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聞海邊礁石上長出“鬼眼”,村民以為鬧鬼,海大教授解開謎底

我的忘年交——廣東海洋大學教授、海洋地質學家孫省利教授,跟我提到徐聞的一件奇事,說非常值得一寫。由於時間關係一直沒動筆,今天整理出他口述的經歷,給大家分享一下。

徐聞海邊礁石上長出“鬼眼”,村民以為鬧鬼,海大教授解開謎底

縱橫哥與孫教授在一起

孫教授是陝西西安人,地質學博士,中科院蘭州地質研究所博士後,2004年擔任廣東海洋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主任,從事海洋科學、海洋生物地球化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他過去常年奔波在甘肅、新疆等地的沙漠進行地質考察,各種各樣的奇特地理現象他也見了不少,但徐聞縣的這件奇事仍然讓他大開眼界,印象很深刻。

這件事就發生在我曾經去拍過視頻的地方——徐聞白茅海。白茅海位於徐聞縣城東北部約58公里處,瀕臨外羅港,與湛江市第四大島新寮島隔海相望。去年夏初,我第一次來到外羅港,在威仔的帶領下,就來到白茅海趕海。這裡的風景非常美,讓人心曠神怡,當時正值退潮,看到有很多人在趕海挖蠔仔,於是我也加入了這個行列,一邊挖還一邊吃,味道非常鮮美。

徐聞海邊礁石上長出“鬼眼”,村民以為鬧鬼,海大教授解開謎底

在白茅海挖蠔仔

誰也沒想到,就在這一片美麗怡人的海灘,曾經因為一個奇怪的現象,差點被認為“鬧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孫教授於是從頭到尾跟我講起來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2014年左右,附近前來趕海的村民發現白茅海海灘的礁石上,居然長出了一些“奇怪的眼睛”!海灘上裸露的黑色礁石上面,出現了一個個奇怪的坑洞,坑洞幾乎全部呈圓形,大小不等,深淺不一,很像農村日常用的石臼。

這些“鬼眼”可能以前也有,但沒有這麼多,最近好像突然就出現了許多,村民們感到很吃驚!一傳十,十傳百,村民們都說:岩石生出奇怪的眼睛,可能是鬧鬼了,代表不好的兆頭……一時間,玄乎和恐怖的說法傳開了。

為了這件奇事,中央電視臺《地理中國》節目專門組織了一個科考隊前來考察,我的忘年交孫教授就是其中重要的專家成員。到了白茅海,眼前奇特的景象確實讓人吃驚:這些“鬼眼”個頭都比較大,而且很渾圓,像是用圓規畫圖後,再人工開鑿的。

徐聞海邊礁石上長出“鬼眼”,村民以為鬧鬼,海大教授解開謎底

奇怪的礁石“鬼眼”

白茅海這個地方,那個時候比現在還要荒蕪,附近人煙稀少,也不是景點,要是人工所為,肯定不是現在的人搞的。所以一開始,大家沒往地質方面去想,而去是查證徐聞的歷史。

科考隊先是找到徐聞當地的學者吳教授,跟他去檔案館查資料,希望能夠找到古人開鑿“鬼眼”的依據。從資料顯示,徐聞古港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自古商路繁華,航船忙碌。

所以,這時大家有一個猜想:這些像是石臼的“鬼眼”,是不是古人挖鑿的?專門用來綁系航船的?如果是這樣,因為時間的久遠,磨損得厲害,只剩下這圓形的基座也是有可能的。

徐聞海邊礁石上長出“鬼眼”,村民以為鬧鬼,海大教授解開謎底

“鬼眼”像石臼

但是這一假說,得到了吳教授的否定。就算是吳教授不否定,我個人都不支持這個說法。因為白茅海我去過,那個地方,到處都是長滿了蠔仔的暗礁,根本不具有出海口的條件。徐聞古港現在大家都公認在角尾,至今這裡還有祖國大陸最南端的燈塔,與海南島對面的燈塔隔海相望。

那麼,礁石上的“鬼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個時候就到了我們孫教授大顯神威的時候了。他憑著豐富的經驗,直覺判斷這絕非人工所為。原因如下——

首先,在礁石上鑿取如此多的洞眼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在古時候是個大工程很不容易。其次,洞口圓形大小不等,深淺不一,毫無規律,而固定樁柱應該是同一大小。最關鍵的是,洞口邊緣平滑圓潤,不似機械切割而成。

徐聞海邊礁石上長出“鬼眼”,村民以為鬧鬼,海大教授解開謎底

大小不一的渾圓“鬼眼”

孫教授認為,這種現象極有可能是大自然的地質奇觀。他提議在周圍找找,看看還有什麼線索沒。果然,一個小時後,大家在徐聞龍塘村的赤坎仔村附近,發現一處神秘的斷崖!

我上次去白茅海,沒有看到這片斷崖,但我完全可以想像它的形態。因為我在硇洲島上也發現了同樣的柱狀斷崖。硇洲島位於湛江東南約40公里處,是一個大約20-50萬年前由海底火山爆發而形成的海島,是中國排名前三的火山大島。硇洲島上有一大片柱狀斷崖的奇特景觀,正是火山爆發時留下的遺蹟。

赤坎仔村的斷崖跟硇洲島的非常相似,可以清晰看見,幾百根奇怪石柱巍然聳立,每根石柱高約十幾米,稜角分明,並呈規整的六邊形形態,表面像人工打磨過一般,光滑而平整。孫教授說,這種現象在地質學上就叫做“柱狀節理”,是一種獨特的地質現象。

