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字”是什么?京剧的唱念,什么情况下字算倒了?

京剧(也称皮黄),旧称:“花部乱弹”。这样称呼,是区分在中国延续了好几百年的另一种戏曲形式:昆曲。这种称呼,有贬讽之意,它形容这种艺术形式,是“野调俗曲,花杂不纯”。

那么,京剧取代昆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戏曲形式以后,也开始了它对本身内容形式的修正和规整。特别是京剧在清中晚期,受到文人墨客,以及皇族达官贵人的青睐,使它的艺术品位和文化格调不断提高,这里晚清统治者叶赫那拉氏也是功不可没的。

“倒字”是什么?京剧的唱念,什么情况下字算倒了?

叶赫那拉氏

二三十年代,由于一些新生京剧大师的出现,京剧彻底摆脱了“乡野俗调”的桎梏,艺人们在一些文学大家的帮助下,剧本字音的规范,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大家知道,中国汉语的语言是讲四声的,所谓的四声是指:“平、上、去、入”,四声还有阴阳之分。但今天的北京话,只有平声分阴阳,去声入声已经没有阴阳之分了。同时,入声字也归到其它声调里去了,这就形成了北京音的四声,那就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倒字”是什么?京剧的唱念,什么情况下字算倒了?

湖广音的四声调值和北京音的比较图

由于京剧主要来源于汉剧徽剧,所以,它的唱念讲究“湖广音、中州韵”。但是由于它是在北京成长起来的,所以后世的京剧大师们,为了唱腔的优美顺口。以及照顾到观众的语音习惯,很多艺人在他的字音里,就运用了好多京音入字,这样的艺人有梅兰芳,张君秋,马连良等。

因此,要弄清楚京剧的唱腔念白中,哪些是倒字,哪些不是,有些问题就必须先得理清楚。

那么我们下面就有关问题详细说明。

首先,北京音入字算不算倒字。

答案是肯定的,不算。为什么呢?

最早的京剧大师级艺人,老生老的“三鼎甲”,比如,程长庚祖籍安徽潜山,余三胜是湖北罗田人,张二奎祖籍河南周口,出生在北京。那么号称“伶界大王”的谭鑫培祖籍湖北黄陂。所以,张二奎是多以京音唱念京剧的,这是早期京剧艺人主要以京音成派的艺术家。其他艺人则是多以湖广音入字行腔的。

“倒字”是什么?京剧的唱念,什么情况下字算倒了?

一代老生宗师谭鑫培

到二三十年代,梅兰芳等大师更是运用了很多的京音入戏行腔,他们的目的就是遵循这么一个原则:唱腔的好听顺畅是行字按腔的第一准则。他后来谈到:“陈彦衡先生常和我研究旦角唱腔,他是主张革新的,但他曾对我说:腔无所谓新旧,悦耳为上。要避免:怪、乱、俗,戏是唱给别人听的吗,要让他们听着舒服”。(摘自:梅兰芳《舞台上四十年》)

遵循这个原则,梅派的演唱,尽量避免让人感到别扭和不舒服的那种行腔。那么在运用四声上,梅先生也是遵循湖广音和北京音,哪个自然贴切唱起来自然大气,他就用哪个来按腔行字。有些人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死教条,说梅先生的很多字唱倒了。如果按照这些人的说法,那么,京剧里除了言菊朋程砚秋,严格按照湖广音按字行腔以外,其他人那多少唱腔里也有用京音按字的,那是不是就把字唱倒了呢?

“倒字”是什么?京剧的唱念,什么情况下字算倒了?

京剧大师梅兰芳

其实细细分析,程砚秋的唱腔里也不完全百分百的是湖广音,和梅兰芳比,他只不过按腔的湖广音占的比例比较大罢了,那么到了老年,更是很多的腔运用了京音按字行腔(见他的电影《荒山泪》)

再说言菊朋,言菊朋是梨园界公认的,唱腔严格按照湖广音按字行腔的典范。但是,我们发现,他的那种唱法,成了“怪腔跌出”、“以字害腔”的典型。各有利弊,由于他的唱腔比较恪守他自己的那个原则,所以唱起来难度很大,甚至他的琴师后来都跑了,临走还说三爷的腔九转十八弯,谁也伺候不了。

“倒字”是什么?京剧的唱念,什么情况下字算倒了?

京剧老生大家言菊朋

上面举的例子说明,不是说按照湖广音的就是字正腔圆,而京音就不是,关键要看哪个好听更容易流传和被观众接受,这才是重点。

其次,什么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倒字?

