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貴州、是黔東南、是丹寨、是石橋?

為什麼是貴州、是黔東南、是丹寨、是石橋?

從凱里南出發,途徑餘安高速,從青曼走縣道802走,最終到達我們的目的地--石橋村。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這是陶淵明描寫的田園鄉村。然而,這種雞犬之聲相聞,炊煙裊裊的鄉村美景,卻是許多城市人永遠走不進去的圖畫。古村落是祖先留下來的寶貴遺產,其首要價值是一種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希望貴州這些傳統村落在系列保護措施下能夠重新煥發生機,向世界展示古老與現代的完美結合。

為什麼是貴州、是黔東南、是丹寨、是石橋?

傳統村落是民族的寶貴遺產,也是不可再生的、潛在的旅遊資源。傳統村落體現著當地的傳統文化、建築藝術和村鎮空間格局,反映著村落與周邊自然環境的和諧關係。可以說,每一座蘊含傳統文化的村落,都是活著的文化遺產,體現了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精髓和空間記憶。

為什麼是貴州、是黔東南、是丹寨、是石橋?

貴州是一個山川秀麗、氣候宜人、民族眾多、資源富集、發展潛力巨大的省份。省會貴陽更因氣候宜人,適合避暑消夏而成為“世界避暑之都”

黔東南州民族文化文化豐富多彩,自然風光旖旎,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黔東南享有“歌舞之州、森林之州、神奇之州、百節之鄉、民間手工藝之鄉、原生態民族文化博物館、苗族侗族文化遺產保存核心地、迷人的民族文化生態博物館等諸多美譽,被國家旅遊局列為“中國苗侗風情國際旅遊目的地”

,被國際旅遊年會列入世界“返璞歸真、重返大自然”十大旅遊景區之一,被世界鄉土文化保護基金會列為全球18個生態文化保護圈之一。

為什麼是貴州、是黔東南、是丹寨、是石橋?

黔東南州目前共有五批409個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數量佔全省

724個的56.49%,佔全國6819個的6.0%數量位居全國地州市級第一是中國傳統村落分佈最密集、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特色的地區。

因此多彩貴州蝴蝶媽媽就選定了石橋作為我們振興鄉村的第一站。

丹寨縣,隸屬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是一個以苗族為主多民族共同聚居的縣。丹寨是少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富集地,這裡彙集了7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分別為:苗族蠟染、古法造紙、苗族錦雞舞、苗族苗年、苗族服飾、苗族芒筒蘆笙祭祀樂舞。另外,苗族古瓢琴舞、翻鼓節、苗族曆法、苗族百鳥衣、苗族蘆笙詞、四滴水蘆笙製作技藝、苗族婚俗、苗族喪葬習俗等16項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什麼是貴州、是黔東南、是丹寨、是石橋?

石橋古法手工造紙擁有150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中國國紙之鄉”。

石橋村還保留著完整傳統的民族舞蹈——蘆笙舞、板凳舞、簸箕舞和稻花魂舞等,歷史人文豐富而厚重。其服飾為丹寨苗族八大支系的中裙支系(南皋苗)。

為什麼是貴州、是黔東南、是丹寨、是石橋?

石橋村位於丹寨縣北部南皋鄉境內,東與償卡村接壤,南與太平村毗鄰,西接清江村,北和凱里市舟溪鎮情朗村交界,距丹寨縣城35公里,距凱里市36公里,國土面積9.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77畝,石橋村是傳統手工“古法造紙”重要基地,獲得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法國洛澤爾省鄉村旅遊合作項目示範基地、中國古法造紙藝術之鄉、貴州省100個重點建設景區、貴州省21個重點示範旅遊景區、貴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等榮譽稱號。石橋古寨非遺文化展示基地,分館集中展示了古法造紙、苗族刺秀、苗族蠟染、苗族銀飾等石橋古寨周邊獨具特色的苗族非遺文化和手工製作技藝。

為什麼是貴州、是黔東南、是丹寨、是石橋?

石橋古寨魅力——苗寨風情

為什麼是貴州、是黔東南、是丹寨、是石橋?

石橋古寨魅力——喀斯特地貌產下的穿洞是石橋古寨景區的著名景觀。洞中有洞,有暗河,洞深2000米以上(目前探索),洞中有石柱、石筍、石花、石牛等五顏六色的鐘乳石奇觀,神秘而美麗。由於特殊的地質原因,洞中的鐘乳石生長速度很快,因而表面質地柔軟,有奇異的觸感。穿洞中流出的水水資非常的好,自古自今就有匠人在穿洞口建坊造紙。經檢測穿洞水資含弱鹼性,造出的紙保存年限長達1500年,被國家圖書館、國家博物館指定為文物古籍修復紙。

為什麼是貴州、是黔東南、是丹寨、是石橋?

石橋古寨魅力——尋訪數百年曆史的紙街:石橋古紙製作技藝屬於唐代造紙技藝,它是石橋苗族先民借鑑漢民族的造紙技術,利用當地構皮樹、杉根和清澈的河水為原料製作的。相傳石橋造紙源於蔡倫。因此石橋古寨造紙作坊的人家,每年都要擇吉日舉行盛大活動來祭祀造紙鼻祖蔡倫。該造紙技藝流傳至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這項中華民族四大發明之一的科學技藝,今天在石橋古寨任得到完好的傳承與保護,實屬珍貴。石橋的紙產品深受國內外顧客的青睞,其產品除在國內銷售外,還遠銷東南亞國家和地區,馳名海外。

為什麼是貴州、是黔東南、是丹寨、是石橋?

石橋古寨魅力——風雨橋都是以杉木為主要建築材料,建橋時,不用一顆鐵釘,只在柱子上鑿通無數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銜接,斜穿直套。其堅固程度不亞於鐵、石橋,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損。這些興時於漢末至唐代的古建築,結構嚴謹,造型獨特,極富民族氣質。整座建築不用一釘一鉚和其它鐵件,皆以質地耐力的杉木鑿榫銜接,。苗寨喜歡依山而立拔地而起。風雨橋又稱花橋,是苗族建築中最具特色的民間建築之一。

石橋魅力——大巖腳古法造紙遺址是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是古時遺存下來的傳統生產古紙作坊。石壁寬百米,高達八十米。石壁前傾,能遮風避雨;內有清澈的泉水,是造紙最好的水利資源。

為什麼是貴州、是黔東南、是丹寨、是石橋?

石橋古寨魅力——大簸箕苗寨大簸箕苗寨位於石橋景區東部,隸屬石橋村。大簸箕苗寨依山傍水而建,寨內青瓦木屋,錯落有致的橄欖式建築。吊腳樓一般為二層,也有三層、四層,甚至也有五層。上百戶人家聚居在僅二十多畝的山包上,而且全部同姓。

為什麼是貴州、是黔東南、是丹寨、是石橋?

石橋古寨魅力——寒武紀古生物化石群

石橋景區處於第一批國家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集中產地“貴州黔東南化石產地”的化石最富集地帶,寒武紀古生物三葉蟲化石隨處可見。石橋三葉蟲化石形成於距今約5億年的早寒武紀世(黔東世),地質歸類屬黔東杷榔組,在石橋景區的化石群中,還可發現寒武紀時代腕足動物、軟體動物化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