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薩達姆為什麼不到俄羅斯避難?

NBA283702751


普京曾一度告誡薩達姆放棄對權力的貪戀,薩達姆沒有聽取普京的意見,最後落到了一個國破家亡的下場,在薩達姆遇難時肯定想起過普京這番話,那麼薩達姆遇難之前為什麼不向普京求助,前往俄羅斯避難呢?這裡面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有兩點較為突出:第一、薩達姆不想;第二、普京不願。

薩達姆被捕



有朋友可能會疑問,為什麼會說薩達姆不想去俄羅斯避難呢?因為薩達姆生性多疑,且過於自信,在薩達姆眼裡,除了親信之外,沒有任何人值得相信的,包括普京。薩達姆甚至會覺得如果他在2003年前後到俄羅斯避難,很有可能會被普京下令抓起來,所以薩達姆選擇了逃回自己的家鄉,藏在在一個破院子的地窖裡面,以此躲過美軍的搜索。當年,薩達姆其實有向俄羅斯求助過,只不過不是避難求助,而是軍事求助,薩達姆百萬雄獅被擊潰之前,薩達姆曾求助普京,想讓俄軍出兵幫助伊拉克對抗美國,然而普京沒有行動,普京只是在聯合國內攜手各國阻止美國打擊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可美國繞過聯合國也要打擊伊拉克,普京就真的愛莫能助了,畢竟2003年的俄羅斯還是個“沉睡的北極熊”,而普京也只不過是個剛從政沒多久的“青澀”總統,想幫薩達姆也幫不了,同時這也是普京不願接受薩達姆到俄羅斯避難的原因。

2003年,俄羅斯剛從分崩離析的局勢中中穩固下來,根本沒有任何實力與美國叫板,更不可能去染指戰爭,如果冒然將薩達姆作為庇護對象,勢必會引發美國的不滿,屆時美俄雙方起了衝突,俄羅斯會被打得很慘,經濟發展也會被限制。對比一下當年美俄的經濟形勢,也就可以知道,普京是真的愛莫能助,2003年,俄羅斯的GDP總值僅有4303億美元,還不及美國打伊拉克戰爭耗費的軍費,更讓人無奈的是美國2003的GDP總值為11.46萬億美元,是俄羅斯的25倍,再看一看當年同意打擊伊拉克的那些國家——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都比俄羅斯的經濟實力強,即便是它們都不與俄羅斯展開軍事對峙,單單靠經濟實力就足以碾壓當時的俄羅斯。

另外,救薩達姆,對於普京來說一文不值。薩達姆的百萬雄師為什麼會在短時間內潰敗?恐怕除了美軍實力強大之外,還有一些其他原因。眾所周知,當時美軍攻佔巴格達的時候,伊拉克人民是舉雙手歡呼的,他們和美軍一起推倒了薩達姆的雕像,暫且不評判伊拉克民眾如今過得怎麼樣,就以當時的局勢而言,薩達姆已經完全被伊拉克民眾認為是“獨裁者”,已經失去了民心,不可能再復位,伊拉克政府也會重建為親美政府,普京救薩達姆還有什麼意義呢?難道還要扶持他東山再起,折回伊拉克消滅美軍?這或許只存在於薩達姆的幻想中。

俄羅斯總統普京



其實,薩達姆給自己規劃了兩個逃生計劃,只可惜薩達姆當時的逃跑路徑幾乎已經被全部封鎖,根本不可能逃出伊拉克境內。當時參與逮捕行動的美國少校奧迪諾在抓到薩達姆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們確信美軍封鎖了薩達姆所有的逃亡路線,確信薩達姆依然在境內,但是他們中間搜捕工作毫無進展也是事實,畢竟薩達姆是一個狡猾的人,善於隱匿,他們中途有想過放棄,但是就在他們想放棄時,薩達姆的貼身保鏢(另一個版本中是親信)給了美軍機會,他們在伊拉克境內發現了保鏢的蹤跡,隨藤摸瓜抓到了薩達姆,經過DNA檢測確信是薩達姆本人,事後也證明,薩達姆沒有逃出伊拉克境內的猜測是正確的。當然,薩達姆沒有逃出伊拉克,更多的是出於他不想,因為他不信人外面的那些人,他只信任身邊的宗教徒。

可能有人會問,如果現在給普京一次機會,普京會不會給薩達姆提供庇護?或許答案與當年是相似的。普京其實在這幾年裡做過類似的事,比如給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提供庇護,給稜鏡門的主角斯諾登提供庇護,但是如果給普京一次重新選擇“救不救薩達姆”的機會,普京仍然不會選擇救薩達姆,還是那個原因,薩達姆本人對俄羅斯來講沒有價值,反而只會招致災禍,因為薩達姆太狂妄,得罪了太多勢力。給反美親俄的人物提供庇護,俄羅斯也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的,比如美國的經濟制裁,但是權衡某些信息的價值,俄羅斯會選擇庇護與否,比如庇護亞努科維奇,完全是因為亞努科維奇為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半島提供了關鍵的情報,對俄羅斯來說這是很有價值的信息,而狂妄的薩達姆不具備類似的價值。

接受俄羅斯庇護的亞努科維奇

所以,薩達姆為什麼不去俄羅斯避難?一方面是因為薩達姆生性多疑,狂妄自大,信不過俄羅斯人,不情願到俄羅斯避難;另一方面是因為普京不太願意,這種不願意可以理解為“俄羅斯實力不濟的無奈”,也可以理解為“薩達姆不值得普京出手”,普京早就對薩達姆好言相勸,奈何薩達姆不聽,最後下場慘淡,也算是他咎由自取,俄羅斯不背這個鍋。


黑先生1998


薩達姆為什麼要逃到俄羅斯避難?

