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戰略性放棄的微型車,在中國安家

行業周觀

VIEWS

本報記者 付鴻烈

提起微型車,大家馬上就能想起菲亞特500、Mini Cooper等經典車型。這些車型從上世紀起就在歐洲非常流行,歐洲城市大多歷史悠久,擁有諸多古建築,城市規劃較為緊密,所以行車道路尤為狹窄。而小型車可以依仗其小巧的身形靈活的穿梭於歐洲古城的街頭巷尾,停車也更為方便,非常適用於城市交通。同時,對非常注重自然的歐洲人來說,小排量的微型車對環境更友善。而歐洲高昂的油價和稅,也促使了微型汽車佔據主流市場。在慢慢的演化過程中,微型車融入了歐洲人的生活,樸素、不張揚、享受自由這儼然就是歐洲人生活態度的體現。但隨著陸續更新的排放法案,這些歐洲特色的微型車也許將成為犧牲品,在未來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意大利國民車或將面臨退市

菲亞特500是歷史最為悠久,也是最為成功的微型車。從1936年開始,菲亞特 500共歷經3代車型,作為微型車的奠基者,也成為後起之秀Smart和Mini Cooper模仿和超越的對象。現款菲亞特500已有12年的歷史,一直歐洲微型車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在意大利更是遍佈大街小巷。

欧洲战略性放弃的微型车,在中国安家

但這款經典的“意大利國民車”可能即將退出市場。在車型飛速進化的時代,消費者似乎對它一成不變的樣子失去了興趣。今年上半年,菲亞特500在歐洲的銷量下降了9%,至100150輛。即使菲亞特在歐洲微型車市場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但為符合歐洲排放新規,從而升級產品,需要極高的研發經費。所以,菲亞特克萊斯勒近日表示,他們計劃退出微型車的市場。

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這款意大利國民車也許不會再有新車出售。10月30日,菲亞特克萊斯勒首席執行官邁克·曼利表示,FCA計劃將菲亞特的微型車客戶轉向小型車市場。菲亞特克萊斯勒希望通過與標緻集團合併,使菲亞特能夠使用標緻的通用模塊化平臺研發生產全電動版或內燃機版小型車。

歐盟全新排放標準“殺死”本土微型車

導致微型車退出市場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即將實施的歐盟排放監管新規,在歐盟推出排放法案的最初階段,汽車製造商們一直在利用歐洲市場流行的小微型汽車的低碳排放量,來抵消掉旗下大排量車型的高碳排量,眾廠商紛紛研發生產微型車。就這樣,小微型車就憑藉著豐富的選擇和極高的實用性在歐洲市場發展得如火如荼。

但隨著歐盟排放監管新規在明年開始生效,歐洲汽車行業必須將車隊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每公里95克。然而在沒有電機混合動力的輔助下,目前的微型車還不能達到上述排放要求。

微型車本就是歐洲各汽車製造商希望用量來抵消碳排放的車型,本身的利潤率在產品流中一直處於最末流。而如果要將這些微型車的碳排放改良至符合歐盟排放監管新規,每臺車的成本將會上升2000歐元(15000人民幣)左右,遠遠超過這些車型帶給汽車製造商利潤。

欧洲战略性放弃的微型车,在中国安家

所以與菲亞特克萊斯勒一樣,其他汽車製造商也在為應對歐盟的排放新規重新考慮他們的微型車戰略。目前福特和歐寶已經退出了歐洲的微型車市場,福特將停止向歐洲進口印度製造的Ka+,而歐寶則放棄了韓國製造的Karl和Adam車型。同時,大眾汽車高管表示,大眾公司正準備放棄內燃機版的大眾Up,斯柯達旗下的晶銳也將縮小產量。而標緻集團也表示旗下的標緻108與雪鐵龍C1將會退市。

以電動化在中國安家

歐洲的汽車製造商們正在紛紛削減微型車的市場份額,但在歐亞大陸板塊的另一端,中國汽車市場的微型車正以另一種形式破土而出。微型車走向電動化,符合中國大力推廣的“汽車新四化”的方針。即使研發和生產的成本較高,但是中國的車企們應該不會覺得難以承擔。

如今,中國消費者的汽車消費觀已愈發成熟,認識到新能源微型車十分適合城市通勤且綠色環保。從市場方面看,微型車的銷量在近幾年也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可上綠牌新能源微型車在各大城市的限行政策推出後顯得十分有“誘惑力”。

欧洲战略性放弃的微型车,在中国安家

隨著市場的需求量愈來愈大,各大中國車企也陸續投入了電動微型車的競爭。不僅僅有北汽新能源,奇瑞,比亞迪自主品牌。更有中外企業聯合,想在這一巨大的潛在市場分一杯羹。5月9日吉利控股集團與戴姆勒股份公司在杭州簽署了合資協議,宣佈成立合資公司來聯合運營smart,從2022年起,smart在中國獨家生產。此外,還有由寶馬和長城合作,並且共同出資成立全新合資公司為光束汽車,在國內建廠生產寶馬MINI旗下的純電動車型。

------------------END----------------

《環球時報·汽車週刊》現已入駐

欧洲战略性放弃的微型车,在中国安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