元璋的江淮骑兵对阵从漠北和西域赶来的蒙古骑兵,丝毫不落下风。蒙古人没有实现他们希望的砍瓜切菜,反而是被中原骑兵追着赶跑到了漠北草原。不过,经过忽必烈家族的一百多年的经营,漠北已经变了样,已经不再是只有沙子和风暴的苦寒之地,而是富夸塞北的富庶之地了。

蒙古人虽然离开了大都,但并不代表他们就此失了根基。蒙元帝国足够广阔,即使他们丢了中原,他们还有广阔的西域、漠北、东北地区可以倚恃,大元皇帝还是被各地奉为共主。蒙古人的武功太盛大恢宏,他们的统治虽然流于宽疏,对于封建士大夫而言却是极自由的。蒙元皇帝在哈拉和林还有旧都,在漠北、漠南、漠南还有大量的游牧部众认可蒙元的统治。

(朱元璋是武将出身)

汉唐都曾在岭北地区设置过屯驻地,都以为这地方不适合耕种。忽必烈却认为,岭北地区总是有一波又一波的游牧民族兴起,对蒙古人的老营造成的威胁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忽必烈决议在岭北地区建设一个屯田基地,实现与内地一样的战争潜力,用以屏卫都城。忽必烈据此建五卫,每卫万人,其中屯田者2000 人。元朝百年来通过农牧互补把和林打造成"生殖殷富埒内地"的大元雄关,朱元璋与他的谋臣武将正是深知利害,因此毅然北征。

元顺帝自1368年北逃上都后一直逗留在明的边境地区,并2次南侵以图夺回原来的大都复辟。1369年6月,元惠宗迁都应昌府,和位于燕山的大都不过两三天的马上路程,形成了实在的军事威胁。朱元璋鉴于北宋末年燕山一带在两年之内得而复失的前车之鉴,决定北征消灭北元。

(北伐的战争打的很艰难)

北元的势力一度十分强大,以明朝开国百战精锐,被称为万里长城的徐达,也曾在第二次北伐时被击败。朱元璋因此意识到元朝还有相当实力,因此执行了比较稳健的修筑堡垒的政策。此后经过八次大规模的北伐,终于在1389年的捕鱼儿海战役中成功摧毁了北元朝廷。这一次失败,使得北元朝廷失去了黄金家族在蒙古各个部落民心中的至高无上的威望。由于大汗被杀,漠北草原上出现了很多个自立或被拥立的大汗。乞儿吉斯部(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沿岸)首领鬼力赤,否认残元皇帝额勒伯克的宗主权,于1402年打败并杀死了他,取得了统治各部的霸权。至此合法的元朝皇帝不复存在了,蒙古各部又回到了争夺蒙古帝国大汗宝座的纷争当中。

鬼力赤没有黄金家族的号召力,因此朱棣对于鬼力赤表示了极大的友好,承认了他对于蒙古各部的宗主权。鬼力赤也并没有保持汗位有多久,便在1408年被阿苏特部(蒙古化的伊朗人)阿鲁台和瓦剌部马哈木的联军杀死了。

阿鲁台和马哈木都不想成为蒙古帝国的大汗,他们最为希望的还是自己的部族独立于蒙古人之外而获得外部承认,因此,在打败鬼力赤后,他们都表示效忠明朝,证明自己不同于其他争夺蒙古帝国汗位的部族。

这样是明朝求之不得的,明政府给了他们极大的支持。依靠这种支持,瓦剌部将其势力范围扩张成从贝加尔湖西岸到额尔齐斯河上游的整个西蒙古地区。

在1408年,残元末代皇帝额勒伯克之子本雅失里复辟了自己的汗位,宣布自己为蒙古帝国的大汗。作为黄金家族的后代,本雅失里无疑要比阿苏特部和卫拉特部具有号召力。不久,包括阿鲁台在内的各蒙古部落聚集在这位正统代表者一边。阿鲁台更是以诸葛丞相恢复汉室为人生的座右铭,在汗庭努力恢复实力,伺机南下。