首先在薩達姆被捕以前,他的兩個兒子和孫子都已經被美國幹掉了,他就是逃了,又有什麼意義?

其次,薩達姆可沒覺得他一定就會輸,畢竟伊拉克也是自詡為世界第三大軍事強國。覺得美國就是想幹掉他,也要花費一番功夫的,他才不會逃亡呢。

第三,薩達姆本身就信不過俄羅斯,的確薩達姆和蘇聯的關係良好,也從蘇聯進購了大量的武器裝備,獲得了蘇聯高層的友誼,但是蘇聯和俄羅斯它是一個國家嗎?他們不是。



第四點俄羅斯都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在海灣戰爭期間那個局勢下,如果薩達姆軍隊逃往俄羅斯的話,俄羅斯會不會為了交好美國而將薩達姆出賣了,這也是另一個問題,畢竟當時時任俄羅斯總統的可是葉利欽。

第五點,薩達姆也是有個人英雄主義的。他不是那種,一見到美國就渾身發抖的懦夫,所以說他選擇了和伊拉克共存亡。


第六點,薩達姆是伊拉克的領導者,你可以說他獨裁的,但是不可否認他把伊拉克看得比薩達姆自己的生命都要重要。


嘯鷹評


2003年3月17日,美國、英國非常強硬地對伊拉克聲稱:外交階段結束,伊拉克將面臨戰爭。

美國總統小布什更是武斷要求,薩達姆必須在48小時內離開伊拉克。

第二天,伊拉克最高領導人薩達姆拒絕了最後通諜。

48小時過去後,2003年3月20日,美軍對巴格達發動軍事打擊,伊拉克戰爭爆發。

美英聯軍先後向巴格達等伊拉克的10多座城市和港口、投擲了各類精確制導炸彈2000多枚,其中戰斧巡航導彈500枚。

當時很多人都等著觀看,伊拉克軍隊如何痛擊美軍,以壓制超級大國的狂妄。

僅僅過去26天,美軍正式宣佈:伊拉克戰爭的主要軍事行動已經結束,聯軍控制了伊拉克全境。

人們都以為,薩達姆一定會帶領伊拉克人民開展持久的游擊戰。各國人民又錯了。

2003年12月13日,薩達姆在家鄉提克里特被美軍抓獲。

有人疑問:當年薩達姆為什麼不到俄羅斯避難?

這個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個方面:薩達姆認為沒有必要到俄羅斯避難!

首先,薩達姆熱愛伊拉克,他捨不得離開伊拉克。薩達姆在伊拉克的領導地位,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奮鬥多年得來的。

在多年的革命生涯中,薩達姆培養了頑強的意志與超人的韌性。

薩達姆30歲時,成為復興黨第二號領導人物;

31歲時,薩達姆成為伊拉克革命指揮部的副總書記以及宣傳部長和安全部長。

35歲時,薩達姆開始將外國的石油公司國家化,並將石油收入用來建造軍隊。

42歲時,薩達姆就任總統,成為伊拉克黨和國家的領導人。薩達姆的統治贏得了絕大多數伊拉克人民的擁護。

就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前一年,2002年10月15日,薩達姆在全民公決中贏得了100%的支持率,再次獲得7年的總統任期。

其次,薩達姆認為伊拉克全國人民支持他,所以,美國發動對伊拉克進攻後,薩達姆向全國發表講話,號召全國人民抗擊美國侵略,擊敗美英聯軍。

薩達姆覺得,即使美軍進入伊拉克境內,伊拉克人民會和自己一道抗擊美軍;哪怕抗擊美軍失敗,自己還是可以躲藏起來的,人民不會出賣他。

再次,美軍開始攻擊伊拉克時,伊拉克擁有一支比較強大的軍隊。

薩達姆政府軍隊數量高達110萬人;伊拉克擁有240架從蘇聯進口的比較先進的戰鬥機和直升機。

薩達姆自認為伊拉克在中東地區是數一數二的軍事強國,美國沒有力量很快打敗伊拉克。

第二個方面:美國不會給薩達姆出逃俄羅斯的機會

伊拉克南方是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敘利亞,東、西兩側是伊朗和約旦。

伊拉克的這些鄰國,有的是敵對國;即使不是敵對國,也是害怕美英等西方大國的小國。

薩達姆要想逃往俄羅斯,必須從鄰國經過,哪個鄰國有膽量讓他過境呢?

