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钟,这就是我们仅剩的红利了吗?

这两年,都在说移动互联网红利没有了。可是,下沉市场各家还抢的不亦乐乎,这好好的红利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首先可能要定义一下“红利”,很多人对红利的理解基本等同于“机会”。这么理解大面上没毛病。但是当我们说移动互联网红利,其实特指的是,因出现新的市场空间而存在的捡漏机会,翻译成人话就是:

因为大家都开始用手机上网,只要你能把PC端的服务(聊天、看视频、玩游戏、购物、处理工作)搬到手机上,你就能躺着赚到钱。

想象在iphone问世的第一天,APP store仅有一个手游APP,如果有100个人每天用2小时iphone上网,开发这个手游的公司就会躺着赚到100人✖️2小时的互联网红利。

现在当然不可能有一家吃掉所有红利这种好事,但只要使用手机上网的人在增加,或者,相比昨天,大家愿意花更多时间在手机上,那么新增的市场空间就会一直存在,大家都还有捡漏的机会。

市场存在红利,反映在公司经营上,可能是即使你什么都不做,业绩也有漂亮的增长曲线。当然,你的员工可能会在年终总结上告诉你,是因为他们做了ABCD,公司业绩才能稳步增长,只要他们继续做EFGH,公司业绩会继续这样增长下去。

直到潮水退了,被冲到沙滩上的螃蟹才发现自己原来不是游泳健将啊?

所以这两年,越来越多增长放缓的公司,据自己的业绩反推出红利没有了。但这毕竟是感性结论。红利是否还存在,具体存在哪里,必须有宏观数据支撑才有说服力。

前几天QuestMobile发布了2019中国移动互联网三季度报告,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可信服的答案:

首先,新用户已经见顶了,2018年全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增4607万,到了2019年,1-9月三个季度,新增用户锐减到238万。

1.6分钟,这就是我们仅剩的红利了吗?

这几乎是去年17岁的孩子因为未成年还未拥有自己的手机,今年终于被获准用手机的增长水平。除此之外,中国所有能用手机的人,都已经在网上了。可以想见,随着人口老龄化,这样因为人口自然更迭带来的最低程度的红利,还将不断缩小。

其次,已经在网上的这些存量用户,触网的时间也见顶了。今年9月,单日人均使用时长359.8分钟,仅比6月的时长增加了1.6分钟。

1.6分钟,这就是我们仅剩的红利了吗?

1.6分钟的红利?都不够很多人刷一条短视频的吧。但是,359.8分钟的平均使用时长,就是一天6小时。一个人每天除去睡觉、工作、吃饭、洗澡、与朋友家人面对面交流,已经不可能再挤出更多的时间看手机了。现在想要争夺用户有限的注意力,只能是想办法减少他们使用其他APP时间。

捡漏的机会真的彻底没有了,接下来你要赚的每一个DAU,都必须从竞争对手那里抢过来。这里的竞争对手,是广义范围内的,不只是你的直接业务竞争者,每一个能跟你争夺用户注意力和时间的人,都将是对手。

也就是说,电商跟短视频会是对手,要么你能花钱植入尽可能多的短视频内容,要么,你想办法让这些爱看短视频的人,到电商APP上来看短视频?

这就是为什么淘宝要在首页做二楼、种草、直播,把黄金入口给这些内容频道,因为它要跟抖音、小红书竞争用户的注意力和时间,希望用户能养成在淘宝看内容的习惯。

也是为什么拼多多要做各种小游戏,果园种树、爱消除,事实证明,很多下沉用户接触到的第一个手机游戏就是拼多多!

单一功能的APP在移动红利见顶的环境显然比较吃亏,集成式的APP会越来越能抓住用户的时间和钱包,目前在这方面做得最成功的当然是微信,丰富的小程序让微信几乎可以无所不能。据QuestMobile三季度报,微信月活用户规模已经接近9.5亿,渗透率已经高达83.6%。

说了这么多,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接下来的巷战肉搏,会很艰难!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这样的局面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也许会迎来新一轮红利。比如现在大家都在期待的5G。在5G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基础上,一定会诞生很多新的应用场景。

比如很被看好的穿戴设备,如果以后有比手机更加便利、普及的可穿戴联网设备(如智能眼镜),用户又会从移动互联网迁跃到新的、更高级的网络形态上去,催生新一波红利。

这样的变化听起来很遥远,但就像2000年时谁也不敢想象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它却迅速改变了全中国人的生活。5G时代的普及,也许同样比预料的进程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