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弟弟弘昼,是一位怎样的王爷?

庭州行者


乾隆皇帝的弟弟弘昼,是一位怎样的王爷?(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

弘昼有些像年轻时的雍正,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弘时与弘历争夺皇位,而弘昼势单力薄,很少显现自己有争夺皇位的决心。从而想瞒过雍正,想想看,雍正是何等人?想瞒过他,恐怕比较难。经过雍正的试探,弘昼一关一关的通过,让雍正对他有些放心。

对于弘昼来说,算是一个比较精明之人。雍正曾夸奖他,小小年纪就知道明哲保身的道理。可是,他还是非常谦虚,做事方面,故意让别人认为自己做不好,尽做些荒唐事情。感觉他脑子不正常,因而瞒过众人的眼睛。

长城君便谈谈,弘昼是一个怎样的王爷?

弘昼是雍正的第五个儿子,与乾隆皇帝的岁数差不多,平时与乾隆一起读书,与乾隆的关系挺好。但是,他们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在夺嫡之争中,可没有亲兄弟之分。往往都是谁赢谁胜出。

公元1733年,弘昼与弘历受到雍正皇帝的册封为和亲王,到公元1735年,两人同时处理苗疆事务,因处理得当,被雍正皇帝赞赏。乾隆从小都学习好,脑子精灵,便受到康熙皇帝的喜爱。因此,从小便与康熙生活在一起,由康熙教导乾隆,让乾隆从小就开始学习朝政之事。对于弘历小时候,雍正也看出他可以做自己的继承人,因此,雍正也开始对弘历的培养与历练。

弘昼从小在宫中过着,你争我夺的日子,让他知道要想活命必须得学会隐蔽。弘昼更知道,父辈们为了争夺皇位,搞的关系不好,还有太子被废,以及有些被圈禁。这让弘昼感到,要低调行动,千万不能暴露自己。有了叔叔伯伯们的经验教训,弘昼便选择明哲保身。

据清史资料记载,弘昼只顾学习诗词,根本就不务正业,从来不喜欢看八股文。他不像其他皇子一样,争权夺利,或者明争暗斗,整天幻想储君之位。而他整天装疯卖傻,处处躲避权力之争。

到雍正十三年,雍正去世,弘历登上皇位,因此,弘昼主动退出争夺。后来,乾隆皇帝把雍正之前的府邸都给了弘昼,让弘昼一下有了很多钱财。弘昼为了让乾隆更加放心,因此,故意做一些出阁之事。让自己显得比较笨,进而达到保护的作用。

其一,弘昼经常给自己办丧事,掩盖其夺嫡之心。平时,弘昼就假装去世,便躺在棺材里面,让家人为他哭丧,然而,有些家人哭的非常逼真。对于一些王公大臣,也来为他哭丧,其实,众大臣都知道是假的,可是,毕竟弘昼地位高,因此,都来给他吊丧。

可见,弘昼非常精明,只有这样的话,自己才可以保命。

其二,弘昼与乾隆一起监考,当面对乾隆说是不是怕我吃回扣。他们一起监考,到吃饭的时候,弘昼对乾隆说,你可以先去吃饭了。可是,乾隆没有立即走开,弘昼见到这种情况。弘昼便说了一句:“哥,你是不是怕我收了考生的回扣,给他们放水啊?”这就是告诉乾隆,自己只是一个放荡不羁之人,并非是当皇帝的料子。

其三,劫走运送钱币的车,让世人觉得自己是贪财之人。造币局的运币车,从弘昼自己门上过,然而,弘昼把这批钱币全部给劫走了,更是不让他们的币车出去。其实,这些乾隆都知道,以为他是爱财之人,又掩盖了他的心思。

弘昼没事就做一些荒唐事,让别人以为他没有夺嫡之心,生怕众人说他有窥视皇位之心。时间久了,乾隆就睁只眼闭只眼而已,知道弘昼没有想当皇帝的心思。虽说,平时犯一点小错,乾隆都不会追究责任,对于一些大事,乾隆对弘昼也是按照实质性去处理。

公元1770年,弘昼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当时,乾隆亲自祭奠,并赐给他的谥号为“恭”,这一个字代表了,乾隆皇帝对人生的态度与认可。

长城君曰:弘昼在众皇子中,算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人,因为做事低调,平时更懂得掩盖自己,雍正还说他知道明哲保身。弘昼为了让乾隆的皇帝坐的更稳。


长城说历史


弘昼作为雍正的第五个皇子,天资聪颖,但在大部分人眼里,弘昼这个人都是负面形象,世人称他为荒唐王爷。究竟真实的弘昼是怎样的呢?

