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音寺、龍虎洞崖墓遺址,宜賓屏山這裡的古蹟,記錄著千年歷史!

宜賓屏山縣中都鎮,始稱“夷都”,春秋時期為古蜀國王魚鳧支子的分封地,“夷都”於明萬曆十七年改名為中都,在歷史上是著名的小皇城,比今中都繁華不少,因此民間有流傳“上有成都,下有夷都(中都),成都有48座衙門,夷都有48個廟門”。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楞嚴寺,俗稱雷音寺,明正統元年(1436)年修建,主要建築原有山門、戲樓、正殿、後殿,各殿兩側均有廂房,組成四合院群體。正殿呈正方形,重簷歇山頂九脊頂。

雷音寺、龍虎洞崖墓遺址,宜賓屏山這裡的古蹟,記錄著千年歷史!
雷音寺、龍虎洞崖墓遺址,宜賓屏山這裡的古蹟,記錄著千年歷史!
雷音寺、龍虎洞崖墓遺址,宜賓屏山這裡的古蹟,記錄著千年歷史!
雷音寺、龍虎洞崖墓遺址,宜賓屏山這裡的古蹟,記錄著千年歷史!
雷音寺、龍虎洞崖墓遺址,宜賓屏山這裡的古蹟,記錄著千年歷史!
雷音寺、龍虎洞崖墓遺址,宜賓屏山這裡的古蹟,記錄著千年歷史!
雷音寺、龍虎洞崖墓遺址,宜賓屏山這裡的古蹟,記錄著千年歷史!

龍虎洞崖墓遺址是魚鳧王族漢代後裔祭祖塋地,洞匾是明朝時期的魚鳧王族後裔“沐川長官司承務郎夷靖”題寫。此外,中都流傳著“永賴同功”的傳說。 據《屏山縣誌》記載:“永賴同功”是明代萬曆十七年,安邊同知汪京,在平定夷人“三雄之亂”後,以石灰漿寫於岩石之上,以記其功。

中都神木根《神木山祠記》碑文,《四川通志•藝文》和乾隆《屏山縣誌•藝文》等均有記載,明代在此採辦皇木,從山上採伐的高大楠木,主要通過金沙江,即當時稱作“馬湖江”的水運運送。中都有迎恩橋,因沐川長官司在此地迎接御賜神木山碑而名。

皇城,其實為沐川長官司副長官衙門。修建於明嘉靖15年,據明夷氏家譜載:“因明代永樂四年(1406年)修建北京紫禁城所用楠木來自中都九重山(後賜封神木山),夷氏因貢獻楠木有功,故比照明王朝的故宮格局修建長官司衙門”,百姓稱之為“皇城”傳說。

夷氏因貢獻楠木有功,皇上問其想要點什麼賞賜,夷氏土司說請皇帝准許他們在老家按照皇宮修建一座宮殿,皇帝答應了,但要比皇宮矮三尺。夷都“皇城”到底是什麼樣,今天已經沒有人知道全貌了,清咸豐二年,中都河流域爆發洪水,將皇城沖毀,僅剩下部分後花園,史稱“水打中都”。

筒車村五穀廟,沐川長官司一直是魚鳧王族後裔世襲,在不同時期使用過夷、悅、夏三種姓氏,此三姓均為皇帝賜姓,有千餘魚鳧王后裔,他們是血緣親族關係,即這三姓之間不能通婚。

宜賓屏山縣首部歷史長篇小說《魚鳧支子》根據歷史材料進行創作,由著名作家林仁清主筆,對全方位展現中都的歷史文化和人文生態環境,做強夷都特色旅遊文化品牌,進一步宣傳和推介全縣旅遊資源以及對魚鳧進取精神進行了延續與傳承。書中所引用的資料,都翔實有據,經得起推敲。從“魚鳧出世”到“水打中都”,三千多年的歷史一脈相承,由此及彼。書中還原了夷都經濟從原始到繁盛的影子,政治從鴻蒙到井井有條的歷程,文化從矇昧到興盛的軌跡。

此外,還有溜沙岩觀景臺、黑龍土主廟等,夷都有近三千年的歷史,積澱著厚重輝煌的古蜀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