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誰的官職最高?

徐老尖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是晚清“四大名臣”。其中,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晴三傑”,且在《清史稿》中單獨列傳。張之洞和其他朝臣擠在一個列傳裡,三傑的聲望和功績似乎比張之洞更高,就像漢初三傑一樣。

這四人年齡不等,生前所任官職也不盡相同,要理清他們官職的高低,就要先從他們的履歷說起。

勤懇的人生導師

曾國藩,被很多人譽為古今第一完人,生於1811年,四人中年紀最大,屬於大智若愚人士。

如果沒有太平天國運動,他註定默默無聞,太平天國運動給了漢人從新掌握軍權提供了機會,正在家丁憂的曾國藩受命組建團練,建立了清末最強大的軍事力量-湘軍。

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期間,1860年曾國藩屬從一品兩江總督,後又奉旨督辦四省(蘇、皖、浙、贛)軍務,是當時清朝地方最大的實權派。


這時的李鴻章作為曾國藩學生幫忙處理江蘇事務,作為下屬的左宗棠幫忙處理浙江事物。因鎮壓天平天國運動有功,1864年曾國藩加從一品太子太保,1868(同治七年)年授正一品武英殿大學士併兼任九大總督之首的從一品直隸總督,死後追贈正一品太子太傅,這是漢人能享受到的最高榮譽了,清朝只有兩個滿人是太子太傅,遏必隆和鰲拜。

桀驁不馴的民族英雄

左宗棠,1812年出生,四人中學歷最低的,從小喜好兵法,不喜儒家思想束縛,閱讀廣泛,曾經以左季高之名去見過洪秀全,但因洪秀全書生身份不喜轉投曾國藩,林則徐與之暢談,稱其為“絕世奇才”。

來到曾國藩手下任幕僚開始嶄露頭角,引起朝野關注,時人有"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之語。1863年因軍功升從一品閩浙總督,期間建立中國第一個近代造船廠-福州船政局,1874年(同治十三年)升東閣大學士,後又平定捻軍、收復新疆、對戰法國,是四人中最激進愛國的一位。


功過難分的大清糊裱匠

李鴻章,和曾國藩一樣屬羊,1823年出生,是四人中最被後世爭議的一位,崇之者譽為“東方俾斯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更多人則因他簽訂《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稱之為買國賊,但誰都不能否認他對晚晴歷史產生的深遠影響。

李鴻章是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 1865年因鎮壓捻軍需要,代替曾國藩從一品兩江總督之職,期間創辦近代第一個兵工廠-江南製造總局。

天津教案(1870)1年之後,曾國藩去世。李鴻章任直隸總督,期間創辦開平礦務局、天津電報、修京張鐵路、創北洋水師。1887年(光緒十三年)升文華殿大學士。


李鴻章一生致力於改革壯大清王朝,只可惜時運不濟,他註定只能替慈禧背黑鍋,臨死都在擔心著他為之奮鬥一生的大清王朝。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也許歷史欠他一個公正。

近代教育、重工業先驅張之洞

張之洞,1837年生人,是四人中年紀最小,也是唯一沒有上過戰場、打過仗的,他非常注重教育,創辦了華科大、武大、南大等大學的前身,科舉制度就是在他的強硬要求下在1905年廢止的。

他抵禦外辱,在中法戰爭中被臨危受命從一品的兩廣總督,期間創辦漢陽鐵廠,為抗日戰爭我國“漢陽造”槍械奠定了基礎。他創建湖北新軍,為辛亥革命的爆發提供了火源,他被毛主席譽為“講到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

他主張改革清朝內政,支持戊戌變法,1901年迎接因義和拳運動逃亡山西的慈禧和光緒回京,加正一品太子太保,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擢正一品體仁閣大學士。


從四人的簡歷我們不難看出,曾國藩是1860年授兩江總督最早,這時他官職最高,死後個人榮譽也是最高的。但從任正一品的大學士來看,同樣是正一品大學士,也有高低之分,從高到底分別是三殿(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再三閣(文淵閣-體仁閣-東閣)。

所以,李鴻章最後是文華殿大學士官職最高,曾國藩是武英殿大學士官職次之,張之洞是體仁閣大學士官職再次之,左宗棠是東閣大學士官職最低。


遊史無終


曾左李張四人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如果要比較官職高低,不如先把他們的最高官職都列出來,然後再做比較。



曾國藩: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

李鴻章: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兩廣總督、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