弘昼真荒唐,还是装糊涂?

在雍正的几个儿子里,弘昼的结局算是不错的,如果他真如世人说得如此荒唐,就不可能活得这么不错了。要知道弘时因为贪腐,还被削了王爵,充分说明弘昼再荒唐也不踩底线,这个人很会把握分寸。

弘昼擅长文艺,在书法、诗词方面都有造诣,说明这个人其实很聪明,很内秀,说他一直装糊涂是极有可能的。

弘时、弘瞻的教训

雍正有十一个阿哥,其中七个都不幸早殇,只剩下三皇子弘时、四皇子弘历、五皇子弘昼和六皇子弘詹 。

弘时和在雍正还未登基之前,就和八王爷他的叔叔允禩有来往,以“少年放纵,行事不谨”的罪名被逐出宫廷,过继给允禩。

六皇子弘瞻比乾隆差了二十多岁,后来过继给果亲王,却十分贪财,利用身份强买强卖,最终找个借口削去了王爵,降为贝勒,不久大病一场后去世了。

弘昼从不觊觎皇位,也不贪财,不去触碰乾隆底线。

弘时这个人是非常聪明的,很有心机,他打小就和乾隆关系比较好,当年乾隆被康熙带到宫里抚养,乾隆还时常回来看弘昼。

也正因为和乾隆关系密切,他深知自己根本没有资格和弘历竞争,和弘历争无疑就是与天争,毕竟弘历是康熙相中的皇储,结果已经注定了。如果他露出丝毫争储的心理,必然在将来不会被乾隆所容。

加上弘时的前车之鉴给了他教训,在生活中他故意装作与世无争,从不觊觎皇位,也不贪财,触碰乾隆底线。

荒唐王爷这么玩?

尽管他的荒唐王爷称号主要来自弘昼的一个癖好,那就是喜欢办丧仪,喜欢吃祭品,装死人,但是这也许并不是他的爱好,而是自保之计。

弘昼知道只有自己显得越无能,对皇位没有丝毫威胁,才不会遭到乾隆的政治打压。乾隆对像弘昼这样的皇亲国戚要求并不高,只要对政权没威胁就行。

并且乾隆一向喜欢标榜自己的仁义、孝道,谨记他爹雍正的教训,搞得兄弟反目、名声渐坏,故此不到万不得已乾隆是不会拿自己的兄弟开刀的。

因此弘昼越荒唐,反而越安全。

其实弘昼这个人是非常有才华的,洋洋洒洒地撰写了《稽古斋全集》八卷,这本书汇集了弘昼三十四岁前撰写的论、记、叙、颂、诗、赋等各种文稿,卷首还有乾隆的亲笔序言,是兄弟和睦的象征。


1.《清高宗实录》

2.《清史稿》

3.弘昼:《稽古斋全集》


莫山主说青史


乾隆皇帝的弟弟弘昼是一位怎样的王爷?我来说说我知道的吧!


说到弘昼就要先说说大清的制度!

清朝入关后,取消了前朝的藩王封地制,把他们的历代王爷们都“圈养”在了京城里,在没有诏书的情况下,是不允许他们私自离开京城60里范围内的,更不允许他们之间走动太频繁,在这期间不断的削弱他们的权力,这样一来就不怕他们会造反了!

在这种制度下,清朝的王爷们每天除了上朝之外,生活变的十分无聊。吃喝不愁,衣食无忧朝廷俨然成了他们的“铁秆庄稼”,只要大清不亡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在混吃等死中度过,乾隆的弟弟弘昼也不例外!



和亲王弘昼,是雍正的第五个儿子,跟乾隆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虽说不是亲兄但胜似亲兄弟,因为有个皇帝哥哥,所以弘昼养成了骄横荒唐,肆意妄为的个性,在朝中殴打大臣,是常有的事!


