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經》經典名句,讓你瞭解美妙的茶文化,感悟人生如茶的哲理

《茶經》經典名句,讓你瞭解美妙的茶文化,感悟人生如茶的哲理

助讀資料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由中國茶道的奠基人陸羽所著。此書是一部關於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一部劃時代的茶學專著。它不僅是一部精闢的農學著作又是一本闡述茶文化的書。它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它是中國古代專門論述茶葉的一類重要著作,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展。

《茶經》系統地總結了當時的茶葉採製和飲用經驗,全面論述了有關茶葉起源、生產、飲用等各方面的問題,傳播了茶業科學方面的知識,促進了茶葉生產的發展,開啟了中國茶道的先河。且《茶經》是中國古代最完備的茶書,除茶法外,凡與茶有關的各種內容都有敘述。以後茶書皆本於此。

《茶經》全書共7 000多字,其篇幅並不大,共分3卷10節。

一之源,論述茶的起源、名稱、品質,介紹茶樹的形態特徵、茶葉品質與土壤的關係;

二之具,談有關採製茶葉的用具;

三之造,講茶葉種類和採製方法;

四之器,寫煮茶飲茶之器皿;

五之煮,寫煮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質的優劣,敘述餅茶茶湯的調製;

六之飲,講飲茶風俗,敘述飲茶風尚的起源、傳播和飲茶習俗,提出飲茶的方式方法;

七之事,敘述古今有關茶的故事、產地和藥效;

八之出,評各地所產茶之優劣;

九之略,談哪些茶具茶器可省略以及在何種情況下可以省略哪些製茶過程、工具或煮茶、飲茶的器皿;

十之圖,提出把《茶經》所述內容繪在素絹上掛在座旁,《茶經》內容就可一目瞭然。

《茶經》系統地總結了當時的茶葉採製和飲用經驗,全面論述了有關茶葉的起源、生產、飲用等各方面的問題,傳播了茶的科學文化知識,促進了茶葉生產的發展,開啟了中國茶道的先河。且《茶經》是中國古代最完備的茶書,除茶法外,幾乎與茶有關的各種內容,都有敘述。

名句賞析

茶之源

1.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duō) 之。

譯文:茶,是我國南方的優良樹木。它高一尺、二尺。有的甚至高達幾十尺。在巴山、峽川一帶。有樹杆粗到兩人合抱的。要將樹枝砍下來,才能採摘到芽葉。

這一句說明了茶是起源於四川一帶,有的是矮小的灌木類,也有高大的喬木類。

2.其名一曰茶,二曰檟(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ǎn) .

譯文:它被稱作茶,又被稱作檟(本為楸木),又叫蔎(香草),又叫 茗(茶樹的嫩芽),又名荈(茶的老葉 )。

這句裡說了幾個平時用來代以指茶的字,這個很有用啊。

3.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櫟壤,下者生黃土。

譯文:種茶的土壤,以岩石充分風化的土壤為最好,今有碎石子的礫壤次之,黃色粘土最差。

這句就充分說明了為了武夷巖茶為什麼那麼好。

4.野者上,園者次。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葉捲上,葉舒次。陰山坡谷者,不堪採掇,性凝滯,結瘕疾。

譯文: 茶葉的品質,以山野自然生長的為好,在園圃栽種的較次。在向陽山坡,林蔭覆蓋下生長的茶樹,芽葉呈紫色的為好,綠色的差些;芽葉以節間長,外形細長如筍的為好,芽葉細弱的較次。葉綠反捲的為好,葉面平展的次之。生長在背陰的山坡或山谷的品質不好,不值得采摘。因為它的性質凝滯,喝了會使人腹脹。

茶葉要在向陽的地方生長的才好,要紫色如筍般的嫩芽.以前我喝過一些茶總感喝完之後肚子漲漲的,看來是背陰的地方生長的了。

5.茶為累也,亦猶人參。上者生上黨,中者生百濟、新羅,下者生高麗。有生澤州、易州、幽州、檀州者,為藥無效,況非此者!

譯文:茶和人參一樣,產地不同,質量差異很大,甚至會帶來不利影響。上等的人參出產在上黨,中等的出產在百濟、新羅,下等的出產在高麗。出產在澤州、易州、幽州、檀州的(品質最差),作藥用,沒有療效,更何況比它們還不如的呢!

