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300ETF期權終於拿到準生證!大盤藍籌投資者獲利器

11月8日,證監會公佈了期權市場期盼已久的消息,上交所、深交所和中金所將各自上線新的期權產品。在上交所推出上證50ETF期權4年多之後,市場終於要迎來第二批金融期權產品,期權投資者千呼萬喚的滬深300ETF期權終於拿到準生證。

期權新標的的推出,無疑是各交易所、期權經營機構、投資者多年來翹首以盼的利好消息。

大盤藍籌投資者等來新的風險管理工具

隨著指數化投資、長期投資理念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選擇通過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等產品投資大盤藍籌市場。滬深300指數作為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大盤藍籌指數,跟蹤其收益率的指數化產品已超過50只。

目前,滬深300ETF已有9只,總規模已經超千億,其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510300)規模就已超過350億元,是市場上規模最大的滬深300ETF產品,據悉也將是此次上交所股票期權的新標的。

據統計,滬市期權投資者數量已接近40萬,110家證券、期貨公司提供期權經紀業務,無論是期權經營機構、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近年來都一直在呼籲儘快推出滬深300ETF期權等新標的,此次可謂是對市場需求的及時回應。

儘管滬深300股指期貨等其他衍生品已推出多年,但投資者的風險管理工具箱中仍然不能缺少滬深300ETF期權。期權產品的非線性支付結構區別於期貨等傳統衍生工具,期權組合千變萬化,在各種行情下都能構建出合適的策略,實現增強收益、套利、轉移風險等交易目的。利用期權,投資者可以實現更為精細的投資決策,進行更加精準的風險管理。此外,與掛鉤股指的產品相比,ETF期權以ETF為標的,與現貨市場的聯繫更為緊密,還能結合ETF現貨進行備兌開倉等組合策略,為長期投資者保駕護航。

更多的現貨投資將受精準保護

儘管滬深300ETF與上證50ETF均為大盤藍籌ETF,但二者的持倉結構仍然有較大差異,其風險收益特徵也不盡相同。此前由於期權產品的缺失,有投資者用上證50ETF期權對滬深300ETF進行風險管理,不能完全覆蓋風險,效果通常差強人意。

滬深300ETF的持倉涵蓋滬深兩市300只大盤股票、28個一級行業,是我國極具代表性的大盤藍籌ETF;而上證50ETF的持倉則是滬市的50只藍籌股票,其中金融行業佔比較高。滬深300ETF期權推出後,投資者的選項不再只有一個。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持倉情況在上證50ETF期權與滬深300ETF期權之間做出更為適合的選擇。

此外,由於滬深300ETF本身覆蓋的樣本股較上證50ETF有了成倍的增加,滬深300ETF期權推出後,將與已有的期權、期貨產品共同提升衍生品市場對現貨市場的覆蓋程度,更多的現貨投資將得到來自期權的精準保護。

機構投資者的策略籃子將更為豐富

滬深300ETF期權推出後,滬深300將成為繼上證50之後第二個跨現貨、期貨、期權三大市場的指數標的,這為滬深300的期現套利、跨品種套利等交易策略提供了可能。

投資者如果發現期權價格背離平價公式、期貨升貼水、現貨價格異常波動等交易機會,則可以通過合成股票多頭/空頭策略實現在期權和ETF現貨、股指期貨之間的套利,熟悉上證50ETF期權的投資者對此應該不會太陌生。

此外,滬深300ETF與上證50ETF在持倉結構上不僅有差異,長期來看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性,在這種相關性規律被打破的情況下,利用上證50ETF期權和滬深300ETF期權或許能夠找到跨品種套利的機會。

滬深300ETF期權還將對場外理財市場產生積極影響。滬深300是國內結構化理財產品中最為常見的掛鉤標的之一,方式通常是掛鉤滬深300期權產品。由於滬深300場內期權產品的缺乏,很多理財產品只能選擇場外期權,甚至沒有真實的期權持倉,存在很大的合規風險。滬深300ETF期權的推出,將為這一類產品的發行人提供高效、透明、低成本的場內期權標的,將有效遏制假結構化亂象,推動理財市場健康發展。

我國資本市場國際競爭力將進一步增強

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A股也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等國際主流指數,納入因子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境外資金進入A股市場,這些都將為以滬深300為代表的大盤藍籌市場帶來新的機遇。大量的外資進入A股市場的同時,也對我國大盤藍籌市場的風險管理工具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此前,我國場內股票衍生品工具只有1只ETF期權和3只股指期貨,遠遠不能滿足境內外投資者的風險管理需求。在海外市場,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和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已相繼推出數十隻追蹤A股市場的ETF期權,我國的衍生品發展明顯滯後。從國際上各大交易所之間日趨激烈的競爭趨勢上看,各主流市場都實現了期現聯動發展,衍生品市場較為發達。此次上交所等交易所推出滬深300ETF期權等一系列期權產品,將進一步增強境內市場衍生品定價權,提升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本文源自券商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