當小布什對薩達姆下達最後通牒時,美國已經與相關國家打過招呼,沒有美國的允許,不許收留薩達姆,也不許讓薩達姆過境去其他國家。

伊拉克的鄰國沒有勇氣、也不會為了薩達姆而去得罪美國,從而給自己招來滅頂之災。

所以,薩達姆從陸地、從海上,都是沒有機會逃往俄羅斯的。

薩達姆更不能乘坐飛機逃往俄羅斯,因為美國軍艦上的導彈早就做好戰鬥準備了,只要發現伊拉克飛機升空,分分秒秒就會用導彈把飛機摧毀。

美國準備對薩達姆動手的時候,就已經在伊拉克周邊佈置好銅牆鐵壁,不會留有任何漏洞給薩達姆鑽出去,薩達姆沒有可乘之機。

第三個方面:俄羅斯根本沒有接受薩達姆避難的打算

薩達姆在伊拉克是一個高度集權的統治者,一生很少出國進行外交活動。

但是,薩達姆到蘇聯去過一次,那是1979年,薩達姆去蘇聯一方面結盟、另一方面向蘇聯採購武器裝備。

那時候,美蘇之間正在進行冷戰;蘇聯執政黨是共產黨;蘇聯最高領導人是勃列日涅夫;蘇聯需要擴大社會主義陣營。

所以,蘇聯接待了薩達姆,並且向伊拉克出售了240架先進的飛機。

2003年,美國進攻伊拉克時,蘇聯解體時間不長,經濟需要振興,對國際關係處於觀望時期,誰是敵人、誰是朋友,都需要辨別與考驗。

美國與俄羅斯是敵是友,還不是十分明朗,俄羅斯暫時不願輕易把美國樹成敵人。

2003年3月,美國、英國、西班牙提出建議,要求薩達姆必須在3月17日前放棄被禁止武器,否則將面臨戰爭。

法國領導的其它國家公開反對美國與英國;

可是,作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的俄羅斯竟然一言不發,足見俄羅斯當時是不願得罪美國的。

伊拉克戰爭打響之後,俄羅斯選擇站在一邊觀看美伊大戰,沒有出手幫助伊拉克,連勸架的話語都沒有講一句。

假如薩達姆逃到俄羅斯,說不定俄羅斯會迫於壓力、將薩達姆交給美國處置。

薩達姆知道美國已經切斷了自己逃跑的後路;薩達姆清楚俄羅斯沒有讓自己避難的想法;薩達姆看重自己在伊拉克人民心目中的威望、更相信自己一手打造出來的110萬軍隊,所以,薩達姆沒有選擇到俄羅斯避難。

薩達姆沒想到伊拉克人民拋棄了自己、薩達姆沒想到自己打造的軍隊不堪一擊、薩達姆沒想到最親近的人會出賣自己,所以,薩達姆成了美國的俘虜,並最終被判絞刑。

16年時間過去了,多少伊拉克人還記得薩達姆其人?多少伊拉克人還懷念薩達姆世代?伊拉克人民現在比薩達姆世代過得好嗎?


岳飛的飛


美軍在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前,曾經給薩達姆發過一個通牒,讓他二天內主動下臺,並保證他的安全。當時薩達姆如果答應,他是可以流亡到國外的,但是這個通牒被薩達姆拒絕了。等到伊拉克戰爭正式打響,美軍將伊拉克團團圍住,並封鎖了伊拉克通往鄰國的一切地面通道後,薩達姆成了甕中之鱉,也就沒有機會逃亡到國外了。

▼伊拉克有六個鄰國:土耳其、敘利亞、科威特、沙特、約旦、伊朗。與俄羅斯並不接壤。

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原因,目前還沒有準確的說法。

有人認為小布什執意要打伊拉克,可能是看上了伊拉克的石油資源;也有人認為是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想要通過一場戰爭提高軍方的話語權。總之,就是各種各樣的猜測都有。至於真實的原因,估計除了當時拍板打伊拉克的幾位美國高層當事清楚外,沒人能夠說清楚這個事情。

不過,不管是什麼原因,當時美國出兵打伊拉克的一個重要目標是非常明確的:就是要搞垮薩達姆政權。

因為從2002年開始,小布什政府就在故意不斷的找茬,逼薩達姆下臺。

2002年初,美軍在打垮阿富汗境內的基地組織後,當時的美國防長拉姆斯菲爾德命令手下想辦法把薩達姆和9·11事件扯上關係,借消滅塔利班之機,把薩達姆也滅了。為此他的手下們找到了一個揍薩達姆藉口: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之後,美國政府在2002年要求伊拉克在30天之內證明自己已經銷燬了所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當時,薩達姆同意了。(當時美國幾十萬大軍雲集中東地區,薩達姆知道自己打不贏)

為此,伊拉克的科學家還加班加點製作了一份銷燬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詳盡報告書,並恭恭敬敬的交給了美國政府。結果美國官員看過報告書之卻說,這份報告沒有任何參考價值。我們必須要揍薩達姆。

所以不久後,美國政府再次發難,要求伊拉克允許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重返伊拉克。這一次薩達姆也同意了。派人恭恭敬敬的迎接聯合國官員到伊拉克核查。

小布什本來以為薩達姆會拒絕的,因為當年薩達姆就決絕過聯合國的調查。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薩達姆這次學乖了。