上面已经阐述过,京音入字不算倒字,那么京剧的唱念中什么样的情况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倒字呢?那就是这个字,哪个音也挨不上,既不能从“湖广音”中寻出字音的由来,也不能从北京音里找出根据,那么这个字就是“倒字”,这包括一些地方的人自带的口音,和一些没有经过严格基本功训练的发音吐字等等,

比如:京剧程派名剧《文姬归汉》,李世济为了突出民族大团结,塞进去了一段不伦不类,莫名其妙的“送儿女”,我们先不谈这段唱和程先生原剧的矛盾相悖性,就说它的字音,“送儿女”三个字,按照我们上面说的京剧按腔规律,用湖广音和京音衡量,你会发现,这第一个字就是倒字,北京音“送”(sòng)去声,那么按照湖广音的发声规律,应该发上声(sǒng),而李世济发的却是阴平(sōng)。当然有人还说他的“儿女”的“女”字音也没发对,给人感觉发的是“雨”字,“送儿女”唱成了“松儿雨”!女字是不是口音不知道,这三个字倒了一个,字音不正是肯定无疑了。

“倒字”是什么?京剧的唱念,什么情况下字算倒了?

李世济演《文姬归汉》

除了这个例子以外,号称49年以后的唯一流派“赵燕侠”派,由于她唱腔的特点,使得她的字音不遵守湖广音和京音规律的倒字,那更是数不胜数!我想,她可能也有直接的一套理论来支持他的这种,你说倒字,她确认为是革新的行为。

1979年赵在一次谈话中就明确表示了她对京剧字音的态度。她说:“任何事物都要发展,变化,京剧也是这样的......我认为,使观众一字一句听清楚,很重要”。这话对吗,好像没什么毛病,但是有一样,无论继承还是发展,都不能瞎继承乱发展,任何事物都得遵循一定合理的规律去行进,才是正确的发展前进的方向。背离了就是错的、荒谬的、不当的!

赵这派从国家把她竖起来那天起,就争议不断,为什么,因为大的来说,它缺乏派的三大特性,那就是大量独特的个人剧目唱腔,弟子继承,群众传唱。

“倒字”是什么?京剧的唱念,什么情况下字算倒了?

京剧艺术家赵燕侠

那么还有一点就是赵腔里的“倒字”,也历来受到人们的强烈诟病,认为她不讲究,不是京剧,是“大口落子”。我们举一例:比如她演的《白蛇传——断桥》的那段流水:“你忍心”,整段唱词是:

你忍心将我伤,端阳佳节劝雄黄,你忍心将我诓,才对双星盟誓愿,你又随法海入禅堂,你忍心叫我断肠,平日恩情且不讲,怎么不念我腹中还有小儿郎,你忍心见我败亡,可怜我与神将刀对着枪,只杀得我精疲力尽,头晕目眩腹痛不可挡,你袖手旁观在山岗,手摸胸膛想一想,有何面目,来见妻房。

赵的这段唱的尖团上口我们先不说,就说它的这个倒字,那真是一堆一伙的,比如:将、劝、诓、对、断、念、有、小、可、我、只、杀、得、尽、眩、挡、想。这些字全都倒了,它就是我上面说的,是违背字音的按字原则,用湖广音和京音的发音规律衡量全都不符合,它是什么音,不清楚,可能是地方口音,或者什么音,反正不是京剧要求的那个发音。

“倒字”是什么?京剧的唱念,什么情况下字算倒了?

京剧《白蛇传》“断桥”一折

综上所述,简而言之,什么算京剧中的倒字呢?那就是:既不符合湖广音的发声规律,也不符合京音的发声规律,这样的字基本上就可以算作倒字了。

京剧的字音,就是多种地域方言以及一些被有意保留的古音语音的集合体,由于发源地原因,就取名为“湖广音、中州韵”,近代,它是“湖广音、中州韵、京音”的结合体。

对于字音的问题,我们应该做到的就是,既不能胡乱地,不按照字音规律按字行腔,也不能死板地,不知道变通和一味的保守。我们是要维护京剧字音的规范性,因为,保留下来的唱腔按字规范,是前辈艺人去伪存真的结果,不是无的放矢的瞎保留。但是我们也不能做不能变通故步自封的“老顽固”。京剧在他百余年的发展道路中,就是在不断修正,不断补充,并且加进一些有意义的,去除一些不被欢迎和没有什么用处的,修正是方方面面的,其中也包括语音字音的保留和变化。其目的也是为了这门艺术的不断完善和更加受大众欢迎。如果像有些人说的,京剧的字音不能改动一丝一毫,那也就没有后来的京音入字了。

“倒字”是什么?京剧的唱念,什么情况下字算倒了?

京剧老生大家余叔岩

京剧在发展过程中,倒字现象是逐步被完善的,最早的传统唱腔是“以字就腔”,所以,字音倒了是不奇怪的,后来由于士大夫和文人的参与,以及艺人对唱腔字音的重视而形成对字音的逐步纠正,这种现象就越来越少了,传统的“以字就腔”,逐渐被“以腔就字”;“因字生腔”所代替,这里京剧大师余叔岩,言菊朋,梅兰芳、程砚秋的贡献尤其突出。他们从不同的侧重点,逐步完善了京剧的字音体系,使京剧的倒字现象越来越少,唱腔也越来越优美动听。

京剧之所以能称之为国剧,各方各面的完善讲究也是他的一个重要方面,倒字这个话题今天只是比较肤浅的说了一个大概,具体情况还复杂的多,但是我想上面我说的就是一个衡量字音“倒与不倒”的原则,我想这一点,大家应该没有什么异议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