左宗棠: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

張之洞:兩廣總督、湖廣總督、署理兩江總督、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



四個人擔任過的地方官職都官至總督,旗鼓相當,但在中央官職上出現了區別。他們都擔任了殿閣大學士,但級別不同。李鴻章的文華殿大學士最高,其次是曾國藩的武英殿大學士,第三第四分別是左宗棠的東閣大學士和張之洞的體仁閣大學士。

李鴻章不僅在大學士的排位上高於曾國藩,而且李鴻章長期擔任北洋通商大臣,在洋務和外交的問題上有很大話語權,這也是左宗棠和張之洞所不具備的。

有人說左宗棠和張之洞擔任過軍機大臣,以軍機大臣加殿閣大學士的身份而論,這才是真宰相。但問題是,這兩位軍機大臣,在中央也不具備很大的權力。



所以我個人依然認為:從官職上看,李鴻章最大,曾國藩次之,第三左宗棠,第四張之洞。


達摩說


晚清四名臣都是正一品,品級不相上下,需要多方面比較,我們先看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四人生前擔任的主要官職。

1,曾國藩,

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一等毅勇侯。

2,李鴻章,東宮三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文華殿大學士,一等肅毅伯。

3,左宗棠,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二等恪靖侯。

4,張之洞,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

論爵位,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

在品級相同的情況下,論爵位,很明顯曾國藩第一,他是一等侯爵;左宗棠第二,他是二等侯爵;李鴻章第三,他是一等伯爵;張之洞最末,他沒有爵位。

清朝漢臣的爵位一般來自軍功,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都曾率軍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分別是湘軍和淮軍領袖,因此都有軍功,都有爵位;曾國藩是鎮壓太平天國第一人,左宗棠還有收復新疆之功,兩人功高蓋世,生前就是侯爵;李鴻章軍功略遜,生前是伯爵,死後追一等侯爵;張之洞沒有軍功,故而終生沒有爵位。

論官職,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

清朝不設宰相,實行殿閣制度,設“三殿三閣”,分別是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體仁閣、東閣,每殿閣大學士都是正一品,略相當於宰輔之臣,但地位高低不同,從低到高分別是東閣—體仁閣—文淵閣—武英殿—文華殿—保和殿。

論官職,四人都是總督,從一品;都是大學士,正一品,但李鴻章是文華殿大學士,地位最高;曾國藩是武英殿大學士,地位僅次之;張之洞是體仁閣大學士,地位更次;左宗棠是東閣大學士,地位最低。之所以出現這種排序,跟左宗棠的出身有很大關係,因為曾國藩、李鴻章和張之洞都是進士出身,只有左宗棠是舉人出身。

另外,李鴻章、曾國藩終身未任軍機大臣,左宗棠、張之洞曾任軍機大臣,但軍機大臣的地位和實權在晚清並沒有那麼重要了,比不過有實權的直隸總督,而且還有地方督撫不兼任軍機大臣的慣例,左宗棠、張之洞都是晚年卸任總督後才擔任軍機大臣,有點養老的意思了。

論名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曾國藩的名氣很大程度上要感謝讀書人和出版商們,因為曾國藩善於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被信奉理學的讀書人追捧為“半個聖人”,與孔子、孟子、朱熹並列,喜歡鼓吹成功學的出版商更是不斷推出各種版本的曾國藩作品,可以說曾國藩的名氣很大程度是被炒熱的。、

李鴻章就不用說了,因為長期跟著慈禧老妖婆混,領導洋務運動,創建北洋水師,並且跟洋人打交道,各方面交際十分廣泛,特別擅長簽訂不平等條約,“年少不知李鴻章,長大方知真中堂”的傳播,居然把李鴻章塑造成了“忍辱負重,力挽狂瀾”的英雄。

左宗棠、張之洞名氣略遜,但兩人是真正的實幹家,不矯情,不吹牛。

論貢獻,左宗棠>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

四人對國家和民族的貢獻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曾國藩、左宗棠偏武功,張之洞偏文治,李鴻章則文治武功兼而有之,不過就對國家和民族的長遠貢獻看,左宗棠第一毫無懸念。

曾國藩領銜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對清廷有再造之功,無論清廷如何吹捧他都不過分;李鴻章忍辱負重,捱打捱罵,勉力維持,獨自支撐,清廷吹捧他也可以理解,但曾國藩和李鴻章的功勞是短時間的、對滿清朝廷的功勞。從長遠來看,對整個國家和民族而言,他們並非不可或缺,清廷早日滅亡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只是國內慣常的政權更迭而已。

只有左宗棠,力排眾議,以七十多歲高齡收復新疆,維護了我國領土完整,這種戰略眼光、這種責任擔當、這種勳勞戰功是不僅在當時無與倫比,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左宗棠的貢獻不是對某個朝代的貢獻,是對整個國家和民族的貢獻,影響深遠直至如今。

可以說,中國歷史上沒有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中國仍是完整之中國;但如果沒有左宗棠,中國不會是完整之中國。左宗棠之功,震鑠古今!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都是洋務運動的主要推動者,都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他們都位高權重,那麼,究竟誰的官職最高呢?