跟大清其它王爷一样,弘昼的日常生活也非常无聊,如何打发这无聊的时间呢?于是弘昼想出了一个“活出丧”的荒唐想法来打发无聊的时间!“活出丧”也就是在人活着的时候为自己举办丧礼。而弘昼就会不定期为自己举行“活出丧”。“活出丧”当天,弘昼会让亲朋好友前来参加丧礼,而他会一丝不苟的亲自指挥自己的丧礼细节,闲下来的时候他会坐在自己灵堂边上,听府里人为他哭丧,而他则端着一盏茶,慢慢的品着,并享受着这一搞笑的“悲伤”过程!

不仅如此弘昼还有个爱好就是抢劫,当然他并不是缺钱才去抢劫的,而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抢劫的目标也很特别,就是朝庭的运银车,要知道在当时抢劫运银车可是死罪,但弘昼仗着乾隆的骄纵根本不在乎这些,气的乾隆发出狠话要把他发配到关外去守祖陵,但由于乾隆母亲的阻拦,最终弘昼还是宅在京城继续“享福”!


1770年,弘昼这个大清历史上最荒唐的王爷,在他59岁这一年结束了他荒唐的一生!


唐古看今


由于弘昼在历史里不是身份特殊的人(这里指地位高,或者留有事迹),后人是没法还原其百分百真实面目的,但是可以通过记载还原一部分。下面指出三点:


1,雍正晚年,弘昼被封为和亲王,随后与重臣鄂尔泰等人一起处理苗疆事务。他们工作的“单位”叫苗疆事务处,因为当时西南地区的苗人经常有兵变和民乱,因此还算得上比较重要的职位。从这可看出,弘昼这人别管性格怎么样,基本的办事能力还是有的。

2,然而乾隆登基以后,他一改严肃面貌,变得很荒唐。有一回在朝上跟讷亲有了政见冲突,直接上去跟人家肉搏。除此以外,平日作风也横行霸道,显得很没素养。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弘昼故意为之,因为越是荒唐,越于皇位无害,他就越安全。

3,弘昼不太好学,清代许多皇子会留下还算不错的著作,诗词歌赋或者绘画散文,他只有一首诗《金樽吟》,主体思想是“对皇位没想法”,似乎也恰恰证明了上一点。


总结:爱新觉罗弘昼此人,能力一般,也是源自没有表现机会,兄弟的登基让他后半生自我放弃,或者自我矜持。总体而言,没有话题性。<strong>

<strong>

青简拂尘ls


雍正的儿子不少,但存活下来的不多,而长大成人的只有四个。只有弘时、弘历、弘昼和弘曕。我们在说红昼之前,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弘昼的其他几个兄弟。



弘时年少放纵,因为行事不谨慎,而被雍正过继给允禩做儿子,并轰出了紫禁城,弘昼在被撤去黄带,除名玉牒一年半后郁郁而亡。



弘历自不用说,就是后来的乾隆帝,《甄嬛传》里说甄嬛不是弘历的生母,其实是不对的,事实上甄嬛确实为弘历的生母。



弘曕因为出生于圆明园,所以乳名叫“圆明园阿哥”,长大后的弘曕行为放纵不羁,喜爱钱财。有一次圆明园着火,大家都赶去救火,弘曕住的最近却来得最晚,到了之后还嘻嘻哈哈,一点没有关心大家的样子,惹得乾隆非常不满。后来乾隆因为实在忍受不了弘曕压榨百姓钱财,一怒之下降弘曕由王爵削为贝勒。弘曕被削之后郁郁寡欢,一病不起。乾隆去探望后顾及兄弟之情,又恢复了弘曕的郡王爵位,但是不久弘曕就死了。弘曕的生母并不是《甄嬛传》里所演的熹妃,而是谦妃刘氏,望读者不要被电视剧误导。不过弘曕被过继给了果郡王允礼当儿子却是事实。



说到弘昼,他其实是个荒唐王爷。对于他做过的一些荒唐事我们列举一二。

弘昼在家的时候,有时候会突发奇想,像得了失心疯一样给自己办丧事。不仅在一旁亲自指挥,看见众人痛哭流涕时还哈哈大笑,疯癫不止。



有一天一辆运满钱财的运钞车正朝户部驶去,在运钞车经过弘昼府邸的时候,弘昼不知哪根筋,连人带马把运钞车给抢了。衙役们被吓破了胆,做梦也不会想到当今皇上的弟弟,居然会抢运钞车。



