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飘雪的夜晚——邳州往事

读高中的两年,正赶上大办勤工俭学。到学校周边村去帮助割稻收麦,薅草交给学校等等不一而足。由于这些劳动项目频率不很密集,而且强度又不太大,所以留下的印象也慢慢淡漠了。惟有负重拉平板车,挣钱减免学费的事情依稀如昨。那循环往复的辐条上似乎记载着我们的青葱岁月,那晨曦发轫,落辉归来的一天拼搏,诗意般回放着我们的高中时光。时间呼啸而过,四十多年过去了,那一辆辆平板车奋力行进的阵容与豪迈,仍然是如歌的行板,在某个契入点,某个地方,某个黄昏,在梦里,奏出那纯粹、理想,欢畅、进取的旋律。

那个飘雪的夜晚——邳州往事

每周至少要有一整天去沂河拉黄沙送到草桥,或从合沟粮管所拉粮包送到官湖粮库。拉黄沙,至少要往返运送4个单程,包括回家的路程,家在郇楼、长集、杨家这些远处村庄的同学,出车这天可能要奔波不下百里。拉沙或拉包确实累得很。但在同学们的心中,却累中有乐,主动干重的,大块头男生驾辕当仁不让,拉帮车的两侧两个同学,也不甘示弱,过一段路总有同学争着替换驾辕。女生,一般虽然不驾辕,但心细,考虑问题多,车载重多少,车毂气压怎样,路段状况与速度把握,总是做得到位。拉平板车成为高中时期的标志记忆。当然,由于每个同学的家境有别、情绪心态的差异所致,大家整体上铿锵的足迹过后也会留下一些个别的、落寞的印痕。我约略想起拉沙回家的那个夜晚。

那个飘雪的夜晚——邳州往事

把最后一趟黄沙车拉到草桥火车站时,眼前的道路及四野已是白雪皑皑。

从草桥返道回家的路上,尽管雪大,但一身轻松,到了沂河大堤,连空车也不用拉了,由家在合中附近的同学拉回学校。

那个飘雪的夜晚——邳州往事

这场雪太突然。身上穿得又单薄,疾风裹挟着鹅毛雪片持续着,暮色愈近,觉得愈冷。我赶到家时,院子里的积雪几乎过了膝盖。

那个飘雪的夜晚——邳州往事

三间堂屋的门与窗户都是开着的,母亲正在翻拣摘取辣椒棵上最后一茬未及成熟的那些长相成色较差的椒子。半亩地上辣椒棵,厚厚堆满了堂屋。

煤油灯下,母亲黯然的神情让杂乱的屋里更少生气。我也蹲在母亲身旁,帮助摘辣椒。一直忙到深夜,摘下来的辣椒有大半袋子了。

那个飘雪的夜晚——邳州往事

这样的劳作,本来是平常的,只是今晚看到母亲的神情很苍老,还不到花甲呢?

母亲给我烧了碗萝卜汤,我泡上早上剩下的几块山芋,就着那盘吃了几天的盐豆子,吃完,已是午夜时分。

那个飘雪的夜晚——邳州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