一、爵位: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蒙古、功臣三種,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以下稱四臣)都是漢族,其爵位當然只能列入異姓功臣系。

功臣爵位的公、侯、伯爵均有三等,都是超品爵位,曾國藩是一等毅勇侯,李鴻章是一等肅毅侯,左宗棠是二等恪靖侯,此三人均是超品,官品均高於張之洞,其中曾李二人高於左宗棠。

(圖為曾國藩)

二、諡號:

儘管諡號並不能反映官職以高低,但卻能評價一個人物的是非功過,曾國藩諡號“文正”,李鴻章諡號“文忠”,左宗棠和張之洞都諡號“文襄”,都是有褒揚性的美諡,其中“文正”等級最高,“文忠”僅次於“文貞”、“文成”列第四位,而“文襄”在“文”字美諡中位列中等。

就諡號而論,曾國藩得到最高評價,李鴻章次之,左張二人低於前二者。

(圖為李鴻章)

三、官職:

四臣都位極人臣,曾李左三人死後都追贈太傅,張之洞則是太子太保,都是正一品。

就在世最高官職而言,李鴻章授文華殿大學士,曾國藩授武英殿大學士,左宗棠授東閣大學士,張之洞授體仁閣大學士,都是正一品大學士,排列依次是李曾左張。

就實權而言,左宗棠在光緒年間曾擔任軍機大臣,張之洞在光緒宣統年間均擔任過軍機大臣,但曾李二人卻始終不曾擔任過軍機大臣。

(圖為左宗棠)

不過,曾李二人曾擔任直隸總督,而左張二人則是兩江總督,總督雖只是正二品官員,卻握有實權,就地位而言,直隸總督高於兩江總督。

總體而言,官品以曾李二人最高,張之洞最低,死後評價曾國藩最高,左張二人最低。實權方面,左張二人是名副其實的宰相,曾李二人也都具有割據一方的實權,不過四臣雖都是漢人,卻無心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實在可惜。

我是六甲番人,敬請大家關注。

(圖為張之洞)


六甲番人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都是正一品。他們四位沒有等級差別,只有排名先後之分。就好比現在的政治局常委,都是正國級,沒有級別差距,只有排名先後之分。

關於排名先後,這裡先上結論。

按官職排名:李鴻章最高,曾國藩第二,左宗棠第三,張之洞第四。

按爵位排名:曾國藩最高,左宗棠第二,李鴻章第三,張之洞第四。


清承明制,不設丞相,殿閣大學士相當於是名義上的宰相。殿閣大學士有六個名額,分為三殿和三閣。雖然都是正一品,但是在排名上有先後。

最高——保和殿大學士

第二——文華殿大學士

第三——武英殿大學士

第四——文淵閣大學士

第五——東閣大學士

第六——體仁閣大學士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當中,曾國藩第一個被授予殿閣大學士封號。1867年6月,曾國藩補授體仁閣大學士。1868年4月,奉上諭改授為武英殿大學士。

武英殿大學士在殿閣大學士中排第三,可以理解為——曾國藩在政治局中排第三。



李鴻章被授予殿閣大學士的時間比曾國藩略晚幾個月,1868年6月,李鴻章被授予武英殿大學士。1874年,調文華殿大學士。

文華殿大學士在殿閣大學士中排第二,可以理解為——李鴻章在政治局中排第二。(當時曾國藩已經去世了)

左宗棠被授予殿閣大學士的很晚。他在李鴻章被擢升為文華殿大學士的同一年,才被授予東閣大學士之位。(不僅時間晚,大學士級別也不高)

東閣大學士在殿閣大學士中排第五,可以理解為——左宗棠在政治局中排第五。

張之洞被授予殿閣大學士的時間更晚。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他才被授予體仁閣大學士之位。

體仁閣大學士在殿閣大學士中排第六,可以理解為——張之洞在政治局中排第六。



李鴻章的文華殿大學士,在殿閣大學士中排第二;曾國藩的武英殿大學士,在殿閣大學士中排第三;左宗棠的東閣大學士,在殿閣大學士中排第五;張之洞的體仁閣大學士在殿閣大學士中排第六。