(阿鲁台:以诸葛亮作为偶像的波斯人)

好不容易盼到忽必烈家族衰亡的明朝,对这位新一任蒙古大汗的敌视是不言而喻的,永乐皇帝下旨要本雅失里作出臣属的明确表态。但希图重现祖上功业的本雅失里怎么会向推翻自己家族在中国皇位的朱氏家族表示臣服呢?因此,明成祖率军队进军蒙古本土,直抵成吉思汗故地—鄂嫩河上游平原,于1410-1411年击溃了本雅失里和阿鲁台的军队。这次失败对本雅失里来说是致命的,因为这使他丧失了作为大汗的权威。

此后,蒙古又进行了一系列的蒙古大汗争夺战。黄金家族后人只要掌权,明朝大军就会压境。几次三番过后,黄金家族的势力就被明朝消耗的差不多了。黄金家族的后人并不能抵挡明朝对草原的进攻,因此黄金家族的威望也降低了。

这时候,明朝选择支持被击败的瓦剌部,在打压黄金家族的同时,封赏扶持瓦剌部。在1434至1438年间,卫拉特首领、马哈木之子脱欢率军攻进蒙古东部,杀死了帝国大汗阿台和他的重要辅臣阿鲁台,夺得了大汗宝座。此后,蒙古大汗实际上已经由黄金家族转到了瓦剌部的绰罗斯家族手中。


(蒙古太师:绰罗斯.也先)

脱欢的儿子叫也先,是那个在土木堡之变中歼灭了10多万明朝军队,还俘虏了明朝皇帝朱祁镇的那个蒙古太师。其实,这也是明朝扶持瓦剌部落带来的毛病。当初为了引起蒙古部落发生内乱,明朝政府对愿意归降自己的瓦剌部进贡实行了大量回礼的习惯。瓦剌得了便宜就经常钻明朝制度的空子,每年都要来好几回。明朝虽然大,可是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所以,明朝君臣看到他们这种要钱不要脸的精神,就进行了审计工作,把给的赏钱扣掉了5分之4。这下瓦剌人不干了,回去后立刻以明朝欺负人为名,进攻明朝边境。朱祁镇当年20多岁,正想一展拳脚,就匆忙带着京师精锐御驾亲征,结果兵败被俘。

后来,也先讹诈明朝不成,打北京也打不下来,就把朱祁镇放回来了,还继续向明朝称臣。这样一来,其他蒙古部落就不干了。大家承认你是大汗,主要是因为你能带领大家去抢劫。现在你打赢了还要称臣是啥意思?结果很多蒙古部落纷纷宣布不再跟着瓦剌人玩了。

也先很快就建立了瓦剌人的帝国,极盛时期面积达到379万平方公里。他不停地镇压内部叛乱,最终在1455年被暗杀。他的儿子继承了汗位,可是很快就发生了几次叛乱。瓦剌的实力遭到削弱。

瓦剌在西部和中部与明朝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黄金家族在东部也没闲着。虽然他们势力小了很多,但是他们分裂的更严重。到最后,自相残杀的他们,竟然让一度人丁兴旺的黄金家族只留下了一个独苗——以后被称作达延汗的孛儿只斤.巴图孟克。他在位期间,重新统一了东部蒙古,划分了影响至今的东西两个三万户蒙古部落,还把一个儿子封到了外蒙古。他在位期间,把明朝与瓦剌之间的联系给切断了。

(巴图孟克把瓦剌挤到西北去了)

这是蒙古帝国史上最后一个中兴之主了,虽然他稳固了汗位的传承,但是当他死后,他所打下来的土地和民众又被他的儿子瓜分。所以,蒙古人的势力一分再分之下,越来越弱,最后连水滨之主的努尔哈赤都打不过,林丹汗跑到了青海并且病死在了那里。

至此,明朝与瓦剌、鞑靼的200多年的争斗史远比以上所说来的精彩的多。明朝在宣宗朝就开始执行了收缩的战略决策,使得蒙古人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重新恢复了活力。如果宣宗时再努力一段时间,小冰河期时的蒙古高原,迭发灾难,虽然明朝的土地也受灾,但是相比于灾难中心的蒙古人,他们更是艰难。宣宗这一退,蒙古人趁机南下,明朝的边防不得不继续后撤,终于酿成了土木堡之变。

