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米饭粑粑叫饵块

大米制作的美食除了米线,那就是饵块了。饵块同样需要用优质的大米来加工,其制作过程是将大米淘洗、浸泡、蒸熟、冲捣、揉制成揉成长方、椭圆、扁圆等形状,凉后即为饵块。放三四日后再泡入凉水中(每日换水1次)可保存数月。饵块一般切为块、丝、片三种。制作方法烧、煮、炒、卤、蒸、炸均可,风味各异,久食不厌。云南十八怪中就有一怪:米饭粑粑叫饵块。饵块的吃法很是多样,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几种饵块的吃法吧!

小锅卤饵块

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米饭粑粑叫饵块

小锅卤饵块的主要材料就是饵块,将饵块切成约7厘米长、粗二、三毫米的丝。准备好剁细的水腌菜和洗净的豌豆尖(豌豆苗的嫩叶尖儿)洗净。然后用特制铜锅上中火,放入猪油,下饵块丝,注入肉汤、腌菜、肉丝、咸甜酱油后用碗翻扣在锅上。听到滋滋响声,汤汁快收干时,取去豌,加入盐、豌豆尖,翻拌,下豌豆米、味精拌匀,淋入红油,出锅装碗,一碗焦香,软滑爽口的小锅卤饵块就做好了。

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米饭粑粑叫饵块

毫甩

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米饭粑粑叫饵块

傣家制作“毫甩”用的米十分讲究,要选当地的上等软米作为原料,其以大白谷、毫磨细、毫安旺等品种的软米舂制出来的“毫甩”为最佳。软米经水泡捞起,用木甑蒸后放入碓舂加工,其后切制成丝的“毫甩”,颜色雪白,柔软丝长,不易拉断。吃时,先把制成的“毫甩”丝放入漏勺,置于铝锅中,让滚沸的肉汤烫变软,然而倒入碗中,再加上葱花、芫荽、味精、酱渍、草果面、胡椒粉、蒜汁、芝麻油等多种配料即可,真可谓色香味俱全。也有的喜欢盖上一层黄色的稀豆粉或者放上一撮嫩的豌豆尖为“帽子”,这种吃法别有滋味。

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米饭粑粑叫饵块

火腿鸡杂饵丝

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米饭粑粑叫饵块

火腿鸡杂饵丝是云南鹤庆白族民间清明必吃的传统佳点,亦是招待贵客的名点。火腿鸡杂饵丝用料讲究,烹制精细,调味独到。首先将饵块糍粑、鸡杂、葱、姜切丝备用。接下来就是经过烹饪的过程了,将锅上火,加入油,热时下葱、姜煸出香味,下辣椒粉炒出香味时,再放入火腿略炒出香味,下鸡杂,至变色时下甜米酒拌炒,放饵丝、糍粑丝拌炒均匀,下酱油、盐、胡椒粉和适量开水,焖至水干,撒入味精即成。一碗香味扑鼻,鲜甜微辣,饵丝糍粑细腻无渣,火腿鸡杂回味绵长的火腿鸡杂饵丝就做好了。

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米饭粑粑叫饵块

巍山粑肉饵丝

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米饭粑粑叫饵块

最地道的云南巍山粑肉饵丝选用大理巍山有名的“黄皮谷”米,制成的饵丝色泽洁白,口感细软甜润,而且不脆不粘。然后选用刚刚宰杀上市的新鲜猪肉的后腿、肘子、腹部三线肉,在炭火上用大火将外表烤焦,再放进温水中浸泡片刻并将糊渣刮洗干净,接着放进大砂锅中加适量草果、腊骨头用文武两火煮炖,把肉煮炖至熟烂松软,经过一天一夜备好上汤和“帽子”。

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米饭粑粑叫饵块

烹煮饵丝也有学问,有经验的厨师们都很懂得掌握时间和火候,将饵丝在八成烫的开水中烫到熟而不烂之时,加上炖好的肉、汤汁,放上葱花、酱油、巍山草场山上的大红袍花椒所制的麻油,再添加蒜汁、香焙辣椒面等,这样的火巴肉饵丝吃起来汤汁鲜美,味道浓香,入口令人回味无穷。

腾冲大救架

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米饭粑粑叫饵块

“大救驾”起源于云南腾冲,据说明朝灭亡后,李定,刘文秀等大西军于1656年拥永历帝朱由榔辗转来到昆明。两年后,清军三路入滇,吴三桂率军逼近昆明,永历帝与李、刘二将率军西走。至腾冲时,曾几断炊断,危及性命,腾冲老百姓炒饵块奉上,才算解围。永历帝叹,这真是救了朕的大驾。因此,腾冲炒饵块就被称"大救驾"。

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米饭粑粑叫饵块

“大救驾”与一般炒饵块不同,“大救驾”是由切成三角形薄如纸的饵块制作而成,佐料以鸡蛋、糟辣子,番茄、白菜心、葱为主。其色彩如水粉画,清新明快,红、黄、白、绿,甚是清秀雅洁。食之,味道也较清爽,香辣适度,别具一格。

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米饭粑粑叫饵块

蒸饵丝

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米饭粑粑叫饵块

蒸饵丝是云南省曲靖市的一道特色小吃,曲靖蒸饵丝的主料为当地产的筒子饵块。它是用曲靖沿江、珠街一带产的优质稻米,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制作而成。在西南地区深受人们喜爱。

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米饭粑粑叫饵块

曲靖蒸饵丝 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取上好的饵块 ,先用凉水浸泡,再切成片,然后均匀地切成丝,放入木甑或竹甑里蒸至饵丝发软时,取出装入碗中,放上焯熟的韭菜、绿豆芽,调入精盐、白糖、味精,淋上熬好的酱油,盖上肉酱、蒜泥,撒上酸菜,喜欢吃辣的顾客还可以自行放上油辣子,最后拌匀就可以食用了。等顾客吃完饵丝,再喝上一小碗撒了葱花的筒子骨汤,那才叫回味无穷!

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米饭粑粑叫饵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