這麼一比,曾李左張四人的官位排名就一目瞭然了。

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

當然了,殿閣大學士只是虛銜。但是,即便從實職高低來說,四人也是這個排名。

李鴻章是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曾國藩是直隸總督(不兼北洋大臣);左宗棠是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兩任軍機大臣);張之洞是是湖廣總督(一任軍機大臣)。

眾所周知,清朝九大總督,直隸為首,兩江其次,湖廣排第四。李鴻章和曾國藩都擔任過直隸總督,地位自然最高;左宗棠只擔任過兩江總督,地位自然比曾、李要低。而張之洞一輩子都沒有當過直隸、兩江總督,地位自然是最低的。(張之洞曾經多次署理過兩江總督,但是署理只是代理,並不是實授兩江總督)

因此,不管是虛銜還是實職,張之洞都是四人當中最低的。李鴻章則都是最高的。



雖然說,李鴻章和曾國藩沒入過軍機處,但是軍機大臣只是體現在實權,並不一定體現官位高。張之洞一任軍機大臣,左宗棠兩任軍機大臣,這並不能視為他們的官職比曾李二人高的表現。

最後再說說爵位,四人當中張之洞因為沒有軍功,所以沒爵位。第一個被淘汰。

曾國藩平太平軍有功,封一等毅勇侯。(本來應該封王的,但是隻封了侯)

李鴻章平太平軍有功,封一等肅毅伯。(死後加封一等侯)

左宗棠平太平天國有功,封一等恪靖伯。後來因收復新疆有功,晉封二等恪靖侯;

很明顯,一等侯高於二等侯高於一等伯。所以四人按照爵位來排名就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

雖說李鴻章死後追封為一等肅毅侯,但這只是追封,不是實封。

由於清朝的公侯伯三級爵位都是超品級,所以如果加上爵位,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三人的級別是要高出張之洞一級的。



總的來說,以官位高低排名,李鴻章在四人當中,是當仁不讓的第一名。曾國藩和左宗棠排二三位,張之洞墊底。

不過,要是從官位的含金量來說,曾國藩應該才是真正的第一名。因為曾國藩當年入閣拜相時,李鴻章和左宗棠都沒有入。曾國藩死的死後,李鴻章的殿閣大學士排名和實職也都沒他高。

因此,李鴻章能超越曾國藩,完全就是因為曾國藩死的太早了,李鴻章太能活。如果他不是早死,憑藉他的本事,想要壓李鴻章一頭,根本不是問題。


Mer86


晚清四大名臣,曾、左、李、張四個人,官職其實都差不多,都是資深總督,都很稱職,也都是各自工作崗位上百年不遇的幹才。但如果認真論起來,還是有些細微區別的。

如果僅僅論官職,李鴻章最大。

李鴻章在同治十三年,他的老師曾國藩去世兩年後,以直隸總督的身份,升任文華殿大學士。

清朝的官制,以大學士為最,正一品,相當於今天的正國級。而大學士則分三殿三閣六個級別,其中以保和殿大學士為最高。但乾隆朝富察傅恆以後就不再任保和殿大學士,而以文華殿大學士為最。所以,晚清通常稱文華殿大學士為首輔。

李鴻章從來沒有當過軍機大臣,但世界各國都把他當做大清宰相,甚至將他與德國首相卑斯麥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並列為當時世界三大名相,他訪問歐美時在各個國家均享受國家元首來訪的禮儀,就是因為他是文華殿大學士。

曾國藩也是任直隸總督和兩江總督,但最高官職是武英殿大學士,比李鴻章差一級,不是首輔。

這不是曾國藩能力不及李鴻章,也不是他不夠首輔的資格,而是因為,在嘉慶朝文華殿大學士董誥辭世以後,朝堂上已經有74年沒有漢大臣的文華殿大學士了。乾隆晚期和嘉慶、道光兩朝,皇帝並不信任漢大臣,對漢大臣是歧視和排擠的。

但自咸豐朝開始,清廷不得不重新檢討對漢大臣的政策。太平天國的禍亂使清廷警醒,再不重用漢人,滿人的江山就保不住了。

但大學士畢竟是文臣最高官職,一個讀書人,從科甲及第入仕,到最後熬到位極人臣,幾乎需要一輩子的時間,除非像李鴻章這樣的少年天才,比別人少走幾十年彎路。李鴻章升文華殿大學士時,才五十一歲。

曾國藩就是這樣。他其實是個笨人,讀書做學問、行軍打仗,用的都是笨辦法,所謂以勤補拙。比如結硬寨、打呆仗之類的。所以,他當官到六十歲了才熬到武英殿大學士。但其他三人,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不同,他們都是會讀書的人,個人才華上高出曾國藩很多。

