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都護府僅2萬唐軍,為何能控制300萬平方公里的西域?

用戶61431949


很多人關心,安西和北庭,每個都護府都只有兩三萬人士兵,怎麼能控制得了幾百萬平方公里的西域地區呢?這個問題,牽涉到了唐朝時期很多地理、民族、軍事等方面的知識,可以說非常博大精深,筆者只能選擇幾個熟悉的角度談一談。


安西和北庭的正規駐軍,分別為2.4萬和2萬

根據《舊唐書》記載,唐朝極盛時期的天寶年間,安西都護府管鎮兵二萬四千人,馬二千七百匹,北庭節度使管鎮兵二萬人,馬五千匹。天寶年間,北庭、安西兩個都護府的轄區包括了今天中國新疆全部、中亞大片地區,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的部分地區。

需要指出的是,這些部隊都是唐朝的正規軍,系內地徵募調集的,而且都有嚴謹編制。比如北庭的兩萬人分為了三個軍,分別是瀚海軍(駐庭州,兵1.2萬人,馬4200匹)、天山軍(駐西州,兵5千人,馬500匹)、伊吾軍(駐伊州西北五百里甘露川,兵3千人,馬300匹)。

以北庭為例,北庭都護或節度使直接兼任瀚海軍經略使,西、伊兩州刺史兼任另兩個軍的經略使。另外,北庭都護府還下轄15個守捉和16個軍鎮,均為邊地駐軍機構,長官分別為守捉使和鎮守使,每處兵力在300人到數千人不等。不過,駐防守捉城的唐軍很多情況下不是正規軍,有時是招墾或臨時僱傭的當地人,有時是隨軍家屬或退役軍人充任,有時甚至是發配的罪犯。

所以說,唐朝在西域的直屬兵力遠不止是正規軍的4.4萬。當然,這些非正規軍並不具備野戰和遠征的能力。

大唐的號召力:安西和北庭能動員兵力,實際遠超十萬人

除兩大都護府直轄的正規軍和非正規軍外,唐朝在西域能夠動員兵力還有很多,甚至在出兵遠征時會成為關鍵力量。這就要說到唐朝的羈靡政策了。

從貞觀到在天寶年間,唐朝在西域設置了十幾個都督府和近百個羈靡州,以自治方式統領城郭諸國、河中諸國、吐火羅、突厥十姓、葛邏祿、沙陀等小國或部族。例如,三姓葛邏祿為陰山都督府、大漠都督府、玄池都督府,西突厥之一的突騎施為嗢鹿州都督府、潔山都督府,著名的沙陀部為金滿州、沙陀州,後升為金滿州都督府。

這些都督府和羈靡州,雖然不被唐朝列入編戶,但都有提供軍隊的義務。從安西和北庭的正規軍編制看,明顯側重於步兵,而騎兵較少。實際上,唐朝騎兵主要依靠的是羈靡部族,歷史上滅高句麗、滅薛延陀、滅西突厥、滅突騎施,都動員了幾萬甚至十幾萬的部族騎兵,打得全是唐朝旗號。而且,唐朝的羈靡部族或小國也湧現了不少大唐名將,比如阿史那社爾、阿史那彌射、哥舒翰、尉遲勝、白孝德、李光進、契苾何力、僕固懷恩、渾瑊等等,在唐朝軍事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

一般來說,安西和北庭需要出兵的話,會以唐朝正規軍為基礎,再徵調屬國和羈靡部族數倍的兵力。比如怛羅斯戰役,安西節度使高仙芝麾下正規唐軍應該只有一萬人,另有龜茲、疏勒、拔漢那屬國的一萬人,再加上葛邏祿騎兵一萬人。這些軍隊,在當時都是法律意義上的唐軍。

所以,安西和北庭能夠動員的兵力,是遠遠超過名義上的4.4萬人。以天寶年間作為標準:

