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因为李治仁厚,选他接班,为什么后期残杀那么多忠臣,甚至族灭舅父长孙无忌?

思往不可再追


长孙无忌是唐朝最大的权臣,没有之一,

李治做皇帝后,想废了王皇后,王皇后是太原王氏出身,背后势力太大了,李治担心废了王皇后大臣们不同意,就先让长孙无忌同意,

于是带着武则天去长孙无忌府上贿赂他,嗯,真的是贿赂他,送他十车财宝,并提拔他的三个庶出的儿子做朝散大夫,看到时机成熟了,就对长孙无忌说想废了王皇后,长孙无忌就是不接话,李治于是带着武则天回去了,

武则天又让她妈去长孙无忌府上,长孙无忌就是不同意。

《资治通鉴·唐纪十五》:上由是有废立之志,又畏大臣不从,乃与昭仪幸太尉长孙无忌第,酣饮极欢,席上拜无忌宠姬子三人皆为朝散大夫,仍载金宝缯锦十车以赐无忌。上因从容言皇后无子以讽无忌,无忌对以他语,竟不顺旨,上及昭仪皆不悦而罢。昭仪又令母杨氏诣无忌第,屡有祈请,无忌终不许。礼部尚书许敬宗亦数劝无忌,无忌厉色折之。

试想一下,皇帝到臣子府上,贿赂臣子,求臣子同意他废后,谁掌实权??

长孙无忌把李氏亲王里最有权势的两个亲王,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杀了,这是为什么?不是为了篡位铺路吗?有把皇帝当皇帝吗?

所以,长孙无忌妥妥的大唐第一权臣了,李治把武则天从感业寺弄出来,可能是因为喜欢,

但是,给她权力是为什么呢?显然,是为了把她培养成政治盟友,对付长孙无忌了,

外戚长孙无忌跟李治的关系比较复杂,长孙无忌血缘上是他的舅舅,政治上初期是李治的政治盟友,李治登基后,就从盟友变成政敌了,

李治为了夺权,就必须提拔新的外戚,也就是他自己的妻族,而王皇后亲人肯定是不能提拔的,那就只能培养武则天的家人了。


中国通史视频


李治作为太宗的接班人,只能说是太宗的无奈之选。初李承乾为太子,太宗对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并苦心教导他,李承乾也没有辜负太宗的苦心与一番心血,对治国理政也有了很深的见地。而且文有王珪,武有侯君集。如果不出意外,太宗之后,李承乾稳稳的接下皇权的接力棒是毫无悬念的。但他命不好,结果棒没接到手,反倒失去了太子之位,而且被终身监禁,最后在郁闷中死去。他名不好,谁也不能怪,要怪就怪太宗基因太强大,给他生下了许多厉害的兄弟。魏王,蜀王这些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联合起来整垮了李承乾,李承乾只有哭的份,为什么是我?但历史是改变不了的,所以哭也没用!

李承乾后,蜀王,魏王也上蹦下跳的,没事在太宗跟前显殷勤,都想着太宗父皇那天一高兴,给他们个太子玩玩。但是没想到太宗是何许人也,早将他们的意图看的清清楚楚,就是不给你们太子玩玩,你们在蹦哒也没用,我还不知道你们是什么货色。就这样魏王和蜀王还傻傻的等啊没事献殷勤啊,但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还不如成乾兄。悲催啊,但这就是现实,是生在帝王家的现实。