至于乾隆为什么能一再容忍弘昼,也许是因为一来弘昼是乾隆登基后唯一的一个弟弟,不舍得苛责。二来是因为弘昼虽然荒唐,也没有做出什么出格越界的事吧。也有人说弘昼之所以疯疯癫癫,选择做一个荒唐王爷,其实是为了明哲保身。让乾隆认为他对皇位是一点觊觎之心都没有的。弘昼究竟是真的荒唐,还是假的荒唐,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比起他其他的几个兄弟,弘昼的结局算是最好的了。


三七的历史书屋


弘昼,雍正第五子,从小和四皇子(乾隆)一起长大。他们俩同吃同住,一起学习,还曾一同被雍正派去面见康熙。乾隆也对他爱护有加,十分照顾这个弟弟。

但是,弘昼却被称为清朝最荒唐的王爷。一面是受尽尊宠,一面是荒唐胡闹,弘昼如此矛盾,究竟是为何?



自小与乾隆交好,得以善终

雍正总共生下10个阿哥,其中6位命短,活下来的只有4个皇子。其中老二(四皇子)弘历当了皇帝,老大(三皇子)弘时和老四(六皇子)弘瞻下场都比较惨,只有老三(五皇子)弘昼得以善终。

老大(三皇子)弘时,因为母亲是汉人,所以雍正从来没有把他列入继承人的考虑范围内。后来,他心生不满转而投靠“八爷”允禩。

自讨苦吃,有什么办法呢?愤怒的雍正当即与他断绝父子关系,并把他过继给了允禩,最后弘时抑郁而死。

老四(六皇子)弘瞻年纪最小,于乾隆三年(弘瞻五岁时)被过继给果亲王。这个人没啥特点,就是喜欢钱。在他眼里,除了钱,什么都不算事儿。

可就是他这样的性格,去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乾隆二十八年,圆明园发生火灾,乾隆和太后都险些受伤。弘瞻不仅最后一个过来,脸上还毫无忧虑之色。乾隆大怒,便削了他的爵位。不久,弘瞻忧郁而死。



而弘昼就不一样了,他从小和乾隆同吃同住,一起学习。弘昼有什么错,乾隆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太后还非常宠爱他,他犯了什么事,都有太后担着。受尽皇恩的弘昼活了59岁,于乾隆35年病逝。对比弘时享年23岁,弘瞻享年32岁,弘时算是活的久的。最重要的是,他是乾隆唯一一个得以善终的亲兄弟。

爱吃祭品,尽干荒唐事

弘昼的爱好比较奇葩,别人可能喜欢读书写字,骑马射箭之类的。这个弘昼虽然据说是过目不忘出口成章,但他最大的爱好还是办丧事。

他喜欢到什么程度呢?每次吃饭前,都要让侍女和侍卫在院子里嚎哭,哭的越难过,他越高兴。因此,弘昼的王府里的下人都掌握了一项新技能——哭丧。

这种事不吉利,但这个弘昼偏偏爱干。原因就是他嫉妒乾隆当上皇帝,办丧事只是为了诅咒他。



光天化日抢劫运钞车

也不知道弘昼抽了什么风,竟然有胆去抢运钞车。

而且当日,弘昼府里的人还丝毫不做掩饰。没有化妆,没有断后,就那样堂而皇之地把运钞车推回了和亲王府中。车子还被客客气气地推出来,交给官兵,只不过钱没了。

按理说,抢国家的运钞车放到哪个朝代都应获罪,甚至是死刑。乾隆也很生气,不过他转念一想,自己弟弟都穷到这个地步了,不禁心生怜悯,就放过了他。

后来,太后听说了这件事,竟然一病不起。乾隆是个出名的孝子,母后生病他立马去探望。

宫女说,太后是想见金山,又见不着,所以郁闷。乾隆一听,立马向户部发令——造出一座钱山来。



太后看到钱山,心情大好,二话不说把钱赏给了“穷王爷”弘昼。乾隆知道了,也没有说什么。

看似疯癫,实为保全之计

弘昼是个聪明人,自小和乾隆一起长大,自然是知道乾隆有几斤几两。当年自己和乾隆一起去面见皇祖考,乾隆被康熙看上,自己却被无视。

后来,乾隆也愈发受到雍正的重视。在弘时出事后,弘昼看清了形势,认为自己不是乾隆的对手,干脆退出储君之位的争夺。

不过,弘昼可是个记仇的主,既然乾隆“抢”了他的皇位,自己也不能给他好脸色。索性,自己装作与世无争,疯疯癫癫,干些荒唐之事。总之,他要想外界传递一个消息——自己无意皇位,只想做个潇洒王爷。

对于一个“荒唐的废物”,乾隆有什么理由打压呢?所以,他越是荒唐,就越是无能,也就越安全。纵其一生来看,他都没又受过什么处罚。不得不说,他这招真高!



