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过李密,还看出李靖能出将入相,这个隋朝大官的情商不得不服

​前文提要:西元586年,春二月,大隋文帝开皇七年,十六岁的李靖初入仕途,为长安县功曹。隋文帝以其大舅和州刺史韩擒虎为庐州总管,镇庐江,开始做灭陈的准备工作。

西元587年,大隋文帝开皇七年。长安县功曹李靖业已十七岁。东突厥沙钵略可汗亡故,传位于弟弟处罗侯,号为莫何可汗。经过近十年的准备,隋文帝杨坚决定完成周武帝当年的未竟之伟业。文帝先是征残梁后主萧琮入朝,废除梁国,解除这半个朝廷的名分。开皇八年三月,文帝正式发布伐陈诏书,其全文如下:

夸过李密,还看出李靖能出将入相,这个隋朝大官的情商不得不服

▲隋文帝杨坚画像,图/网络。

“昔有苗不宾,唐尧薄伐,孙皓僣虐,晋武行诛。有陈窃据江表,逆天暴物。朕初受命,陈顼尚存,思欲教之以道,不以龚行为令,往来修睦,望其迁善。时日无几,衅恶已闻。厚纳叛亡,侵犯城戍,勾吴闽越,肆厥残忍。于时王师大举,将一车书,陈顼反地收兵,深怀震惧,责躬请约,俄而致殒。矜其丧祸,仍诏班师。叔宝承风,因求继好,载伫克念,共敦行李。每见珪璪入朝,輶轩出使,何尝不殷勤晓喻,戒以惟新。而狼子之心,出而弥野。威侮五行,怠弃三正,诛翦骨肉,夷灭才良。据手掌之地,恣溪壑之险,劫夺闾阎,资产俱竭,驱蹙内外,劳役弗已。征责女子,擅造宫室,日增月益,止足无期,帷薄嫔嫱,有逾万数。宝衣玉食,穷奢极侈,淫声乐饮,俾昼作夜。斩直言之客,灭无罪之家,剖人之肝,分人之血。欺天造恶,祭鬼求恩,歌儛衢路,酣醉宫阃。盛粉黛而执干戈,曳罗绮而呼警跸,跃马振策,从旦至昏,无所经营,驰走不息。负甲持仗,随逐徒行,追而不及,即加罪谴。自古昏乱,罕或能比。介士武夫,饥寒力役,筋髓罄于土木,性命俟于沟渠。君子潜逃,小人得志,家家隐杀戳,各各任聚敛。天灾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钳口,道路以目。倾心翘足,誓告于我,日月以冀,文奏相寻。重以背德违言,摇荡疆埸,巴峡之下,海筮已西,江北江南,为鬼为蜮。死陇穷发掘之酷,生居极攘夺之苦。抄掠人畜,断截樵苏,市井不立,农事废寝。历阳广陵,窥觎相继,或谋图城邑,或劫剥吏人,昼伏夜游,鼠窜狗盗。彼则羸兵敝卒,来必就擒,此则重门设险,有劳藩捍。天之所覆,无非朕臣,每关听览,有怀伤恻。有梁之国,我南藩也,其君入朝,潜相招诱,不顾朕恩。士女深迫胁之悲,城府致空虚之叹。非直朕居人上,怀此无忘,既而百辟屡以为言,兆庶不堪其请,岂容对而不诛,忍而不救!近日秋始,谋欲吊人。益部楼船,尽令东骛,便有神龙数十,腾跃江流,引伐罪之师,向金陵之路,船住则龙止,船行则龙去,四日之内,三军皆睹,岂非苍旻爱人,幽明展事,降神先路,协赞军威!以上天之灵,助戡定之力,便可出师授律,应机诛殄,在斯举也,永清吴越。其将士粮仗,水陆资须,期会进止,一准别敕。”

夸过李密,还看出李靖能出将入相,这个隋朝大官的情商不得不服

▲隋灭陈之战,图/网络。

这是分裂三百余年后宣告中国本土重新统一的标志性文件,是以全文引录。

当年十月,文帝正式以晋王杨广为统帅,以高颎为长史,命晋王杨广出六合,秦王杨俊出襄阳,清河公杨素出信州,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宜阳公王世积出蕲春,新义公韩擒虎出庐江,襄邑公贺若弼出吴州,落丛公燕荣出东海,合计率领总管九十,兵五十一万八千,在从三峡到长江口的数千里广阔战线上对陈发动全面进攻。


至开皇九年隋军攻破建康,元月二十日,韩擒虎于建康皇宫枯井中生擒陈后主叔宝及张丽华,南朝陈灭亡。这标志着纷争数百年的南北朝时代终于结束,而一个大一统的隋帝国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即将展开。

夸过李密,还看出李靖能出将入相,这个隋朝大官的情商不得不服

▲影视剧中的张丽华,图/网络。

论功行赏,高颎贺若弼韩擒虎诸人皆进位为上柱国,而对于韩家来说,则还有一件喜事——韩擒虎三弟韩洪也以行军总管参与平陈之役,因表现突出获统帅晋王杨广青睐,不久即升任蒋州刺史(南京市长),进位柱国。韩氏一门三柱国,自然是荣光无比。(韩僧寿进位柱国的时候,韩擒虎可能已经去世。)韩擒虎的两个弟弟,其中老二韩僧寿和文帝关系较好,但是和杨广不太对付,因此杨广上台后就剥夺了他的实权,让他回家做寓公养老去了,后来还被炀帝借口整治了一番。而老三韩洪则是杨广亲信,后来还因此救了大外甥一命。文帝特意下诏称赞贺若弼、韩擒虎二人:“申国威于万里,宣朝化于一隅,使东南之民俱出汤火,数百年寇旬日廓清,专是公之功也。高名塞于宇宙,盛业光于天壤,逖听前古,罕闻其匹。班师凯入,诚知非远,相思之甚,寸阴若岁。”


