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貌似公平下的痛

教師的職稱是許多老師一生的痛。

有不少的學校領導,以為他們的職稱評定標準十分公平。在他們看來,他們把教師的教學成績作為職稱評定的一個重要指標,十分公正。有的學校甚至規定,教師在教研、輔導等其他方面的積分不能超過教學成績積分的多少份額。在制定政策的領導們看來,這樣的評價體系十分客觀。

成績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職稱:貌似公平下的痛

那麼,真的是這樣嗎?這樣的評價標準真的就客觀、公平嗎?

首先,教育主管部門多次發文規定不能把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反過來,我們可以設想一下:能把成績作為評價教師的唯一標準嗎?真的是教學成績好的教師就是優秀教師,教學成績不好的教師就在這裡混日子嗎?實際情況恐怕沒有這麼簡單。

毋庸置疑,現在我們的許多老師在教學上還走的是粗獷經營的教學模式。他們取得好成績的唯一法寶就是:練,練,練……作業,作業,作業……今天的成績在勤學苦練下是提高了,但明天的潛力和興趣也消失了。他們到底是教育的罪人,還是學生的恩人?

職稱:貌似公平下的痛

其次,許多學校在學生的分班上都有貓膩。和領導關係好的,多分一些好學生。和領導關係差的,多給你一些後進生。你不是要教學成績嗎?你不是平均分數要高嗎?多給你幾個後進生,就夠你這一學期忙的了。

於是,許多老師為了成績高,就在後進生上“下功夫”。最後平均成績是提高了,可是在老師的威逼利誘下,教室裡的後進生都流失了。反正流失的學生,學校買單,和老師關係不大。這是在育人,還是在毀人?

職稱:貌似公平下的痛

第三,只看成績的教學評價過於單一,使本應多元的校園文化顯得十分貧瘠、單調。在這種評價方式下,校園裡只有競爭,只有淘汰。校園裡沒有《侍坐》裡面師生的其樂融融。有的只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關係,對手關係,你拼我殺,你死我活。

在這樣的校園文化中,越是以人為本的教師,越是人文底蘊深厚的教師,越是失敗者。相反,越是功利主義者,實用主義者,越是校園裡的佼佼者。

這樣的校園健康嗎?這樣的職稱評價標準公正嗎?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