曾國藩任直隸總督時,朝廷即便是認識到應該給曾國藩一個文華殿大學士,也來不及了,曾國藩年紀大了,身體也垮了,兩年後他就去世了。

曾國藩去世後,李鴻章獲得大用,他在直隸總督任上僅僅一年,就展現出不凡的能力和遠見,在外交、洋務、軍事上,成為不可替代的第一人。

光緒二年,瓜爾佳文祥去世,恭親王奕訢痛失臂膀。

文祥生前是恭親王奕訢的盟友和主要助手,他一手抓軍事一手抓外交,主管神機營和總理衙門,是奕訢集團名副其實的大管家和智囊。

文祥去世的前兩年即病入膏肓,恭親王奕訢不得不物色文祥的繼任者。神機營可以交給對此覬覦已久的醇親王奕譞,而總理衙門則沒有合適的繼任者。奕訢當時的左膀右臂中,寶鋆魯莽,李鴻藻清高,沈桂芬等人資望太淺,沒有什麼得力的幹才可用,所以他深切體會到了李鴻章的重要性。

尤其是,當時大清外交的棘手問題,諸如朝鮮、日本、俄國等國的交涉,都需要李鴻章替朝廷抵擋。而授權李鴻章辦理外交,也要有相對應的身份地位。於是奕訢向兩宮太后力陳,取消漢大臣任文華殿大學士的限制,李鴻章也終於成為七十多年以來漢大臣任首輔的第一人。

在這方面,不僅曾國藩不如李鴻章,就連左宗棠和張之洞也不如李鴻章。

左宗棠最後的官職是東閣大學士,比李鴻章差了四級,中間隔著體仁閣、文淵閣和武英殿大學士。左宗棠在官職上吃虧是因為科名,他進士不第,只是一介舉人。

明清兩代的規矩,大學士只授予進士及第的文官,舉人是沒有資格的。但左宗棠勞苦功高,慈禧太后深知左宗棠心中的隱痛,為了給他日後升官排除障礙,特賜他“同進士出身”。但這個時候已經是同治十三年了,李鴻章已經當到文華殿大學士了,左宗棠才從協辦開始輪班,時間太晚,拍馬也趕不上了。

清朝的大學士是虛職,沒有具體的工作內容,因此是終生制。而三殿三閣加上協辦大學士,每個臺階上滿漢各一,後面的要晉一級,必須等到前面那個死了或是告老還鄉才行。左宗棠是在入新疆以後才獲得協辦,循階而上到東閣,不快也不慢。

張之洞最後的官職是體仁閣大學士,比左宗棠高一級,比李鴻章差三級。張之洞沒有軍功,之所以官職比左宗棠高,也是得益於科名。

張之洞讀書好。他是同治二年壬戌科的探花,也是咸豐二年順天府鄉試的解元。張之洞這個探花是慈禧太后欽點的,所以慈禧對張之洞一直懷有親切感,加上他的文筆好,因此他在仕途基本是一帆風順。

不過左宗棠和張之洞都當過軍機大臣,以他們的資歷和經驗,他們在軍機處的地位是很尊崇的,僅次於領班軍機,是實際上的宰相。而曾國藩和李鴻章,都在總督的位子上終老,並沒有實際入閣。

但曾國藩和李鴻章的爵秩比左宗棠高。曾國藩是一等毅勇侯,李鴻章是一等肅毅侯。左宗棠則是二等恪靖侯。張之洞沒有武功,因此沒有爵位。

如果不論官職,他們四人死後的諡號最能反映朝廷對他們的真實評價。

曾國藩諡文正,這是中國古代文臣中最高諡號,清朝一共有八個,入關以後不多不少每個皇帝一個,同治朝就給了曾國藩,說明他在同治皇帝一朝,是文臣之最。

李鴻章諡文忠,這也是清朝文臣的最高諡號,每朝最多一兩個,僅次於文正,與文貞相等,在清朝文臣諡法中排名第二。晚清70年,文忠只有五人,稀缺指數與文正相仿。

文忠這個諡號如果給了滿大臣,就相當於文正,因為清朝的規矩是文正只給漢大臣,滿大臣最高就是文忠。晚清的文忠另外幾人分別是林則徐、胡林翼和兩位滿大臣瓜爾佳文祥和瓜爾佳榮祿。與林則徐和胡林翼並列,李鴻章這個文忠很值錢。

