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軌上海,東臺唱響“滬劇”大戲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為長三角城市群協同發展打開了新天地、標註了新高度。東臺,這座隸屬鹽城、地處蘇中、江蘇縣域面積最大的縣級市,以江河匯海、百舸爭流的主動姿態,搶立“開放沿海、接軌上海,綠色轉型、綠色跨越”的潮頭,奔向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龍頭”——上海,初嘗捷足先登的碩果。

  兩年來,東臺80%以上的部門及所有鎮區與滬對接,建立互學、互動、互促、互補的全方位多層次友好合作機制;

  兩年來,東臺新落戶的項目80%以上為高、輕、新、智、綠產業項目,其中80%來自長三角地區,這當中有一半來自上海;

  兩年來,東臺銷往長三角地區的100多種優質綠色農產品,近八成銷往上海大中超市、農貿市場;

  兩年來,東臺新增的來自長三角地區的400多萬名遊客中,80%來自上海;

  ……

  接軌上海要義在“接”,功夫在“結”。東臺憑藉資源稟賦,放大自身優勢,對標上海先進,以優壯勢,以勢聚優,讓“融”“接”產生了化學反應和裂變效應。一組組數據也許是單調的,但正是這一系列“80%”的亮眼數字,演繹了“滬東”深度融合的“滬劇”大戲。

  理念接新,眼界接寬

  上海是國際大都市,海納百川的情懷感召川流歸海的作為。思想決定思路,思路一換天地寬。東臺堅持把接軌上海作為優先課題,東臺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在多次會議上對接軌大上海、思想大解放進行濃墨重彩的動員部署,各類媒體開設專欄、專題、專訪營造濃厚氛圍,讓接軌上海的理念先行“入軌”。與此同時,邀請上海知名專家團來東臺考察、授課,豐富拓展認識內涵,將上海精神、上海理念悟深悟透,同時主動對標找差,使海派文化精髓印入每個黨員幹部和廣大市民的腦海。

  遞梯子、配廣角、換身份,全方位打出拓寬視野“組合拳”。東臺市黨政代表團赴青浦、金山結對交流,赴上海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尋計求策,到長三角一體化辦公室探路索徑;工信、商務等部門組織企業家到紫竹、臨港等高新區、進博會考察取經;組織部門遴選優秀年輕幹部到上海掛職見習;團市委帶領青年創業者參加上海創博會……一系列實招的推出,使更多人為上海的大開放、大手筆、大格局所感染,思考問題的層次潛移默化提升。生輝集團董事長陳玉生感慨地說:“過去我們都知道上海不簡單,但不知道不簡單的‘門道’在哪裡,見識決定膽識,根子通在眼界上。”

  單位結親,產業接強

  從去年初起,東臺市委主要負責同志三次拜訪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促成聯合會與東臺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通過“走出去”“請進來”,部門間、企業間有的“自由戀愛”,有的鄉友、戰友、朋友“說媒”,有的行業推薦,結成“姻緣”。目前已與上海近百家政府部門、產業園區和駐滬機構等達成協作關係。東臺市市場監管局在江蘇首家推出工商營業執照自助辦理,引起了金山區市場監管局的濃厚興趣,上海“店小二”的服務模式也被東臺市場監管局借鑑,局局聯姻,相得益彰。去年,東臺就與青浦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超前揭開了攜手生態綠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序幕。作為江蘇省首批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的東臺,正聚焦對標青浦,接軌示範區。

  東臺連續兩年獲評江蘇省製造業創新轉型成效明顯地區。深度融入上海產業鏈分工,一直是東臺對滬合作的重頭戲。每年組織“接軌上海活動周”等活動,精準對接駐滬央企國企和跨國公司,對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新材料、半導體、機器人等新興產業,加大扶持傾斜力度,一業一策。上海富樂德、賀鴻電子等50多個“高輕新智綠”項目紛至沓來,落戶東臺的上海企業總數達150多家,總投資超500億元。形成一批5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群,有的成為產業龍頭,有的“補鏈”成“龍”,成為帶動新一輪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引擎。