生在帝王之家,人生的快乐总是被权利党争所抹杀。像弘昼这样潇洒一世,恐怕是最好的结局吧


千百年前


少时放荡不羁,面对权力争斗依靠装疯卖傻来韬光养晦,颇有才气抱负,一生衣食无忧,最后病死于床榻之间。观其一生,倒也是丰衣足食,逍遥自在,游窜与权力股掌之间,不沾片刻丝毫,是普通皇子,但也有传奇特色。

装疯卖傻保全身

后人流传已久弘昼喜爱办丧礼,对祭品特别喜爱,在家大办丧宴,喜欢听丧乐、时常将棺材放于正堂之上,让丧乐仪仗队敲锣打鼓,让家人和侍卫站立两旁掩面哭泣,自己则坐于大堂之上,边吃祭品,边玩乐。百姓称之为“荒唐王爷”,时至今日谈起仍让人哭笑不得。

若细细分析,这才是大智若愚明哲保身的智慧手段。弘昼在雍正时期就已经表现出喜爱丧礼这一癖好,本该接手政务一展宏图的时候却表现出如此犯傻的行为,无疑是自毁前途。由于雍正曾亲身经历了康熙“九子夺嫡”的痛苦,为了不让皇子们再重蹈覆辙,他苦思冥想后制定了“秘密建储”的办法。而面对朝廷势力对储君的各种想法,朝臣猜测备受雍正喜爱的弘昼最有可能即位成为储君,但这种弱智的表现自然不会将大家的目光吸引过来。即使乾隆即位,这一癖好非减更增,葬礼规模更加庞大,弘昼还放言:人没有一百年还不死的,还有什么好避讳的?王爷的荒唐行径为大众所笑谈不已。

放荡不羁爱自由

作为雍正帝的第五子,比哥哥弘历(乾隆帝)小三个月,自小就得父亲雍正帝喜爱,被父亲安排与哥哥弘历一起管理苗疆事务,为大清国的繁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由于从小弘昼和弘历在一起生活读书学习,二人的关系极为亲密,自小受到哥哥的关照。在弘昼21岁时,雍正将其封为和亲王。哥哥弘历即位后,受到极大的偏爱,把父皇的雍亲王旧邸及财物全赐给了弘昼,命其管理内务府、御书处的事务。骄矜狂妄的弘昼,倚着兄长的威势,傲慢任性,肆意妄为。

有一次上朝,弘昼因事与军机大臣、获封一等公的讷亲有了小争执,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殴打讷亲,乾隆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既不怪罪,也不出声阻止。文武百官见状,从此无人敢惹弘昼。 乾隆年间,命弘昼参与议政。

腹有诗书才气足

在后世人的眼中,弘昼是一个疯癫的落寞王子。但自小与乾隆读书,并且受到乾隆的器重,其必然是有原因的,乾隆帝曾说:“吾弟少于吾甫三月。皇父在潜邸时,育吾二人于东西室,及九岁读书,同受经于傅先生,与吾自孩提以至于今,且孺且耽,恰恰如也,余既以同气之亲,相亲相勖于平日,晨夕之与俱,笔砚之与共,尔我形骸之悉化。”

但寻弘昼一生,却没有作品流传。唯一流传的《金樽吟》还被史学家称之为明哲保身的救命诗,笔者认为不是弘昼没有才华,是他刻意掩饰,避免风头太过引来杀身之祸。

《金樽吟》世事无常耽金樽 杯杯台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 推杯换盏话古今


最后总结一句话:贪生怕死,好吃懒做,装疯卖傻换得锦衣玉食,万事平安。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当多多指教。


