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区:夯实基础 巩固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

有机旱作 | 潞城区:夯实基础 巩固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

潞城区

夯实基础 巩固提升

推进有机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

长治市潞城区位于市区东北部,区域面积6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万亩,其中播种面积24万亩。总人口23万,其中农村人口17万。潞城区属半干旱地区,旱地占85%以上,年降雨量450-600毫米,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气候条件优越,是典型的雨养农业、旱作农业区。去年以来,潞城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发展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和创建绿色有机封闭示范区的工作部署,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探索农民增收致富之路,扎实推进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在全区农业生产中选用抗旱品种、有机肥替代化肥、抗旱节水灌溉等绿色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培育了翟店圣堂绿色高粱产业园、合室全程机械化大葱、成家川旱地西红柿、辛安泉优质核桃、店上镇优质苦参等一批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特色示范园和优质特色农产品。


今年潞城区坚持持续夯实创建基础、巩固提升创建成果,扎实推进绿色有机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创建特色示范县(区)、绿色有机旱作封闭示范区、示范乡镇、示范村上下大功夫。1月份,就以区政府办名义印发了《长治市潞城区创建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2019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潞城政办发〔2019〕3号),区农业农村局印发了《创建2019年辛安泉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区实施方案》、《2018年省级资金支持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创建项目实施方案》和一系列示范乡镇(辛安泉镇)、示范村实施方案,明确了潞城区今年创建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点任务、推进措施、项目支撑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其中重点内容是在2018年绿色有机旱作农业“1521”产业布局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开展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和推广,以辛安泉南马绿色有机封闭示范区建设为引领,继续巩固发展辛安泉万亩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封示范区;围绕大葱、旱地西红柿、设施蔬菜、中药材、有机小杂粮等特色种植在全区范围内打造特色产业“四大板块”;在辛安泉镇围绕当地特色产业,打造示范乡镇,培育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典型,探索整乡(镇)发展绿色有机旱作农业模式; 在成家川办事处神泉村、翟店镇小天贡村和潞华办事处西南山社区主要围绕当地特色产业旱地西红柿、智慧新型农业、水果(玉露香梨树、富士苹果、葡萄、樱桃等),集中连片开展有机旱作集成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探索总结推广整村发展绿色有机旱作农业模式;在全区七个领域着力扶持建设10个百亩以上特色产业示范园,推动发展绿色有机旱作技术模式。工作中,潞城区的主要做法是:

巩固发展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区创建成果

巩固2018年创建成果,继续实施辛安泉镇南马绿色有机封闭示范区,以南马村山西省核桃实训基地2000亩核桃为主,辐射带动林泉林专业合作社等核桃种植大户形成全镇7000亩优质核桃种植,发展500亩的杂粮基地,全面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带动示范区坚持标准化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实行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打造企业和产品品牌,强化产业对接,形成示范区发展新格局。

大力推广实施特色产业“四大板块”

根据要求,坚持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划定实施区域,明确了实施主体,通过发布通知、媒体宣传等形式,新型经营主体自愿申报的形式确定新型经营主体作为项目的建设主体。对四大板块区域内有条件的企业和合作社,实行农民土地统一流转、统一经营,按照“以点带面、相对集中”的思路,重点围绕旱地蔬菜、中药材、设施蔬菜、小杂粮等特色产业,在潞城区建设四个面积相对集中连片的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特色种植板块。即:(1)合室乡大葱、成家川办事处旱地西红柿(豆角)等露地蔬菜生产特色农业板块。(2)店上镇、史回乡、辛安泉镇中药材生产特色农业板块。(3)翟店镇、潞华办事处设施蔬菜生产板块。(4)辛安泉镇、黄牛蹄乡、微子镇、翟店镇绿色有机小杂粮生产板块。


示范乡镇、村分层分类示范

辛安泉绿色有机示范乡镇创建,通过规划“一区一带一山两轴”实施区域,实行“1+9+3” 运行模式(一个示范区+9个合作社+3个撤并村集体),将示范区域打造成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的10000亩的绿色有机果蔬杂粮基地。其中一区为继续实施的长治市级封闭示范区“辛安泉镇南马绿色有机封闭示范区”,以南马山西省核桃林实训基地为主,辐射带动林泉林专业合作社等核桃种植大户形成全镇7000亩优质核桃种植,发展500亩的杂粮基地;一带为浊漳河道沿线一带,涉及石梁村老犁头中药材基地500亩,续村崔志民采摘基地200亩,潞河王森堂桑树种植基地300亩;一山为依托马鞍山周边地域特点,以安乐、井峪、申家山三个撤并村庄集体经济合作社为主体,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有机施肥,发展有机小米基地700亩;两轴为自行车慢行赛道、旅游公路两轴,涉及向荣种植专业合作社红薯种植基地100亩,西南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油桃种植基地200亩,西北村绿满佳乐种植专业合作社葡萄种植基地200亩,斜底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苹果种植基地200亩,茶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济作物基地100亩。

