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沒有拼音,如何認字發音?其實古人辦法很多,至今在用

中國古代沒有拼音,如何認字發音?其實古人辦法很多,至今在用!


中國古代沒有拼音,如何認字發音?其實古人辦法很多,至今在用


要學好漢語,首先要學好拼音,這就如同我們現代學習英語,要學好英語音標一樣,只有熟練掌握各種拼音技法,才能打牢認字的基礎。然而,中國古代並沒有漢語拼音,那麼在中華五千年的漫長曆史長河中,文字卻始終伴隨著我們,那麼古人靠什麼辦法來認字發音呢?


中國古代沒有拼音,如何認字發音?其實古人辦法很多,至今在用


據史料記載:清朝末年,為挽救民族危亡和振興中華的熱情,很多愛國知識分子紛紛提出了教育救國的主張,一些學者認為漢字的繁難複雜是教育不能全面普及的重要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場“切音字運動”。中國第一個創造拼音文字的人是盧戇章,他曾經編寫了《中國字母北京切音教科書》,還有《中國字母北京切音合訂》,首次用切音字拼寫官話。正式的漢字拼音,是在1918年正式公佈。


中國古代沒有拼音,如何認字發音?其實古人辦法很多,至今在用


漢語拼音屬於近代產物,那古代的先生們是如何完成兒童的啟蒙識字教育呢?其實古人為了便於識字,研究制定了四種識字方式:直音法,讀若法,形聲字,反切法。


中國古代沒有拼音,如何認字發音?其實古人辦法很多,至今在用


一是直音法。就是用一個字來標註另一個字的讀音,很多初學外語的同學為方便記憶,都習慣把漢字標註在英文單詞上記讀音,其實這就是最初、最簡單的直音法。二是讀若法。簡單來說就是用一個字,來給其它同樣讀音或相近讀音的字注音,古代繁體字十分複雜,甚至是“數字並字、字上加字”,為了讓孩子們方便記憶,很多先生便用一些簡單字為一批字作注音,這比直音法更進一步。


中國古代沒有拼音,如何認字發音?其實古人辦法很多,至今在用


三是形聲字。其實古代漢字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形聲字,這些形聲字就是從指事字、象形字、會意字的基礎上發展而形成的,一般由形旁和聲旁組成,形旁說的是類別,而聲旁說的就是讀音。


中國古代沒有拼音,如何認字發音?其實古人辦法很多,至今在用


四是反切法。此法相對複雜,但十分精準,主要用的是兩個字來給一個字注音。基本規則是用兩個漢字相拼給一個字注音,切上字取聲母,切下字取韻母和聲調,類似現代漢語拼音,且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據歷史學家范文瀾研究,音韻學開始於東漢末年,當時某些儒生受梵文拼音字理的啟示,創反切法來注字音。孫炎作《爾雅音義》,用反切注音,一般認為孫炎是反切的創始人。


中國古代沒有拼音,如何認字發音?其實古人辦法很多,至今在用


比如:“當”是“都郎”切;“東”是“德紅”切;“公”是“古紅”切;“孝”是“呼教”切;“醬”是“子亮”切; “青”是“倉經”切;“嘯”是“蘇吊”切;“歸”是“舉韋”切;“毀”是“許委”切; “竄”是“七亂”切等等。


中國古代沒有拼音,如何認字發音?其實古人辦法很多,至今在用


中國古代雖沒有“拼音”,但古人卻發明這麼多種認字讀音的方式和技巧,我們的老祖宗智慧超然,讓人不得不佩服!諸位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