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揭祕范蠡的仁商之道

“弱”——揭秘范蠡的仁商之道

文丨阿立

“弱”——揭秘范蠡的仁商之道

“商聖”范蠡在中國歷史上極具傳奇色彩,他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與西施的愛情佳話也流傳至今。被後世敬奉為“文財神”的他,更是以隨機應變的智慧、重商亦重德的品行,被一代又一代商人所景仰。

眾所周知,范蠡是越王勾踐觸底反彈、終成一霸的巨大助力,但在勾踐滅吳復國之後,范蠡突然隱退,由政轉商。他的經商思維絲毫不遜色於政治才能,他走到哪裡都能創立一片天地。

用現在的話來說,他“創業”從未失敗,想成功便成功,並且可以迅速富甲一方。他天才般的商人智慧一直為人驚歎,何況他還曾三次散盡家財,只為救濟百姓,而後他又迅速地重聚家財,致富的本領非常人能及。

作為一個善終的政治家、商人,范蠡是當之無愧的“人生贏家”,那些“狡兔死走狗烹”、“盛極而衰”的魔咒,一個都沒有在他身上應驗。

宋代黃震曰:春秋戰國近五百年, 以功名始終者惟范蠡一人。

范蠡之所以在每個環境裡都能全身而退,全在於他“知進退”、“不爭”。

譬如,他既能在勾踐復國後放棄榮譽、地位,也能在百姓遭殃時仗義疏財、千金散盡。無疑,他有“智”,所以能達到“人生巔峰”,更重要的是,他有“德”,所以他能做到“登高不跌”。

漢史學家褚少孫曰:夫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地之常也。知進而不知退,久乘富貴,禍積文祟。故范蠡之去越,辭不受官位,名傳後世,萬歲不忘,豈可及哉!後進者慎戒之。

內觀己心 外察世界

他,其實也是時代與個人智慧共同加持下的傳奇人物。

他從越王勾踐身邊隱退,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離開官位之後,也並不是孑然一身,他帶走了當時最先進的知識、技術,用現在的話來說,他擁有廣泛的“人脈”資源。

同時,他在勾踐對他尚無惡意時便辭官,算是急流勇退,攜帶了足夠的資金,這都是他後來的“創業資本”。

相對於普通百姓而言,他有眼光、格局、技術、資金,加上他本來又聰明,快速致富對他來說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所以范蠡並不是“草根逆襲”,他的起點本來就很高。他始終是那個時代中的強者。

可普通百姓就是相對而言的“弱者”了,在上述幾個方面都是井底之蛙。

古代為富不仁的富商不少,守財奴也不少,很多人在錢財面前是抵抗不住誘惑的。

范蠡卻沒有貪慾,他三次散盡家財接濟百姓,可謂是視金錢如糞土,他能做到將取之於民的錢財用之於民。

這些義舉為他贏來好名聲,也積累了善緣,這些善緣又成為他下一次發家致富的巨大助力。

“弱”——揭秘范蠡的仁商之道

啟迪多元思維

時過千年,我們已不能與聖人交談,但我們猜測,陶朱公(范蠡尊稱)一定知道是百姓成就了自己,自己也要成全百姓。不然他絕對不會慷慨到千金散盡的程度,也絕對無法在一窮二白時再次凱旋。

“強者”對“弱者”的關愛正如范蠡的慷慨,亦如他的謙卑。

強弱二者在相互幫助的過程中成就彼此,他們之間形成相互依存的良性關係。

以“弱”為代表的貧苦百姓便不會對這種“鉅富”生出嗔心,人們反而敬愛著他、呵護著他。

范蠡不與更強的勾踐爭,也不與更弱的平民爭,他無論對上還是對下,都呈現一副“弱”的姿態,儘管如此,他卻一直都是富翁。

如今,廣泛的商界中無數做大做強的企業往往呈現出“范蠡之弱”的模樣!它們的企業文化給大眾的感覺是:包容、沉穩、奉獻、擔當。

一個企業做強了,反而在服務上精益求精,正是強者俯首、虛懷若谷的表現,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消費者、造福社會。反過來,企業才能在一片擁戴中走向更強。