左宗棠諡文襄。文襄在有武功的文臣中是最好的諡,在清朝文臣諡法中排名第三。文襄也是有清一代滿大臣夢寐以求的諡號,因為它象徵著替祖宗打江山,滿大臣如果能被諡文襄,差不多也可以進太廟了。

左宗棠入仕雖晚,但二十多年戎馬倥傯,幾乎無一日不在馬上。一生功業,打長毛,平捻匪,尤以收復新疆為最,所以諡文襄名符其實。

晚清70年,文襄只有兩人,左宗棠和張之洞,滿大臣一個也沒有。

張之洞諡文襄。這個諡號給張之洞不太合適,因為開疆拓土曰襄,甲冑有勞曰襄。張之洞死時是宣統初年,攝政王載灃那時揚滿抑漢,身邊沒有什麼學問好的大臣,給大臣擬諡號不能像同光年那樣考究了。張之洞一生中什麼都幹了,就是沒有打過仗。他文章寫得好,妙筆生花,是典型的媒體型和秘書型人才,但與曾左李相比不太適合實務,所以張之洞一向說的比做的多,也說的比做的好。

清廷給張之洞諡文襄,不是表示張之洞也能上戰場,而是因為這個諡排名很高,另外也有比照左宗棠的意思。張之洞當時是被攝政王載灃給氣死的,影響很惡劣,諡號給低了說不過去。


國史館


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是清末中興四大名臣,而且都是漢人,手裡都握很大的權力,至於誰的官職最高?那就先來看看這四人所擔任過的官職。


曾國藩:正一品、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一等毅勇侯。

李鴻章:正一品、東宮三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文華殿大學士,一等肅毅伯。

左宗棠:正一品、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二等恪靖侯。

張之洞:正一品、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

從這個履歷上來看,好像都差不多,都是正一品,但是從職位上來看,李鴻章的權力最大,因為清朝不設宰相,實行內閣制度,漢臣能做到最大的官就是大學士了,並在乾隆朝皇帝時形成了"三殿三閣"大學士的格局。分別是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體仁閣、東閣,這些殿閣大學士都是正一品,但是這裡面也有晉升次序,從而形成地位高低的不同,從低到高分別是東閣—體仁閣—文淵閣—武英殿—文華殿—保和殿。

所以李鴻章是文華殿大學士,地位最高。然後曾國藩是武英殿大學士,地位稍次;張之洞是體仁閣大學士,地位再次;左宗棠是東閣大學士,地位最低。

這是從職位上來看,如果從權重上來看,也是李鴻章權力最大,因為晚清時期軍機大臣已經沒什麼用了。真正握有大權的是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而做到直隸總督的只有曾國藩和李鴻章。但是曾國藩並不是北洋大臣,只有李鴻章做到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並且被慈禧命為“全權大臣”,相當於晚清宰相、帝國總理,所以李鴻章的權力是最大的。

當然了這並不是說曾國藩不厲害,而是曾國藩比李鴻章大了12歲,曾國藩是1811年出生、1872年去世,活了61歲。李鴻章是1823年出生、1901年去世,活了79歲。李鴻章是曾國藩的門生。



所以當曾國藩縱橫晚清政壇時,清廷還沒慘成那樣,所以也就不需要北洋大臣。而李鴻章比曾國藩多縱橫了20幾年,影響力更大,而且那時清廷已經不行了,所以委任他的權力則更大,為“全權大臣”。

所以論功勞曾國藩對清廷功勞更大,因為如果沒有他的湘軍,清廷就被太平天國滅了,所以曾國藩死後才能被諡“文正”。但是論權力大小則李鴻章權力更大,因為有時候活的久比功勞大小更重要!


摘星閣


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四人為清政府後期最傑出的四人,可以說這四人幫助清政府綻放出最後一點光芒,但是終歸是曇花一現,無法力挽狂瀾,那麼拋開這些不說,晚清四大臣,這四人誰的官職最高呢?

在比較這四個人的官職的時候,我們先不妨先來了解一下這四個人:

曾國藩

曾國藩是晚清四大臣之首,也是名聲比較好的一個,像李鴻章、左宗棠都曾經是曾國藩的門人,所以曾國藩算是先輩了。曾國藩是洋務運動的發起者之一,但是曾國藩最對於清政府來說最主要的功績是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歷經十幾年,席捲半個中國,可以說是當時的清政府最重要的敵人,而憑曾國藩一己之力將其剿滅,可以說曾國藩是清政府最大的恩人,這樣一來曾國藩定然會位高權重,官職自然不會小的,屬於是那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類型。

