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諜戰劇,靠“燒腦”取勝的太少了


《光榮時代》大結局了。

對於這部劇,有人誇上天,說他是有史以來最搞笑的探案劇之一,幾個主要演員的演繹很符合原著小說的設定。

有人貶到底,說劇情設置經不起推敲,飾演白玲、齊拉拉的演員動作浮誇,太端著毫無生氣。

現在的諜戰劇,靠“燒腦”取勝的太少了

但不管如何,這部2019年播出的諜戰劇首播收視率突破1%,位居全國網同時段第一,它持續一個多月的火爆表徵著沉澱了幾年的國產諜戰劇終於實現了新一輪復甦。

現在的諜戰劇,靠“燒腦”取勝的太少了

21世紀的中國電視劇文化市場,諜戰劇異軍突起掀起一股強有力的“諜戰”浪潮。

事實上,自2002年《誓言無聲》的問世後,大批量諜戰劇蜂擁而至。《潛伏》的播出讓諜戰劇的這三個字名噪一時。經過十幾年的探索與發展,諜戰劇不僅是電視劇文藝界的探討模範,更是作為一種“諜戰劇現象”存在。

前有歷史劇、涉案劇、偶像劇、紅色經典翻拍劇和軍旅劇,後有古裝劇、穿越劇等等,受眾審美不斷被解構與重構,諜戰劇以美劇的緊湊、強劇情和戲劇衝突等特質繼承了歷史劇與涉案劇的特點。

而每一次嶄新視角的詮釋,極大拓展電視劇審美維度的同時又提升了該類型劇的文化內涵——崇高的精神、信仰與時代聯繫。

另一方面,在“諜戰劇弄潮兒”對精品的大批量複製和模仿下,該劇種逐步在走向成熟後探索創新型道路,並自有其興衰更替的內在規律。

如果要往前追溯,中國第一部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算是國產諜戰劇的雛形。

上世紀80年代初,電視機還未普及,現在回首再看這部劇可以說是漏洞百出:全劇9集,約2000個鏡頭,100多個場景;主角江波因借不到服飾全被切成半身鏡頭;帽子太小就用手託著;衣服太小就不顧形象的敞開領角。

但即便如此,這部電視劇收視率達到99%,它標誌著中國電視劇事業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

當年,導演王扶林和編劇唐佩琳還無法規範諜戰劇的標準。直到2002年,“現代諜戰第一導演”毛衛寧拍攝了20集電視諜戰劇《誓言無聲》,播出後大熱熒屏,並橫掃飛天、金鷹兩大獎項,成為引導中國諜戰劇類型片復甦的“開山之作”。

但奇怪的是,當時愛情劇、情景劇、民國劇、古裝劇、鄉村劇、婆媳劇,連最依賴特技的仙俠劇都有代表作,諜戰劇卻被網友送上四句箴言——

特務多為美嬌娘,恐怖起來嚇得慌。敵我之間戀愛忙,動作槍戰齊上場。

在忍無可忍的時候,《潛伏》來了。

2009年,新諜戰劇時代的到來。各大電視臺雲集響應,在國慶期間播放戰爭片和諜戰片。諜戰劇遍地開花、野蠻生長,當年有人形容是“井噴”狀態——半年裡在多家電視臺播出的有50多部。

最出名的,叫做《潛伏》。不同於之前的表現形式與內容,讓這部劇成為了中國“諜戰劇浪潮”的頂點。凡是提起孫紅雷和姚晨的人,腦子裡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餘則成”和“翠萍”

現在的諜戰劇,靠“燒腦”取勝的太少了

翠萍與餘則成

會武功的地道鄉下姑娘與慎行謹言的餘則成時時刻刻都能碰撞出火花,充滿了趣味盎然的戲劇衝突性。同時,《潛伏》巧妙地將劇情進展與國共較量大背景下的一些列真實歷史事件融合在一起,做到歷史真實性的統一。

這樣一部專門以軍統特務作為表現對象的電視劇,在中國電視諜戰劇裡尚屬首次。

更為重要的是,《潛伏》構建了一個女性世界,每個人都被賦予了獨特的人格魅力,既有多情浪漫的晚秋,又有多愁善感的左藍、倔強的翠萍,一改高密度情節下男性主導的傳統諜戰劇模式。

