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立冬晴,養窮人",請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三六五平凡之路


農村老人說:“立冬晴,養窮人”,請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有時候真的覺得農村老話很有意思,看似毫無章法,前後感覺沒有關聯,但是仔細想來卻又很有深意。農村俗語當中,最多的就是生活和生產,前者是家長裡短,後者是飢餓溫飽。“立冬晴,養窮人”,這句俗語咋看起來好像是關於農村生活的,但是實際上卻和農業生產有關鍵性。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句俗語還有很多佐證材料,首先是“立冬晴,一冬凌”,立冬的時候是大晴天,那麼整個冬天都會比較寒冷,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冷冬。我們這裡晴天有二個多月了,今日立冬依然是豔陽高照,按此說法很大概率會是冷冬。有人說,立冬晴和養窮人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還有這麼一句,“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那麼反過來則是立冬晴天,糧食豐收。所以說,立冬晴天,未來寒冬,作物豐收,窮人保命。至於說,立冬和豐收有什麼關係呢,主要有這麼幾個方面:1.春夏秋冬,季節交替,本身有其存在的意義,如果該冷的時候不冷,該熱的時候不熱,必然屬於反常情況,歷史當中凡是反常的,必然會有事情發生;2.立冬晴,一冬凌,冬季嚴寒點可以殺死害蟲,讓其蟲卵無法生存,自然破壞性大減,我們看到暖冬之後就是蟲災;3.自然更替、作物循環,冬天嚴寒還能規避旺長,讓不該生長的長了,自然影響後續養分吸收。

所以說,農村老人,將立冬的氣候與生活關聯起來,看起來還不怎麼搭。但是,中間還關聯著氣候、收成,收成好了自然窮人也能夠活下來。想想以前農民溫飽只靠土地收成,今年收成好家裡日子好,收成不好別人生活了,能活下來就不錯了。尤其是家裡比較窮困的,立冬晴天預示冷凍,更有利於作物休眠生長,還能幫忙殺害蟲,來年必然是個大豐收。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指尖三農


題主你好,我們四川南充這邊也有“立冬晴,養窮人”這一說法。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說,在立冬的這一天,如果天氣晴朗的話,就意味著這個冬季天晴的時間多,雨水相應就比較少。而晴天多,雨水少,那麼氣候就沒那麼寒冷了,這對於那些缺衣少吃的窮人來說,日子肯定就要好過一些。

在我國民間,農民們口口相傳留下了許多的諺語,對於這些俗話,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就拿這句“立冬晴,養窮人”的俗話來說,在新中間成立以前,窮人們物質生活極其缺乏。

我爸爸曾多次給我說,他小的時候,我們家十口人,我爸兄妹七個,再加上一位年邁的曾祖母,就只靠我爺爺奶奶養活。

所以,我爸他們穿的衣服,都是補丁上面還要打補丁,即便是這些破舊的衣服,都還沒有多的,到了冬天,天氣晴朗,還不覺得怎麼冷,一旦下雨,經常冷得發抖。

特別是冬天,根本就沒有水鞋穿,就算是下雨天,我爸和和我么爸都是光著腳去上學。


大家想想,在冬天,天氣本來都冷了,在寒冷的雨天打赤腳行走,那日子想想都難過。

當然咯,如果冬季裡經常出太陽,窮人們可以去幹活。有的還可以打點柴拿到街上賣成錢,換些糧食以及生活的必需品回家過日子的。

所以說,在過去,農民們說“立冬晴,養窮人”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李茗說鄉村


農村老人,在農村待一輩子,從事農業一輩子,所以關於農業,老人憑藉經驗已經總結出來了很多諺語,這些關於農業種植方面的經驗總結。其中題主說的“立冬晴,養窮人”就是這樣很經典的一句話。

“立冬晴,養窮人”,這裡面信息量比較大。“立冬”就是說明今天十一月八號是立冬節氣,立冬節氣的到來,意味冬天的開始,意味天寒地凍的時節要到來。“晴”說明天氣是晴天,晴空萬里,天高氣爽。“立冬晴”,是強調立冬節氣是晴天,當然不單單特指這一天,可能最近幾天的晴朗天氣。

