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乎痴迷:打新2年,中籤23次!這一切歸功於他自有的交易模型?

花花手記:人人都在追求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統,打造交易模型。2年打新,23次中籤,這成績對於證明『模型先生』的實力,顯然是令人信服的。他痴迷研發與優化數學模型,並創辦了自己的科技有限公司,儘管如此,他仍有自己追隨的對象——量化之父詹姆斯·西蒙斯。

近乎痴迷:打新2年,中籤23次!這一切歸功於他自有的交易模型?

『模型先生』的交易體系

『模型先生』,主要投資股票和股指期貨,在股指存在系統性風險的時候會通過股指期貨做對沖交易。作為一名以量化交易為主的職業投資者,『模型先生』有著非常成熟的交易體系。

在交易習慣方面,『模型先生』會在盤前就把策略設定好,而交易時間則交由機器人自動交易,完成既定任務。另外,『模型先生』每天晚上都會看新聞聯播,尋找事件驅動的交易機會,如果時機適宜,『模型先生』會通過覆盤和策略調整的方式,捕獲潛在的獲利空間。

在投資研究方面,『模型先生』會遵循先大後小的投資邏輯:大勢-行業-個股,一種自上而下的邏輯。原則就是順勢交易,在不同的行情使用不同的方法。

具體表現為,『模型先生』會從基本面入手,一方面是判斷當前的宏觀經濟環境以及市場趨勢,另一方面,通過大數據統計所有行業的整體估值以及複合增長率,找到被市場嚴重低估的行業,再通過政策導向及行業分析排除掉中短期沒有炒作空間的行業。

從過濾後的行業內找到業績好、股價低、遊資機構偏好度高的股票,建立中長期股票池。

“其實我會重點去關注一些沒怎麼漲過的股價,但是業績卻表現很好的個股。它們當中有些是被低估,有些是有合理的不漲的原因,你要去辨別前者和後者的差別。對於前者,我覺得這種個股才值得大家去佈局,股票這個東西無論是低吸還是追漲,都是有不同程度的風險的,我們既然做股票就要承擔這個風險。對於這些個股,最簡單的一個指標就是深入分析它們的淨利潤構成,特別是扣費的構成,然後找到背後的商業模式和邏輯。”

在交易操作方面,『模型先生』會針對這些股票設置上漲、橫盤、下跌三種不同行情下最適合的模型,並利用自己開發的股票機器人系統進行全自動化交易,這樣的好處是無論股票未來是漲還是跌,『模型先生』都可以嚴格執行事先設定好的交易計劃,賺到我該賺的錢、虧掉我該虧的錢、實現大賺小虧永不被套的目的。

對於短線的投機操作,『模型先生』主要是通過事件驅動和程序化交易打板的方式進行投機行為。簡單來說:『模型先生』會遵照以下過程:

事件驅動評估 → 資金流向驗證 → 程序化交易搶板 → 事件發酵+遊資手法+資金流向,綜合各種因素得出離場時機。

『模型先生』認為,要形成適合自己的投資邏輯以及交易系統,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多與成功人士交流學習,從中提取適合自己的經驗技巧。此外,還要專注一個領域或一個投資邏輯的深度研究和優化,投資的精髓是深度而非廣度。

轉型量化非必然,而是新動力

『模型先生』早在2005年就已經進入了中國股票市場,可以說是第二或第三代股民。

作為一個有著14年投資經驗的人來說,找到合適自己的交易體系似乎是一個必然的結果,但轉型為量化投資者之路則不是那麼必然,更多的是一種追求蛻變與卓越的驅動力。

遙想2005年,當時的『模型先生』還是一個大一的孩子,但也被股市的狂歡和對財富的慾望所打動,周圍的同學都在說牛市來了,『模型先生』便扔了一萬元進去試試看,結果牛市是真的來了。

“我記得有一天我賺了15%,後來,一個月變成了5萬。”

2005年,全中國平均房價最貴的地方是溫州,其次是上海,分別是9200和8600元每平米。可惜好景不長,2008年的金融危機『模型先生』並沒倖免,而是被捲入到這個金融大海嘯當中。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模型先生』明白了:順勢而為很重要,牛市買股票、熊市持幣觀望,不要自作聰明逆勢操作,最終結果定是虧多賺少,得不償失。

2010年,『模型先生』開始接觸量化交易,由於大學時期學的是軟件開發專業,量化之路對於『模型先生』來說並不算太陌生。

“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了國外的投資者大多數以量化分析結合程序化交易下單的方式進行交易,並且從90年代初期電腦普及以後,量化交易與程序化下單幾乎顛覆了華爾街的投資方式,80%的機構投資者都從原先的主觀手工交易升級到了量化程序化交易,所以我也果斷地開始研究量化交易了。”

量化大亨西蒙斯的啟示

在量化學習的路上,『模型先生』接觸到了詹姆斯·西蒙斯的投資經歷。事實上,西蒙斯自1988年開始就決定百分之百依靠模型交易,建立了一個百分之百依靠電腦模型做交易的公司。