這句說的是人參,人參的效用與產地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別迷戀市面上的人參,特別是人工種植的.... 其實茶也一樣,不同產地就算茶樹一樣,出來的茶葉也不同,所以龍井一定要杭州的,毛峰一定要黃山區域的。

茶之造

6. 茶之筍者,竽爛石沃土,長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採焉。譯文:肥壯如筍的芽葉,生長在有風化石碎塊的土壤上,長達四至五寸,好像剛剛破土而出的薇、蕨嫩莖,清晨帶著露水採摘它。

7.其日,有雨不採,晴有云不採;晴,採之、蒸之、搗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幹矣。譯文:當天有雨不採,晴天有云也不採,晴天才能採,採摘的芽葉,把它們上甑蒸熟,用忤臼搗爛,放到模型裡用手拍壓成一定的形狀,接著焙乾,最後穿成串,包裝好,茶就可以保持乾燥了。這句還把製造唐朝時茶餅方面也大致說了。

茶之煮

8.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湧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頸疾。又水流於山谷者,澄浸不洩,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潛龍蓄毒於其間,飲者可決之,以流其惡,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遠者。井,取汲多者。

譯文:山水,最好選取乳泉、石池漫流的水(這種水流動不急),奔湧湍急的水不要飲用,長喝這種水會使人頸部生病。幾處溪流匯合,停蓄于山谷的水,水雖澄清,但不流動。從熱天到霜降前,也許有龍潛伏其中,水質汙染有毒,要喝時應先挖開缺口,把汙穢有毒的水放走,使新的泉水涓涓流來,然後飲用。江河的水,到離人遠的地方去取,井水要從有很多人汲水的井中汲取。

這裡很詳細的說明了水的選取,所謂水為茶母,水的重要不言而喻.並不是泉水就是好水,還要有所選取哦。

9.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湧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 ;已上 ,水老,不可食也。

譯文: 水煮沸了,有像魚目的小泡,有輕微的響聲,稱作'一沸'。鍋的邊緣有泡連珠般的往上冒,稱作'二沸'。水波翻騰,稱作'三沸'。再繼續煮,水老了,味不好,就不宜飲用了。

這就是著名的三沸了,一沸如魚目,二沸如連珠,三沸如鼓浪。

10.沫餑,湯之華也。華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餑,輕細者曰花。

譯文:'沫餑'就是茶湯的'華'。薄的叫'沫',厚的叫'餑',細輕的叫'花'

這句裡解釋了沫和餑的區別。

11.茶性儉,不宜廣,廣則其味黯澹。且如一滿碗,啜半而味寡,況其廣乎!

譯文:茶的性質'儉',水不宜多放,多了,它的味道就淡薄。就像一滿碗茶,喝了一半,味道就覺得差些了,何況水加多了呢!

12.其色緗也,其馨也.其味甘,檟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

譯文:茶湯的顏色淺黃,香氣四溢。味道甜的是'荈',不甜的而苦的是'檟';入口時有苦味,嚥下去又有餘甘的是'茶'。

茶之飲

13.至若救渴,飲之以漿;蠲(juān)憂忿,飲之以酒;蕩昏寐,飲之以茶。

譯文:為了解渴,則要喝水;為了興奮而消愁解悶,則要喝酒;為了提神而解除瞌睡,則要喝茶。

14.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楊雄、司馬相如, 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

譯文:作為飲料,開始於神農氏,由周公旦作了文字記載而為大家所知道。春秋時齊國的晏嬰,漢代的揚雄、司馬相如,三國時吳國的韋曜,晉代的劉琨、張載、陸納、謝安、左思等人都愛喝茶。 這一句歷數了各代的愛茶人士,當然是唐以前的。