友灯说


和恭亲王弘昼,清世宗(雍正帝)第五子,康熙五十年生于清世宗潜邸——雍王府,只比清高宗(乾隆帝)小三个多月。在清世宗潜邸时期,弘昼的生母纯懿皇贵妃耿氏与清高宗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地位相当,都是“格格”,也就是没有名分的妾(有正式名分的妾是侧福晋)。在清世宗一众活到雍正元年的儿子当中,弘昼的出身不及生母为侧福晋的弘時和福惠,父亲的重视和宠爱程度不及清高宗和福惠,齿序不及事实庶长子弘時,属于最典型的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或许正是这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地位让弘昼很早便知道自己与皇位无缘,选择了超然的生活态度,让哥哥、弟弟们争去吧!我过好我的小日子就行了。



于是,弘時莫名其妙地死了……但是弘昼却活得非常滋润。雍正十一年,弘昼还和潜邸时期的清高宗一道被封为了亲王。雍正十三年,清世宗病逝,彼时弘時已死、福惠早殇、清世宗的幼子果恭郡王弘曕才两岁,剩下的只有清高宗与弘昼。由于弘昼早早退出了皇位角逐,清高宗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便轻松荣登九五。作为对弘昼退出的投桃报李,清高宗把清世宗潜邸时期的全部财产都交给了弘昼。



虽然如此,但是作为唯一有资格与清高宗争位的皇子,弘昼的身份还是颇为尴尬的!为了让四哥清高宗放心,弘昼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那就是任性胡闹、自己给自己抹黑。因为一点口角,便公然殴打军机大臣讷亲,使得自己形象尽毁、官心尽丧。除此之外,弘昼还玩起了活出丧。起初只是自己在家里小打小闹,让家人给自己哭丧,谁哭得最死劲儿重赏!之后,弘昼渐渐不满足于小打小闹了,开始大规模通知在京的官员。虽然大家明知道事有蹊跷,但毕竟是皇帝的亲弟弟,谁敢不去?万一是真的呢?不去,自己就等着摘顶子吧!不管真假,只能去!去总不能空手吧?奠仪总要有的,低了肯定也不成。于是,活出丧居然成了弘昼公然索贿、敛财的手段……这一出与当年汉相萧何“与民争利”几乎如出一辙,弘昼要表达什么,不言而喻。



或许弘昼觉得自己作得还不够,一次在殿试时,到了饭点,弘昼催清高宗去吃饭,说自己留下看场子就行。清高宗没理会,弘昼直接充清高宗说:“哥,您是不是怕我收了好处放水啊?!”搞得清高宗直接下不来台。事后,清高宗私下对弘昼说:“我要是当场发作,你就是欺君之罪,是死罪!”但是,对弘昼,清高宗却只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雷声大雨点小,象征性地处罚了一下便完事了。为什么?因为弘昼此举应试的贡士们都看在了眼里,这些人都是未来清王朝朝堂之上的大臣,弘昼此举等于是自我抹黑、失去了未来!清高宗自然是心领神会的,不责罚弘昼也就没什么可意外的了。



在清高宗的一再纵容之下,弘昼越来越“胆大包天”,最后居然光天白日之下让下人打劫国家造币局的运钞车,理由仅仅是因为自己缺钱花了……但是,清高宗依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了了之。有人说,弘昼是因为清高宗的纵容所以目空一切、肆意妄为。个人并不认同,个人认为,弘昼应该是刻意为之,为的就是以自污的方式让清高宗放心。从弘昼传世的诗作《金樽吟》中也能看得出,其通篇都在表达自己没有野心、只求富贵。连作首诗都不忘表达自己没有野心,弘昼的其他举动仅仅是肆意妄为,恐怕说不过去。也正是因为弘昼的主动示弱与自污,让清高宗对他放松了警惕。在没有了皇位之争的大前提下,兄友弟恭的一面便展现出来了。清高宗给予了弘昼这位弟弟足够的优待,除了铁帽子,能给的都给了!



有人说,弘昼最后是因为涉足立储之事被清高宗逼死的?个人并不认同!弘昼死于乾隆三十五年,而清仁宗(嘉庆帝)被密立为皇太子是乾隆三十八年的事情,离弘昼去世已经过去了三年!而且,乾隆三十五年离清高宗自己设定的六十年大限还非常遥远,弘昼涉足立储问题无从说起。除此之外,弘昼去世之后,清高宗第一时间便亲临和王府吊唁,这样的待遇并不是所有宗室亲王都能享受的,如果是清高宗逼死了弘昼,他大可不必如此。而且,弘昼死后,他的儿子永璧并没有按照祖制降袭郡王,而是直接承袭和亲王爵位,这是需要皇帝额外加恩的。如果清高宗逼死了弘昼,给予亲王的正常丧葬待遇足以掩人耳目了,完全没必要多此一举。可见,清高宗逼死弘昼纯属子虚乌有!弘昼一辈子都在刻意避嫌,应该不至于临终前傻到对立储之事指手画脚,不是吗?