柱狀節理是熔岩冷卻收縮形成的。火山噴發時,岩漿的溫度為1200攝氏度,而當岩漿噴出地表,散熱冷凝過程中,岩漿表面會形成很多冷卻中心。出於散熱需要,岩漿會向冷卻中心收縮,並均勻地開裂固化,最終形成六稜柱形的柱狀節理。

徐聞海邊礁石上長出“鬼眼”,村民以為鬧鬼,海大教授解開謎底

徐聞赤坎仔村的斷崖奇觀

在我國,這種柱狀節理的景觀並非是在廣東湛江出現,福建省漳浦縣的南碇島、雲南省騰衝縣的龍川江畔以及長白山石林風景區的石柱崖,都是宏大的柱狀節理聚集地。有柱狀節理存在的區域,可以表明一點,這裡曾經經歷過火山的劇烈爆發,烈焰奔騰,火海連天,岩漿肆意流淌。

那麼火山的噴發與白茅海礁石上的“鬼眼”有什麼關係呢?當地百姓告訴孫教授一行人,在徐聞南山鎮大漢三墩附近的一座荒島之上,有著許多花朵一般的石頭,那些石頭和長滿“怪眼”的礁石一樣,都是隻出現在徐聞的奇異景象。

於是科考隊準備去看一看這些“開花的石頭”。這座荒島看上去就像一個鳥巢。潮水退去,在陽光的映射下,海灘上呈現出成千上萬圓滾滾的石頭。這些石頭散發出熠熠光芒。外地人覺得很奇怪,我們本地人都知道,石頭上長滿了野生蠔仔,反射光芒的貝殼的光面。層層疊疊的貝殼將礁石緊緊包裹,遠遠望去,就像匍匐前進的刺蝟大軍。

孫教授他們在貝殼灘幾十米的地方,找到了“會開花的石頭”。這些石頭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蕾,有的像捲心菜,有的似盛開的蓮花,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蓓蕾,形狀各異,奇特美觀,跟白茅海的“鬼眼”形態很不一樣。

徐聞海邊礁石上長出“鬼眼”,村民以為鬧鬼,海大教授解開謎底

開花的火山石

為什麼這裡的石頭包裹得嚴實,而白茅海的卻成了“鬼眼”?

為解開謎團,孫教授首先對南山鎮荒島的岩石性質進行了檢驗。發現些石頭裡外都是火山岩漿形成的玄武岩,化學性質一致的!花朵般狀的岩石是典型的球狀風化的結果。

這些花朵般的岩石,其實是由前面說到的節狀柱理分裂而成的。充分發育方向不同的節理,會將岩石分割成眾多多面體的小塊,而節理上突出的稜角,容易遭受風化剝蝕。時間一長,其稜角逐漸圓化,使岩石風化為球形或橢圓形。

為了驗證自己的說法,孫教授在開花的石頭附近仔細尋找,果然,他發現了幾個像石球一樣渾圓的岩石。孫教授告訴我們,球狀風光,會將岩石剝蝕打磨成球形,這正是大自然奇妙的力量。

孫教授說,大自然最偏愛的圖形就是圓形。在自然狀態下,任何物體總是趨向於穩定狀態,而圓形能最大化保持平衡的穩定結構,所以大到宇宙中的星體,小到細胞,都呈現出球形或橢圓形。

回到白茅海,經過觀察分析,孫教授確定,白茅海這裡的礁石,也都是火山爆發後形成的玄武岩,但是為什麼這裡的玄武岩會有那麼多“鬼眼”呢?這時,孫教授在幾百米外的礁石上,發現了一個獨特的現象:這些坑洞的中間,有一塊塊凸起的石頭,經過孫教授檢測,它們的材質並不是玄武岩!!

徐聞海邊礁石上長出“鬼眼”,村民以為鬧鬼,海大教授解開謎底

被包裹的捕虜體

這些石頭啟發了他,他說,這些玄武岩所包裹的巖塊,學名叫捕虜體,而捕虜體的存在,可以就是出現“鬼眼”的原因。

白茅海礁石上神奇的“鬼眼”,極有可能是這樣形成的:在火山劇烈噴發時,熾熱的岩漿肆意流淌,而在流過程中會挾帶周邊的巖塊,當岩漿冷卻後,巖塊被固著包裹在其中。而經過長年的風浪侵蝕,熾熱岩漿冷卻形成的玄武岩,逐漸風化剝蝕,這才使得原本固著的巖塊暴露出來!

在捕虜體與玄武岩的結合部,巖體會比較疏鬆,經過長時間風化,海水侵蝕,這一部分率先消失。而白茅海的礁石每天都會經受潮漲潮落,潮水沖走了凸出的捕虜體,而在母巖上留下了凹槽。凹槽被日復一日的海水沖刷及漩渦掏蝕而呈現了圓形。就像一個嵌著紅棗的窩窩頭,拿走紅棗,窩窩頭就只剩下了一個坑。

孫教授詳盡的解說,揭開了“礁石生怪眼”的謎團。原來這些“鬼眼”不是海灘上鬧鬼,更不會有什麼不好的兆頭,而是這些經歷地下之火形成的岩石,再經過海水萬年侵蝕而形成的奇特自然現象!又恰好在這幾年捕虜體消失得比較多,出現了大量的坑洞,大家才注意到而已。原來如此,所有人都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了!沒有專業的科學知識,完全想不到是這回事,孫教授真不愧是一名海洋地質學的專家!

徐聞海邊礁石上長出“鬼眼”,村民以為鬧鬼,海大教授解開謎底

“鬼眼”是因為火山爆發而形成

那麼,徐聞的火山是什麼時候爆發的,火山口又在哪裡呢?下一集,我們將繼續為大家介紹。想了解湛江風土人情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縱橫哥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