15.茶有九難:一曰造,二曰別,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飲。

譯文: 茶有九難:一是製造,二是識別,三是器具,四是火力,五是水質,六是炙烤,七是搗碎,八是烤煮,九是品飲。

一、茶為累也,亦猶人參。

出自《茶經·一之源》。茶的質量是有差別的,甚至可能帶來不利影響,這和人參的情況相似。

二、夫珍鮮馥烈者,其碗數三;次之者,碗數五。

出自《茶經·六之飲》。稱得上是珍美馨香的茶,最好的是一爐只出三碗,其次是五碗。

三、茶之為用,性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

出自《茶經·一之源》。茶能飲用,因為它屬寒性物質,飲茶,對品行端正、節儉有德的最合適。

四、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

出自《茶經·一之源》。種茶的土壤,上等的茶樹長在風化石碎爛的土壤上,中等的茶樹長在礫壤土上,下等的茶樹長在黃泥土上。

五、茶之筍者竽爛石沃土,長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採焉。

出自《茶經·三之造》。壯碩如同竹筍一樣的茶葉,生長在碎爛的土壤中,當長到四五寸的時候,就像那剛剛長出嫩芽的薇、蕨,在凌晨的時候,便可以去採摘它。

六、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

出自《茶經·一之源》。所謂的茶,是南方的一種優良的草木職務。有的茶樹有一尺、兩次,甚至幾十尺之高。

七、其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栟櫚,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出自《茶經·一之源》。茶樹就如同皋蘆一樣,茶葉就如同梔子一樣,茶花就如同薔薇一樣,茶樹的種子就如同棕櫚子一樣,茶的蒂就如同丁香的蒂一樣,茶樹的根就像胡桃樹的根一樣。

八、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

出自《茶經·一之源》。如果在生病頭腦發熱、胸悶口渴,頭痛,眼澀,四肢無力,關節疼痛,這時候喝上四五口茶水,就如同喝上進了醍醐、甘露一樣。

九、茶有九難:一曰造,二曰別,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飲。

出自《茶經·六之飲》。製作茶有九種難處分別是:製作,辨別,器物,火力,水質,烘烤過程,加工搗碎,蒸煮和飲品。

十、或用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揚令滑,或煮去沫,斯溝渠間棄水耳,而習俗不已。

出自《茶經·六之飲》。有的人在茶中加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等物,煮的時間長了,將茶水揚起起來變清,或者有的人將煮好後的茶水去掉上面的一層沫,這樣留下的茶水,就相當於水溝中的沸水一樣,可是人們卻往往這樣去做。

現代名人論茶

每一片茶葉的浮沉,都是一種緣定,不空不昧。

一個人在這種神清氣爽,心氣平靜,知己滿前的境地中,方真能領略到茶的滋味。因為茶須靜品,而酒則須熱鬧。茶之為物,性能引導我們進入一個默想人生的世界。----林語堂

一個人平日裡散淡恬靜,與世無爭,輕聲細語,拈花微笑,就可以說是有“吃茶的心境”了。在冬天,在雪朝,風風雨雨,能吃上一杯紅茶,我想,是有福的。紅茶之色,如丹楓趵夢痕。紅茶的味道,對我而言,像是往事的味道。----車前子

記不起哪一位英國作家說過,“文藝女神帶著酒味”,“茶只能產生散文”。而咱們中國詩,酒味茶香,兼而有之,“詩清只為飲茶多”。也許這點苦澀,正是茶中詩味。---楊絳

夕陽西下,晚風徐來,捧著手中的茶,茶雖粗,卻有野香,水不佳,但系山泉。頓時間,我也把眼前的紛擾、混亂、喧囂、嘈雜的一切,置之腦後,在歸林的鴉噪聲中,竟生出“天涼好個秋”的快感。茶這個東西,使人清心、沉靜、安詳、通悟。----李國文

對於耽飲者,品茶,有助於緬念過去遙瞻未來,有助於獨自浸溺於創造構思中,也有助於萌發友朋間雋言妙語之談興。----艾煊

愛茶的理由,是和“愛佳人”一樣。享樂自己,也裝點自己。----阿英

如果身無事牽,邀之一二知友,在茶館裡泡了一壺清茶,安閒地坐他幾個鐘頭,隨意啜茗談天,也是悠然塵外的一種行樂法子。----吳秋山

人無貴賤,誰都有分,上焉者細啜名種,下焉者牛飲茶湯,甚至路喧埂畔還有人奉茶。----梁實秋

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的塵夢。喝茶之後,再去繼續修各人的勝業,無論為名為利,都無不可,但偶然的片刻優遊斷不可少。----周作人

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這“清福”,首先就須有工夫,其次是練習出來的特別的感覺。----魯迅

有一杯好茶,我便能萬物靜觀皆自得。菸酒雖然也是我的好友,但它們都是男性的----粗莽、熱烈、有思想,可也有火氣。未若茶之溫柔,雅潔,輕輕的刺激,淡淡的相依,是女性的。----老舍

古人寫茶名句

1.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

——張載《登成都白菟樓詩》

2.惟茲初成,沫沉華浮。煥如積雪,煜若春敷。

——杜育《荈賦》

3.根柯灑芳津,採服潤肌骨。

——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4.流華淨肌骨,疏瀹滌心原。素瓷傳靜夜,芳氣清閒軒。