看到上窜下跳的儿子,太宗也许也很急,但这么多儿子都在这上窜下跳的,令人眼花缭乱,太宗硬是一个都没看上,太宗心里急啊,难道就没有一个安分点的,能守住我家业的儿子。太宗心里苦,但是太宗不说。这天,心情稍好的太宗在散步,远远看到一个青年向他走来,走进后,一声父皇将太宗叫懵了,这时长孙无忌在旁,忙说这是您的小儿子,我的亲外甥李治啊。太宗这才想起来还有这么一个儿子,唉都是其他几个不成器的,把太宗整晕了,差点忘了还有李治这么一个儿子。所以从这以后吧,也许太宗看李治顺眼合胃口,就打算让李治接班,长孙无忌也看出了太宗的意思,也就从旁帮衬着。终于,李治成了太子,也许太宗看出了李治的宽厚仁慈,只能做守成之君,最后一咬牙。太宗做了恶人,为了儿子,为了李唐天下,为了不致以后外戚专权,为了以后儿子能更好的守住自己的家业不致被诸如长孙无忌这样的人掠夺,太宗就开始残暴不仁,找理由杀人了,可怜的长孙无忌还想沾沾外甥的光,可是还没来得及就被太宗杀了,而且太宗杀的不仅仅是他一个,还有很多像他这样的人。

所以,太宗李世民杀功臣,就是因为怕李治仁厚,以后不能很好的守住李唐江山,怕一些功臣仗着自己是功臣不把李治放在眼里,而提前为李治扫清障碍而已。


翼下之风005


李治作为李世民的第九子,由于各方面都非常优秀,李世民才最终将皇位传给他,但李治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过于宠爱武则天,让武则天参与朝政,为以后的武则天夺权和改朝换代埋下了隐患。

看过有关唐朝电视剧的观众都知道,武则天是一位心机非常深和野心非常大的人,为了得到李治的专宠,想方设法去打击异己,这其中就包括李治的皇后和贵妃。当武则天马上要当上皇后的时候,最大的反对势力出现了,那就是李治的亲舅舅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眼看着武则天一天天做大,不止一次的提醒李治,但由于李治的宠爱,武则天一次的脱险。由于长孙无忌长时间的反对,不仅导致武则天对其恨之入骨,就连李治也非常反感,因为长孙无忌经常让皇帝下不了台。

由于长孙无忌和众大臣的反对,李治想要封武则天为皇后的想法一直无法付诸行动,武则天更是恼羞成怒,指派奸臣许敬宗伺机诬陷长孙无忌谋反,其他奸臣一同落井下石,再加上李治对长孙无忌的反感,最后将长孙无忌和一众官员免职下放,武则天趁机捏造长孙无忌和众大臣谋反的证据,最后李治大开杀戒,将长孙无忌和有关的大臣全部处死。

反观长孙无忌的死,一是长孙无忌作为两朝重臣和皇帝的舅舅,经常不把皇帝放在眼里,遭了皇帝的忌,二是长期得罪了以武则天为首的势力,遭到了无限制的攻击。




缺点爱的小白丁


李治做太子,长孙无忌可谓居功至伟。李承乾跟他丈人谋反不说,李泰锋芒毕露不好掌握,唯有李治宽仁敦厚性格懦弱,在长孙看来李世民之后,身为开国元勋、太子舅舅让李治做皇帝,自己的话语权分量更大,说了更算。

但是他漏算了一个武则天。李治虽然优柔寡断,但李世民留下的皇权神圣不可侵犯基础牢固,再大的权势抵不住皇帝一言九鼎,尽管他很懦弱。李勣告诉李治这是皇上家事,没必要垂询大臣,长孙无忌居然真是无计可施了。

后来尽管唯唯诺诺谨小慎微,专注大唐礼仪编著,还是让武则天删掉了丧礼,说这事唱衰。

武则天固然有报复之意,李治何尝没有忐忑之心?立个皇后你特么居然指手画脚颐指气使,我不想做傀儡。

臣强主弱焉锝不疑乎?

武则天坐稳天下还是又起用了长孙家族,只是做给人看看,给个芝麻绿豆小官,族运自此一蹶不振。


逸扬飞


仁厚是对民。皇帝法理上代表所有臣民,为君父,所以仁爱是做皇帝的首要条件。李世民也属于爱民帝王,对臣子是不错的。杀长孙无忌,是担心他以后干政,找李治的麻烦。李治仁厚,到时候怕是对付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