美國見薩達姆怎麼也不上套,於是乎,美國政府也就開始無恥了。

2003年初,小布什交給國務卿鮑威爾一個無恥的任務:要他在聯合國大會上向全世界說明伊拉克擁有大殺器。

當時的副總統切尼交給鮑威爾一份關於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報告,要他在聯合國上宣讀。鮑威爾看過報告之後,發現切尼給他的是一份漏洞百出、毫無說服力的文件。但是鮑威爾沒辦法,還是拿著這份毫無說服力的報告和所謂的證據在聯合國大會上演講了。

▼圖為鮑威爾在聯合國大會上公佈伊拉克存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

當鮑威爾把錯漏百出的報告和證據在大會上公佈後,果不出其然,大會的各國與會代表一片譁然。其中以法國總統克拉克的講話最不留情面。

克拉克說,如果你的演講是為了在安理會通過打伊拉克的決議,使美國對對伊拉克的入侵合法化。那我可以明確的說法國將會對這樣的決議行使否決權,因為你所提供的證據完全無法構成對伊拉克開戰的理由。

大會結束後,小布什政府蒙圈了。薩達姆死活不上套,北約盟國又拆臺,他實在想不出怎麼合法的揍伊拉克。於是乎,小布什決定繼續降低下限,反正他已經沒臉了,乾脆就不要臉了吧。

2003年3月17日,美國政府在絕大多數盟國都不支持,只有英國支持的情況下,向薩達姆提出一個讓他絕對無法完成的要求——薩達姆和他的兒子們必須在48小時之內離開伊拉克,否則他們將面對美國的軍事打擊。

言外之意,只要你薩達姆現在主動下臺,我就不找你的茬了。

小布什心裡清楚薩達姆這種人是絕對不會主動下臺的,所以在發出通牒之後,他就在白宮裡等著薩達姆的回信。等48小時的期限一到,他就下令發動總攻擊。

通牒期限到了後,薩達姆果然拒絕。於是在3月19日,小布什下令,美軍開始了針對薩達姆政權的軍事行動,伊拉克戰爭爆發。

▼圖為小布什發表對伊拉克開戰的講話


伊拉克戰爭的過程就不用細說了,一句話總結就是:伊軍部隊望風而逃,美軍從打響戰爭的第一槍,到佔領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只用了二十一天。美軍用實力告訴薩達姆,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

但是攻佔巴格達後,美國尷尬了。因為美國打伊拉克,一沒有聯合國授權,二沒有盟國們的支持。小布什完全就是無理由的打伊拉克,他在戰後需要給自己找理由,否則無法給全世界一個交代。

一開始,美軍搜查伊拉克境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證明他動武的正當性。然而,美國說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本來就是編造的藉口,所以美軍把伊拉克從上到下翻了幾遍,肯定是什麼也搜不到。

於是,美國政府便把抓捕薩達姆,而且是一定要是活著的薩達姆,定為了美軍在伊拉克的唯一行動。因為只要抓住薩達姆,並強調薩達姆政權劣跡斑斑的人權記錄,也能證明出兵的正當性。

為此,美軍開始搜山檢海,懸賞三千萬美元抓捕薩達姆。並且還封鎖了伊拉克通往臨國土耳其、科威特、沙特、約旦、敘利亞、伊朗的所有地面通道,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薩達姆也就插翅難逃了。(美國沒有照會伊朗政府,但由於伊朗跟薩達姆有仇,所以薩達姆不可能逃到伊朗)

最終,美軍於2003年12月13日,即薩達姆流亡七個月後,將其逮捕。

值得一提的是,美軍抓捕薩達姆的過程也是頗費心思。由於薩達姆有潛逃的經驗,逃亡期間一直是輕車簡從,美國的情報部門多次改變抓捕思路,最終才把抓捕薩達姆的突破方向確定為他的親人,並從他的親人關係網中找到突破口,才把他抓獲。

總的來說,美軍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前,薩達姆是有機會流亡海外的。當時美國政府已經許諾了他的人生安全。但是當美軍把伊拉克團團包圍,且急需要拿薩達姆做為自己發動戰爭的替死鬼後,薩達姆就在劫難逃了。

另外,有小道消息說美軍攻佔巴格達前,薩達姆曾經想坐飛機逃跑。但是由於害怕美軍的導彈攔截,最後改為坐小汽車逃跑。其後由於美軍一直抓他,他便四處潛伏。美軍最終還是在線人的告密下,一個叫做達爾鎮的一個農場中的地下室裡面才把他活捉的。

▲薩達姆最後的藏身之處

據說,美軍在抓到薩達姆之前,他在農場的地下室裡面待了七天。但由於地下室的入口處蓋了一張毯子,但美軍覺得可疑,掀開了蓋在地下室大門上的毯子,這才導致他的藏身之處被暴露。


Mer86


薩達姆被執行絞刑,已經過去了整整十二年,江湖上已經沒有了這個人,但還有他的傳說。其實,薩達姆可以不死的,只要早早流亡,只要積極尋求避難,他是可以活下來的。

他為什麼沒有到俄羅斯這樣的國家去避難呢?要知道,俄羅斯的前身蘇聯和伊拉克關係很好,而且俄羅斯與伊拉克也有不少互動,他為什麼不去呢?