而那些盛極而衰的事物,結局往往是“牆倒眾人推”。形成這兩種截然相反的局面,皆是當事人自己造就的因果。

正心正舉

成語“物極必反”以短短四個字詮盡了事物發展動態平衡的本質。

它包含兩方面內容:

1.無論“強者”還是“弱者”都不可能永遠處在同一個位置,二者是相互轉化的;

2.“弱者”不能誇張示弱,“強者”亦不能誇張示強,否則都會突破極限、打破平衡。

智慧的商人深諳此規律,他們知道自己站在消費者的上端,擁有更豐富的渠道,掌握更全面的信息,如果不能保持謙遜,企業會如海上之舟被洪水傾覆。

企業的表率如電商龍頭阿里巴巴,對客戶的服務水平與企業發展水平齊頭並進,沒有因為 “首屈一指”的行業地位而忽視自己的衣食父母,企業一直不停得推出各種利民服務項目,對顧客的微笑服務有進無退,讓用戶切實體會到,阿里巴巴一直在做讓用戶幸福的事,而用戶使用阿里巴巴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作為一家民營企業,阿里巴巴能走到今天這步,離不開與用戶水乳交融的親密關係。

“弱”——揭秘范蠡的仁商之道

眾所周知的“三鹿奶粉”事件,正是“強者恃強”的一個典型,高層管理者欺瞞在信息上處於弱勢地位的消費者,以消費者健康為代價謀取私利,使得這個曾經如日中天的企業頃刻覆滅。

撥迷見智

作家吳思講過“翼虎”的寓言:翼虎因多長了翅膀為同類排斥,但其雙翼的能力強大又逐漸使其獲得同類的崇拜。久而久之,翼虎成了霸主,它以強大的能力縱橫在動物世界,大肆繁衍、捕獵,最終破壞了生態平衡,其他動物幾近滅絕,為了果腹,翼虎不得不自相殘食以求生存,最後種群逐漸落沒,直至滅頂。

這就是典型的“盛極而衰”,也是“物極必反”,更是“強者變弱”。

成長期的翼虎就好比企業創立之初,它依靠自身能力逐漸獲得群體地位。

翼虎成為種群霸主之時,就是一個企業鼎盛之時,翼虎依靠其他肉類小動物而活,企業依靠消費者而活,但翼虎心生狂妄、不知收斂,拼命繁衍、肆意殺獵,導致其他肉類動物加速滅亡,這就如同不良企業狂斂暴利一樣,侵害自己賴以生存的群眾基礎。倘若翼虎懂得控制種群規模,則能與被捕食者維持動態平衡,二者便可以協同而活,一如企業懂得愛惜消費者,積極提供物美價廉的服務,一樣能與消費者建立平衡的密切關係。

“弱”——揭秘范蠡的仁商之道

開啟自在之門

“強者”與“弱者”是人類社會的兩極,“陽”與“陰”是天地間的兩極。它們必將共同存在、相互依存。

“強者”須認識到自身的侷限性,不要瘋狂“割韭菜”,而要學會“科學種植”,處於優勢地位時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而不可恃強欺矇弱者。

正如復旦大學教授陳果所說:“真正的強者是愛護弱者的。”那些還在欺負、矇騙、誘導弱者的人,並不是真正意義的強,他們只是偽裝的強,這種偽裝經不起智者一撕。

從商猶如做人,優秀的企業家必然是“低微處敢於抬頭、高貴處善於低頭”的人,他們深知“強弱”的平衡是維繫生存的法寶,在整個從商生涯中,他們始終能扮演好“天平”的角色,讓企業與消費者和平共存!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