李鴻章

李鴻章是這四人當中名聲最不好的一個,但是卻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個,我認為其是一個悲情人物,李鴻章也想建功立業,被子孫萬代所敬仰,但是當時的社會條件卻不允許。清政府的晚期已經搖搖欲墜,李鴻章就是那個不斷修理清政府大廈的人,李鴻章一生所做就是如何修理清政府,如何能讓清政府強大起來,並且一生也在於清政府最大的敵人洋人做著沒有鐘點的鬥爭,希望能夠憑藉清政府手中少的可憐的籌碼多獲得一些“尊嚴”,所以我很敬佩李鴻章。


張之洞

張之洞是四個人中人緣最好的,無論是激進派還是保守派,都得給張之洞留有薄面,張之洞辦學堂,建鐵廠,引領洋務運動,可以說是一個為清政府做了很多實事的人,但是張之洞晚年有一個汙點,那就是鎮壓唐才常的自立軍,張之洞的這一行為,徹底的將張之洞劃分到清政府的封建陣營之中,這也可能是張之洞身為人臣的無奈吧。

左宗棠

左宗棠是四人之中名聲最好的一個,我記得初中歷史的課本將左宗棠評定為民族英雄,而與之對立的則是李鴻章的那個“賣國賊”,左宗棠最大的功績就是收復新疆,為清政府建立那一絲虛幻且短暫的“榮耀”,左宗棠一生帶兵無數,參加過各種平動亂,抗洋人的戰鬥,所以我覺得左宗棠是晚清的一名戰士,晚清唯一一個能夠拿的出手的戰士。

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誰的官職最高?

這個當之無愧,曾國藩是晚清四大臣之首,鎮壓太平天國這一項功績對於清政府來說實在是太重了,因此曾國藩獲得的官職已經高到無法再高了;第二我認為是李鴻章,李鴻章是晚清後期洋人唯一認可的人物,每有談判洋人僅認李鴻章,由此可見李鴻章的官職不會低的,但是李鴻章卻也是一把為清政府揹負罪名的槍,這也是其可悲之處;第三的則是張之洞,張之洞作為一個遊走各方勢力的人物,其擁有的資本自然不會低;第四則是左宗棠,左宗棠雖是民族英雄,引領各種戰鬥,但是卻不是那種混跡官場運籌帷幄的人物,所以我認為其是這四人之中官職最低的。所以,這四人的官職大小是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


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誰的歷史功績最高?

官職的大小並不能說明什麼,尤其是一個將亡之國,所以除了虛名官職外,更要看這四人的歷史功績,至於歷史功績第一的我認為是左宗棠,左宗棠是晚清唯一一位能被稱為民族英雄的清政府官員,也是唯一一位還能夠給清政府帶來一絲尊嚴的人,當時的清政府以及整個中國是多麼的需要一絲的自信,所以我認為左宗棠是歷史功績最大的;第二我認為是李鴻章,李鴻章一生都在與洋人進行著周旋,而洋人是當時中國最強大的敵人,所以李鴻章也是很不容易的,雖然簽訂了很多喪權辱國的條約,但是卻也是真心為清政府續命的人;第三我認為是左宗棠,左宗棠鎮壓太平天國,並且推進洋務運動,為中國的富強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第四則是張之洞,張之洞雖然也促進了社會的進步,但是跟以上三人相比,多少還是差些。所以我認為在歷史功績上是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而以上四人均是為清政府續命的人,雖然屬於是封建勢力,但是卻也是值得令人尊敬的人,也算是幫助清政府綻放出最後一點色彩吧,以上是個人觀點,大家不意勿噴,歡迎大家討論!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曾國藩在平叛時就已經是二品兵部侍郎銜了可以說有先發優勢。

而當時的左李二人還未發跡。

其後才依才華軍功有了官職,並慢慢升遷。

但滿清想要分兵勢制約曾國藩,避免平叛過程中曾國藩勢力軍力增長過快後難制,。平叛後尾大不掉。

因此,才令左李二人各自獨立領軍。這才有了左宗棠楚軍,李鴻章淮軍的由來。

湘楚淮三軍並列。

不過曾國藩仍總覽全局而已。但曾左李張一生都是到了督撫一級。

爵位三個到是有區別。爵位,也算超品了。

攻陷天京時,滿清為了讓平叛的漢人全心出力。就像給趕路的毛驢前面掛個胡蘿蔔一樣,哄著毛驢往前趕。

就說,誰第一個攻入天京,誰就封王!

結果曾國藩攻破天京,滿清卻食言而肥,根本無意於再封漢人為王。轄制壓迫漢人可赤果果的。

因此曾國藩只得了個一等侯爵而已。連公爵都沒有。

而左宗棠和李鴻章憑平叛軍功也只得了個伯爵而已!