薩達姆作為一代梟雄 ,性格較為剛強

2003年,二次海灣戰爭前,小布什喊話,讓薩達姆和他的兒子,在限定時間之內離開伊拉克。什麼意思?趕快走人,讓美國來掌控伊拉克,有美國來進行各種協調和安排,當然要讓美國利益最大化。

全世界的人都在看薩達姆的反應,看薩達姆是不是要離開伊拉克。薩達姆沒有讓“廣大吃瓜群眾“失望”,很堅定,不走,堅決不走。於是大家“欣賞”到了現實版的戰爭片。

薩達姆,一個性格很剛強的人,刺殺過國家領導,和伊朗幹過仗,欺負過科威特,也和美國掰過手腕。到2003年時,人家還活著,還是伊拉克的最高領導。這些都讓薩達姆“自信滿滿”,他相信自己能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包括2003年這一次。

你讓這樣一個“一貫強硬”的人放棄伊拉克,流亡海外,那和他的人設不符,和他的性格不合。不是彈盡糧絕,不是沒有生路,“出去避難”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僅僅是小布什喊了幾句話,薩達姆就撤了,別人怎麼看?伊拉克人怎麼看?

想想當年,老薩也是和老布什掰過手腕的,雖然沒打過,也沒打死啊!來了個小布什,不叫“叔叔”也就罷了,想讓老薩“投降”、“逃跑”,辦不到。

於是,剛強的老薩,剛強的沒有逃跑。

薩達姆錯判了形式,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別人

還沒掰手腕,就逃跑,顯然不是薩達姆的風格。但,掰了手腕,還讓你跑掉,顯然也不是小布什的風格。

其實,薩達姆對於形勢還是有誤判的。當時,美國、乃至全球的反對美國打擊伊拉克的呼聲很高,聯合國也不支持。看到這種形勢,薩達姆自然不會主動跑到什麼“俄羅斯”避難。

在薩達姆看來,打不打得起來都不一定呢,提前“逃跑”顯然是不明智的。就算開戰了,伊拉克也不是沒有一戰之力,第一次海灣戰爭不也打了一段時間嗎?後來,實在打不過,簽了個停火協議也就結束了。這次看情況,打不過,繼續談判,最多自己下臺,保全伊拉克。

顯然,薩達姆高估了自己的隊伍,也高估了伊拉克民眾對自己的支持度。因為第一次海灣戰爭後的十來年時間裡,伊拉克受到了美國的各種“制約”,伊拉克的發展基本停了,甚至後退了,軍事能力也是基本無進展。而大多數民眾拜薩達姆所賜,從中產過起了窮人的生活,早已充滿了各種抱怨,只是在進行著“自我的壓制”。

對於小布什,薩達姆也沒有想到“那麼不要臉”,不顧全球反戰人士的遊行示威,不顧聯合國安理會的反對,一意孤行地發動了戰爭。讓薩達姆更無奈的是,美國的軍事實力比第一次海灣戰爭又強了不少。

至於想和小布什談判,哪裡有這個機會,人家就是要把你“老薩”打殘的,至於“戰後”老薩去逃跑避難,那是沒有機會的。

小布什用行動告訴老薩,我就是“那個不要臉”的人,給你機會你不跑,那就把你徹底打殘。可憐了,老薩,遇對手不淑啊!

薩達姆沒有得到俄羅斯的支持信號,所以沒有做“逃亡俄羅斯”的避難計劃

俄羅斯在2003年時,其實也是困難重重,早已不是那個“意氣風發”的蘇聯老大哥了。政權班子才交接完沒多長時間,普京還在摸索“治國之道”。

此時,伊拉克的事情,俄羅斯明顯顧不上,而且關係也確實不如以前了。曾在2002年,一次石油貿易的合作上,伊拉克還撕破了臉,因為感覺這個曾經的老大哥不怎麼支持自己了,所以在貿易上發了“小脾氣”。這事估計俄羅斯也沒忘。

2003年海灣戰爭前夕,俄羅斯沒有任何支持伊拉克的舉動,和第一次海灣戰爭相比,態度完全不同。不支持也就算了,普京還秘密派了總理前去,並勸說薩達姆趕快“逃亡”。

笑話,不支持自己也就罷了,還勸說自己逃亡,薩達姆很生氣,這不是薩達姆要的結果,薩達姆要的是俄羅斯在戰爭上的支持,武器和裝備上的支持。

此時的薩達姆有點看不起俄羅斯,感覺俄羅斯膽小怕事,關鍵是怕美國。既然俄羅斯幫不了自己,那就靠自己了。事實上,俄羅斯怎麼會為了日落西山的伊拉克,和美國搞對立呢?何況俄羅斯形勢還不穩定呢!