在成家川办事处神泉村、翟店镇小天贡村和潞华办事处西南山社区主要围绕当地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开展有机旱作良种和集成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田基设施,提升耕地质量;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行动;推广应用农牧循环技术,推进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发展区域、品质、功效等特色鲜明的优质农产品,培育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典型;探索总结推广整村发展绿色有机旱作农业模式。

成家川办事处神泉村创建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村,今年要做的工作是:1、先行先试50亩旱地西红柿防弹网搭建工程,以达到防冰雹、防暴晒、防霜、防雾的目标,保证西红柿品质优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增收。2、建设示范区旱地西红柿病虫害统防统治体系。

潞华办事处西南山社区种植的水果经济林以玉露香梨为主,配套种植苹果、枣树、杏树、葡萄、樱桃、桃树等树种,林下套种中药材银柴胡、连翘等,形成了具有卢医山地域特色,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品牌效应明显的优质高效的新一代生态绿色有机农业体。

翟店镇小天贡村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和谐,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市场导向、主体运作,政策推动、示范引领”的工作原则,发展小天贡绿色有机旱作农业800亩,把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紧密结合,提高技术支撑,发展菊花50亩,葵花50亩,辣椒100亩,有机蔬菜200亩,水果玉米200亩,;大棚设施蔬菜13亩。

培育主体,扎实推进七个领域的示范带动项目

继续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发展标准化生产,依托2018年潞城圣堂食品有限公司等7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绿色有机特色产业示范园带动现代农业、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庄园、有机旱作粮食高效种植示范片等七个领域绿色发展,着力打造潞城区绿色有机示范区项目,推进潞城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产业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项目的创建工作,为把潞城区打造成为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特色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助力扶贫健康发展

2019年坚持把发展绿色有机旱作农业作为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核心支撑,巩固提升合室乡为核心的大葱扶贫产业园区带贫益贫效应,努力创建以店镇和黄牛蹄乡为主的高粱、芦笋等特色种植扶贫产业园区、以辛安泉镇为主的核桃扶贫产业园区、以成家川办事处为主的旱地西红柿扶贫产业基地、以店上镇、黄牛蹄乡和微子镇为核心的中药材扶贫产业基地,新建“扶贫车间”,确保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群众通过特色产业项目和就近就业增收脱贫。目前合室乡万亩大葱扶贫产业园区已通过长治市审核,同时建立了“学之韵”服饰、黄牛蹄乡兴化服装、史回乡王里堡灯笼、合室乡电子元件等9个扶贫车间,吸纳290余人就近就业,其中贫困户近90人,人均增收6000元。

实践中,潞城区也深刻地认识到,发展有机旱作是农业生产领域的一场革命,需要改变的不仅是观念技术,更需要农业内部的变革,对照产业发展要求,潞城区仍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潞城区山区、丘陵较多,村民居住比较分散,相关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田间道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损坏严重,这些现象严重的影响着旱作农业的发展。

2、种植业比重偏大。经过去年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绩,但种植还是很单一,主导产业仍以籽粒玉米为主,特色产业不明显。

3、产业化发展层次低。潞城区受土地种植面积、气候和农民思想意识等影响,存在“布局分散,特而不强”,上档次、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较少,企业外向度不高,知名品牌少,真正能够达到“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产供销一条龙、形成规模的仅有有限的几家,绝大多数还局限于自身一家的发展,不能带动当地农民的生产发展。

今后,潞城区要在每个乡镇千亩示范片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潞城区大葱种植的悠久文化历史,拓展特色产业大葱万亩示范区,种植上改变常规种植思维模式,从单一产业向全产业链发展,销售上改变传统营销模式方式,从分散营销向立体营销方向发展,担当起绿色有机旱作农业新的使命,以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建设潞城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走出一条具有潞城特色的有机旱作农业发展道路。


长治市农业农村局、长治新闻网联合策划
文字提供 丨 潞城区人民政府
编辑 丨 秦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