——顏真卿《月夜啜茶聯句》

5.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錢起《與趙莒茶宴》

6.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皎然《九日與陸處士飲茶》

7.丹丘羽人輕玉食,採茶飲之生羽翼。

——皎然《飲茶歌送鄭容》

8.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9.潔性不可汙,為飲滌凡塵。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

——韋應物《喜園中茶生》

10.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陸羽《歌》

11.琴裡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白居易《琴茶》

12.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甌茶。 舉頭望日影,已復西南斜。

——白居易《食後》

13.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懷》

14.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

——白居易《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15.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16.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元稹《茶》

17.泉甘器潔天色好,坐中揀擇客亦佳。

——歐陽修《嘗新茶呈聖俞》

18.一杯永日醒雙眼,草木英華信有神。

——曾鞏《嘗新茶》

19.戲作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蘇軾《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

20.活水還需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蘇軾《汲江煎茶》

21.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但願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

——蘇軾《試院煎茶》

22.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蘇軾的《望江南·超然臺作》

23.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颺落花風。

——杜牧《題禪院》

24.朱唇啜破綠雲時,咽入香喉爽紅玉。

——崔珏《美人嘗茶行》

25.一甌解卻山中醉,便覺身輕欲上天。

——崔道融《謝朱常侍寄貺蜀茶剡紙》

26.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

——鄭遨《茶詩》

27.香於九畹芳蘭氣,圓似三秋皓月輪。

——王禹偁《龍鳳茶》

28.世間絕品人難識,閒對《茶經》憶古人。

——林逋《烹北苑茶有懷》

29.鬥餘味兮輕醍醐,鬥餘香兮薄蘭芷。

——范仲淹《和章岷從事鬥茶歌》

30.味濃香永。醉鄉路,成佳境。恰如燈下故人,萬里歸來對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黃庭堅《品令.詠茶》

31.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杜耒(lěi)《寒夜》

32.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33.飲罷方舟去,茶煙嫋細香。

——朱熹《茶灶》

34.一槍茶,一旗茶。休獻機心名利家,無眠為作差。無為茶,自然茶。天賜休心與道家,無眠功行加。

——馬鈺《長思仙.茶》

35.臨風一啜心自省,此意莫與他人傳。

——洪希文《煮土茶歌》

36.雨前雖好但嫌新, 火氣難除莫近唇。 藏得深紅三倍價, 家家賣弄隔年陳。

——周亮工《閩茶曲十首》

37.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性德《浣溪沙》

38.寒窗裡,烹茶掃雪,一碗讀書燈。

——鄭燮《滿庭芳.贈郭方儀》

39.無事偶來成獨坐,落花風度煮茶聲。

——戴永植《德未暮齋即景》

40.靜夜不眠因酒渴,沉煙重撥索烹茶。

——曹雪芹《秋夜即事》

41.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

——曹雪芹《冬夜即事》

42.寶鼎茶閒煙尚綠 幽窗棋罷指猶涼。

——曹雪芹

43.茶亦醉人何須酒,書自香我何須花。

——醉月山人

44.待到春風二三月,石爐敲火試新茶。

——魏時敏

45.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

——鄭板橋《七言詩》

知識拓展

有關茶葉的小知識

1. 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為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它蘊藏著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

茶馬古道主要有三條線路:即青藏線(唐蕃古道)、滇藏線和川藏線。在這三條茶馬古道中,青藏線興起於唐朝時期,發展較早;而川藏線在後來的影響最大,最為知名。這三條道路都與昌都有著密切的聯繫,其中滇藏線和川藏線必須經過昌都,它們的發展是與茶馬貿易密切相關的。

2. 茶馬互市

據考察歷史,“茶”字最早出現在《百聲大師碑》和《懷暉碑》中,時間大約在唐朝中期。806—820年,在此之前,“茶”是用多義字“荼”表示的。

“茶”字的基本意義是“苦菜”,上古時期人們對茶還缺乏認識,僅僅根據它的味道,把它歸於苦菜一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當人們認識到它與一般苦菜的區別及其特殊功能時,單獨用於表示它的新字也就產生了。

茶與糧食,佔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可是,由於氣候等原因,當地並不產茶,官府為了增強控制少數民族的力量,對茶葉的供給採取限量,直接分配的辦法,以求達到“以茶治邊”的目的。與此同時,官府不僅控制茶葉的供應,而且還以少量的茶去交換多數的戰馬,這給兄弟民族帶來沉重的負擔,這就是歷史上的“茶馬互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