就這樣,薩達姆和他所率領的伊拉克,被以美國為首的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波蘭聯軍(其它國家基本沒派軍隊參與,因為聯合國安理會不支持這次戰爭),打得落花流水。而且小布什沒給薩達姆任何能脫身的機會,派人全力抓捕“戰後逃跑”的薩達姆。很不幸,薩達姆這種被迫的“逃亡”沒有成功,最後美軍在“逮捕的薩達姆保鏢”那裡獲得了線索,薩達姆因此被抓。

2006年12月30日,薩達姆被執行了絞刑。

綜合來看,薩達姆沒有去俄羅斯避難,原因主要是:性格使然,形勢錯判,對俄羅斯有些失望。


藍風破曉


大家可能小瞧獨裁者薩達姆了,他年輕時可是伊拉克現代版的“秦武陽和荊軻刺秦王”。薩達姆從小膽量就很大,勇武了得,而且非常自信,還在讀大學時,他就己經是個非常有名的“刺客” ,時人稱“豪傑”。他刺殺過伊拉克前國王,還刺殺過伊拉克獨裁總理。刺殺這兩個重要人物都是他一個人乾的,他在腿部受槍擊的情況下還能成功逃脫,皇上和那位總理都身中薩達姆數槍。這種在電影裡才見到的情節就在薩達姆身上真真切切的發生過。不說在伊拉克,就在全世界範圍都是絕無僅有的。不把生死置之度外,不膽大包天,不視死如歸絕對辦不到。別說其他,一般人只要見到國王身邊威風凜凜的“大內高手”估計就會被嚇個半死。薩達姆出身貧寒農家,幼年喪父,沒有任何社會背景,完全憑藉自己過人的膽識和智慧,逐步走向伊拉克的權力頂峰。


薩達姆因獨裁被世人不齒,但薩達姆的確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一個連死都不怕的俠客之人,在滅國戰爭來到之時他怎麼可能會逃跑呢?還會害怕什麼美國嗎?薩達姆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還打退了美國呢。如果不是小布什為了“子報父仇”動用幾乎全部的美軍力量,如果不是伊拉克國力大不如前,如果不是政府要員和部分將領叛變,薩達姆還可能會贏得第二次美伊戰爭的勝利呢。

薩達姆也是人,也有自尊心,也非常看重自己的人格尊嚴,何況他還是一國之主。一個天不怕天不怕的俠客好漢,還有什麼好害怕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薩達姆生前是一個梟雄,驍勇善戰,中東無敵,還被許多阿拉伯國家視為伊斯蘭的領導者。而當時的普京還不過是個為葉利欽拎包的無名小卒小跟班而己。不可一世,英武一生,傲立於列強之中幾十年的薩達姆當然不會把剛上任不久的普京放在眼裡。

薩達姆當政時與前蘇聯的關係並不好,原因是蘇聯侵入阿富汗,引起了整個伊斯蘭國家的反感。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主要走西方“民主路線”,在西方的“指導”下與薩達姆政府並不親熱。當時的俄羅斯在薩達姆的眼中,不過是一個貧窮而親西方的國家,根本就瞧不上。而親美的葉利欽政府也不把薩達姆放在眼裡。



伊拉克戰爭是2003年3月20日爆發的,而此時的俄羅斯完成權力交接儀式(2000年12月30日普京上臺)還不到四個月。普京之前的葉利欽政府是親西方的。普京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又才上任不到四個月,一切百廢待興,執政方向又還很不明朗,更談不上與薩達姆有什麼私人交情,不會因為保護美國的“敵人”而讓俄羅斯面臨新的危險。薩達姆當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薩達姆不會去求他。

剛剛上任的普京,對西方仍處於舉棋不定的狀態中,如果此時薩達姆請求避難,恐怕俄羅斯也不敢接收他。即使勉強接收,恐怕也難扛住美國的威迫利誘。當時的俄羅斯的確還很弱,作為個能源出口型國家,俄羅斯還不敢如此開罪美國。正在傾國之力消滅薩達姆的美國政府肯定不會放過俄羅斯。兩國因一個毫無瓜葛的薩達姆而交惡,這得不償失的事俄羅斯是不會做的。當然,薩達姆是縱橫國際的老手,他當然知道俄羅斯也不敢留他,去了也是白去,而且還會自取其辱,死無葬身之地,最後落個棄國貪生的罵名。況且逃走後,伊朗仍然落入美國之手,自己有家也難回。



連俄羅斯都沒把握保護他,其他國家就更不用想。所以薩達姆乾脆就橫一條心來個魚死網破,死也要死得個轟轟烈烈。“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正是豪俠出生的薩達姆當時的心態!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永不還”,年輕時作豪傑,當政後搞專制獨裁的薩達姆最後兵敗被絞殺!昔日的中東梟雄,就此謝幕。

✪ω✪歡迎發言評論點注!


神碼人生大國觀察


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前,關於薩達姆流亡的問題已經成為了各大新聞媒體所追逐的熱點。當時一些國家的官員已經討論過他們是否會向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提供避難所,以避免美國領導的伊拉克戰爭。

據當時的報道,白俄羅斯,埃及,伊朗,利比亞,毛里塔尼亞,俄羅斯和敘利亞等國家正在提出這個問題,但大多數都是來自匿名消息。

有趣的是,薩達姆時期與伊朗發生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但當時卻有很多消息指出伊朗將為薩達姆提供避難,時任伊朗外交部長卡邁勒·哈拉齊駁斥了這一說法,稱伊朗和俄羅斯可能選擇流亡的“毫無根據的謠言”。

除此之外,白俄羅斯,毛里塔尼亞等國都紛紛闢謠,稱不會接納薩達姆·侯賽因。

那麼,薩達姆為何不選擇去俄羅斯避難呢?