明朝在坚决消灭黄金家族的势力后,已经将蒙古变成了边患。明朝一直处于拉一派,打一派的策略中。在前期,明朝扶持瓦剌。在后期,鞑靼重又崛起,才有了戚继光守边的故事。通过200多年的硬拼消耗,蒙古人其实已经被明朝收拾的差不多了。这时清朝崛起,最终捡走了果实。明朝与蒙古,也就像北宋与辽国,先后被后金和女真所灭,当真也算做一对难兄难弟。


而知而行的历史


明初,虽然元朝残余势力被逐出中原,但仍然势力强大,雄踞漠北。明太祖时多次派兵进攻北元,促使北元分裂,东部兀良哈归附明朝,中部鞑靼和西部瓦刺仍然与明朝为敌。尤其鞑靼的沿袭元朝常号,势力最为强大。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鞑靼别部首领鬼力赤杀死北元皇市坤帖木儿,自立为可汗,不再沿用元朝国号帝号。同时与瓦刺相互仇杀,蒙古势力才大为削弱,鬼力赤各部首领纷纷与明朝建立了朝贡关系。明成祖对内采取和平治理,对边防加强防守,对蒙古侵扰,进行无情打击。先后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五次率兵亲征击垮鞑靼和瓦刺部落的屡次侵扰,接受了鞑靼王子也先的归降,巩固了北部边防。


步兰香407


说明一下,蒙古分裂成瓦剌和鞑靼和明朝没有多大的直接关系。 瓦剌简单来说是指西部蒙古族,清朝称漠西蒙古。“瓦剌”的意思是“森林之民”或“邻近者”。明前期,瓦剌活跃在蒙古高原历史舞台上,明廷赐以汉文官印,命其统辖诸部。后经多次进贡,确定了主权关系。明朝中叶,也先时期。瓦剌在也先带领下,打败东蒙古,短暂统一蒙古一段时期,此时其势力所及,西起中亚,东接朝鲜,北连西伯利亚南端,南临中原边,致使“漠北东西万里,无敢与之抗者”。也先与其弟死后,瓦剌部落分散,逐渐衰落,内部事态鲜为人所知。但对外西侵谢米列契地,并沿锡尔河洗劫了塔什干等城,向东争夺哈密,一度攻入肃州城,以求开拓东西方通道。一部分瓦剌人则向青海、甘州等地陆续转移。也先之后约一百五十年,哈剌忽喇兴起。哈剌忽喇与马哈木、脱懽,也先祖孙一样,亦出身于准噶尔部。约与其同时,还有和硕特部首领拜巴噶斯。二人先后为瓦剌四部盟主。此时瓦剌的分布地在额尔齐斯河左岸低洼地带,其牧场地可宜达伊赛克湖。清朝,瓦剌分为准噶尔(绰罗斯、厄鲁特)、和硕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四部。

鞑靼的称呼在早期历史中所指各有不同,至明代时是明朝对成吉思汗嫡系北元政权以及其治下蒙古高原东部草原部落的统称,与蒙古高原西部的瓦剌对立,分为察哈尔、土默特、科尔沁(含永谢布部)、鄂尔多斯、阿速(奥塞梯人)等部。其人自称蒙古,明朝称其为鞑靼,1388年北元后主脱古斯帖木儿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杀害后,去大元国号称蒙古,明朝称鞑靼。北元政权崩溃后,部落离散,互相攻伐,早期被瓦剌击败,瓦剌太师也先死后分为多个不相统属的部落,中期达延汗短暂统一各部,达延汗死后又现于分裂,后俺答时期藏传佛教传入,部分部落与明和解联盟,末代林丹汗败亡后漠南并入清朝。自明宣德年间开始蒙古各部开始南迁,至嘉靖末年最终形成了漠南蒙古各部。


史学微末


以夷制夷,人为分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