西蒙斯是一個頂級的數學家,也是一個享有盛譽的對沖基金經理,目前大獎章基金管理著450億美元的規模,幾乎所有Quant都聽聞過他老人家和文藝復興的輝煌業績。

從1988年至2015年,西蒙斯管理的大獎章基金的淨年均收益率約為40%,同期巴菲特的伯克希爾每股帳面年化回報為15.94%,標準普爾500指數年化收益約為10.27%,西蒙斯的投資表現高出巴菲特與標普500均超過20個百分點。

西蒙斯曾說過:“我們完全停止了基本面分析,變成了一個徹底的、依靠模型的量化投資者。”『模型先生』對此深為感觸,他目睹過牛市的狂歡,也見識過暴跌的慘狀,他意識到人性的無序波動和天然的矛盾性,他在心裡對自己許下承諾,要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量化交易者。在這條路上,『模型先生』也遭受波折,但西蒙斯的事蹟讓他堅持了下來。

兩年前,『模型先生』創造了無風險和低風險交易模型,主要是以打新股和套利為主。通過這個模型,『模型先生』打新2年中籤23只新股,並因此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最近一年的行情,很多股民都有不同程度股票被套的情況,為此『模型先生』專門研究了一種不割肉、不換股、不補倉、利用高拋低吸解套個股的交易模型。通過區間交易,利用股票日常波動的價差來做高拋低吸,從而不斷降低持股成本,在日積月累的操作之下,可以減少虧損甚至回本。

在踩雷路上前行

在『模型先生』這14年的股票交易經歷中,最慘痛的回憶莫過於3年前買入了信威集團。

信威集團作為曾經的上證180、上證50、滬深300、中證100四大指數成份股之一,市值曾高達2000億元。

早在2016年12月26日,信威集團為澄清“信威集團實控人王靖質押項或已跌破平倉線”利空傳聞停牌一天,後來又找多個理由延續停牌時間,就連2018年最嚴的停復牌新規,也沒能讓其復牌。

“三年前買到的信威集團一直停牌,直到今年7月才復牌,然後連續N個跌停板。怪自己當時的選股,對基本面看得很少,股權質押、商譽等信息都是從來沒關注,經過這個教訓我在後期選股中會把基本面作為首要因素,隨後才是技術面和政策導向。”

那段時間,『模型先生』在不斷總結過往的虧損原因,並完善交易計劃,在交易失利的時候,『模型先生』採取“健身,吃大餐以及自我鼓勵”的方法進行減壓。

即便遭遇挫折,『模型先生』並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今年5月份『模型先生』通過自己設計的交易模型,篩選出了康強電子,後期根據資金流鎖定了其啟動點,成功把握其主升浪,買在啟動點、賣在次高點,盈利了58%。

『模型先生』回顧這些年的經歷,感嘆到:“投資路上,知行合一最難。如何克服人性的弱點,如何避免在盈利的時候貪婪,虧損的時候僥倖,下單的時候猶豫,應該對於每個投資者來說都是世紀難題,這也是後來我採用機器人下單的原因。到現在,我每次交易之前都會先做好完整的交易計劃及止盈止損,一切按照計劃執行。”

總的來說,『模型先生』的量化之路初期是以純技術分析量化統計為主,後期結合了基本面與政策面因子進行多因子共振分析。

目前,『模型先生』在通往著更精確,更嚴密的交易模型設計的路上,比如阿爾法套利模型。近兩年由於人工智能的興起,『模型先生』也將研究的重點轉向了神經網絡深度學習算法的研究。

如何看待未來行情?

對於大勢的判斷,『模型先生』會用到趨勢理論、價量關係、國家政策導向、市場情緒等多方面因素綜合得出結論。

這套判斷大勢的方法『模型先生』用了10多年,基本上牛熊市的轉折初期都可以判斷出來。簡單來講,就通過技術分析去判斷市場的整體趨勢方向。如果市場整體運行在下降趨勢,就不做或者少做;如果市場突破了長期下降趨勢線,並且便隨著行情的突破成交量也開始活躍起來,形成了技術面和資金面的共振,這樣的行情往往會有較好持續性。

他還會關注國家政策導向是否鼓勵資金入市,因為股市其實是受到政策導向與資金推動雙重作用力影響的。

例如:近期市場從趨勢上已經突破了下降趨勢線、從國家政策導向是鼓勵長期資金入市穩定市場、鼓勵科創板推出等等,這些因素其實上足以支撐市場展開一輪中期上升行情,只不過由於外部中美貿易問題的影響,壓制了市場做多的情緒,但是凡事物極必反。

任何利空消息都能被市場所包容消化,只是時間問題。所以『模型先生』的判斷是短期A股是震盪修復行情、但中長期來看A股將迎來上升行情。

近乎痴迷:打新2年,中籤23次!這一切歸功於他自有的交易模型?

互動話題

你認為普通投資者轉型為量化交易者難嗎?參與以下投票,歡迎在評論區具體留言,和我交流。

故事徵集

看遍交易百態,分享真實故事。如果你有屬於自己的交易故事想要傾訴,私聊我吧,我們一起聊聊交易那些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