英國倫敦大學伊拉克社會專家法利赫·阿卜杜勒·賈巴爾說,卡塔爾曾建議歡迎薩達姆在他的國家避難,但對當時的薩達姆來說,這是個瘋狂的想法。

賈巴爾說表示,當時薩達姆也聽到了這一消息,並且非常生氣,因為他認為自己是伊拉克的化身,無法將自己的生活與他統治的國家區分開來。“他認為自己是一個神聖的東西。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半神半人。”

薩達姆在位二十多年,以培養自己作為唯一能夠領導伊拉克民族的人的形象。在美伊戰爭之前,巴格達駐俄羅斯大使阿巴斯·卡拉夫表示,任何關於流亡的言論都是“無稽之談”。“薩達姆將繼續捍衛自己的祖國。”

多疑的薩達姆不可能接受政治避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性格,他無法信任那些為他提供避難場所的人,肯定會懷疑今天為他提供避難的任何國家的領導人明天準備出賣他。最有可能是將他交給國際戰爭罪行法庭。


走進伊拉克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戰爭正式開打,到了4月8日,美英聯軍就已經推進到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美英聯軍入城之前,薩達姆要求伊拉克政府官員及士兵英勇抵抗侵略。結果,美英聯軍攻城以後,薩達姆卻不知所蹤。直到8個多月以後的12月13日,薩達姆才在家鄉提克里特附近被捕。那麼,在這8個月裡面,薩達姆為何不去俄羅斯避難呢?主要原因有三點:

第一,開戰前,薩達姆主觀上不想去俄羅斯避難。在美英聯軍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前,美國總統小布什曾經發表電視講話稱,薩達姆父子在48小時之內離開伊拉克,否則進行軍事打擊。言外之意,如果薩達姆想要到俄羅斯避免,或者其他國家,可以在3月20日之前離開,美國可能與不會追究之前與薩達姆的過節。可是,薩達姆畢竟是一位中東政治強人,統治了伊拉克超過30年,怎麼會甘心離開伊拉克。從薩達姆的所作所為可以看出,這是一位對權力慾望極強的領導人。如果去別國避免,則意味著失去一切權力。薩達姆內心肯定不願意。

第二,開戰後,薩達姆沒有機會到俄羅斯避難。伊拉克戰爭開始以後,近120萬伊拉克正規軍、民兵就像紙糊的一樣,根本抵抗不了美英聯軍。從伊拉克邊境打到首都巴格達,美英聯軍僅僅用了18天,接近於正常行軍的速度。截止2003年4月15日,美軍一共戰死262人,其中139人陣亡,另外123人死於事故,英軍士兵死亡33人。可見,伊拉克軍隊與美英聯軍的差距。也就是說,等到戰爭開打,形勢變化太快,薩達姆也沒有時間準備避免事宜了。在3月20日,美英聯軍抵達巴格達時,薩達姆也只能倉促的帶領幾名心腹逃到了家鄉提克里特。美英聯軍佔據伊拉克以後,天上都是美英聯軍的戰機,地上都是美英聯軍的坦克與裝甲車,薩達姆更沒有機會逃往俄羅斯。

第三,即使薩達姆尋求去俄羅斯避免,俄羅斯也不會接受。事實上,薩達姆與俄羅斯的關係並不好。只是因為薩達姆與俄羅斯都反美,才有很多人認為雙方關係密切。例如,在兩伊戰爭中,蘇聯支持的是伊朗,在海灣戰爭中,蘇聯也在安理會支持美國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俄羅斯解體以後,第一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任內絕大部分時間還是親美的。雖然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俄羅斯反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但是,當時的俄羅斯還沒有從葉利欽時代恢復元氣,普京也僅僅才擔任3年總統,國內事務還未徹底捋順,與今天的普京大帝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即使是當時薩達姆有意願、有能力去俄羅斯避免,羽翼未豐的普京也未必會收留他!

2006年12月30日,薩達姆被伊拉克新政府用絞刑處死,結束了充滿爭議的一生!


美國觀察室


這個問題有點好笑,第一,在海灣戰爭爆發前,聯合國投票是否對伊拉克進行打擊時,五個常任理事國,除了中國投棄權票以外,全部投的是支持票,也就是說,俄羅斯是支持聯合國打擊伊拉克,第二,這就是薩達姆本人有一個獨裁者特有的自信,他認為全伊拉克人民都會為他而戰鬥到最後一滴血,其實人民已經煩厭透了這個獨裁者,從他統治起的第二年就開始充滿了戰爭,兩伊戰爭打了八年,死了那麼多士兵,而且還使伊拉克欠了一屁股債,然後又侵吞科威特,被多國部隊消滅了最精銳的共和國衛隊,在受制裁期間,飢餓貧窮籠罩著全國,嬰兒死亡率比非洲還高,所以它仰仗著最後的靠山倒了。到最後他被新政府絞死的時候還認為伊拉克少了他什麼都不是。而伊拉克少了他成為了世界三大產油國。上帝欲讓他滅亡,必先讓他瘋狂。獨裁者的代價。