此役之后,杨素进爵越国公,荫二子;高颎进位上柱国,爵齐国公;贺若弼进位上柱国,爵宋国公;而唯独韩擒虎虽进位为上柱国,爵却仍止新义郡公。韩之不得晋爵,表面上只是因为放纵部下在陈宫中劫掠遭到弹劾,然而背后则或许是出于贺若弼和杨素这对表兄弟的联手阻击(贺若弼的妈妈跟杨素的爸爸是兄妹)——当然,杨素与贺若弼也是有矛盾的,韩擒虎去世当年,贺若弼因对自己位在杨素高颎之下不满而大放厥词,结果被杨坚搞下了台——从后面的表现来看,贺若弼这个人倒是可能和高颎穿一条裤子,和杨素不大可能联合。

夸过李密,还看出李靖能出将入相,这个隋朝大官的情商不得不服

▲杨素剧照,图/网络。

奇怪的是《李卫公问对》中却说贺若弼是李靖的舅舅,不过这种说法倒没有得到其他方面的资料证实,因此暂时还是不予采信吧。至于贺若家与李家如果确有联姻的话,应该也不算意外事件。

少年时的李靖,常常和舅舅韩擒虎谈论兵法,韩“每与论兵,未尝不称善,抚之曰:‘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旧唐书,李靖传)二人论兵的具体细节难以考证,不过韩擒虎此人于开皇十二年(西元592年)去世,而那一年李靖刚刚21周岁,因此可以断定李靖与韩谈兵当在药师21岁之前。至于“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这句话则颇有蹊跷。韩擒虎虽为隋之名将,然同时之高颎、杨素、贺若弼等皆世之人杰,才干不在韩之下。这一点韩心里想必应该也是很明白的,为何却偏偏要对少年外甥说“惟斯人矣”?怪哉!须知此话一出口可是要得罪很多人的。这不能不使人联想到平陈之役后的封赠问题。试想杨素、高颎、贺若弼皆获晋爵,而韩有灭陈之头功却无端遭人弹劾,或许因此心中不平,而韩本人又是心高气傲,这才说出这样的话来。这当中恐怕也颇有自负的意味。————后来杨广问贺若弼对诸将的评价,贺若弼也说了一堆怪话,大谈诸将如何不及自己,而那时候贺若弼正被剥夺职务赋闲在家,可见这种心中不满时发的牢骚是不奇怪的。

夸过李密,还看出李靖能出将入相,这个隋朝大官的情商不得不服

▲影视剧中的李靖剧照,图/网络。

平陈之役发生在西元589年,那么也就是说,韩擒虎称赞李靖的事最大可能是在西元589年到西元592年之间发生的。那时李药师的年龄在18岁至21岁之间。至于西元589年之前,韩擒虎从西元581年始任庐州总管负责策划对陈战事,那时候李靖才11岁,韩本人虽已成名,但不过一边州总管,断不可能狂妄到如此目中无人的地步。

不单舅舅如此称赞李药师,隋朝的另一名臣杨素对他也是赞誉有嘉:杨素曾经摸着自己的坐床对李靖说:“你将来必定会坐上这个位置的”(“素尝拊其床谓靖曰:‘卿终当坐此。’”)——其实杨素先生大概是很会称赞年轻才俊的,他当内史令的时候,也曾经说过封德彝将来能够坐上自己的宰相之位,(《封伦传》:素叹伏曰:“揣摩之才,非吾所及。”素负贵恃才,多所凌侮,唯击赏伦。每引与论宰相之务,终日忘倦,因抚其床曰:“封郎必当据吾此座。”骤称荐于文帝,由是擢授内史舍人。)后来唐朝的时候封德彝果然在太子和秦王的党争中阳奉阴违,靠两边讨好坐上了宰相之位。

夸过李密,还看出李靖能出将入相,这个隋朝大官的情商不得不服

▲封德彝剧照,图/网络。

而且他也曾对自己的儿子杨玄感说李密见识气度不凡,(《李密传》:尝欲寻包恺,乘一黄牛,被以蒲鞯,仍将《汉书》一帙挂于角上,一手捉牛靷,一手翻卷书读之。尚书令、越国公杨素见于道,从后按辔蹑之,既及,问曰:“何处书生,耽学若此?”密识越公,乃下牛再拜,自言姓名。又问所读书,答曰《项羽传》。越公奇之,与语,大悦,谓其子玄感等曰:“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于是玄感倾心结托。)后来李密果然追随杨玄感叛隋。——当然其实杨素称赞李密的时候,李密肯定也不是小孩子了。杨素以尚书令、越国公并称,可见此事大概发生于大业元年至大业二年之间,因为大业元年是素由左仆射拜尚书令的时间,而大业二年则是素由越国公转楚国公的时间。李密生于西元582年,以此推算,则实际上杨素碰上李密骑在牛背上读书的时候李密大约24——25岁左右。

夸过李密,还看出李靖能出将入相,这个隋朝大官的情商不得不服

▲李密剧照,图/网络。

李靖进入雍州府任职的时候,大概是十七八岁的样子,这是相当关键的一步,等于是由地厅级单位进入省级政府(直辖市)了。雍州的州治就在长安县境内,因此其办公地点倒是没挪多远。(大概就相当于从今东城区政府搬到北京市政府办公的样子。)

西元589年,大隋开皇九年。南朝陈的后主陈叔宝作了大隋朝的归命侯,江南已经平定,天下归于一统。虽然各地不时还有小股的蟊贼作乱,但是阻挡不了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行。新时代的大门已经开启,而武人的使命远未结束。

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