“養窮人”字面來說,說起來比較變扭,大意是能夠使窮人也能夠吃飽穿暖,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這是多麼美好的結果,“天下富足,百姓安”。

這句話“立冬晴,養窮人”有道理嗎?我認為還是有道理的,這要從冬季氣候與農事相結合分析。“窮人”應該是特指“農民”,立冬天氣晴朗,用老人的話說“立冬晴,一冬晴”。整個冬天天氣晴朗的時候多,這樣溫度會比較高,溫度高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也提供了足夠的熱量給農作物生長。農民最希望看到的是萬物生長,農作物茁壯成長,讓農民有個好豐收,讓農民的生活不愁吃的。

但是冬季太晴朗,雨雪就會偏少,這樣要防春季乾旱。當然畢竟是諺語,與實際天氣還是有出入的,我們希望今年冬季風調雨順,明年五穀豐登,讓農民放寬心。

關注農民,一起學三農。


湘會大叔


你好!今天就是立冬,正好也是晴天,立冬晴,養窮人,這句話的意思

也有一句言語,立冬晴,一冬晴,也就是說,這年的整個冬天,晴天多,雨水少,整個冬天就比較暖和

就是在舊社會,冬天是窮人最難熬的季節,因為窮,吃不飽,穿不暖,如果整個冬天都是晴天,窮人就比較暖和可以曬太陽,不會太難熬

有錢的人,不管冬天有多冷,衣服多穿點就可以了,窮人就不同了,不管冬天多冷,都沒有衣服添上

所以說立冬晴,養窮人

在現在經濟發展的社會來說,一點道理都沒有

現在的社會,溫飽已經解決了,不管天晴,還是下雨,大家都是正常給做什麼還是做什麼,不會因為天氣變化而改變自己



贛北阿蓮


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文明傳承的大國,在我們的民間擁有著無數的智慧和經驗,雖然有可能不存在於書面的表達語中,但是在鄉下,在民間,在農村,卻有很多俗語廣為流傳。這些話對於農民的日常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過去特定的歷史時期。


現在立冬節氣已過,天氣逐漸減涼,即將正視進入寒冷的冬天。農村老話說,“立冬晴,養窮人”。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為什麼立冬跟養人之間有如此深刻的關聯呢?今天止茶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句俗語的真正含義。

立冬晴,養窮人

大家都知道,過去的科學技術不發達沒有先進的天氣預報系統,大家只能通過觀察自然現象,比如風的走勢,雨水的多少,天氣晴暖的時間長短等等來判斷天氣情況,並以此來指導農業生產生活。在我國傳統的24節氣中,只要你仔細探究就會發現,幾乎每一個節氣都跟當時的天氣有著緊密的關聯,有很多相關的諺語俗語。從今天的角度來看,也許並不是完全準確的預報了天氣情況的走勢,但大體上相差不多,這也是過去在沒有遇天氣預報系統的情況下,農民所能做到的極限。


因此,經過長期的觀察和積累,很多農民認為在立冬這一天如果天氣晴朗的話,則意味著這一年的冬天將會是一個比較暖和的暖冬,不會過於寒冷。比如說像今年的立冬,也就是昨天,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是天氣晴好的狀況。農民據此判斷,今年的冬天將會是一個暖冬。而前幾天國家氣象局也發佈了類似的新聞,告知民眾今年出現寒冬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兩廂對照,說明這句諺語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那麼為什麼立冬晴,整個冬天是暖冬就養窮人呢?

大家都知道過去農村比較窮,農民的生活十分艱苦,很多人都吃不飽穿不暖。可能現在年輕人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日子,而只要上了40歲,50歲年紀的農民,肯定都深有體會。那時候一到冬天,特別寒冷。很多農村家庭窮困潦倒,缺衣少食。到了冬天寒冷的時候,根本不敢出門,或者是無法出門,因為沒有足夠禦寒的衣服。


很多年前聽我爺爺講過一個故事,說他們小的時候,家裡非常窮,一到冬天農閒的時候全都躲在家裡。家裡只有一件棉襖而且還是打了很多補丁,誰要是出門的話,就將其裹在身上。晚上睡覺的時候,一家人擠在一起,將棉襖蓋在上面,勉強抵禦寒冷。其實說到這裡,意思已經很明白了。如果冬天天氣晴朗的話,則相對對於農村人來講是一個好的兆頭。