安西四鎮——龜茲、于闐、疏勒、焉耆,每鎮都是一個屬國,均有“勝兵數千人”,可動員兩萬以上。安史之亂時,于闐國王尉遲勝就動員本國五千兵馬入中原勤王。

西突厥十部,每部均有幾千到上萬人不等,雖然此時西突厥衰落,加上唐朝號召力下降,但也可動員三到五萬人。

葛邏祿三部,也可動員兩到三萬人。沙陀部,大約可動員萬人。

河中諸國,包括拔漢那、吐火羅、康國、安國等,也都可各自動員數千人。安史之亂時,唐朝甚至徵調了拔漢納(位於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兵馬。

以上合計,安西、北庭在唐朝天寶年間的可動員兵力,是遠遠超過十萬人這個水平的。

安西和北庭境內羈靡勢力,兵力普遍較少,容易控制

不過,安西、北庭真正最可靠的軍隊還是4.4萬人的正規軍,另外還可以加上安西四鎮的約兩萬人的屬國軍。其他羈靡小國和部族,在唐朝勢力衰微時,也會變成牆頭草,或者另立山頭。但總體而言,這些羈靡勢力普遍國力較弱,很難動員超過唐朝正規軍的兵力,所以便於控制。

唯一例外,可能就是突騎施。

突騎施原本是西突厥十部之一,本身勢力不大。但是在西突厥可汗一系衰落後,突騎施作為唐朝附屬勢力,隨唐軍東征西討贏得不少戰功和聲望。特別是,突騎施湧現了一位叫蘇祿的可汗,本身只是突騎施的部將,卻在一次戰敗後收集餘部,成功壯大了自身實力。

蘇祿率領下的突騎施,在唐朝正規軍難以施展實力的遙遠地區,擔當唐朝的代理人,特別是在支援河中地區反抗大食帝國侵略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突騎施連續在三場戰役中,擊敗了不可一世的阿拉伯軍隊。

突騎施在這些戰爭中,實際上代表唐朝,動員了西突厥十部以及河中諸國的兵力,所以發揮了遠超過本部人口規模的戰爭潛力。

但是,突騎施可汗蘇祿與唐朝反目後,情況就完全相反了。唐朝宣佈討伐蘇祿以後,西突厥其餘九部馬上成為討伐突騎施的先鋒,甚至突騎施自身都出現了“帶路黨”。在這種眾叛親離的情況下,蘇祿和突騎施很快身死國滅。

大唐主要的敵對勢力,可投入兵力也有限

另一方面,大唐在西域的敵對勢力(大食、吐蕃、東突厥),可投入兵力也十分有限。所以,安西的2.4萬軍隊加上北庭的2萬軍隊,加上成倍的屬國和羈靡部族兵力,面對這些勢力入侵遊刃有餘。

其實根本原因,還是距離太遠。尤其是大食和吐蕃,都需要越過諸多地理障礙,才能進入安西或北庭地區。以大食為例,數萬軍隊遠征怛羅斯,就已經是擴張極限了。儘管在怛羅斯獲勝,阿拉伯帝國卻並沒能在河中地區佔領多少土地,多數小國依然向唐朝效忠。

對唐朝威脅最大的吐蕃,也是如此。吐蕃進入西域,必須翻越崑崙山,或者繞道大小勃律(阿富汗、巴基斯坦),後勤補給非常艱難。在開元之前,吐蕃曾兩次佔領安西四鎮全境,但實際上依靠的是西突厥叛亂勢力,吐蕃自己投入的兵力非常少。開元之後,唐朝在安西四鎮正式部署2.4萬正規軍,此後吐蕃就再也難染指西域。甚至在安史之亂後,吐蕃經過了30多年時間才勉強從東方侵入西域,而不是傳統的南方路線。

從這些歷史事實來看,安西都護府的2.4萬唐朝正規軍,北庭都護府的2萬唐朝正規軍,在唐朝國力強盛時期,用於控制數百萬平方公里其實是綽綽有餘的。(作者:陶慕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