在曾國藩因天津教案,名聲被滿清搞臭死去時,曾國藩爵位是最高!

第二個左宗棠則憑藉平定新疆而活著封侯,不過還是比死去的曾國藩低一級,只得個二等侯!

排第三的李鴻章是最悲催的。什麼割地賠款的黑鍋,都讓李鴻章背。哪怕手底下的淮軍被打散,海軍被打敗,軍艦被俘;這鍋還是他的。哪怕被打黑槍吃了槍子,被逼得吐血,這外交,還是得是他李鴻章來辦。

一方面滿朝就他辦外交要好點,打個仗居然弄出“五虎撲羊(洋)”的把戲。那些儒生聽說要出國到洋人地界當外交使節,居然要自殺,都是些什麼貨色。別人辦只有比他賠得更多,當然,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再加上東洋人西洋人也只認他。就只有他揹著黑鍋了。不過,也能在賠款裡面拿點回扣。得些實惠的。他留給後人的財產,可是幾千萬兩白銀,在當時可是好大一大筆錢。

只是背完黑鍋後,生前仍然是個伯爵。死後,才追封了個侯。

死時明白點了,可能當了替罪羊,因此留下一首詩。

丈夫隻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

一萬年來誰著史? 八千里外覓封侯。

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閒情逐水鷗!

笑指瀘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

張之洞以前是個清流,專事罵(彈劾)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劉坤一,曾國荃這些人的。就是滿清手中的鞭子!

由於彈劾的好,受到慈禧的提拔。但他的發跡卻是中法之戰!雖然鎮南關打得好,可惜另兩路清軍卻大敗。沒有獲得軍功,也就沒有爵位。

張一生的最大功績,就是任湖廣總督時,除了置辦中國第一座重工業工廠———漢陽鐵廠!

還改革儒家思想,興辦教育,提高民眾的文化,以期趕上西方。後對改革儒家文化失望,徹底學習西方文明,大力興辦西式教育,雖只是個西式小學程度,也為未來中國培養了人才。其興辦的教育佔了國家的百分之二十五。還不拘一格廣招人才,如辜鴻銘,就是被他招入麾下的。

可惜,培養的早期學生多成了革命黨,如黃興等人,成立文學社革命黨,反成了滿清的掘墓人!

武昌,湖廣總督府衙門之駐地也,成了辛亥首義之地。

可見民眾越有文化,思維開化,越能認清滿清腐朽殘暴反動的異政權真面目。

至於病危時,攝政王來看他,他卻發出滿清國運將終的嘆息!死後兩年就發生了辛亥革命。

由於他雖主持過抗法之戰卻無軍功,但實職官位最高,入閣拜相,進入了軍機處。

因此實職官位上,他為四人之首,爵位卻無,曾國藩為最高。

曾左李張,晚清四大名臣,洋務運動的領袖!

一生行事無數,於國於民,或有益或相害。


果然如此


當然是李鴻章官職最高了。

曾國藩死時是兩江總督,管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在和太平天國作戰時還兼管浙江軍務)::左宗棠任過陝甘總督(在此任上他立了大功,即平定陝甘回亂,又進兵平定天山南北路),死時是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對法作戰),張之洞先後任兩江總督、湖廣總督、軍機大臣。

李鴻章死時的官銜是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實際權力差不多等於內閣總理大臣:清廷在內政、外交、軍事上的重要事務上都要聽取他的意見才能決定。名義上,直隸總督只管河北一省,實際上李鴻章說句話,各省督撫無不照辦,有時比聖旨還靈!例如中法戰爭時,前線將領潘鼎新(廣西巡撫)本主張"一意與戰,較易著手";結果兩廣總督張樹聲轉來了李鴻章的指示:“敗了固然不好,就是勝了也從此多事",潘軍馬上畏首畏尾,不敢打了,節節後退,任憑總理衙門嚴詞訓斥也不理!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各省督撫多是淮系出身,自然遵奉老上級。後來張之洞接任兩廣總督,積極支持馮子材抗法,取得鎮南關→諒山大捷,李鴻章又主張"見好就收",不要再打了,張之洞、彭玉麟不是淮系,不聽李的招呼,堅決主張打下去,李鴻章即以西太后名義,傳旨申斥張之洞,嚴令撤兵,前線將士無奈,只得服從了。

據此看來,李鴻章與首相有何二樣?曾、左、張哪有這麼大的權力?所以後來梁啟超說:天津的直隸總督府是中國的"第二政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