一方面天氣暖和就不需要太多的衣物禦寒,這就減輕了農民的負擔,甚至還可以穿著相對厚一點的衣物出門去勞作。另一方面天氣暖和也可以少吃一點糧食,因為天氣越冷,人的身體對於熱量的需求越多,就會更加產生飢餓感,就會需要更多的糧食來充飢。另外,冬天如果特別寒冷的話,很多農村老人是挨不過去的。因為他們的身體抵抗力和免疫力都非常低,無法抵禦嚴寒。如果天氣相對暖和,對他們來說可能會更好一些。


所以這就是農村老話“立冬晴,養窮人”的真正含義。這是在過去農村特別貧窮狀況下,農民的一種無奈選擇。就像有句詩所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也許冬天寒冷,對於大戶人家對於富裕人家來說不算什麼,但對於窮困潦倒缺衣少食的農民來講,確實是冬天最難熬的事情。

好在經過新中國幾十年的建設,農村發展越來越好,社會經濟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日子越來越好過,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現在大部分農民都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現在冬天即使寒冷的話,也有足夠的衣物和食物來抵禦寒冷。所以這句話在今天的環境下,可能顯得並不是特別的有道理。但我們看待民間俗語要放到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感受。只有真正的瞭解過去,正視過去,才能夠為我們將來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勇氣和鼓舞,讓我們向更好的方向去努力。

以上就是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對於這句話你有什麼不同的觀點和想法呢?歡迎您的下面留言,說說您的感受。


止茶


立冬晴,養窮人。

立冬是廿十四個節氣中第十九個,過了立冬就正式進入冬天了,天氣越來越冷了,在古時候的窮人,如果冬天太冷了,太難度冬、太難煎熬。立冬晴,就是說,今年的冬天更暖和,自然就好過一些。

還有一個說法就是,如果冬天不太冷,莊稼就少些受凍,也生長的快些,當然,窮人的日子就好過些了。





真相愛永幸福群康副食


農村老人,在農村待一輩子,從事農業一輩子,所以關於農業,老人憑藉經驗已經總結出來了很多諺語,這些關於農業種植方面的經驗總結。其中題主說的“立冬晴,養窮人”就是這樣很經典的一句話。

“立冬晴,養窮人”,這裡面信息量比較大。“立冬”就是說明今天十一月八號是立冬節氣,立冬節氣的到來,意味冬天的開始,意味天寒地凍的時節要到來。“晴”說明天氣是晴天,晴空萬里,天高氣爽。“立冬晴”,是強調立冬節氣是晴天,當然不單單特指這一天,可能最近幾天的晴朗天氣。

“養窮人”字面來說,說起來比較變扭,大意是能夠使窮人也能夠吃飽穿暖,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這是多麼美好的結果,“天下富足,百姓安”。

這句話“立冬晴,養窮人”有道理嗎?我認為還是有道理的,這要從冬季氣候與農事相結合分析。“窮人”應該是特指“農民”,立冬天氣晴朗,用老人的話說“立冬晴,一冬晴”。整個冬天天氣晴朗的時候多,這樣溫度會比較高,溫度高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也提供了足夠的熱量給農作物生長。農民最希望看到的是萬物生長,農作物茁壯成長,讓農民有個好豐收,讓農民的生活不愁吃的。

但是冬季太晴朗,雨雪就會偏少,這樣要防春季乾旱。當然畢竟是諺語,與實際天氣還是有出入的,我們希望今年冬季風調雨順,明年五穀豐登,讓農民放寬心。

關注農民,一起學三農。


三農小黃鴨


今天就是立冬的日子,正好回答一下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吧!立冬晴,養窮人,從字的意思晴是晴天的《晴》,我覺得就是有個好天氣,寓意著假如這一天天氣好,能代表來年的老百姓會好過,老白姓是靠天吃飯,依靠土地有個好收成,這可能就是世世代代留下來的經驗,老人們傳承下來的,表示著這一年沒有自然災害,風調雨順希望來年有個好收成,冬天沒有霜凍,能使得開年莊家好好生長,這天底下就老百姓是窮人,沒有收成,就得捱餓,遭罪,也可以看出來老百姓心裡的害怕和擔心,希望明年全國老百姓都大豐收,吃好,喝好,穿好,住好。請記得關注一下謝謝