國光75811113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顯然認為世界上有美俄兩個大國,你既然得罪了美國,就只有逃往俄國才是唯一正確的操作手法。應該說,這種思路,適合某些人,譬如斯諾登,他至今仍在普京的保護之下,雖然他的價值早已不大。

而薩達姆,首先要講他跟俄羅斯(蘇)的關係,並不是某些薩粉和蘇粉、俄粉想象的那麼好。

蘇聯確實和薩達姆有過一段蜜月,從上世紀70年代起。當時,蘇聯在中東需要一個小夥伴,原來這個角色由埃及擔當,但後來埃及反水了,於是蘇聯便看中了薩達姆。1971年,蘇聯一把甩給伊拉克一個6億美元的“經援”紅包。隨後,雙方便籤訂了“友好合作條約”。1979年,伊拉克空軍代表團訪問蘇聯,更砸下一個大訂單,訂購包括當時最先進的制空戰鬥機米格-25在內的240架戰鬥機和直升機。蘇聯同意,但是——必須隨飛機一起在伊拉克部署1.8萬名蘇聯“顧問”,理由是幫助伊拉克人駕駛和維護保養這個龐大蘇制機群。

薩達姆不是傻子,當時伊拉克空軍總人數也不過只有2.4萬人,蘇聯的這個附加條件,就等於將伊拉克空軍變成蘇聯空軍的一個分隊——但薩達姆還是同意了。薩達姆為什麼同意,因為他要幹伊朗,1980年9月,15萬大軍越過兩伊邊境,大戰序幕拉開。而伊拉克要打伊朗,蘇聯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老薩並不會把賭注全部押在蘇聯這邊,同時他又向美國示好,甚至可以這麼說,在老薩眼中,美國遠比蘇聯更靠譜。1982年,美國將伊拉克移出了恐怖國家名單,並且同意向伊拉克出口武器。1984年,美國與伊拉克恢復外交關係。四年之後的1988年,美國向伊拉克提供了35億美元的資金援助。

你也看到了,兩個超級大國,一個是給你錢,另一個則是賺你錢,而且不但是賺錢,還要派軍人到你的國家來監視你,你說薩達姆會怎麼想?他更親近哪一邊?

所以到上世紀80年代,蘇聯其實已經感覺到了老薩的背叛,蘇伊關係迅速冷淡乃至惡化的邊緣。

這裡不得不說老薩真的有點秀逗,他既然冷了蘇聯的心,就該好好跟著美國才對。然他又越來越搞不清自己的位置。

第一件激怒美國的事,是老薩在公開場合上幾次提出要打擊以色列,雖然打不過,但還是一再挑釁——此時,雖然伊拉克也是美國的盟友,但顯然對於美國而言,以色列是密友,伊拉克只是嘍羅而已。

第二件激怒美國的事,是老薩居然還想搞核武器。結果便是1981年6月7日下午,以色列空軍出動14架戰機,轟炸了位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東南20多公里處的塔穆茲核反應堆,使伊拉克耗資4億美元、即將建成的核能設施毀於一旦。

第三件,便是入侵科威特。

而這個時候,惹惱了美國的老薩,又想起了蘇聯。薩達姆第一時間給戈爾巴喬夫寫信,要求其幫助。但是你知道,此時的蘇聯大哥是什麼情況?

1990年海灣戰爭之際,蘇聯正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這危機嚴重到什麼程度?那就是計劃經濟再也無法維持,以至於戈爾巴喬夫不得不考慮向市場經濟過渡。而一個國家,若是沒錢的話,拿什麼來保護另一個國家?

所以,對於薩達姆,戈爾巴喬夫只能建議:主動撤軍,撤出科威特,我保證你安全。

結果,薩達姆對蘇聯破口大罵。

於是,昔日都曾支持過薩達姆的兩個大國,雙雙達成共識,並發表《聯合聲明》,要求伊拉克“無條件地從科威特撤軍”。

薩達姆繼續罵,但沒罵幾天,就被揍了一頓趕回老家。

這是海灣戰爭,而到2003伊拉克戰爭爆發之際,俄國已經是普京當政,他對於薩達姆的死活,又是一個什麼態度呢?他說的是要走程度,按照國際法處理伊拉克問題。然後若是美軍不走聯合國,直接開打怎麼辦呢?普京聳聳肩,沒說話。

事實上,當時的普京與布什、布萊爾、施羅德這些人都保持友好關係,從一定程度上說,普京也是支持搞掉薩達姆的。

唯一可以幫薩達姆的,普京說,你可以和平交出政權,這樣大家都好——實際上,這也是當時布什的意思。既然普京是這個態度,薩達姆又談何去俄羅斯避難呢?所以,他一口拒絕了普京的“好意”,表示自己哪也不去。而一旦開戰之後,當薩達姆發現局勢已經無法逆轉,再想出逃,可能性已經很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