《潛伏》的播出無疑是給同類型劇重新樹立了一面標榜旗幟,甚至一度影響至電影市場,催生了《風聲》等一些諜戰劇題材的電影。

但它們在內容與藝術手法上有所創新的作品也都寥寥無幾,儘管《黎明之前》具有與《潛伏》同樣的製作水準,在豆瓣上都高達9.2分。

現在的諜戰劇,靠“燒腦”取勝的太少了

但隨著諜戰劇的名頭越來越大,它也開始變成了“流量明星”的轉型專用劇。

拉開帷幕的,是十一年前的《夜幕下的哈爾濱》。

導演趙寶剛,主演陸毅、李小冉、周杰,看著似乎挺靠譜啊。

現在的諜戰劇,靠“燒腦”取勝的太少了

不過,這三位演員當時已經拍了好幾年沒有水花的戲,原先沒有“流量轉型”的說法,只是看花旦到青衣,小生到中生的變化。

這部演好了,他們應該有機會。

但《夜幕下的哈爾濱》還是被拍成了“俊男靚女齊聚的諜偶劇”。

現在的諜戰劇,靠“燒腦”取勝的太少了

現在的諜戰劇,靠“燒腦”取勝的太少了

所謂“流量轉型”不過是對外求個好名聲的幌子,說到底,他們要做的仍舊是隻圖眼前紅利的明星,而不是在乎職業生涯長短及高度的演員。

俗話說“誰過年不吃次餃子”,在茫茫多的轉型劇裡,也有成功的。鍾漢良在《一觸即發》分飾雙胞胎兄弟,豆瓣評分8.8,曾經火熱一時。

現在的諜戰劇,靠“燒腦”取勝的太少了

山影操刀的《戰長沙》,楊紫和霍建華不光證明不同代的演員能擦出CP火花,更是讓觀眾見識到他們“成長後”的另一面。

現在的諜戰劇,靠“燒腦”取勝的太少了

難為片方,為了成全他們的“野心”,做了相當多的努力來挽尊——

在流量化的諜戰劇中,旁白的存在感越來越高。

開始還只是為了交代一些時代、事件背景,後來直接取代表演。複雜沉重的內心戲,如果演員演不出(更怕觀眾看不出),那靠旁白直接表達好了。

還有的劇集利用鮮肉消化挑大樑,戲骨來撐場面。結果往往會變成,“眾人皆有戲,就你不能看”的尷尬局面。

諜戰劇反倒成為自取其辱的“照妖鏡”,暴露著這群人的業務能力,永遠有待提升。

此外,流量們主演的諜戰劇,有著兩條不成文的規矩——

首先,人設出奇統一。

女主角前期通常是天真爛漫的千金小姐,男主角表面上多為吊兒郎當的世家公子。

頭銜矚目,歷經傳奇,這種為製造形象與身份“反差萌”的用意,和市面上流行的專注於個人飛速成長的大女主戲、大男主戲相比,不就是換個時代背景嗎?

都到諜戰劇裡拋頭顱灑熱血,還是放不下自己瑪麗蘇的高貴身段。像翠平這樣樸實憨厚的女主角,恐怕以後很難再看到了。

現在的諜戰劇,靠“燒腦”取勝的太少了

其次,愛情成重頭戲。

之前出現過的“諜偶劇”說法,無比精準,這也是當下諸多國產劇的通病。

披著各種類型的外衣,只為方便俊男靚女們揮灑荷爾蒙“春藥”,甜到發齁,虐極傷身的戀愛戲碼,註定成為觀眾們最終追討的熱點。

《X女特工》,是“因戲結緣”還是借“拍戲談戀愛”呢?

現在的諜戰劇,靠“燒腦”取勝的太少了

《麻雀》花式組CP,什麼山城、深男、深碧夫婦,粉絲間吵得不亦樂乎。

現在的諜戰劇,靠“燒腦”取勝的太少了

他們中有因為並肩作戰,從而產生的革命感情。

更多則是分屬於不同陣營,形成“愛你在心口難開”式互虐。

通過任務彼此試探,以身犯險換取真心,身份大白後,往往是“原來我們是同志啊,我果然沒有愛錯人……”

或者反過來“我那麼愛你,你竟然騙我”,“對不起,一切為了革命,我也不想傷害你……”

現在的諜戰劇,靠“燒腦”取勝的太少了

最終,是愛情的力量拯救了革命。

很多流量在採訪時,不約而同地表示過想演精神病、殺手之類的,有挑戰性的角色。但卻連最不講究演技的偶像劇,都能演到引發群嘲的地步,還妄想借著某種角色、某類劇種,一步登天。

現在張譯等演技派的加盟,讓人對諜戰劇重燃起了希望。也希望這股清風能持續的吹,讓電視劇圈保持一片安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