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稱和績效成教育“毒瘤”?

教師職稱和績效成教育“毒瘤”?

有一線教師說,職稱和績效已經成了教育的“毒瘤”,甚至成了校長的斂財工具。

不過,職稱、績效設立本身都是好的,但當兩者聯繫在一起時,彼此之間發生了“化學反應”,就成了許多教師心目中的“毒瘤”。但職稱和績效是否成為校長的斂財工具,則是立足於中國的人情社會背景下的猜測,並不見得是普遍現象。

對於職稱,曾有老師提出這樣一個疑惑,中小學職稱設立之前,並沒有多少老師混日子,只不過是有關係的老師掙一樣的錢少乾點工作,而有了職稱以後,開始出現兩極分化,有關係的老師不僅多拿工資還可以幾乎不幹活,與此同時有些老師乾的活越多錢反而更少了。

因此,許多老師談論到職稱和績效工資時,總是怨聲載道,認為就不該存在這兩種制度,正是由於這兩種制度的存在,讓不少教師心灰意冷,也讓許多農村教師不能安心從教,甚至建議廢除職稱和績效。

教師職稱和績效成教育“毒瘤”?

但是,教師的職稱和績效並非特殊的存在。

教師作為一種比較特殊的事業單位職工,和醫生護士之類的事業單位職工同屬於專業技術崗位,崗位職稱每一級的升遷都需要滿足一定的年限要求,還必須再經過考核,而績效原本屬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作考核中的重要一項。所以,職稱和績效並非是有意針對教師特別設定的“天花板”,所有事業單位都牽扯到這兩項考核。與教師類似,其他專業技術崗位的職稱,名額一樣有限制。

教師的職稱和績效之所以話題熱度不減,主要是教師和成千上萬家長經常接觸,相對於其他事業單位更接地氣,而教師的收入又一直都是家長們的關注的焦點,有人認為教師工作輕鬆收入高,還能依靠補課掙外快,所以,當老師們吐槽職稱考評不公平、績效工資不合理的時候,不少人都會認為教師是在哭窮而已。

教師職稱和績效成教育“毒瘤”?

但是,對於教師來說,職稱和績效已經成了影響工作積極性的重大阻礙,也在無意中加重了學生的負擔,為了評上職稱,類似於音樂、美術、體育的課程被壓縮,學生作業負擔不斷加重,以至於甚至有人認為已經成了不得不去除的“毒瘤”。

不過,職稱和績效這個“毒瘤”正在被切除,但肯定會經歷陣痛期。

關於教師職稱和績效工資,有一個好消息,也有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職稱變得更好評上,不再有“偽績效工資”,壞消息就是職稱評審依然會存在,想要徹底消除並不現實。

今年9月份,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將會降低職稱在績效工資中的權重,而績效工資將更加註重其本身的獎勵性質,還進一步提高獎勵性績效工資。不過,這些大方向變成政策真正落實下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現在的職稱改革,更傾向於在評審制度和要求上改變,比如說,不再嚴格限制學歷,淡化學歷的影響,為那些學力不足但教學經驗豐富的人才開闢綠色通道;也不再限制論文發表數量,為農村教師開闢了一條評職稱的道路,能夠讓農村教師安心從教,不再為職稱所累。

教師職稱和績效成教育“毒瘤”?

同樣,績效工資改革也是如此,將來有可能不再扣除教師績效工資原有的30%作為教師績效考核的獎金,讓教師績效考核不再是“拿教師自己的錢獎勵自己”。大部分教師也是樂見其成,對於績效工資的改革比較看好。

但是,與績效相比,職稱還有自身的獨特之處,評審最終還是由人說了算。而中國又是人情社會,現實生活中也出現了“有關係的老師比有能力的老師職稱高”的現象。所以,職稱最終是繼續完善還是直接取消,恐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溫馨提示: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

免責聲明(本平臺轉載並註明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的信息, 並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另,我們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在24小時內及時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