甘肅火哥


立冬晴,養窮人,這是一句俗語,是我國人民千百年來總結的生活經驗,意思就是今天正式進入冬天了,立冬這天如果天氣晴朗,預示著這個冬天少有雨雪,對於窮苦的人來說當然是個美好的冬天了,如果一個冬天都是晴天,對於土裡垉食的窮人是有利的。他們可以多掙點過冬的糧草。在舊時窮人過冬是飢寒交追的日子,生活沒保障,一家老小几張嘴,都要吃飯,沒有生活來源,如果碰上風雨白雪的天氣,很可能斷糧少炊,那就是拖棍討飯的日子了。

窮人盼望的是冬天晴好能有充足的時間去對付冬春,幫工或憑手藝多掙得鬥米升糧,以保平安過冬不受苦寒。冬至晴,養窮人,這主要的意思,告訴人們這個冬天是個幹冬,還得準備農作物的抗旱問題,做到有備無患。

這些民俗都是帶有一定的趣味知識性的,看是平淡無奇,但在舊時可是人們生活的參照表,現在人們生活好了,這些陳舊的民俗快要失傳了。而且現代氣候也遭到了人為的破壞,老舊的民俗也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生活了。


星空攬夢


在這些諸多的立冬農諺之中,有一句老話叫做:立冬晴,養窮人,這句老話說的又是什麼含義呢?立冬的天氣陰晴變化,跟窮人能有什麼關係?這看起來是毫無關係的天氣變化,也是過去多年的經驗累積,對於過去的農村生活來講,這句農諺還真的是頗有道理,為什麼這樣說呢?

立冬晴,雨鞋掛爛繩,立冬雨,防爛冬,這也是地域性的農諺,有的地區認為,在立冬這一天晴空萬里,天氣一派暖烘烘,那麼整個冬天是一個暖冬,不但暖和宜人一點都不冷,而且是降水很少,很少會出現雨雪的天氣,這樣乾燥而且暖和的冬天,為什麼就叫做養窮人呢?這跟過去的生活條件不好有直接關係,過去大家生活條件普遍低下,缺衣少穿,尤其是寒冷的冬季,沒有充足的禦寒衣物,和晚上厚厚的被子,在寒冬到來寒冷的冬天,窮人是很難熬的。

而一個暖和的冬天,就不用擔心沒有厚厚的棉被,和穿的棉衣服而發愁,窮人連能夠吃飽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根本沒有能力給全家準備好寒冬禦寒的棉織品,沒有能力去準備這些物品,那隻能期盼這個冬天不會太冷,只有這樣,才能安全的度過這個寒冬,所以大家也都期盼著立冬晴,立冬晴,雨鞋掛爛繩,這句農諺的意思,是指立冬晴天,那麼整個冬天,我們的雨鞋是不用穿的,沒有降水,天氣一派暖烘烘,雨鞋掛在牆上不用穿,就連那掛鞋子的繩子都已經腐爛了。雖然帶有很大的誇張,但也側面說明這個冬季缺少降水,和天氣暖和。

立冬雨,防爛冬,這裡指立冬這一天如果是陰天,或者是下雨,那麼整個冬天會降水頗多,而且還相當的冷,冬季極低的氣溫,降落在路上的雨雪,很難被蒸發,白天太陽出來之後,泥濘不堪,晚上氣溫降低,又會凍得結結實實,有時候一個冬天,道路上都是積水,破破爛爛的道路十分難行,也被叫做爛冬。

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我們現在非常的期望冬天能夠特別的冷,寒冷的冬季,不但對於身體有益,也能夠殺滅細菌,好處是很多的,只不過隨著大環境的氣候變化,現在的暖冬越來越多,隨著權威發佈的今年冬天氣溫預測,今年冷冬的出現概率幾乎為零,冬天不冷也已經成為了常態,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