  東臺“3+2+1”的產業發展定位與青浦區高度契合、優勢互補,正在積極探索“青所(院)東廠”、共創互融的一體化發展新路徑。開通滬東科技創新資源開發利用“直通車”,進一步加快與上海交大、復旦、上大、東華等院校的產學研合作。目前“東臺·上海科技轉移協作區”和上海技術經濟人東臺驛站正式啟動,眾多上海科技成果在東臺開花結果。

  人氣接旺,文化結緣

  東臺作為鹽城“南大門”,與上海地域相近、人文相親,結下不解之緣。早在民國時期,繁華的東臺七里長街就有“蘇北小上海”之稱。上海黃浦區的“東臺路”被列為最值得去的十個地方之一。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大批上海知青到東臺拓荒造林,現在風景如畫的黃海國家森林公園,就是那段激情燃燒歲月的生動寫照。

  如今,上海至北京的高鐵線上開出了“東臺號”;高鐵站出口映入眼簾的是黃海國家森林公園的巨幅招牌。近幾年東臺對滬交流互動高頻度開展,書記、市長親自當“代言人”,來過東臺的人當“自媒體人”,許多上海人從“弗曉得”到“阿拉老好熟”。去年春,“百名滬商(CEO)訪東臺”,在上海企業界產生了不小的震動。緊接著,“百名滬旅(社長)遊東臺”,這些廣聞博見的“玩角”由衷地發出了“一路走來,還是東臺”的感嘆。現在,每天都有30多輛旅遊大巴、數百輛自駕車駛入東臺,來的遊客不僅是“大叔大媽”,還新增了許多“大腕大咖”。

  在上海各行各業都活躍著東臺人的身影,上海東臺商會的老闆數以千計,每年都有成百上千人考進上海高校、機關事業單位,10多萬東臺人在上海追夢圓夢。上海文化與東臺文化相互交融、滲透。書畫之鄉、少兒二胡之鄉、發繡之鄉的東臺吸引了一批批上海藝星採風、創作。上海攝影家拍東臺、書畫家畫東臺成為常態。風光旖旎的世界遺產地、黃海國家森林公園、董永七仙女文化園、安豐千年古鎮、三倉現代農業示範園成為他們創作的原生態鮮活素材。千年陳皮酒、御品魚湯麵專賣店在上海灘頻頻亮相。

  距離接近,民祉接惠

  為了策應鹽通滬高鐵的開通,東臺正在加快推進“大市區”“大市域”交通建設,東臺高鐵站及綜合交通樞紐快速推進,鎮際公路全部接通、拓寬和黑色化,提前暢通“家門前一公里”。教育上,8所學校與上海相關學校締結為友好校區,開展教研交流,促進辦學理念和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醫療上,與上海30多家醫院實現門診費用直接結算,去年以來,上海醫院專家來東臺講學近百次,手術疑難雜症超兩百例。作為上海埠外菜籃子基地的東臺,新創東臺大米、沈灶青椒等一批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惠及上海千家萬戶。

  讓生態優勢釋放最大效應。平原森林、沿海溼地、候鳥天堂,是東臺綠色發展的“金字招牌”。目前,一批與上海行業協會、知名企業集團合作共建的上海健康養老基地、上海埠外體育產業、賽事、培訓基地等一攬子項目正在向深層次推進。這些高層次項目適應不同層次和需求,在智慧養老、健康養老以及醫養、娛養、文養等方面謀求新突破,把“銀髮經濟”辦成上海“飛地”的朝陽產業、惠民產業、幸福產業。

  明年年底鹽通滬高鐵開通,東臺到上海車程從3小時縮短為3刻鐘,僅僅“一杯咖啡的距離”。東臺一下子躍為上海的近鄰,現在不少上海人將東臺親切地稱為“滬北東臺”。這表明東臺邁入了長三角核心圈,融入了“上海同城”。

  風從海上來,揚帆正當時。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旋律激昂,東臺融入大上海的“滬劇”大戲鼓點正急。(文/鹽阜大眾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