所以说,弘昼是个聪明人!明知道自己斗不过清高宗,索性主动示弱,不斗了。为了能让清高宗放心,弘昼一生都在不遗余力地自污,落下了一个“荒唐王爷”的恶名,可恰恰是这一切保全了弘昼。试想,如果弘昼对皇位哪怕表现出一丝觊觎之心,清高宗还能容得下他吗?理论上他可是清高宗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叔叔大爷们血淋淋的教训就在眼前,血腥味尚为散尽,弘昼不可能当作什么也没看见!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雍正王朝中,大智若愚的弘昼,最后的结局怎么样了?

《雍正王朝》中,弘昼看似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在关键时刻却能力挽狂澜,他是大智若愚的代表人物。

弘昼

胤祀策划的“八王议政”,眼看就要无限接近成功了,最后却失败了。他不是败给了雍正,而是败给了弘昼。弘昼心里跟明镜似的,看透了八爷在丰台的“小九九”。在最后关头,弘昼将八爷抢占兵权的消息“无意”透漏给胤祥,胤祥知道后赶紧去丰台夺回兵权,进京勤王。

胤祥

在雍正的几个儿子当中,弘昼是最聪明的一个,小时候读书就能过目不忘。然而,他总是在不停地掩饰自己的才能,还整天与和尚道士一起,把自己包装得荒诞不经。他这么做,也是情非得已,谁叫他出生在帝王家呢?

弘昼

当皇子,天生就要参与朝廷的权力之争,不管自己是否愿意都会被卷入。弘昼自带皇室基因,又有两个比较厉害的哥哥(弘时和乾隆),他必须要收敛锋芒。

父辈的九子夺嫡,想必弘昼是见识过的,其中的残酷与无情他也会有所耳闻。弘历是康熙看上的人,又得到雍正的赏识,他的继位是公开的秘密。弘昼也有自知之明,反正当皇帝无望,倒不如平平安安地当个富贵王爷。

弘昼

想安全着陆,当个王爷,也要面对多重考验。首先要过雍正这一关,所以在雍正面前,弘昼要把傻装到底,把楞充到头,让雍正感觉自己就是个傻孩子,没有夺嫡的念头。不仅如此,弘昼还要向兄弟声明,自己没有心思抢皇位,也没有任何威胁。

雍正

弘昼闹“活出丧”,把自己打造成“荒唐王爷”,其实是在对自己的哥哥举白旗。他做的这些“奇葩事”,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安全地活着。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弘昼的大智若愚还是收到成效。雍正为了防止夺嫡,清理了弘时却留下了弘昼,还封了弘昼和亲王。

雍正和弘昼

到了乾隆时代,弘昼的日子越活越快活了,乾隆还将雍正住过的雍王府赏赐给了弘昼。

弘昼仗着哥哥是皇帝,在朝廷更加“嚣张跋扈”。有一次上朝,弘昼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大庭广众之上殴打军机大臣讷亲。乾隆看到了事情的整个经过,既不出面制止,也不责怪弘昼。官员看到这一幕,从此再也不敢招惹弘昼。

个人推测,这是弘昼大智若愚的延续,他在效法萧何的“自污其名”,故意将自己的小辫子给乾隆抓住,让乾隆放心。

弘昼

乾隆看到这么“荒唐”的弟弟,心里很放心,还让他参与朝政。弘昼做过正白旗和镶黄旗的满洲都统,后来还升任议政大臣。

不做皇帝当王爷,弘昼为人处世的特点,不仅全了兄弟之情、君臣之道,还保全自己以及子孙。弘昼写的《金樽吟》,充分表达了自己明哲保身的想法。

“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弘昼的这首诗,向世人说明自己无心皇位,只想找几个好哥们,喝喝酒、吹吹牛的心迹,被历史学家称为“救命诗”。

弘昼

在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皇宫,弘昼看透了尔虞我诈,他的“不争”反而为自己争到了安全,成了宫廷的一股清流。





先把错别字改正再来问这个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