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界院士,高山仰止,行业翘楚

中医界院士

院士是行业的领头人,代表着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前进方向,让我们膜拜一下。

程莘农,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针灸专家,经络体系研究,1994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董建华(1918年12月17日-2001年1月26日),北京中医学院,出身中医世家,中医泰斗,1994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肖培根,国际著名的药用植物学家、传统药物学家,中药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1994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深。

胡之璧,中药生物工程学家,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药生物技术研究。首先将农杆菌Ri质粒成功地引入几十种中草药基因组中,培育出多种转化器官培养系,有些品种有效成分含量达到了天然中药的几十倍,为克服中药资源紧缺,开创中药生产与研究的新局面。1994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深。

陈可冀,西苑医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的研究,首创中药注射剂治疗,199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韩济生,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从事针刺镇痛原理研究,首先阐明针刺人体一个穴位引起镇痛的时间,每人针灸效果的优劣,开展针灸戒赌。199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耕陶(1932.5.6-2010.2.27),生化药理学家。率先在中国从事抗肝炎药及肝脏生化药理学研究,在研究五味子的药理和化学的基础上,与同事们合作创制成功两种治肝炎新药联苯双酯和双环醇,联苯双酯被收载入1995年版中国药典。又研制成功新一代治肝炎药双环醇,临床效果优于联苯双酯。初探了“仙草”灵芝及灵芝孢子粉之谜。1994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咸中,天津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专家,1948年毕业于沈阳医学院。投身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临床与研究工作。建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新体系,明显地提高了胆管结石、急性重症胰腺炎及重型胆管炎等疾病的疗效,从不同层次上阐明了通里攻下、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等治则的作用机理。1996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深。

姚新生,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专家,上海市人。现任沈阳药科大学教授。长期致力于中药与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及其应用开发研究。主持研制的《中药线麻叶注射液》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先后从中药薤白、人参、荜解、银杏叶等中先后分离、鉴定了500余种化合物, 100余种为活性成分,约200余种为新化合物。5项成果8次获奖,研制开发新药4项。1996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深。

沈自尹(1928年—2019年3月7日),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专家,199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永炎,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内科学、神经内科学专家,中医脑病专家,1997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深。

石学敏,天津中医学院,中医针灸专家,196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开辟了中风病治疗新途径,提高了中风病的治愈率,降低了致残率。1999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深。

陈凯先,药学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成室主任。国家新药研究和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新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新医药博士联谊会理事长;中国药学会、上海市药学会、上海市分子科学研究会理事。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1999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于德泉,天然药物化学专家。完成近百种中草药化学成分研究,“人工麝香”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完成了秦艽灵芝连翘等常用中药化学成分基础研究。1999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深。

李连达(1934年7月24日-2018年10月18日),西苑医院,中医药理学专家。揭示血瘀证科学内涵,阐明活血化瘀治疗的基本规律与作用机理。2003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昌孝,药代动力学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5年北京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天津药物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名誉院长,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纳米研究院纳米生物医药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和河南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2003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伯礼,天津中医学院,中医药现代化,2005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大鹏,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学研究员、专家,2007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以岭,中医络病学专家。河北医科大学中医系本科毕业,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河北医科大学学术副校长、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络病重点研究室主任。2009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京,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芯片技术及其在健康管理、疾病诊断、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以及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大健康管理相关研究。近些年在眼睛诊断全身疾病的研究中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开发成设备。2009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宝峰,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专家。中医药方面首次发现中药苦参碱,青蒿素,小檗碱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并阐明机制。2009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璐琦,中药资源学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中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2015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仝小林,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研副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主持编写《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及《糖尿病中医防治国家标准》。主编《糖络杂病论》、《重剂起沉疴》、《疑难病中医治疗及研究》、《中医博士临证精华》、《SARS中医诊疗与研究》等医学著作10余部。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SCI论文14篇。研制的治疗焦虑失眠的眠虑安即将上市,治疗老年性夜尿多的缩泉灵已进入Ⅲ期临床,并进行了治疗糖尿病的“糖敏灵丸”、“清热降浊方”的新药研发工作,此两种药物已被列为国家创新药物。201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良,1957年出生,澳门科技大学校长,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药抗炎免疫药理、中药新药研发、风湿与关节炎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会议发表研究逾300篇,包括世界顶尖科学期刊 Nature。201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琦,1943年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医体质学创始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体质辨识重点研究室主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全国第二、三批五百名著名老中医之一。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副会长/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体质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2019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持续更新中,欢迎补充和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